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头及使用该钻头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915408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2 00:54
基于一方式的钻头具备:棒形状的钻头主体,其沿着旋转轴延伸;切削刃,其位于钻头主体的前端;以及第一槽,其从切削刃朝向钻头主体的后端侧呈螺旋状地延伸,第一槽具备:位于前端侧且具有扭转角θ1的第一区域;以及与第一区域相比位于后端侧且具有比扭转角θ1小的扭转角θ2的第二区域,第二区域具有沿着排出槽的凸条部。

Drill bi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cutting matter using the drill bit

Have a way of drill bit body based on rod shape, which extends along the rotating shaft; a cutting edge,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front of the main body and the drill bit; a first groove towards the drill body from the cutting edge of the rear side of a spiral groove has a first extension, located at the front side and has a twist angle of 1 first compared with the first area and area; located on the rear end side and has 2 of the second regions than the twist angle of 1 small torsion angle, the second region has a discharge groove along the convex pa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钻头及使用该钻头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切削加工中使用的钻头以及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在金属构件等被切削件的切削加工中使用的钻头,已知日本特开平9-277108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钻头。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钻头具备螺旋槽,该螺旋槽具有从前端侧朝向后端侧而槽宽度逐渐增加并且扭转角逐渐减小的中间部。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钻头中,螺旋槽的扭转角在后端侧变小,因此切屑的移动距离变小。然而,在使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钻头的情况下,也存在切屑在螺旋槽的宽度相对较宽且扭转角相对较小的后端侧堵塞的可能性。认为原因在于以下的内容。因扭转角变小而使推动切屑流动的力变弱。另一方面,在与旋转轴正交的剖面中,螺旋槽的后端侧形成为一个凹曲线形状,切屑沿着该凹曲线行进,因此切屑与螺旋槽的接触面积增加。因此,切削容易在螺旋槽的后端侧堵塞。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良好地排出切屑的钻头。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一方式的钻头具备:棒形状的钻头主体,其沿着旋转轴延伸;切削刃,其位于所述钻头主体的前端;以及第一槽,其从所述切削刃朝向所述钻头主体的后端侧呈螺旋状地延伸。第一槽具备:位于前端侧且具有扭转角θ1的第一区域;以及与所述第一区域相比位于后端侧且具有比所述扭转角θ1小的扭转角θ2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具有沿着所述排出槽的凸条部。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钻头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钻头的从前端方向观察时的主视图。图3是图2所示的钻头的从A1方向观察时的侧视图。图4是图2所示的钻头的从A2方向观察时的侧视图。图5是图2所示的钻头的从A3方向观察时的侧视图。图6是图3所示的钻头的D1处的剖视图。图7是图3所示的钻头的D2处的剖视图。图8是将图7所示的钻头的区域B1放大后的图。图9是示出图1所示的钻头的第一槽的概要的展开图。图10是示出图1所示的钻头的第一变形例的第一槽的概要的展开图。图11是示出图8所示的钻头的第二变形例的放大剖视图。图12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钻头的立体图。图13是示出图12所示的钻头的第一槽的概要的展开图。图14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工序的立体图。图15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工序的立体图。图16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工序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利用附图对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钻头进行详细说明。其中,以下参照的各图为了便于说明,而仅简化地示出构成各实施方式的构件中的主要构件。因此,本专利技术的钻头可以具备本说明书所参照的各图中未示出的任意的构成构件。另外,各图中的构件的尺寸并未如实地示出实际的构成构件的尺寸以及各构件的尺寸比率等。<钻头>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钻头1具备钻头主体3(以下,也简称作主体3)、切削刃5以及一对第一槽7(以下,称作排出槽7(flute))。如图1以及图3~图5所示,主体3采用具有旋转轴X且沿着该旋转轴X延伸的棒形状的结构。在用于制造被削加工物的被切削件的切削加工时,主体3以旋转轴X为中心而旋转。本实施方式的主体3具备把持部9以及切削部11。把持部9是被机床(未图示)的旋转的主轴等把持的部位,是与机床的主轴等的形状相应地设计的部位。切削部11是包括位于把持部9的前端侧且与被切削件接触的部分的部位,并且是在被切削件的切削加工中具有主要作用的部位。需要说明的是,图1以及图2的箭头Y示出以旋转轴X为中心的主体3的旋转方向。本实施方式的切削部11例如如图6所示那样形成为从沿着旋转轴X延伸的圆柱中除去对应于一对排出槽7以及缝隙13a(clearance)的部分而成的形状。因此,在与旋转轴X正交的剖面中,除去切削部11的外周的一对排出槽7、缝隙13a,相当于棱边13b等的部分形成为位于同一圆上的圆弧形状。该同一圆的直径与切削部11的外径相对应。在本实施方式的钻头1中,例如,切削部11的外径设定为6mm~42.5mm。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钻头1中,例如在将轴线的长度(切削部11的长度)设为L,将直径(切削部11的外径)设为D时,没定为L=3D~12D。作为主体3的材质,可以列举含有WC(碳化钨)且作为粘合剂而含有Co(钴)的超硬合金、在该超硬合金中添加TiC(碳化钛)或者TaC(碳化钽)这样的添加物而成的合金、不锈钢以及钛这样的金属等。钻头1具有位于主体3的前端的切削刃5。切削刃5是用于对被切削件进行切削的部位。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切削刃5由一对主切削刃5a以及副切削刃5b构成。一对主切削刃5a以及副切削刃5b形成在主体3的前端,即切削部11的前端部分。副切削刃5b在从前端观察主体3的情况下与旋转轴X交叉。本实施方式的副切削刃5b作为所谓的横刃(chiseledge)而发挥功能。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切削刃5具有一对主切削刃5a,但主切削刃5a也可以仅有一个。一对主切削刃5a分别与副切削刃5b的两端部连接,在从前端观察时,分别从副切削刃5b的两端朝向主体3的外周延伸。通过上述一对主切削刃5a以及副切削刃5b进行被切削件的切削。在副切削刃5b作为横刃而使用的情况下,横刃角例如设定为130~170°左右。需要说明的是,在此从前端观察是指,如图2所示,沿着旋转轴X从前端侧主视观察主体3。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一对主切削刃5a在从前端观察时呈凹曲线形状。由此,容易使由一对主切削刃5a生成的切屑卷曲,因此通过一对排出槽7容易地排出切屑。另外,在通过包括旋转轴X的假想平面将主体3切断的情况下,为了提高切削性,一对主切削刃5a的旋转轨迹设置为相对于旋转轴X倾斜。一对主切削刃5a相对于旋转轴X的倾斜角设定为50~85°左右。如图2所示,一对主切削刃5a以隔着副切削刃5b彼此分离的方式配置。在从前端侧(正面侧)观察的情况下,上述一对主切削刃5a以主体3的旋转轴X为中心而形成为180°的旋转对称。一对主切削刃5a如上述那样旋转对称,从而能够抑制一对主切削刃5a切入被切削件时在一对主切削刃5a之间产生的振动。因此,能够进行稳定的穿孔加工。如图1所示,在主体3的切削部11的外周,一对排出槽7从切削刃5朝向主体3的后端侧延伸。一对排出槽7绕旋转轴X呈螺旋状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排出槽7从切削刃5的一对主切削刃5a朝向主体3的后端侧分别呈螺旋状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切削刃5中的与一对排出槽7连接的区域是一对主切削刃5a,切削刃5中的通过一对主切削刃5a连接的区域是副切削刃5b。此时,为了通过机床稳定地把持主体3,本实施方式的一对排出槽7仅形成于切削部11,未形成于把持部9。一对排出槽7的主要目的在于将由一对主切削刃5a以及副切削刃5b生成的切屑向外部排出。在切削加工时,由一对主切削刃5a的一方形成的切屑通过一对排出槽7中的、与该主切削刃5a连接的排出槽7而向主体3的后端侧被排出。另外,由一对主切削刃5a的另一方形成的切屑通过一对排出槽7中的、与该另一方的主切削刃5a连接的排出槽7而向主体3的后端侧排出。为了使由一对主切削刃5a各自产生的切屑分别良好地流动,本实施方式中的一对排出槽7的一方形成为,在使一对排出槽7的另一方绕旋转轴X旋转180°的情况下与其重合。如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钻头及使用该钻头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钻头,其特征在于,具备:棒形状的钻头主体,其沿着旋转轴延伸;切削刃,其位于所述钻头主体的前端;以及第一槽,其从所述切削刃朝向所述钻头主体的后端侧呈螺旋状地延伸,所述第一槽具备:位于前端侧且具有扭转角θ1的第一区域;以及与所述第一区域相比位于后端侧且具有比所述扭转角θ1小的扭转角θ2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具有沿着所述排出槽的凸条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1.21 JP 2014-2364381.一种钻头,其特征在于,具备:棒形状的钻头主体,其沿着旋转轴延伸;切削刃,其位于所述钻头主体的前端;以及第一槽,其从所述切削刃朝向所述钻头主体的后端侧呈螺旋状地延伸,所述第一槽具备:位于前端侧且具有扭转角θ1的第一区域;以及与所述第一区域相比位于后端侧且具有比所述扭转角θ1小的扭转角θ2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具有沿着所述排出槽的凸条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域具有以所述凸条部为边界的第二槽以及第三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钻头,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贺健一郎波多野弘和
申请(专利权)人:京瓷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