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检测下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871928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5 11:40
一种自动检测下料装置,包括接料机构、第一检测机构、转移机构、第二检测机构和收料机构;接料机构包括落料管和接料杆;接料杆与落料管同轴设置,接料杆包括相互连接且同轴设置的第一接料部和第二接料部;第一接料部的外径较小且其靠近落料管设置;当零件的较小内孔朝下,零件能够套设于第一接料部上;当零件的较大内孔朝下,零件能够套设于第二接料部上;第一检测机构用于根据零件在接料杆上的位置,检测零件在接料杆上的朝向;转移机构用于将零件从接料杆以预设朝向转移至第二检测机构的检测工位上;第二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检测工位上的零件是否合格;收料机构用于分别收集合格的零件和不合格的零件。如此实现了自动检测和下料,提高了生产效率。

Automatic detecting blanking device

An automatic feeding device, comprising a material receiving mechanism, first detection mechanism, transfer mechanism, second detection mechanism and the material receiving mechanism; the material receiv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material feeding pipe and connecting rod connecting rod; and a blanking tube are coaxially arranged, connected rod are mutually connected and coaxially arranged the first receiving part and second receiving department; the first receiving part has outer diameter is smaller and the near blanking pipe is arranged; when parts of the small bore down, parts can be set on the first receiving part; when parts of the larger bore down parts can be sheathed on the second receiving part; first detection mechanism for according to the parts in the receiving pole position detecting part in toward the rods; transfer mechanism for parts from receiving rod to preset toward the detection position transferring to second testing organizations; second detection mechanism for detecting the position Whether the parts are qualified or not; the receiving mechanism is used to collect qualified parts and unqualified parts respectively. Thus, the automatic detection and blanking can be realized, and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is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检测下料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检测下料装置。
技术介绍
在多轴加工设备的生产中,零件生产后进行检测及下料均需要人工手动操作。为满足设备要求,至少需要两名工人来实现检测和下料工作,工人的工作强度大、生产成本高、劳动强度大和生产效率低,且人工检测尺寸难以保证产品质量的要求的问题,不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减小工作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和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的自动检测下料装置。一种自动检测下料装置,用于零件的自动检测和下料,所述零件沿轴向在两端分别具有内径较大的较大内孔和内径较小的较小内孔,所述自动检测下料装置包括接料机构、第一检测机构、转移机构、第二检测机构和收料机构;所述接料机构包括落料管和接料杆,所述落料管用于使所述零件以其轴向平行于所述落料管的轴向的方式进入所述落料管;所述接料杆位于所述落料管的下方且与所述落料管同轴设置,所述接料杆包括相互连接且同轴设置的第一接料部和第二接料部,所述第一接料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接料部的外径且所述第一接料部靠近所述落料管设置,所述第二接料部的外径介于所述零件的较大内孔的内径和较小内孔的内径之间,所述第一接料部的外径小于较小内孔的内径,所述较大内孔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接料部的轴向长度;当所述零件的较小内孔朝下,所述零件能够套设于所述第一接料部上;当所述零件的较大内孔朝下,所述零件能够套设于所述第二接料部上;所述第一检测机构用于根据所述零件在所述接料杆上的位置,检测所述零件在所述接料杆上的朝向;所述转移机构用于将所述零件从所述接料杆以预设朝向转移至所述第二检测机构的检测工位上;所述第二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所述检测工位上的零件是否合格;所述收料机构用于分别收集合格的零件和不合格的零件。上述自动检测下料装置,采用第一检测机构检测零件在接料杆上的朝向,采用转移机构将零件从接料杆以预设朝向转移至第二检测机构的检测工位以便于检测,经过第二检测机构检测是否合格,再通过收料机构分别收集合格和不合格的零件,如此不仅区分了零件的方向以便于检测,而且实现了自动区分方向、自动检测和自动下料,减小了工人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检测的精确性和生产的稳定性及生产效率,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移机构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检测机构检测的所述零件在所述接料杆上的朝向,将所述接料杆上朝向与所述预设朝向相反的零件调节为朝向与所述预设朝向相同,并转移至所述检测工位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检测机构包括接近传感器,所述接近传感器设于所述接料杆的下方,所述接近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零件与所述接近传感器之间的距离;若所述零件与所述接近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接料部和所述第二接料部的连接处与所述接近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则所述零件在所述接料杆上的朝向为较小内孔朝下;若所述零件与所述接近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接料部和所述第二接料部的连接处与所述接近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则所述零件在所述接料杆上的朝向为较大内孔朝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动检测下料装置还包括送检组件,所述送检组件包括转动盘和转动盘支架,所述转动盘设于所述转动盘支架上且能相对所述转动盘支架转动,所述转动盘沿周向设有多个用于安放所述零件的安放孔,所述转移机构用于将所述零件从所述接料杆以所述预设朝向转移至预设位置的所述安放孔,所述转动盘能够带动所述安放孔上的零件转动至所述第二检测机构的检测工位以进行检测,并使另一所述安放孔转动到所述预设位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送检组件还包括至少两个配重块,对应地,所述转动盘上设有至少两个调节孔,所述调节孔两两相对设于所述转动盘的周向,所述配重块与所述调节孔配合且能够在所述调节孔中移动以平衡所述转动盘。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检测机构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检测机构对应的多个检测工位依次分布于所述转动盘的周向,所述转动盘能够带动所述安放孔上的零件依次转动至各所述检测工位以进行检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二检测机构中包括长度测量组件和外径测量组件,所述长度测量组件和所述外径测量组件均包括触碰组件和触碰传感器,所述触碰组件包括两个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测量部件,所述触碰传感器用于获取两个所述测量部件同时触碰到所述零件时该两个测量部件之间的距离,进而得到所述零件的长度或外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料机构包括分拣组件、料盘组件和报废组件,所述分拣组件用于将所述检测工位上合格的零件收集到所述料盘组件或将不合格的零件收集到所述报废组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料盘组件包括至少两层收料盘,所述收料盘上下且间隔设置,且相邻两层收料盘能相对运动以相互错开。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动检测下料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落料管连接的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包括传送机架、传送带和多个刮板,所述传送带设于所述传送机架上且能够相对所述传送机架运动,所述刮板一端连接于所述传送机架上,另一端位于所述传送带上,位于所述传送带上的一端向与所述传送带的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并相对所述传送带的传输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多个刮板设于所述传送机架的两侧,且所述两侧的刮板交错且间隔设置,从而使所述刮板与所述传送带配合形成弯折的通道。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例的自动检测下料装置的结构图;图2为图1所示自动检测下料装置不含保护罩的俯视图;图3为图1所示自动检测下料装置的第一传送机构的结构图;图4为图1所示自动检测下料装置的接料机构的结构图;图5为图1所示自动检测下料装置的送检组件;图6为图1所示自动检测下料装置的收料机构的料盘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地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自动检测下料装置10,用于零件的自动检测和下料。该零件沿轴向在两端分别设有内径较大的较大内孔和内径较小的较小内孔。可以理解也适用于较大内孔和较小内孔相互连通的零件。参照图1及图2,该自动检测下料装置10包括传送机构100、接料机构200、第一检测机构(图未标)、转移机构300、第二检测机构400和收料机构500。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传送机构100可以省略,零件从上一工序等位置直接进入接料机构200。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传送机构100的数量为三个,依次为第一传送机构110、第二传送机构120和第三传送机构130,第一传送机构110、第二传送机构120和第三传送机构130依次连接。具体地,第一传送机构110用于与零件上一工序的出料口连接。第二传送机构120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自动检测下料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检测下料装置,用于零件的自动检测和下料,所述零件沿轴向在两端分别具有内径较大的较大内孔和内径较小的较小内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检测下料装置包括接料机构、第一检测机构、转移机构、第二检测机构和收料机构;所述接料机构包括落料管和接料杆,所述落料管用于使所述零件以其轴向平行于所述落料管的轴向的方式进入所述落料管;所述接料杆位于所述落料管的下方且与所述落料管同轴设置,所述接料杆包括相互连接且同轴设置的第一接料部和第二接料部,所述第一接料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接料部的外径且所述第一接料部靠近所述落料管设置,所述第二接料部的外径介于所述零件的较大内孔的内径和较小内孔的内径之间,所述第一接料部的外径小于较小内孔的内径,所述较大内孔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接料部的轴向长度;当所述零件的较小内孔朝下,所述零件能够套设于所述第一接料部上;当所述零件的较大内孔朝下,所述零件能够套设于所述第二接料部上;所述第一检测机构用于根据所述零件在所述接料杆上的位置,检测所述零件在所述接料杆上的朝向;所述转移机构用于将所述零件从所述接料杆以预设朝向转移至所述第二检测机构的检测工位上;所述第二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所述检测工位上的零件是否合格;所述收料机构用于分别收集合格的零件和不合格的零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检测下料装置,用于零件的自动检测和下料,所述零件沿轴向在两端分别具有内径较大的较大内孔和内径较小的较小内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检测下料装置包括接料机构、第一检测机构、转移机构、第二检测机构和收料机构;所述接料机构包括落料管和接料杆,所述落料管用于使所述零件以其轴向平行于所述落料管的轴向的方式进入所述落料管;所述接料杆位于所述落料管的下方且与所述落料管同轴设置,所述接料杆包括相互连接且同轴设置的第一接料部和第二接料部,所述第一接料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接料部的外径且所述第一接料部靠近所述落料管设置,所述第二接料部的外径介于所述零件的较大内孔的内径和较小内孔的内径之间,所述第一接料部的外径小于较小内孔的内径,所述较大内孔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接料部的轴向长度;当所述零件的较小内孔朝下,所述零件能够套设于所述第一接料部上;当所述零件的较大内孔朝下,所述零件能够套设于所述第二接料部上;所述第一检测机构用于根据所述零件在所述接料杆上的位置,检测所述零件在所述接料杆上的朝向;所述转移机构用于将所述零件从所述接料杆以预设朝向转移至所述第二检测机构的检测工位上;所述第二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所述检测工位上的零件是否合格;所述收料机构用于分别收集合格的零件和不合格的零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检测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机构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检测机构检测的所述零件在所述接料杆上的朝向,将所述接料杆上朝向与所述预设朝向相反的零件调节为朝向与所述预设朝向相同,并转移至所述检测工位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检测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机构包括接近传感器,所述接近传感器设于所述接料杆的下方,所述接近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零件与所述接近传感器之间的距离;若所述零件与所述接近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接料部和所述第二接料部的连接处与所述接近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则所述零件在所述接料杆上的朝向为较小内孔朝下;若所述零件与所述接近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接料部和所述第二接料部的连接处与所述接近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则所述零件在所述接料杆上的朝向为较大内孔朝下。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检测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检测下料装置还包括送检组件,所述送检组件包括转动盘和转动盘支架,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富强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威孚奥特凯姆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