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容式充满转灯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65732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3 1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电容式充满转灯控制电路,包括充电电池电路、充电接口、绿灯指示电路和红灯指示电路,所述充电电池电路的正极通过单向二极管、第一电阻串联电路后与充电接口的正极相连接,所述充电电池电路的负极端接地,还包括转灯控制电路,所述转灯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稳压二极管和电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设置合理,采用两个三极管配合电容实现对红绿灯进行控制,通过电容来影响第一三极管的开关直接控制电池充电指示灯的状态转换,从而可有效的保证指示灯的指示稳定性,适用性强且实用性好。

A new type of capacitive full turn lamp control circui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ovel capacitive full turn lamp control circuit, including the battery charging circuit, charging interface, light indicating circuit and light indicating circuit, wherein the charging circuit of battery cathode through a one-way diode, a first resistor are connected in series circuit is connected with the positive charging interface, the charging circuit of the negative battery terminal ground, including turn lights control circuit, and the rotary lamp control circuit comprises a first transistor, a second transistor, second resistors, third resistors, fourth resistors, fifth resistors, sixth resistors, zener diodes and capacitors, the structur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reasonable, the two transistor capacitor to realize the control of the the traffic lights, through the effect of switch capacitor to the first triode directly control the battery charge indicator of state transitions, which can effectively ensure tha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good indication, stability, good applicability and good practic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电容式充满转灯控制电路
本技术属于电池充电指示电路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电容式充满转灯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较多带电池的产品都带有充满电指示灯,如附图1所示,其主要是由充电电池电路、充电接口、指示灯电路和转换控制电路组成,在附图1中,在上电时,信号一路通过电阻R3、二极管D1、保险管F1给电池BT1充电,一路通过电阻R1给绿色指示灯GRN工作点亮,另外一路通过电阻R2给红色指示灯RED工作点亮,此时双色指示灯显示为红色状态代表电池正在充电状态。当电池电压慢慢升高时,A点的电压也随着升高,升到一定电压时,二极管Z1导通,信号则通过电阻R4、二极管Z1、电阻R5、三极管Q1的发射极使三极管Q1导通导致B点电压拉地,这样的情况下,红色指示灯RED就会灭灯,而绿色指示灯GRN一直亮着,这样的情况下双色指示灯就显示为绿色状态代表电池已充满电。在电路中,主要核心关注点在于电阻R4、R6、稳压管Z1控制三极管Q1的开关来直接影响电池充电充满转灯的状态,其使用稳定性较为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设置合理且使用稳定性好的新型电容式充满转灯控制电路。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电容式充满转灯控制电路,包括充电电池电路、充电接口、绿灯指示电路和红灯指示电路,所述充电电池电路的正极通过单向二极管、第一电阻串联电路后与充电接口的正极相连接,所述充电电池电路的负极端接地,还包括转灯控制电路,所述转灯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稳压二极管和电容,所述稳压二极管、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依次串联后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在第一电阻与单向二极管的连接点上且第六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在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的连接点上、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二电阻连接在充电接口的正极上,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三电阻连接在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上,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且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在绿灯指示电路的正极上,所述红灯指示电路的正极连接在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上且负极接地,所述电容连接在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所述第四电阻连接在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之间。所述绿灯指示电路包括绿色LED灯和第七电阻,所述绿色LED灯的正极串联第七电阻后连接在充电接口的正极且绿色LED灯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均为NPN型三极管。本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本技术的结构设置合理,采用两个三极管配合电容实现对红绿灯进行控制,通过电容来影响第一三极管的开关直接控制电池充电指示灯的状态转换,从而可有效的保证指示灯的指示稳定性,适用性强且实用性好。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传统技术中电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具体电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图2显示了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图2为本技术的具体电路结构示意图。见图2,一种新型电容式充满转灯控制电路,包括充电电池电路1、充电接口2、绿灯指示电路3和红灯指示电路4,所述充电电池电路1的正极通过单向二极管D1、第一电阻R1串联电路后与充电接口2的正极相连接,所述充电电池电路1的负极端接地,还包括转灯控制电路5,所述转灯控制电路5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稳压二极管Z1和电容C1,所述稳压二极管Z1、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依次串联后稳压二极管Z1的负极连接在第一电阻R1与单向二极管D1的连接点上且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在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的连接点上、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第二电阻R2连接在充电接口2的正极上,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第三电阻R3连接在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上,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且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在绿灯指示电路3的正极上,所述红灯指示电路4的正极连接在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上且负极接地,所述电容C1连接在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所述第四电阻R4连接在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之间。所述绿灯指示电路3包括绿色LED灯和第七电阻R7,所述绿色LED灯的正极串联第七电阻后连接在充电接口的正极且绿色LED灯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均为NPN型三极管。其在上电时,信号一路通过电阻R1、二极管D1、保险管F1给电池BT进行充电,一路通过电阻R7、R5给电容C1充电,另一路通过电阻R2给红色指示灯RED工作点亮,另一分支路通过电阻R2、R3、三极管Q1的发射极使三极管Q1导通,C点电压瞬间拉地。由于电阻R7、R2、R5、电容C1的设置,来控制上电时绿灯GRN处于截止状态,红灯RED处于导通状态,使双色指示灯显示为红色来代表电池处于充电状态。由于C点电压拉地,导致电容C1不能再充电,而电压不足以是三极管Q2导通,当电池BT电压慢慢升高时,A点电压也会随着慢慢升高,升高到一定电压时,稳压管Z1就会导通,信号就会经过稳压管Z1、电阻R5、三极管Q2的发射极产生基极电流使三极管Q2导通,此时B点的电压就会拉地,红色指示灯RED就处于截止状态,三极管也同时处于截止状态,这样的情况下,信号就会直接经过电阻R7给绿色指示灯GRN工作点亮,这样的双色指示灯就显示为绿色状态表示电池充满状态。在电路中,主要核心关注点在于电容C1来影响三极管Q1的开关来直接影响电池充电充满转灯的状态。本技术的结构设置合理,采用两个三极管配合电容实现对红绿灯进行控制,通过电容来影响第一三极管的开关直接控制电池充电指示灯的状态转换,从而可有效的保证指示灯的指示稳定性,适用性强且实用性好。显然,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技术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电容式充满转灯控制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电容式充满转灯控制电路,包括充电电池电路、充电接口、绿灯指示电路和红灯指示电路,所述充电电池电路的正极通过单向二极管、第一电阻串联电路后与充电接口的正极相连接,所述充电电池电路的负极端接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灯控制电路,所述转灯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稳压二极管和电容,所述稳压二极管、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依次串联后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在第一电阻与单向二极管的连接点上且第六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在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的连接点上、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二电阻连接在充电接口的正极上,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三电阻连接在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上,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且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在绿灯指示电路的正极上,所述红灯指示电路的正极连接在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上且负极接地,所述电容连接在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所述第四电阻连接在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电容式充满转灯控制电路,包括充电电池电路、充电接口、绿灯指示电路和红灯指示电路,所述充电电池电路的正极通过单向二极管、第一电阻串联电路后与充电接口的正极相连接,所述充电电池电路的负极端接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灯控制电路,所述转灯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稳压二极管和电容,所述稳压二极管、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依次串联后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在第一电阻与单向二极管的连接点上且第六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在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的连接点上、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二电阻连接在充电接口的正极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立富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金莱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