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84783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8 14: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婴儿车,所述婴儿车包括支撑框(9)、设置在支撑框(9)上的前轮转向机构、设置在支撑框(9)上的后轮驱动机构和设置在所述支撑框(9)上的车体;所述前轮转向机构包括固定轴(1)、两个圆形套筒(2)、两个弯形杆(3)、两个前轮(4)、方形套筒(6)、丝杆(7)、第一电机(8)和导向柱(5);所述后轮驱动机构包括固接在所述支撑框(9)上的连接杆、分别设置在连接杆两端的两个后轮(22)和设置在所述连接杆上的差速器(10)和用于带动所述差速器(10)转动的第二电机(21)。该种婴儿车不管在承载较重的情况下还是在抱起婴儿后,都能够尽可能的减轻大人的负担。

Baby carriag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baby carriage, the baby carriage comprises a support frame (9), arranged in a support frame (9) on the front wheel steering mechanism, is arranged on the support frame (9) on the rear wheel drive mechanism and arranged in the support frame (9) on the vehicle body; the front wheel steering mechanism includes a fixed shaft (1), two (2), a circular sleeve two curved rod (3), the two front wheels (4), a square sleeve (6), screw (7), the first motor (8) and a guide column (5); the rear wheel driv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fixed the support frame in the connecting rod (9), the two rear wheels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both ends of the connecting rod (22) and arranged on the connecting rod of the differential (10) and is used to drive the differential rotation of the motor (10) second (21). The baby cart can reduce the burden of adults as much as possible in the case of heavy load or lifting the bab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婴儿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婴幼儿用品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婴儿车。
技术介绍
当大人带婴儿外出时,为减轻大人的负担,一般将婴儿放在婴儿车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婴幼儿车种类繁多,但一般都需要由大人推行,此类婴儿车能够减轻大人的一部分负担,随着人们对婴儿出行方便要求的进一步提高,特别是抱起婴儿后,大人还需要手拉婴儿车,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大人的负担;或者是当婴儿车承载较重时,手推婴儿车还是有一定的不便之处。因此,提供一种能够在婴儿车门时尽可能减轻大人负担的婴儿车是本专利技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婴儿车,该种婴儿车不管在承载较重的情况下还是在抱起婴儿后,都能够尽可能的减轻大人的负担。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婴儿车,所述婴儿车包括支撑框、设置在所述支撑框上的前轮转向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框上的后轮驱动机构和设置在所述支撑框上的车体;所述前轮转向机构包括固定轴、两个圆形套筒、两个弯形杆、两个前轮、方形套筒、丝杆、第一电机和导向柱;所述固定轴固接在所述支撑框上,两个所述圆形套筒分别固接在所述固定轴的两端且所述圆形套筒竖直设置,两个所述弯形杆分别通过轴承连接在两个所述圆形套筒上,所述弯形杆远离所述圆形套筒的一端连接有所述前轮,所述轴承的外圈固接在所述圆形套筒的内壁上,所述轴承的内圈固定套接在所述弯形杆上;所述方形套筒包括固接在所述固定轴上的第一段和固接在所述第一段上的第二段,且所述第一段所在的直线和所述第二段所在的直线形成有锐角,所述第二段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连通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齿轮且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套接在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轴上,所述第二通孔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齿轮,且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以使得当所述第一电机带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时,所述第二齿轮转动;所述丝杆贯穿所述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二齿轮固定套接在所述丝杆上;所述丝杆通过连接机构连接在所述弯形杆上,以使得当所述丝杆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弯形杆改变方向;所述导向柱贯穿所述第二通孔且活动套接在所述丝杆上;所述后轮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框上的连接杆、分别固定套接在所述连接杆两端的两个后轮和设置在所述连接杆上的差速器和用于带动所述差速器转动的第二电机;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段杆和连接所述第一段杆的第二段杆;两个所述后轮分别固定套接在所述第一段杆和所述第二段杆上,且所述第一段杆和所述第二段杆都连接在所述差速器上以使得所述第一段杆和所述第二段杆的转速能够不同;所述支撑框上设置有两个圆形通槽,且两个所述圆形通槽分别与所述第一段杆和所述第二段杆相配合设置以使得所述第一段杆和所述第二段杆能够在所述支撑框上转动。优选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固接在所述弯形杆上的短杆和铰接在所述短杆的远离所述弯形杆一端的半球体;所述丝杆的端面上固接有球形体,所述半球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球形体相配合的圆形凹槽。优选地,所述前轮转向机构还包括两个雷达传感器,且两个所述雷达传感器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前轮的周边;所述雷达传感器电连接有控制单元,且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优选地,所述车体包括第一段支撑架、第二段支撑架、睡蓝和坐蓝;所述第一段支撑架固接在所述支撑框上,所述第二段支撑架铰接于所述第一段支撑架;所述睡蓝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段支撑架上,所述坐蓝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段支撑架上。优选地,所述车体还包括转轴、多个细杆和遮阳布;所述转轴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段支撑架或第二段支撑架上;且所述转轴上开设有多个分别与多个所述细杆一一相配合的小孔,所述细杆的一端与所述小孔相配合,另一端固接在所述遮阳布上且多个所述细杆形成为扇形,以使得当所述转轴转动时,所述遮阳布能够收缩。优选地,所述车体还包括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驱动轴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转轴上。优选地,所述第二段支撑架上可拆卸地连接有扶杆,所述扶杆靠近所述坐蓝设置。优选地,所述支撑框上固接有储物仓。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婴儿车包括支撑框、前轮转向机构和后轮驱动机构;前轮转向机构主要包括方形套筒、丝杆、第一电机和导向柱;当第一电机带动第一齿轮转动时,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轮也发生转动,进而带动丝杆产生转动,当丝杆转动时,与之相配合的半球体也会转动,由于半球体铰接在短杆上,进而短杆发生方向变化,此外,短杆固接在弯形杆上,继而弯形杆的方向发生变化,带动前轮发生转向;后轮驱动机构上设置有差速器,使得在转弯时两个后轮的转速不同,进而能够顺利的转弯。该种婴儿车用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驱动前轮和后轮转动,不需要大人推行,在转弯时也可以自行改变方向,不需要人工操作,因此,在承载较重的情况下,也不需要大人推行,或者是当大人抱起婴儿后,该婴儿车也可以自行行走,这样尽可能的减少了大人的负担。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婴儿车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固定轴2、圆形套筒3、弯形杆4、前轮5、导向柱6、方形套筒7、丝杆8、第一电机9、支撑框10、差速器11、短杆12、第一段支撑架13、第二段支撑架14、睡蓝15、坐蓝16、细杆17、遮阳布18、转轴19、第三电机20、储物仓21、第二电机22、后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上、下、左、右、内、外”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婴儿车,所述婴儿车包括支撑框9、设置在所述支撑框9上的前轮转向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框9上的后轮22驱动机构和设置在所述支撑框9上的车体;所述前轮转向机构包括固定轴1、两个圆形套筒2、两个弯形杆3、两个前轮4、方形套筒6、丝杆7、第一电机8和导向柱5;所述固定轴1固接在所述支撑框9上,两个所述圆形套筒2分别固接在所述固定轴1的两端且所述圆形套筒2竖直设置,两个所述弯形杆3分别通过轴承连接在两个所述圆形套筒2上,所述弯形杆3远离所述圆形套筒2的一端连接有所述前轮4,所述轴承的外圈固接在所述圆形套筒2的内壁上,所述轴承的内圈固定套接在所述弯形杆3上;所述方形套筒6包括固接在所述固定轴1上的第一段和固接在所述第一段上的第二段,且所述第一段所在的直线和所述第二段所在的直线形成有锐角,所述第二段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连通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齿轮且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套接在所述第一电机8的驱动轴上,所述第二通孔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齿轮,且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以使得当所述第一电机8带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时,所述第二齿轮转动;所述丝杆7贯穿所述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二齿轮固定套接在所述丝杆7上;所述丝杆7通过连接机构连接在所述弯形杆3上,以使得当所述丝杆7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弯形杆3改变方向;所述导向柱5贯穿所述第二通孔且活动套接在所述丝杆7上;所述后轮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婴儿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车包括支撑框(9)、设置在所述支撑框(9)上的前轮转向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框(9)上的后轮(22)驱动机构和设置在所述支撑框(9)上的车体;所述前轮转向机构包括固定轴(1)、两个圆形套筒(2)、两个弯形杆(3)、两个前轮(4)、方形套筒(6)、丝杆(7)、第一电机(8)和导向柱(5);所述固定轴(1)固接在所述支撑框(9)上,两个所述圆形套筒(2)分别固接在所述固定轴(1)的两端且所述圆形套筒(2)竖直设置,两个所述弯形杆(3)分别通过轴承连接在两个所述圆形套筒(2)上,所述弯形杆(3)远离所述圆形套筒(2)的一端连接有所述前轮(4),所述轴承的外圈固接在所述圆形套筒(2)的内壁上,所述轴承的内圈固定套接在所述弯形杆(3)上;所述方形套筒(6)包括固接在所述固定轴(1)上的第一段和固接在所述第一段上的第二段,且所述第一段所在的直线和所述第二段所在的直线形成有锐角,所述第二段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连通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齿轮且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套接在所述第一电机(8)的驱动轴上,所述第二通孔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齿轮,且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以使得当所述第一电机(8)带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时,所述第二齿轮转动;所述丝杆(7)贯穿所述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二齿轮固定套接在所述丝杆(7)上;所述丝杆(7)通过连接机构连接在所述弯形杆(3)上,以使得当所述丝杆(7)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弯形杆(3)改变方向;所述导向柱(5)贯穿所述第二通孔且活动套接在所述丝杆(7)上;所述后轮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框(9)上的连接杆、分别固定套接在所述连接杆两端的两个后轮(22)和设置在所述连接杆上的差速器(10)和用于带动所述差速器(10)转动的第二电机(21);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段杆和连接所述第一段杆的第二段杆;两个所述后轮(22)分别固定套接在所述第一段杆和所述第二段杆上,且所述第一段杆和所述第二段杆都连接在所述差速器(10)上以使得所述第一段杆和所述第二段杆的转速能够不同;所述支撑框(9)上设置有两个圆形通槽,且两个所述圆形通槽分别与所述第一段杆和所述第二段杆相配合设置以使得所述第一段杆和所述第二段杆能够在所述支撑框(9)上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车包括支撑框(9)、设置在所述支撑框(9)上的前轮转向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框(9)上的后轮(22)驱动机构和设置在所述支撑框(9)上的车体;所述前轮转向机构包括固定轴(1)、两个圆形套筒(2)、两个弯形杆(3)、两个前轮(4)、方形套筒(6)、丝杆(7)、第一电机(8)和导向柱(5);所述固定轴(1)固接在所述支撑框(9)上,两个所述圆形套筒(2)分别固接在所述固定轴(1)的两端且所述圆形套筒(2)竖直设置,两个所述弯形杆(3)分别通过轴承连接在两个所述圆形套筒(2)上,所述弯形杆(3)远离所述圆形套筒(2)的一端连接有所述前轮(4),所述轴承的外圈固接在所述圆形套筒(2)的内壁上,所述轴承的内圈固定套接在所述弯形杆(3)上;所述方形套筒(6)包括固接在所述固定轴(1)上的第一段和固接在所述第一段上的第二段,且所述第一段所在的直线和所述第二段所在的直线形成有锐角,所述第二段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连通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齿轮且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套接在所述第一电机(8)的驱动轴上,所述第二通孔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齿轮,且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以使得当所述第一电机(8)带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时,所述第二齿轮转动;所述丝杆(7)贯穿所述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二齿轮固定套接在所述丝杆(7)上;所述丝杆(7)通过连接机构连接在所述弯形杆(3)上,以使得当所述丝杆(7)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弯形杆(3)改变方向;所述导向柱(5)贯穿所述第二通孔且活动套接在所述丝杆(7)上;所述后轮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框(9)上的连接杆、分别固定套接在所述连接杆两端的两个后轮(22)和设置在所述连接杆上的差速器(10)和用于带动所述差速器(10)转动的第二电机(21);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段杆和连接所述第一段杆的第二段杆;两个所述后轮(22)分别固定套接在所述第一段杆和所述第二段杆上,且所述第一段杆和所述第二段杆都连接在所述差速器(10)上以使得所述第一段杆和所述第二段杆的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弢孙阳蒋祖国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酷哇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