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成本的自适应无线信息与能量复用传输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能量传输与收集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微波射频频段的具备自动校正功能的低成本的自适应无线信息与能量复用传输系统。
技术介绍
无线能量传输与收集技术是(WirelessPowerTransmissionandharvesting,WPT)能量通过激光、超声波、微波、磁共振等方式从发射端通过自由空间传输到接收端的技术。相比有线能量传输,无线能量传输在空间灵活性、架设方便性等方面有巨大的优势。在一些特殊的应用场景,例如跨岛传输、物联网节点供电、人体内微电子设备充供电、运动检测传感器充电等,无线能量传输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在多种无线能量传输技术中,基于微波辐射的能量传输因传输距离灵活性最大(几十厘米到几千米),架设灵活性最高(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多对一),位置灵活性也最高(在微波传输范围内)而被研究者广泛关注。微波能量传输最早的实验源于NikolaTesla的无线功率传输实验,把几十万瓦能量从一个海岛传输到另一个海岛,证明了微波能量传输的可行性。近年来,微波能量传输在空间输电,太阳能能量传输等大功率应用场景有较大的发展。在低功率应用场景,微波能量传输作为一种改善物联网传感器节点能量获取情况的革命性技术,正在逐渐被全球科研界关注。由于微波能量接收系统的核心器件性能限制,正常的密度因能级太低无法被有效获取,因此需要确定的可供电能量源。这个能量源通常需要专门的设计,增加了设计和制作成本,独立传输的能量信号也会对现有的通信系统造成干扰,导致通信系统无法运行。如果能将信息与能量复合传输,将最大程度地利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成本的自适应无线信息与能量复用传输系统,该系统分为两大部分:发射子系统与接收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子系统发射同时具备能量和信号的复合信号,通过自由空间传输至接收子系统;所述接收子系统把复合信号分离到通信链路和能量链路分别加以利用,实现信息与能量复用的功能;其中能量链路的能量能够供给后级负载使用,也能够供给接收子系统的通信链路使用;同时,接收子系统通过能量管理、监测与反馈,把接收子系统的实时工作性能反馈给发射子系统,发射子系统根据反馈信号调整发射性能,从而实现自校正功能,维持整个系统性能的最优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成本的自适应无线信息与能量复用传输系统,该系统分为两大部分:发射子系统与接收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子系统发射同时具备能量和信号的复合信号,通过自由空间传输至接收子系统;所述接收子系统把复合信号分离到通信链路和能量链路分别加以利用,实现信息与能量复用的功能;其中能量链路的能量能够供给后级负载使用,也能够供给接收子系统的通信链路使用;同时,接收子系统通过能量管理、监测与反馈,把接收子系统的实时工作性能反馈给发射子系统,发射子系统根据反馈信号调整发射性能,从而实现自校正功能,维持整个系统性能的最优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子系统包括:基站/移动终端(1)、数据信号处理器(2)、可变增益放大器(3)、模拟滤波器(4)、大信号载波生成器(5)、调制器(6)、射频滤波器(7)、可变增益射频功率放大器(8)、射频功率分配器阵列(9)、射频移相器阵列(10)、发射天线阵(11)、射频控制模块(12)、低速链路接收器(24)和反馈接收天线(27);其中,基站/移动终端(1)提供原始的通信基带传输信号,依次经过数据信号处理器(2),可变增益放大器(3)和模拟滤波器(4)进行处理,处理后的信号具备能够被调制的特性,再通过调制器(6)把大信号载波生成器(5)生成射频载波与模拟滤波器(4)输出的基带调制信号进行调制,继而输出基础的射频通信信号;基础的射频通信信号依次输入到射频滤波器(7)和可变增益射频功率放大器(8)进行进一步处理,把基础的射频通信信号转变为能量复合信号;射频滤波器(7)用于滤除在调制过程中产生的高次谐波,提高通信系统的信噪比,可变增益射频功率放大器(8)对调制并滤波后的调制信号进行可调增益的射频功率放大,使其具备能量复用信号的能级;从可变增益射频功率放大器(8)输出的能量复合信号依次通过射频功率分配器阵列(9)、射频移相器阵列(10)和发射天线阵(11),高效并且集中地往自由空间的某个确定的方向传输;射频功率分配器阵列(9)提供等分的功率分配,使其进入射频移相器阵列(10)的不同通道,不同通道的能量分别由发射天线阵(11)辐射出去,从而形成高主瓣,低副瓣的能量波束,在空间内有效传输;发射子系统在进行能量复合信号发射的同时,也通过另外一条通信链路接收接收子系统传来的性能反馈信号,并根据反馈信号自适应地调整发射性能,从而实现自校正功能;反馈接收天线(27)接收到接收子系统传来的信号,传导到低速链路接收器(24)处理,然后传输到射频控制模块(12);射频控制模块(12)根据反馈数据产生第一控制逻辑(25)调节射频移相器阵列(10)的相位,从而调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洪舟,区俊辉,安德烈·安德烈尼克,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顺德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中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