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三相电机式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01614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8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层三相电机式继电器,包括壳体,一端伸入、固定在壳体上腔体内的三组动电极和静电极,设于壳体下腔体内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包括直流电机和由蜗杆、蜗轮齿轮组、扇形齿轮和传动滑块组成的减速传动机构,蜗杆安装在直流电机上,蜗杆和扇形齿轮分别与蜗轮齿轮组的蜗轮和直齿齿轮啮合连接;传动滑块可安装在下腔体内,并与扇形齿轮传动连接,且其设有伸入上腔体内、并卡住动电极的弹性导接片的驱动卡块,驱使弹性导接片的动触点与静触点闭合和分离,同时传动滑块触发下腔体内的微动开关。这样即可提高继电器的抗恒定磁场干扰能力,安全可靠,结构简单,加工难度和成本低,组装效率高,闭合和分离控制精度高、反应速度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三相电机式继电器
本技术属于继电器
,特别涉及一种双层三相电机式继电器。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智能电能表使用的内置负荷开关大都采用磁保持继电器,这种继电器采用电磁线圈和导磁材料制成电磁铁,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拉动电极完成开关动作,同时使用磁铁来保持开关状态,但是这种磁保持继电器应用在电能表上时存在以下缺陷:1、由于磁保持继电器是依靠电磁磁路和永磁磁路与反力的配合来实现动作的,因此外部强磁场的干扰可能导致继电器磁路的配合失调,从而导致误动作或不动作,从基本原理上讲磁保持继电器无法抵抗外部强磁场干扰。2、磁保持继电器的触点动作是一种加速运动,触点接触时会产生很大的碰撞,导致触点接触后产生回跳,由于回跳的距离很短,在大电流下会产生很大的电弧并持弧不断,弧区中心温度可达上千度以上,这会使触点表面分子迅速升华,加剧触点的磨损,同时使继电器触点的温升升高,回跳对触点寿命和接触电阻的影响是很大的,磁保持继电器可以从结构上改进以减少触点回跳,但很难根本消除,因此给触点接触可靠性带来隐患。3、磁保持继电器动作时,电磁磁路和永磁磁路都会起作用,两种磁路的磁通量需要与反力配合才能正常工作,由于体积的限制,电磁磁路产生的吸力是有限的,导致触点压力不能太大,否则继电器无法动作,永磁磁路对触点状态的保持力也不能太大,因而接触电阻会比较大;另外,触点压力一部分是来自于弹性动簧片的预变形,在寿命期间温升和疲劳会使簧片预变形会随着动作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变小,导致触点压力逐渐变小,因而接触电阻变大且不稳定,而温升提高又会进一步导致持弧时间延长,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使触点烧蚀粘结,造成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在保持原有负荷开关脉冲驱动和动作后保持触点状态的节能技术前提下,提高抗恒定磁场干扰能力,安全可靠,且结构简单,加工难度和成本低,组装效率高,闭合和分离控制精度、反应速度快的双层三相电机式继电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层三相电机式继电器,包括有壳体、三组动电极和静电极;所述壳体包括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三组动电极和静电极的一端伸入、固定在上腔体内,且动电极上设有弹性导接片,所述弹性导接片的一端活动地延伸至静电极上、且朝向静电极一侧设有动触点,所述静电极朝向动触点处设有静触点;所述下腔体内还设有用于控制动电极和静电极相互导接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直流电机和减速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传动机构由蜗杆、蜗轮齿轮组、扇形齿轮和传动滑块组成;其中,所述蜗杆安装在直流电机的驱动轴上,所述蜗轮齿轮组和扇形齿轮均转动地安装在下腔体内,且蜗杆和扇形齿轮分别与蜗轮齿轮组的蜗轮和直齿齿轮啮合连接;所述传动滑块可滑动地安装在下腔体内,并与扇形齿轮传动连接,且其对应动电极的位置设有驱动卡块,所述驱动卡块伸入上腔体内、并卡住弹性导接片,使弹性导接片上的动触点随传动滑块来回滑动、与静触点闭合和分离,同时传动滑块触发下腔体内的微动开关。进一步地,所述扇形齿轮位于齿形的相对端设有拨动尾部,所述传动滑块相应位置上设有拨动卡口,所述拨动尾部活动地卡在拨动卡口内、驱使传动滑块在下腔体内来回滑动。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卡块设有安装卡口,所述弹性导接片的末端卡在安装卡口内。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卡块、拨动卡口和安装卡口与传动滑块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上腔体内部靠近直流电机的驱动轴末端处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壳体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扇形齿轮设有与蜗轮齿轮组的直齿齿轮啮合连接的齿轮区,以及位于齿轮区两端的上打滑区和下打滑区。进一步地,所述拨动尾部、齿轮区、上打滑区和下打滑区与扇形齿轮一体成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可在保持原有负荷开关脉冲驱动和动作后保持触点状态的节能技术前提下,提高抗恒定磁场干扰能力一倍,消除了触点回跳现象,增大触点压力,接触电阻小、稳定不变,从而保证了智能电能表用内置负荷开关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且蜗杆蜗轮式减速传动机构的组件少,结构简单,加工难度和成本大大降低,组装效率也明显提高,同时也可进一步提高继电器的闭合和分离控制精度以及闭合和分离反应速度。另外,通过设置限位板有效对直流电机的驱动轴在轴向方向上的限定,避免了因驱动轴过度轴向移动而造成直流电机损坏的问题,使用寿命更长,性能更稳定、更可靠。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双层三相电机式继电器实施例触点分离即非通电状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双层三相电机式继电器实施例触点分离即非通电状态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双层三相电机式继电器实施例触点闭合即通电状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双层三相电机式继电器实施例触点闭合即通电状态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所述双层三相电机式继电器实施例触点闭合即通电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所述双层三相电机式继电器实施例触点闭合即通电状态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所述双层三相电机式继电器实施例中驱动装置与三组动电极和静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至图7中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层三相电机式继电器,包括有壳体1、三组动电极2和静电极3;所述壳体1包括上腔体11和下腔体12,所述三组动电极2和静电极3的一端伸入、固定在上腔体11内,且动电极2上设有弹性导接片9,所述弹性导接片9的一端活动地延伸至静电极3上、且朝向静电极3一侧设有动触点91,所述静电极3朝向动触点91处设有静触点31;所述下腔体12内还设有用于控制动电极2和静电极3相互导接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直流电机4和减速传动机构,所述减速传动机构由蜗杆5、蜗轮齿轮组6、扇形齿轮7和传动滑块8组成;其中,所述蜗杆5安装在直流电机4的驱动轴41上,所述蜗轮齿轮组6和扇形齿轮7均转动地安装在下腔体12内,且蜗杆5和扇形齿轮7分别与蜗轮齿轮组6的蜗轮和直齿齿轮啮合连接;所述传动滑块8可滑动地安装在下腔体12内,并与扇形齿轮7传动连接,且其对应动电极2的位置设有驱动卡块81,所述驱动卡块81伸入上腔体11内、并卡住弹性导接片9,使弹性导接片9上的动触点91随传动滑块8来回滑动、与静触点31闭合和分离,具体结构可以为:所述扇形齿轮7位于齿形的相对端设有拨动尾部71,所述传动滑块8相应位置上设有拨动卡口82,所述驱动卡块81设有安装卡口83,所述弹性导接片9的末端卡在安装卡口83内,而且驱动卡块81、拨动卡口82和安装卡口83与传动滑块8一体成型(如:一体注塑成型)。组装时,所述拨动尾部71活动地卡在拨动卡口82内、驱使传动滑块8在下腔体12内来回滑动,所述驱动卡块81伸入上腔体11内,所述弹性导接片9的末端卡在驱动卡块81的安装卡口83内,使弹性导接片9上的动触点91随传动滑块8来回滑动、与静触点31闭合和分离,同时传动滑块8触发下腔体12内的微动开关10。当智能电能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双层三相电机式继电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层三相电机式继电器,包括有壳体(1)、三组动电极(2)和静电极(3);所述壳体(1)包括上腔体(11)和下腔体(12),所述三组动电极(2)和静电极(3)的一端伸入、固定在上腔体(11)内,且动电极(2)上设有弹性导接片(9),所述弹性导接片(9)的一端活动地延伸至静电极(3)上、且朝向静电极(3)一侧设有动触点(91),所述静电极(3)朝向动触点(91)处设有静触点(31);所述下腔体(12)内还设有用于控制动电极(2)和静电极(3)相互导接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直流电机(4)和减速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传动机构由蜗杆(5)、蜗轮齿轮组(6)、扇形齿轮(7)和传动滑块(8)组成;其中,所述蜗杆(5)安装在直流电机(4)的驱动轴(41)上,所述蜗轮齿轮组(6)和扇形齿轮(7)均转动地安装在下腔体(12)内,且蜗杆(5)和扇形齿轮(7)分别与蜗轮齿轮组(6)的蜗轮和直齿齿轮啮合连接;所述传动滑块(8)可滑动地安装在下腔体(12)内,并与扇形齿轮(7)传动连接,且其对应动电极(2)的位置设有驱动卡块(81),所述驱动卡块(81)伸入上腔体(11)内、并卡住弹性导接片(9),使弹性导接片(9)上的动触点(91)随传动滑块(8)来回滑动、与静触点(31)闭合和分离,同时传动滑块(8)触发下腔体(12)内的微动开关(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三相电机式继电器,包括有壳体(1)、三组动电极(2)和静电极(3);所述壳体(1)包括上腔体(11)和下腔体(12),所述三组动电极(2)和静电极(3)的一端伸入、固定在上腔体(11)内,且动电极(2)上设有弹性导接片(9),所述弹性导接片(9)的一端活动地延伸至静电极(3)上、且朝向静电极(3)一侧设有动触点(91),所述静电极(3)朝向动触点(91)处设有静触点(31);所述下腔体(12)内还设有用于控制动电极(2)和静电极(3)相互导接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直流电机(4)和减速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传动机构由蜗杆(5)、蜗轮齿轮组(6)、扇形齿轮(7)和传动滑块(8)组成;其中,所述蜗杆(5)安装在直流电机(4)的驱动轴(41)上,所述蜗轮齿轮组(6)和扇形齿轮(7)均转动地安装在下腔体(12)内,且蜗杆(5)和扇形齿轮(7)分别与蜗轮齿轮组(6)的蜗轮和直齿齿轮啮合连接;所述传动滑块(8)可滑动地安装在下腔体(12)内,并与扇形齿轮(7)传动连接,且其对应动电极(2)的位置设有驱动卡块(81),所述驱动卡块(81)伸入上腔体(11)内、并卡住弹性导接片(9),使弹性导接片(9)上的动触点(91)随传动滑块(8)来回滑动、与静触点(31)闭合和分离,同时传动滑块(8)触发下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德承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中艾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