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压源与电流源复合激励非接触变换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98461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8 2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压源与电流源复合激励非接触变换电路,包括第一非接触变换模块支路和第二非接触变换模块支路,利用非接触变换器在恒压源激励下输出特性与非接触变压器原副边耦合系数成反比,在恒流源激励下输出特性与非接触变压器原副边耦合系数成正比的特性,将电压源与电流源复合激励,组合输出,消除或大大减小因耦合系数的改变而引起的系统输出特性的变化,其有利于后级电路的设计,提升了单一非接触供电系统在不同使用条件下的能量传输能力,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容错性和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压源与电流源复合激励非接触变换电路
本专利技术的电压源与电流源复合激励的非接触变换器,属于电能变换领域。
技术介绍
非接触供电利用磁场耦合实现“无线供电”,即采用原副边完全分离的非接触变压器,通过高频磁场的耦合传输电能,使得在能量传递过程中原边(供电侧)和副边(用电侧)无物理连接。与传统的接触式供电相比,非接触供电使用方便、安全,无火花及触电危险,无积尘和接触损耗,无机械磨损和相应的维护问题,可适应多种恶劣天气和环境,便于实现自动供电,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一个完整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由电气隔离的原边和副边组成。整个系统包括3个核心单元:高频电能变换单元、谐振补偿单元和非接触变换单元。其中,非接触变换单元属于松耦合,其相比于紧耦合变压器存在低耦合、大漏感的缺点,如果不进行补偿,整个系统中会存在大量的无功功率,大大降低了系统传输功率和系统整体效率,制约了非接触供电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同时由于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原副边完全分离,实际应用中会存在原副边相对位置改变以及正对气隙距离变化等多种工况,导致变压器的电路参数发生较大变化,从而影响非接触变换器的工作性能。除了原副边相对位置变化引起的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压源与电流源复合激励非接触变换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压源与电流源复合激励非接触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非接触变换模块支路和第二非接触变换模块支路;所述第一非接触变换模块支路由第一输入源(F1)、第一原边补偿网络(F2)、第一非接触变压器(F3)、第一副边补偿网络(F4)、第一整流电路(F5_1)、第一滤波网络(F5_2)依次串联连接组成,所述第二非接触变换模块支路由第二输入源(S1)、第二原边补偿网络(S2)、第二非接触变压器(S3)、第二副边补偿网络(S4)、第二整流电路(S5_1)、第二滤波网络(S5_2)依次串联组成,所述第一滤波网络(F5_2)的输出和第二滤波网络(S5_2)的输出串联或并联连接后接在负载(5_3)两端;对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压源与电流源复合激励非接触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非接触变换模块支路和第二非接触变换模块支路;所述第一非接触变换模块支路由第一输入源(F1)、第一原边补偿网络(F2)、第一非接触变压器(F3)、第一副边补偿网络(F4)、第一整流电路(F5_1)、第一滤波网络(F5_2)依次串联连接组成,所述第二非接触变换模块支路由第二输入源(S1)、第二原边补偿网络(S2)、第二非接触变压器(S3)、第二副边补偿网络(S4)、第二整流电路(S5_1)、第二滤波网络(S5_2)依次串联组成,所述第一滤波网络(F5_2)的输出和第二滤波网络(S5_2)的输出串联或并联连接后接在负载(5_3)两端;对于所述第一非接触变压器(F3)和、第二非接触变压器(S3),流入其中一路非接触变压器原边绕组的电流为恒定量,流入另一路非接触变压器原边绕组的电流为随负载及耦合系数变化的变化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压源与电流源复合激励非接触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流入其中一路非接触变压器原边绕组的恒定电流通过LC变换网络或控制电路的方式实现。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乾宏柯光洁张钰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