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91631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2 01:47
一种电梯装置,在轿厢的上表面设有具有扶手高度可变部的轿厢上扶手。扶手高度可变部能够在高度尺寸为第1尺寸的低扶手状态和高度尺寸为大于第1尺寸的第2尺寸的高扶手状态之间变化。具有板部的井道内固定部件被固定在井道内。板部配置为当从上方观察井道时位于井道的内壁面与扶手高度可变部之间。在将从特定楼层的层站的地面起向上第1尺寸的高度设为基准高度时,板部的上端部的位置是比在特定楼层设置的层站出入口的上端部低且在基准高度以上的位置,板部的下端部的位置是比在特定楼层的下方相邻楼层设置的层站出入口的上端部高且在基准高度以下的位置。

Elevator device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car is provided with an armrest 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car with a changeable height of the armrest. The armrest height variable section can be varied between a low armrest state with a height dimension of first and a high armrest state with a height dimension of second sizes greater than first sizes. An inner well fixing member with a plate portion is fixed in the hoistway. The plate portion is configured to be between the inner wall surface of the hoistway and the armrest height change portion when the hoistway is viewed from above. The size of up to first from the floor in particular layer of the ground station and the height is set as a reference height, the upper end of the plate part is arranged in a specific position than the floor of the upper part of the station entrance layer and low in height above the reference position, the lower end of the plate part is arranged in the position than below the adjacent floors specific floor of the upper part of the layer station entrance and in the position below the reference heigh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轿厢的上表面设有扶手的电梯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电梯装置在井道内配置从井道的顶部附近一直延伸设置到底部附近的井道内分隔壁,将井道内部划分为轿厢的升降通道和对重的升降通道。在从上方观察轿厢时,井道内分隔壁与轿厢周缘部的间隔在300mm以内。由此,在以往的电梯装置中防止了在轿厢之上进行作业的维护作业人员的掉落(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4-013600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由于井道内分隔壁的设置范围在上下方向上非常长,因而导致在井道内设置井道内分隔壁的成本(例如,材料成本和安装成本等)较高。另外,例如在作为欧洲安全标准的EN81-20/50中规定,在人(例如维护作业人员等)上到轿厢之上的情况下,应在轿厢之上设置扶手。另外,根据EN81-20/50,在井道的内壁面与轿厢上扶手之间的水平距离为500mm以下的情况下,能够将轿厢上扶手的高度尺寸设为700mm以上且小于1100mm的范围,但是在井道的内壁面与轿厢上扶手之间的水平距离超过500mm的情况下,只要不在井道内设置掉落防止板,就必须将轿厢上扶手的高度尺寸设为1100mm以上。在轿厢上扶手的高度尺寸增大时,为了确保井道的顶部高度尺寸,相应地井道的高度也升高,导致井道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增大。另一方面,根据EN81-20/50,在井道的内壁面与轿厢上扶手之间的水平距离超过500mm的情况下,通过在井道内设置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掉落防止板,使掉落防止板与轿厢上扶手之间的水平距离为500mm以下,由此能够使轿厢上扶手的高度尺寸低于1100mm。但是,为了将掉落防止板与轿厢上扶手之间的水平距离保持为500mm以下,需要从井道的上端部一直到下端部连续设置掉落防止板,与专利文献1的井道内分隔壁一样,用于设置掉落防止板的成本增大。本专利技术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井道的扩大并且低成本地确保轿厢之上的安全性的电梯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装置具有:轿厢,其能够在井道内沿上下方向移动;轿厢上扶手,其设于轿厢的上表面,具有扶手高度可变部,该扶手高度可变部能够在从轿厢的上表面起的高度尺寸为第1尺寸的低扶手状态、和从轿厢的上表面起的高度尺寸为大于第1尺寸的第2尺寸的高扶手状态之间变化;以及井道内固定部件,其与特定楼层对应地固定在井道内,具有配置在当从上方观察井道时位于井道的内壁面与扶手高度可变部之间的板部,所述特定楼层是最下层以外的至少任意一个楼层,在将从特定楼层的层站的地面起向上第1尺寸的高度设为基准高度时,板部的上端部的位置是比设置在特定楼层的层站出入口的上端部低且在基准高度以上的位置,板部的下端部的位置是比设置在特定楼层的下方相邻楼层的层站出入口的上端部高且在基准高度以下的位置。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装置,在维护作业人员攀爬移动于轿厢的上表面和层站之间时,能够将板部配置在比井道的内壁面靠近扶手高度可变部的位置,即使扶手高度可变部的状态是低扶手状态,也能够确保轿厢的上表面上的维护作业人员的安全。并且,在维护作业人员上到轿厢的上表面上时,能够将扶手高度可变部的状态设为高扶手状态,因而即使是在维护作业人员上到轿厢的上表面上的状态下使轿厢移动时,也能够确保轿厢的上表面上的维护作业人员的安全性。另外,在通常运转模式时能够将扶手高度可变部的状态设为低扶手状态,能够防止井道在高度方向上的扩大。此外,不需要从井道的上端部到下端部连续设置板,能够降低井道内固定部件的设置成本。因此,能够防止井道的扩大,低成本地确保轿厢之上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侧视图。图2是示出图1的轿厢的放大图。图3是示出图2的轿厢的俯视图。图4是示出将图2的第2扶手构成部的高度尺寸增大的状态的侧视图。图5是示出图4的轿厢的上表面处于最上层的层站地面的高度时的状态的侧视图。图6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装置的侧视图。图7是示出图6的电梯装置的俯视图。图8是示出图6的轿厢的上表面配置在维护时乘梯下梯容许范围的上限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图9是示出图6的轿厢的上表面配置在维护时乘梯下梯容许范围的下限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0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装置的侧视图。图11是示出图10的电梯装置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侧视图。另外,图2是示出图1的轿厢2的放大图。此外,图3是示出图2的轿厢2的俯视图。在图中,轿厢2及对重3以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在井道1内。轿厢2及对重3借助设置在井道1内的未图示的驱动装置(在该例中为曳引机)的驱动力,在井道1内沿上下方向移动。轿厢2具有轿厢室,轿厢室具有底面2a、上表面2b、正面2c、背面2d及一对侧面2e。在轿厢2的正面2c设有通过轿厢门进行开闭的未图示的轿厢出入口。在该例中,在从上方观察井道1时,对重3配置在轿厢2的背面2d侧。即,该例的电梯是对重后置式电梯(counterweightback-droptypeelevator)。一对轿厢导轨4和一对对重导轨5分别沿上下方向设置在井道1内。轿厢2配置在一对轿厢导轨4之间,对重3配置在一对对重导轨5之间。轿厢2的一个侧面2e与一方的轿厢导轨4对置,轿厢2的另一个侧面2e与另一方的轿厢导轨4对置(图3)。在轿厢2及对重3移动时,轿厢2由一对轿厢导轨4进行引导,对重3由一对对重导轨5进行引导。在建筑物的各个楼层设有连通井道1内部和层站6的层站出入口7。层站出入口7通过层站门进行开闭。在轿厢2停靠于楼层的状态下,相互对置的轿厢出入口及层站出入口7同时打开,由此能够在层站6和轿厢2内部之间乘梯及下梯。电梯的运转由控制装置18控制。通过控制装置18实现的电梯的运转模式能够在进行通常的服务运转的通常运转模式、和使轿厢2以比通常运转模式时低的速度移动的维护运转模式之间进行切换。电梯的运转模式的切换通过在轿厢2的上表面2b的靠近层站6的位置处设置的未图示的切换开关的操作来进行。除最下层以外的至少任意一个楼层被设为维护作业用的特定楼层。在特定楼层设有使轿厢2低速移动的层站手动操作部。在该例中,除最下层以外的所有楼层被设为特定楼层,在各个特定楼层的层站6设有层站手动操作部。层站手动操作部的操作仅在层站出入口7关闭的状态下有效。对电梯而言,存在维护作业人员(即,人)8在上到轿厢2的上表面2b上的状态下进行井道1内的设备的维护作业的情况。在维护作业人员8上到轿厢2的上表面2b上时,维护作业人员8一边在层站出入口7关闭的状态下操作特定楼层的层站手动操作部使轿厢2低速移动,一边调整轿厢2的停止位置。由此,使轿厢2的上表面2b停止在与特定楼层对应的维护时乘梯下梯容许范围内。维护时乘梯下梯容许范围是以特定楼层的层站6的地面的高度为基准在上下方向上设定的范围。在该例中,从层站6的地面的高度位置起向上500mm到向下500mm的范围成为维护时乘梯下梯容许范围。当轿厢2的上表面2b停止在维护时乘梯下梯容许范围内的状态下,维护作业人员8能够在层站6和轿厢2的上表面2b之间攀爬移动。维护作业人员在使轿厢2停止后,打开层站出入口7,从层站6操作切换开关,将电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梯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装置,其中,该电梯装置具有:轿厢,其能够在井道内沿上下方向移动;轿厢上扶手,其设于所述轿厢的上表面,具有扶手高度可变部,该扶手高度可变部能够在从所述轿厢的上表面起的高度尺寸为第1尺寸的低扶手状态、和从所述轿厢的上表面起的高度尺寸为大于所述第1尺寸的第2尺寸的高扶手状态之间变化;以及井道内固定部件,其与特定楼层对应地固定在所述井道内,具有配置在当从上方观察所述井道时位于所述井道的内壁面与所述扶手高度可变部之间的板部,所述特定楼层是最下层以外的至少任意一个楼层,在将从所述特定楼层的层站的地面起向上所述第1尺寸的高度设为基准高度时,所述板部的上端部的位置是比设置在所述特定楼层的层站出入口的上端部低且在所述基准高度以上的位置,所述板部的下端部的位置是比设置在所述特定楼层的下方相邻楼层的层站出入口的上端部高且在所述基准高度以下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梯装置,其中,该电梯装置具有:轿厢,其能够在井道内沿上下方向移动;轿厢上扶手,其设于所述轿厢的上表面,具有扶手高度可变部,该扶手高度可变部能够在从所述轿厢的上表面起的高度尺寸为第1尺寸的低扶手状态、和从所述轿厢的上表面起的高度尺寸为大于所述第1尺寸的第2尺寸的高扶手状态之间变化;以及井道内固定部件,其与特定楼层对应地固定在所述井道内,具有配置在当从上方观察所述井道时位于所述井道的内壁面与所述扶手高度可变部之间的板部,所述特定楼层是最下层以外的至少任意一个楼层,在将从所述特定楼层的层站的地面起向上所述第1尺寸的高度设为基准高度时,所述板部的上端部的位置是比设置在所述特定楼层的层站出入口的上端部低且在所述基准高度以上的位置,所述板部的下端部的位置是比设置在所述特定楼层的下方相邻楼层的层站出入口的上端部高且在所述基准高度以下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所述扶手高度可变部与所述井道的内壁面之间的水平距离大于500mm,所述扶手高度可变部与所述板部之间的水平距离为500m以下,所述第1尺寸是700mm以上且小于1100mm的尺寸,所述第2尺寸是1100mm以上的尺寸。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所述板部的上端部的位置是从所述基准高度向上500mm的高度以上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所述板部的下端部的位置是从所述基准高度向下200mm的高度以下的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所述板部的上端部的位置是从所述基准高度向上500mm的高度的位置,且所述板部的下端部的位置是从所述基准高度向下500mm的高度的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所述板部的上端部的位置是从所述基准高度向上100mm的高度的位置,且所述板部的下端部的位置是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岛林启太东中恒裕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