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制造方法、电极和二次电池技术

技术编号:15920226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2 05:18
一种电极制造方法,其是具有层叠体的电极的制造方法,该层叠体是在电极活性物质层上层叠有绝缘层而成,其包括在所述电极活性物质层上层叠绝缘材料的工序,并且该电极活性物质层形成在基台上,并且以使绝缘层的厚度成为所述电极活性物质层的表面粗糙度Rz的2倍以上的方式层叠所述绝缘层。此处,所述表面粗糙度Rz是通过基于JIS B0601 1994的测定方法测定的十点平均粗糙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极制造方法、电极和二次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在电极活性物质层上层叠的绝缘层的电极的制造方法、电极以及采用了该电极的电池。本申请基于2014年12月26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4-266525号而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引用于此。
技术介绍
二次电池、双电层电容等的电化学装置正在积极朝小型化、轻量化、高容量化、长寿命化等方向改进。以隔开这些电化学装置的正极和负极来防止电短路为目的,以往使用由绝缘体构成的间隔体。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电极的活性物质上具有作为多孔性间隔体而起作用的非活性层的电化学电池。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涉及间隔体的技术,该间隔体由通过以合成树脂作为主要材料的树脂材料和填料粒子形成的具有连通孔的多孔物质膜构成。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4-53370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33891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以提高电池性能为目的,为了使对电池的内部电阻会产生影响的绝缘层的厚度变小,而对具有由电极活性物质层及绝缘层构成的层叠体的电极进行加压处理,然而却产生了采用该电极的二次电池的循环特性下降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极制造方法,其是具有层叠体的电极的制造方法,该层叠体是在电极活性物质层上层叠有绝缘层而成,其中,其包括在所述电极活性物质层上层叠所述绝缘层的工序,并且该电极活性物质层形成在基台上,并且以使绝缘层的厚度成为所述电极活性物质层的表面粗糙度Rz的2倍以上的方式层叠所述绝缘层,此处,所述表面粗糙度Rz是通过基于JIS B0601 1994的测定方法测定的十点平均粗糙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2.26 JP 2014-2665251.一种电极制造方法,其是具有层叠体的电极的制造方法,该层叠体是在电极活性物质层上层叠有绝缘层而成,其中,其包括在所述电极活性物质层上层叠所述绝缘层的工序,并且该电极活性物质层形成在基台上,并且以使绝缘层的厚度成为所述电极活性物质层的表面粗糙度Rz的2倍以上的方式层叠所述绝缘层,此处,所述表面粗糙度Rz是通过基于JISB06011994的测定方法测定的十点平均粗糙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电极活性物质层上层叠所述绝缘层的工序是包括在所述电极活性物质层上涂布含有绝缘材料的组合物来层叠所述绝缘层的工序,并且是以使形成的所述绝缘层的厚度成为所述电极活性物质层的表面粗糙度Rz的2倍以上的厚度来涂布所述组合物的工序。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极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表面粗糙度Rz是35μm以下。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极制造方法,其中,以使形成的所述绝缘层的厚度成为2μm~35μm的厚度来涂布所述组合物。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极制造方法,其中,通过刮涂法来涂布所述组合物。6.一种电极,其是具有层叠体的电极,该层叠体是在电极活性物质层上层叠有绝缘层而成,所述绝缘层的厚度t与所述电极活性物质层的表面粗糙度Rz的比t/Rz是2以上,此处,所述表面粗糙度Rz是通过基于JISB06011994的测定方法测定的十点平均粗糙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极,其中,形成有所述绝缘层的所述电极活性物质层的表面粗糙度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寺西利绘新明健一加纳正史正角彰朗伊藤绅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