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凯专利>正文

立体车库的升降驱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96260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8 2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立体车库的升降驱动机构,其包括竖直设置在机架上的升降丝杠、设置在上层车位总成上且与升降丝杠配合的丝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成本低廉,结实耐用,使用方便,节约空间,维修方便,安全可靠,避免传统立体车库上层汽车进出时候需要移动下层汽车的弊端。

Lifting drive mechanism of stereo garag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lifting driving mechanism of stereo garage, which comprises a lifting screw, vertically arranged on the frame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berth assembly and the lifting screw with the nu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asonable structure, low cost, durable, easy to use, space saving, convenient maintenance, safe and reliable, avoiding the drawbacks the traditional stereo garage when needed to move the lower upper car import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体车库的升降驱动机构
本技术涉及立体车库的升降驱动机构。
技术介绍
车辆停放问题是城市的社会、经济、交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相较于传统的单层停车位而言,立体车库(也称立体停车装置)能够利用更多的纵向空间,非常有助于解决停车难的问题。因此,立体车库以其平均单车占地面积小的独特特性,已被广大用户接受。现有升降一般采用鼠笼式结构或绳索结构,长期使用后,不安全,不具有自锁功能,容易出现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内容,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总的来说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传动和支撑稳定可靠,具有自锁功能的立体车库的升降驱动机构。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立体车库的升降驱动机构,包括竖直设置在机架上的升降丝杠、设置在上层车位总成上且与升降丝杠配合的丝母。进一步,所述的升降丝杠至少两个,在机架上设置动力输入轴,动力输入轴通过相应的伞齿轮组或蜗轮同速同步带动升降丝杠转动。进一步,竖直设置在机架上的第一升降丝杠与第二升降丝杠、设置在机架上的升降动力输入轮轴、设置在机架上的升降动力输出轮轴、设置在升降动力输入轮轴与升降动力输出轮轴上的升降动力输入带、与升降动力输出轮轴传动连接的升降换向蜗轮蜗杆、转动设置在机架上且与升降换向蜗轮蜗杆传动连接的升降传动长轴、两个分别与升降传动长轴传动连接的升降换向伞齿轮组以及分别设置在第二升降丝杠上端以及第一升降丝杠上端的升降丝母座;升降丝母座设置在上层车位总成上,第二升降丝杠以及第一升降丝杠分别与相应的升降换向伞齿轮组传动连接。进一步,还包括竖直设置在机架上的竖立支撑轨以及设置在上层车位总成上且在竖立支撑轨上竖直移动的竖立支撑座。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结构合理,成本低廉,结实耐用,使用方便,节约空间,维修方便,安全可靠,避免传统立体车库上层汽车进出时候需要移动下层汽车的弊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传动结构动力输入总成爆炸示意图;其中:3、机架;4、上层车位总成;7、第一升降丝杠;8、第二升降丝杠;22、竖立支撑轨;23、竖立支撑座;28、升降动力输入轮轴;29、升降动力输入带;30、升降动力输出轮轴;32、升降换向蜗轮蜗杆;34、升降传动长轴;35、升降换向伞齿轮组;42、升降丝母座。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立体车库的升降驱动机构,包括竖直设置在机架3上的升降丝杠、设置在上层车位总成4上且与升降丝杠配合的丝母。进一步,的升降丝杠至少两个,在机架3上设置动力输入轴,动力输入轴通过相应的伞齿轮组或蜗轮同速同步带动升降丝杠转动。进一步,竖直设置在机架3上的第一升降丝杠7与第二升降丝杠8、设置在机架3上的升降动力输入轮轴28、设置在机架3上的升降动力输出轮轴30、设置在升降动力输入轮轴28与升降动力输出轮轴30上的升降动力输入带29、与升降动力输出轮轴30传动连接的升降换向蜗轮蜗杆32、转动设置在机架3上且与升降换向蜗轮蜗杆32传动连接的升降传动长轴34、两个分别与升降传动长轴34传动连接的升降换向伞齿轮组35以及分别设置在第二升降丝杠8上端以及第一升降丝杠7上端的升降丝母座42;升降丝母座42设置在上层车位总成4上,第二升降丝杠8以及第一升降丝杠7分别与相应的升降换向伞齿轮组35传动连接。进一步,还包括竖直设置在机架3上的竖立支撑轨22以及设置在上层车位总成4上且在竖立支撑轨22上竖直移动的竖立支撑座23。第一升降丝杠7可以为滚珠丝杠、直线丝杠或普通的螺纹丝杠。为了更好的与平稳的升级与伸缩,采用两套结构相同的结构,当然可以采用三套或一套,通过蜗轮蜗杆实现自锁功能,可以通过手动摇动或电机提供动力,即正常的时候通过电机带动输入轮轴转动,当设备发生故障或没有电的时候,通过手动摇动带动输入轮轴转动。从而极大的简化了机构,降低了成本,避免了需要备用应急动力机构的成本。另外通过传动长轴保证同步升级或伸缩,通过伞齿轮实现换向,当然,本技术的结构可以变形,从而省去或增加相应的伞齿轮组。作为进一步优化,在升降动力输入轮轴28的一端连接电机,另一端通过手动离合器连接手柄,从而避免手柄同时转动,提高安全性,当然,进一步,通过增加与升降动力输入轮轴28上啮合的一组齿轮,配合离合器,是显而易见。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的静导轨图示为H型钢或工字钢结构,动导轨采用滚轮结构,从而减少阻力,降低噪音,当然可以采用滚柱结构或常见的燕尾导轨副、平导轨副或静压导轨副等,从而提高运行的稳定性,提高导轨副的使用寿命。使用本技术时,以上层出车为例,(出车与进车相反)。驱动升降传动顺序,电机或手动-升降动力输入轮轴28-升降动力输入带29-升降动力输出轮轴30-升降换向蜗轮蜗杆32-升降传动长轴34-升降换向伞齿轮组35(两个)-第一升降丝杠7(第二升降丝杠8)-升降丝母座42-竖立支撑座23沿着竖立支撑轨22跨过上层托架24的连接横梁25带动汽车下降,直到地面上,电机停止,汽车驶出。本技术结构合理,成本低廉,结实耐用,使用方便,节约空间,维修方便,安全可靠,避免传统立体车库上层汽车进出时候需要移动下层汽车的弊端。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多个技术方案进行组合是显而易见的。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立体车库的升降驱动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体车库的升降驱动机构 ,包括竖直设置在机架(3)上的升降丝杠、设置在上层车位总成(4)上且与升降丝杠配合的丝母,所述的升降丝杠至少两个,在机架(3)上设置动力输入轴,动力输入轴通过相应的伞齿轮组或蜗轮同速同步带动升降丝杠转动,还包括有竖直设置在机架(3)上的第一升降丝杠(7)与第二升降丝杠(8)、设置在机架(3)上的升降动力输入轮轴(28)、设置在机架(3)上的升降动力输出轮轴(30)、设置在升降动力输入轮轴(28)与升降动力输出轮轴(30)上的升降动力输入带(29)、与升降动力输出轮轴(30)传动连接的升降换向蜗轮蜗杆(32)、转动设置在机架(3)上且与升降换向蜗轮蜗杆(32)传动连接的升降传动长轴(34)、两个分别与升降传动长轴(34)传动连接的升降换向伞齿轮组(35)以及分别设置在第二升降丝杠(8)上端以及第一升降丝杠(7)上端的升降丝母座(42);升降丝母座(42)设置在上层车位总成(4)上,第二升降丝杠(8)以及第一升降丝杠(7)分别与相应的升降换向伞齿轮组(35)传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车库的升降驱动机构,包括竖直设置在机架(3)上的升降丝杠、设置在上层车位总成(4)上且与升降丝杠配合的丝母,所述的升降丝杠至少两个,在机架(3)上设置动力输入轴,动力输入轴通过相应的伞齿轮组或蜗轮同速同步带动升降丝杠转动,还包括有竖直设置在机架(3)上的第一升降丝杠(7)与第二升降丝杠(8)、设置在机架(3)上的升降动力输入轮轴(28)、设置在机架(3)上的升降动力输出轮轴(30)、设置在升降动力输入轮轴(28)与升降动力输出轮轴(30)上的升降动力输入带(29)、与升降动力输出轮轴(30)传动连接的升降换向蜗轮蜗杆(32)、转动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凯
申请(专利权)人:林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