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以及太阳能电池技术

技术编号:46601682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0 21:33
提供能够简化透明电极层的形成的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依次包括:在基板(11)的背面侧形成半导体层(25、35)的工序;在半导体层(25、35)上形成透明导电膜的工序;在半导体层(25、35)上形成下层金属电极层(29l、39l)的工序;对透明导电膜进行图案化来形成透明电极层(28、38)的工序;以及在透明电极层(28、38)上形成上层金属电极层(29u、39u)的工序。在下层金属电极层形成工序中,印刷印刷材料并使其固化,在下层金属电极层(29l、39l)的周缘形成树脂材料富集而成的树脂膜(40),在透明电极层形成工序中,将下层金属电极层(29l)及树脂膜(40)以及下层金属电极层(39l)及树脂膜(40)作为掩模来对透明导电膜进行图案化,在上层金属电极层形成工序中,通过电镀法来形成上层金属电极层(29u、39u)。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背面电极型(背接触型)的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背面电极型的太阳能电池以及具备该太阳能电池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技术介绍

1、作为使用半导体基板的太阳能电池,存在在受光面侧及背面侧这两面形成有电极的两面电极型的太阳能电池和仅在背面侧形成有电极的背面电极型的太阳能电池。在两面电极型的太阳能电池中,由于在受光面侧形成电极,所以太阳光会被该电极遮蔽。另一方面,在背面电极型的太阳能电池中,由于在受光面侧不形成电极,所以与两面电极型的太阳能电池相比,太阳光的受光率高。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背面电极型的太阳能电池。

2、专利文献1记载的太阳能电池具备:半导体基板;依次层叠于半导体基板的背面侧的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及第一电极层;以及依次层叠于半导体基板的背面侧的另一部分的第二导电型半导体层及第二电极层。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为了防止短路而被相互分离。

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31586号公报

4、通常,第一电极层及第二电极层分别包括透明电极层和金属电极层。金属电极层例如能够通过使用银膏的丝网印刷法比较容易地分离而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该太阳能电池是背面电极型的太阳能电池,具备:半导体基板;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配置于所述半导体基板的一方主面侧的一部分亦即第一区域;第二导电型半导体层,配置于所述半导体基板的所述一方主面侧的另一部分亦即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对应的第一透明电极层、第一下层金属电极层及第一上层金属电极层;以及与所述第二导电型半导体层对应的第二透明电极层、第二下层金属电极层及第二上层金属电极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3.一种太阳能电池,是背面电极型的太阳能电池,具备:半导体基板;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配置于所...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该太阳能电池是背面电极型的太阳能电池,具备:半导体基板;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配置于所述半导体基板的一方主面侧的一部分亦即第一区域;第二导电型半导体层,配置于所述半导体基板的所述一方主面侧的另一部分亦即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对应的第一透明电极层、第一下层金属电极层及第一上层金属电极层;以及与所述第二导电型半导体层对应的第二透明电极层、第二下层金属电极层及第二上层金属电极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3.一种太阳能电池,是背面电极型的太阳能电池,具备:半导体基板;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配置于所述半导体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兼松正典足立大辅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钟化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