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装组合餐具自动装箱机及其装箱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88512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8 14: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套装组合餐具自动装箱机,涉及一种将套装组合餐具装入到装碗箱内的装置。它包括机架,机架包括餐具支架和装碗箱支架,装碗箱支架上安装有装碗箱传送带,两个餐具支架之间连接有机械手支架,机械手支架上安装有位于装碗箱传送带上方并能将餐具放入到装碗箱内的机械手,每个餐具支架上均安装有放碗传送带,和能将放碗传送带上的餐具推送到机械手上的推碗机构,两个放碗传送带位于两个推碗机构之间,每个放碗传送带端部均设有安装在机架上且能将餐具送到放碗传送带上的送碗传送带。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将餐具自动装入到装碗箱中,工作效率高,人工成本低,适合于大范围推广。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这种套装组合餐具自动装箱机的装箱方法。

Automatic boxing machine for packing combination tableware and packing method thereof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utomatic packing machine for a set of combined tableware, which relates to a device for loading a set of assembled tableware into a bowl. It comprises a frame, the frame comprises a bracket and a bowl tableware box bracket, a bowl box bracket is provided with a bowl box conveyor belt, a manipulator bracket is connected between the two tableware bracket, the manipulator bracket is provided with a mechanical hand in a bowl box above the conveyor and can be put into a bowl tableware box. Each tableware bracket are arranged on the bowl conveyer belt, and can be placed on the conveyor belt tableware bowl bowl pushed to the pushing mechanism on the manipulator, between the two bowl belt located two bowl push mechanism, each bowl belt ends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rack mounted and can be sent to the tableware send bowl bowl on the conveyor belt conveyor belt. The tableware can be automatically loaded into a bowl box, the working efficiency is high, the labor cost is low, and the utility model is suitable for being popularized in a large scale. The invention also relates to a packing method for the automatic packing machine of the set combination tablewa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套装组合餐具自动装箱机及其装箱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套装组合餐具装入到装碗箱内的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套装组合餐具自动装箱机。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这种套装组合餐具自动装箱机的装箱方法。
技术介绍
套装组合餐具的清洗与消毒等环节已经实现了机械化,但套装组合餐具的装箱环节仍然还没有实现机械化,仍然是采用人工将餐具(碗)装到装碗箱中,上述现有技术方案劳动强度大(装箱环节劳动强度是整个清洗消毒餐具环节中最大的),工作效率低,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套装组合餐具自动装箱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的不足之处,而提供这种套装组合餐具自动装箱机的装箱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套装组合餐具自动装箱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包括两个间隔布置的餐具支架,和安装于两个餐具支架之间的装碗箱支架,装碗箱支架上安装有装碗箱传送带,两个餐具支架之间连接有机械手支架,机械手支架上安装有位于装碗箱传送带上方并能将餐具放入到装碗箱内的机械手,每个餐具支架上均安装有放碗传送带,和能将放碗传送带上的餐具推送到机械手上的推碗机构,两个放碗传送带位于两个推碗机构之间,每个放碗传送带端部均设有安装在机架上且能将餐具送到放碗传送带上的送碗传送带;所述机械手包括下支座,所述下支座包括铰接轴、下拉板和下定位板,下定位板有两个且呈间隔布置,两个下定位板之间连接有两个间隔布置的下固定板,两个下固定板下端均设有滑槽,所述铰接轴两端分别位于其中一个滑槽内,两个下定位板之间连接有下气缸安装板,下气缸安装板上安装有下气缸,下拉板位于两个所述下定位板之间且与下气缸的输出端连接,下拉板与铰接轴之间通过下升降杆固定连接,铰接轴左侧和铰接轴右侧均设有与铰接轴铰接的搁碗板,位于铰接轴同一侧的下定位板和搁碗板之间设有铰接板,所述铰接板上端与下定位板铰接,铰接板下端与搁碗板铰接;所述送碗传送带有两个,两个所述送碗传送带分别为第一送碗传送带和第二送碗传送带,两个放碗传送带分别为第一放碗传送带和第二放碗传送带,第一送碗传送带的输入端和第二送碗传送带的输入端呈相邻布置,且第一送碗传送带的输出端与第一放碗传送带的端部对应,第二送碗传送带的输出端穿过装碗箱传送带并与第二放碗传送带的端部对应,所述第一放碗传送带和/或第二放碗传送带上安装有多个间隔布置的放碗隔板。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搁碗板包括搁碗横板,所述搁碗横板一侧自前向后依次设有第一搁碗板槽、第二搁碗板槽、第三搁碗板槽、第四搁碗板槽,搁碗横板另一侧自前向后依次连接有第一搁碗竖板、第二搁碗竖板、第三搁碗竖板和第四搁碗竖板,所述第一搁碗板槽、第二搁碗板槽和第三搁碗板槽上均安装有套在铰接轴上的搁碗套筒,第一搁碗竖板后端连接有位于第一搁碗竖板端部的第一搁碗挡板,第二搁碗竖板前端和第二搁碗竖板后端均连接有位于第二搁碗竖板端部的第二搁碗挡板,第三搁碗竖板前端和第三搁碗竖板后端均连接有位于第三搁碗竖板端部的第三搁碗挡板,第四搁碗竖板前端连接有位于第四搁碗竖板端部的第四搁碗挡板,搁碗横板上设有若干用于安装搁碗铰接座的搁碗铰接孔。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下支座有两个,且两个下支座上方均设有安装在机械手支架上的上支座,所述上支座包括上拉板、上升降杆、上支座顶板、上支座底板和升降板,上支座顶板和上支座底板之间连接有两个间隔布置的上固定板,升降板位于上支座顶板、上支座底板和上固定板所围成的容质空间内,上拉板位于上支座底板和下气缸之间,且两个下支座上端均与上拉板下端连接,上拉板上端至少连接有两个间隔布置的上升降杆,每个上升降杆上端均依次贯穿上支座底板和上支座顶板,上支座顶板上安装有升降电机,升降电机的输出端与升降板连接,升降板与所述上升降杆固定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安装在机架上并位于第一送碗传送带的输入端正上方的分碗机构,所述分碗机构包括分碗顶板、分碗底板、分碗转轴、分碗固定杆和分碗气缸,分碗顶板和分碗底板之间连接有分碗连接板,所述分碗转轴上安装有转轴固定板,分碗气缸的输出端与转轴固定板的空余端铰接,分碗固定杆上端与分碗顶板下端连接,分碗固定杆下端与分碗底板上端连接,分碗底板下端连接有两个间隔布置的分碗侧板,分碗侧板安装在机架上,分碗气缸安装在分碗固定杆或分碗连接板上,所述分碗转轴一端通过分碗上轴承与分碗顶板连接,另一端端穿过所述分碗底板并通过分碗下轴承与分碗底板连接,所述分碗转轴的另一端端部连接有分碗隔板。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安装在机架上并位于第一送碗传送带的输入端正上方的辅助分碗器,所述辅助分碗器和分碗机构在送碗传送带上沿第一送碗传送带的输入端向第一送碗传送带的输出端依次布置,所述辅助分碗器包括辅助横板和辅助固定杆,辅助横板下端连接有两个间隔布置的辅助侧板,辅助侧板安装在机架上,辅助固定杆上端与辅助横板连接,辅助固定杆下端连接有套在辅助固定杆上的辅助滚轮。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尖头分隔器和箱子定位器,所述尖头分隔器安装在装碗箱支架上,箱子定位器位于两个餐具支架之间,所述尖头分隔器包括两个间隔布置且呈四棱锥型的分碗尖头,两个分碗箭头之间连接有分碗中间柱,所述箱子定位器包括两个间隔布置的装碗箱定位板,每个装碗箱定位板与餐具支架之间均连接有多个弹簧,每个装碗箱定位板两端均连接有位于装碗箱定位板和餐具支架之间的装碗箱隔块,多个弹簧位于两个装碗箱隔块之间。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推碗机构包括用于推碗的推碗活动座和安装在机架上的推碗固定板,推碗固定板上安装有推碗气缸,推碗气缸的输出端与推碗活动座连接,推碗活动座两端均设有推碗限位杆,所述推碗限位杆一端与推碗活动座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推碗固定板并可在推碗固定板上滑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推碗活动座包括推碗横板、第一推碗竖板和第二推碗竖板,所述第一推碗竖板上端和第二推碗竖板上端均与推碗横板下端连接,第一推碗竖板中部与推碗气缸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推碗竖板两端与推碗限位杆连接,第一推碗竖板和第二推碗竖板上均设有两个间隔布置的推板槽。为了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套装组合餐具自动装箱机的装箱方法,它包括如下工艺步骤,首先将由收缩炉中出来的餐具放置到第二送碗传送带上,接着分碗机构每间隔一段时间将第二送碗传送带上的餐具分拨一部分到第一送碗传送带上,第一送碗传送带将餐具送到第一放碗传送带上,第二送碗传送带将餐具送到第二放碗传送带上,此时也即两个放碗传送带上均放置有餐具,然后推碗机构将放碗传送带上的餐具推送到机械手上的搁碗板上,机械手通过搁碗板将餐具放置到装碗箱内,最后当装碗箱内放置有足够多的餐具后,工作人员将装碗箱移走即可。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机械手通过如下步骤将餐具放置到装碗箱内,步骤一:推碗机构第一次将餐具推送到搁碗板上,此时下支座和搁碗板均处于第一推碗位置,且搁碗板处于展开状态;步骤二:首先升降电机使升降板向下移动,然后升降板带着上升降杆向下移动,接着上升降杆带动下支座向下移动,最后下支座在向下移动时带动搁碗板向下移动,同时,搁碗板保持着展开状态托着餐具向下移动,直至搁碗板移动到第一放碗位置;步骤三:由下气缸通过下拉板带动铰接轴向上移动,铰接轴在向上移动时,搁碗板上与铰接轴连接的一侧会向上移动,而搁碗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套装组合餐具自动装箱机及其装箱方法

【技术保护点】
套装组合餐具自动装箱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包括两个间隔布置的餐具支架(11),和安装于两个餐具支架(11)之间的装碗箱支架(12),装碗箱支架(12)上安装有装碗箱传送带(2),两个餐具支架(11)之间连接有机械手支架(3),机械手支架(3)上安装有位于装碗箱传送带(2)上方并能将餐具放入到装碗箱内的机械手(4),每个餐具支架(11)上均安装有放碗传送带(5),和能将放碗传送带(5)上的餐具推送到机械手(4)上的推碗机构(6),两个放碗传送带(5)位于两个推碗机构(6)之间,每个放碗传送带(5)端部均设有安装在机架(1)上且能将餐具送到放碗传送带(5)上的送碗传送带(7);所述机械手(4)包括下支座(41),所述下支座(41)包括铰接轴(41a)、下拉板(41b)和下定位板(41d),下定位板(41d)有两个且呈间隔布置,两个下定位板(41d)之间连接有两个间隔布置的下固定板(41c),两个下固定板(41c)下端均设有滑槽(41e),所述铰接轴(41a)两端分别位于其中一个滑槽(41e)内,两个下定位板(41d)之间连接有下气缸安装板(41f),下气缸安装板(41f)上安装有下气缸(41g),下拉板(41b)位于两个所述下定位板(41d)之间且与下气缸(41g)的输出端连接,下拉板(41b)与铰接轴(41a)之间通过下升降杆(41h)固定连接,铰接轴(41a)左侧和铰接轴(41a)右侧均设有与铰接轴(41a)铰接的搁碗板(42),位于铰接轴(41a)同一侧的下定位板(41d)和搁碗板(42)之间设有铰接板(41k),所述铰接板(41k)上端与下定位板(41d)铰接,铰接板(41k)下端与搁碗板(42)铰接;所述送碗传送带(7)有两个,两个所述送碗传送带(7)分别为第一送碗传送带(71)和第二送碗传送带(72),两个放碗传送带(5)分别为第一放碗传送带(51)和第二放碗传送带(52),第一送碗传送带(71)的输入端和第二送碗传送带(72)的输入端呈相邻布置,且第一送碗传送带(71)的输出端与第一放碗传送带(51)的端部对应,第二送碗传送带(72)的输出端穿过装碗箱传送带(2)并与第二放碗传送带(52)的端部对应,所述第一放碗传送带(51)和/或第二放碗传送带(52)上安装有多个间隔布置的放碗隔板(53)。...

【技术特征摘要】
1.套装组合餐具自动装箱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包括两个间隔布置的餐具支架(11),和安装于两个餐具支架(11)之间的装碗箱支架(12),装碗箱支架(12)上安装有装碗箱传送带(2),两个餐具支架(11)之间连接有机械手支架(3),机械手支架(3)上安装有位于装碗箱传送带(2)上方并能将餐具放入到装碗箱内的机械手(4),每个餐具支架(11)上均安装有放碗传送带(5),和能将放碗传送带(5)上的餐具推送到机械手(4)上的推碗机构(6),两个放碗传送带(5)位于两个推碗机构(6)之间,每个放碗传送带(5)端部均设有安装在机架(1)上且能将餐具送到放碗传送带(5)上的送碗传送带(7);所述机械手(4)包括下支座(41),所述下支座(41)包括铰接轴(41a)、下拉板(41b)和下定位板(41d),下定位板(41d)有两个且呈间隔布置,两个下定位板(41d)之间连接有两个间隔布置的下固定板(41c),两个下固定板(41c)下端均设有滑槽(41e),所述铰接轴(41a)两端分别位于其中一个滑槽(41e)内,两个下定位板(41d)之间连接有下气缸安装板(41f),下气缸安装板(41f)上安装有下气缸(41g),下拉板(41b)位于两个所述下定位板(41d)之间且与下气缸(41g)的输出端连接,下拉板(41b)与铰接轴(41a)之间通过下升降杆(41h)固定连接,铰接轴(41a)左侧和铰接轴(41a)右侧均设有与铰接轴(41a)铰接的搁碗板(42),位于铰接轴(41a)同一侧的下定位板(41d)和搁碗板(42)之间设有铰接板(41k),所述铰接板(41k)上端与下定位板(41d)铰接,铰接板(41k)下端与搁碗板(42)铰接;所述送碗传送带(7)有两个,两个所述送碗传送带(7)分别为第一送碗传送带(71)和第二送碗传送带(72),两个放碗传送带(5)分别为第一放碗传送带(51)和第二放碗传送带(52),第一送碗传送带(71)的输入端和第二送碗传送带(72)的输入端呈相邻布置,且第一送碗传送带(71)的输出端与第一放碗传送带(51)的端部对应,第二送碗传送带(72)的输出端穿过装碗箱传送带(2)并与第二放碗传送带(52)的端部对应,所述第一放碗传送带(51)和/或第二放碗传送带(52)上安装有多个间隔布置的放碗隔板(5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装组合餐具自动装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搁碗板(42)包括搁碗横板(42a),所述搁碗横板(42a)一侧自前向后依次设有第一搁碗板槽(42b)、第二搁碗板槽(42c)、第三搁碗板槽(42d)、第四搁碗板槽(42e),搁碗横板(42a)另一侧自前向后依次连接有第一搁碗竖板(42f)、第二搁碗竖板(42g)、第三搁碗竖板(42h)和第四搁碗竖板(42k),所述第一搁碗板槽(42b)、第二搁碗板槽(42c)和第三搁碗板槽(42d)上均安装有套在铰接轴(41a)上的搁碗套筒(42s),第一搁碗竖板(42f)后端连接有位于第一搁碗竖板(42f)端部的第一搁碗挡板(42t),第二搁碗竖板(42g)前端和第二搁碗竖板(42g)后端均连接有位于第二搁碗竖板(42g)端部的第二搁碗挡板(42p),第三搁碗竖板(42h)前端和第三搁碗竖板(42h)后端均连接有位于第三搁碗竖板(42h)端部的第三搁碗挡板(42q),第四搁碗竖板(42k)前端连接有位于第四搁碗竖板(42k)端部的第四搁碗挡板(42r)。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装组合餐具自动装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座(41)有两个,且两个下支座(41)上方均设有安装在机械手支架(3)上的上支座(43),所述上支座(43)包括上拉板(43a)、上升降杆(43b)、上支座顶板(43c)、上支座底板(43d)和升降板(43e),上支座顶板(43c)和上支座底板(43d)之间连接有两个间隔布置的上固定板(43f),升降板(43e)位于上支座顶板(43c)、上支座底板(43d)和上固定板(43f)所围成的容质空间内,上拉板(43a)位于上支座底板(43d)和下气缸(41g)之间,且两个下支座(41)上端均与上拉板(43a)下端连接,上拉板(43a)上端至少连接有两个间隔布置的上升降杆(43b),每个上升降杆(43b)上端均依次贯穿上支座底板(43d)和上支座顶板(43c),上支座顶板(43c)上安装有升降电机(43g),升降电机(43g)的输出端与升降板(43e)连接,升降板(43e)与所述上升降杆(43b)固定连接,搁碗横板(42a)上设有若干用于安装搁碗铰接座(42v)的搁碗铰接孔(42u)。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装组合餐具自动装箱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机架(1)上并位于第一送碗传送带(71)的输入端正上方的分碗机构(8),所述分碗机构(8)包括分碗顶板(8a)、分碗底板(8b)、分碗转轴(8c)、分碗固定杆(8d)和分碗气缸(8e),分碗顶板(8a)和分碗底板(8b)之间连接有分碗连接板(8f),所述分碗转轴(8c)上安装有转轴固定板(8g),分碗气缸(8e)的输出端与转轴固定板(8g)的空余端铰接,分碗固定杆(8d)上端与分碗顶板(8a)下端连接,分碗固定杆(8d)下端与分碗底板(8b)上端连接,分碗底板(8b)下端连接有两个间隔布置的分碗侧板(8h),分碗侧板(8h)安装在机架(1)上,分碗气缸(8e)安装在分碗固定杆(8d)或分碗连接板(8f)上,所述分碗转轴(8c)一端通过分碗上轴承(8k)与分碗顶板(8a)连接,另一端端穿过所述分碗底板(8b)并通过分碗下轴承(8s)与分碗底板(8b)连接,所述分碗转轴(8c)的另一端端部连接有分碗隔板(8p)。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套装组合餐具自动装箱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机架(1)上并位于第一送碗传送带(71)的输入端正上方的辅助分碗器(9),所述辅助分碗器(9)和分碗机构(8)在送碗传送带(7)上沿第一送碗传送带(71)的输入端向第一送碗传送带(71)的输出端依次布置,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兴才范正朋陈红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健康之星餐具消毒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