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多孔电极基材和使用其的膜-电极接合体及使用该膜-电极接合体的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应用于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的多孔电极基材和使用其的膜-电极接合体以及使用膜-电极接合体的该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本申请基于2014年11月4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4-223950号和2015年10月2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5-196501号主张优先权,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技术介绍
对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要求导电性高,集电能力优异,可耐受各种作业的机械强度良好,同时,有助于电极反应的物质的扩散必须良好。因此,电极基材通常使用碳化的片材。近年来在受到关注的汽车等要求高输出密度的用途中,因为在电流密度高的区域运转燃料电池,所以每单位反应面积产生的水的量也增加。因此,这样的情况下,如何高效地排出反应的生成水成为关键,对用作燃料电池的气体扩散体的材料的碳化的片材要求高排水性。因此,进行了通过控制电极基材的细孔分布而提高排水性的尝试。例如,专利文献1中,目的在于提供适合于机械强度高、电特性优异的电极材料的多孔碳材料,认为优选其细孔分布为单峰(1山)且尖锐的峰,但是专利文献2中相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孔电极基材,是分散于结构体中的纤维直径为3~15μm且纤维长度为2~30mm的碳纤维彼此以树脂碳化物粘结的多孔电极基材,将该多孔电极基材用汞压入法测定时的细孔分布满足以下的条件,条件:是横轴以常用对数表示的细孔分布曲线,直径1~100μm的区间由以常用对数表示为等间隔的至少80个测定点构成,在直径1~100μm的区间的细孔分布的偏度S为‑2.0<S<‑0.8,峰度K为3.5<K<10。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1.04 JP 2014-223950;2015.10.02 JP 2015-196501.一种多孔电极基材,是分散于结构体中的纤维直径为3~15μm且纤维长度为2~30mm的碳纤维彼此以树脂碳化物粘结的多孔电极基材,将该多孔电极基材用汞压入法测定时的细孔分布满足以下的条件,条件:是横轴以常用对数表示的细孔分布曲线,直径1~100μm的区间由以常用对数表示为等间隔的至少80个测定点构成,在直径1~100μm的区间的细孔分布的偏度S为-2.0<S<-0.8,峰度K为3.5<K<10。2.一种多孔电极基材,是分散于结构体中的纤维直径为3~15μm且纤维长度为2~30mm的碳纤维彼此以树脂碳化物粘结的多孔电极基材,将该多孔电极基材用汞压入法测定时的细孔分布满足以下的条件,条件:是横轴以常用对数表示的细孔分布曲线,直径1~100μm的区间由以常用对数表示为等间隔的至少80个测定点构成,在直径1~100μm的区间的细孔分布的偏度S为-2.0<S<-0.8,峰度K为3.5<K<10,在大于20μm且小于等于100μm的细孔径范围具有1个峰。3.一种多孔电极基材,是分散于结构体中的纤维直径为3~15μm且纤维长度为2~30mm的碳纤维彼此以树脂碳化物粘结的多孔电极基材,将该多孔电极基材用汞压入法测定时的细孔分布满足以下的条件,条件:是横轴以常用对数表示的细孔分布曲线,直径1~100μm的区间由以常用对数表示为等间隔的至少80个测定点构成,在直径1~100μm的区间的细孔分布的偏度S为-2.0<S<-0.8,峰度K为3.5<K<10,在1~20μm的细孔径范围不具有峰。4.一种多孔电极基材,是分散于结构体中的纤维直径为3~15μm且纤维长度为2~30mm的碳纤维彼此以树脂碳化物粘结的多孔电极基材,将该多孔电极基材用汞压入法测定时的细孔分布满足以下的条件,条件:是横轴以常用对数表示的细孔分布曲线,直径1~100μm的区间由以常用对数表示为等间隔的至少80个测定点构成,在直径1~100μm的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野宏人,中村诚,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