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示例性实施例总体上涉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涉及包括透明区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与阴极射线管(“CRT”)显示装置相比,平板显示(“FPD”)装置由于诸如质轻且薄的各种优点而被广泛地用作电子装置的显示装置。FPD装置的典型示例包括液晶显示(“LCD”)装置和有机发光显示(“OLED”)装置。与LCD装置相比,OLED装置具有诸如更高的亮度和更宽的视角的许多优点。另外,因为在OLED装置中不需要背光,所以OLED装置被制造得更薄。在OLED装置中,电子和空穴通过阴极和阳极被注入到有机薄层中,然后在有机薄层中复合以产生激子,从而发射特定波长的光。近来,已经开发了通过包括透明区来透射位于透明有机发光显示(“OLED”)装置的背面或后面中的物体或目标的图像的OLED装置。这里,由于OLED装置包括透明区,所以会相对地减小像素的开口率。另外,由于OLED装置的透明区仅执行透射光的功能,所以可以以高亮度模式操作OLED装置,使得具有减小的开口率的OLED装置的显示图像的质量被实现为传统的OLED装置的显示图像的质量。因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所述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基底,包括子像素区和透明区;第一半导体元件,在所述基底上位于所述子像素区中;第二半导体元件,在所述基底上与所述子像素区的至少一部分叠置,所述第二半导体元件与所述第一半导体元件分隔开;第一下电极,在所述第一半导体元件上位于所述子像素区中,所述第一下电极电连接到所述第一半导体元件;第二下电极,在所述基底上位于所述透明区中,所述第二下电极电连接到所述第二半导体元件,所述第二下电极具有小于所述第一下电极的厚度的厚度,所述第二下电极透射光;第一发光层,位于所述第一下电极上;第二发光层,位于所述第二下电极上;以及上电极,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层和所述第二发光层上。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1.13 KR 10-2016-00040671.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所述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基底,包括子像素区和透明区;第一半导体元件,在所述基底上位于所述子像素区中;第二半导体元件,在所述基底上与所述子像素区的至少一部分叠置,所述第二半导体元件与所述第一半导体元件分隔开;第一下电极,在所述第一半导体元件上位于所述子像素区中,所述第一下电极电连接到所述第一半导体元件;第二下电极,在所述基底上位于所述透明区中,所述第二下电极电连接到所述第二半导体元件,所述第二下电极具有小于所述第一下电极的厚度的厚度,所述第二下电极透射光;第一发光层,位于所述第一下电极上;第二发光层,位于所述第二下电极上;以及上电极,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层和所述第二发光层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半导体元件包括:第一有源层,在所述基底上位于所述子像素区中;第一栅电极,位于所述第一有源层上;第一源电极,接触所述第一有源层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一源电极位于所述第一栅电极上;以及第一漏电极,接触所述第一有源层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漏电极位于所述第一栅电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半导体元件包括:第二有源层,位于所述基底上;第二栅电极,位于所述第二有源层上;第二源电极,接触所述第二有源层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二源电极位于所述第二栅电极上;以及第二漏电极,接触所述第二有源层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漏电极位于所述第二栅电极上,其中,所述第二半导体元件的一部分与所述透明区叠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发光层包括有机发射层,所述第二半导体元件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二发光层的所述有机发射层叠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宇植,金东奎,金圣哲,宋沃根,李圣秀,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