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公众心肺复苏训练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6425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3 09:12
一种简易公众心肺复苏训练模型,它由弹簧、弹簧固定器和响片构成;弹簧固定器由上底座和下底座构成;上、下底座均由一轻质碳纤维板和固定在其一侧的木质圆柱体构成;所述响片固定在下圆柱体的顶部;所述弹簧套在上圆柱体和下圆柱体上。训练时,练习者向下按压上底座,压缩弹簧,当响片发出声响,表明练习者此次按压合格,停止按压,释放弹簧,待弹簧恢复成自然状态后,继续按压上底座,待响片再次响起,停止按压上底座,如此周而复始的训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价格低廉,实用,方便携带,克服了传统的只有专业机构才有能力使用CPR模型训练的弊端,帮助非专业人士掌握CPR,实现CPR技术在全国的普及,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获救率和生存率。

Simplified public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training model

A simple public CPR training model, which is composed of a spring and a spring retainer ring and a spring retainer; a base and a lower base; and the base is composed of a lightweight carbon fiber board and wooden cylinder fixed on its side; the top ring is fixed on the lower cylinder; the spring is sheathed on the upper cylinder and a lower cylinder. When training, practice press down on the base, a compression spring, when the clicker sound, that the press qualified practitioners, stop pressing, release spring, spring to restore the natural state, continue to press the base to clicker again, stop pressing on the base, so the cycle of training.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w price, practical, easy to carry, to overcome the drawbacks of the traditional professional institutions only have the ability to use the CPR model to help non professional training, master CPR, CPR technology in the country's popularity increased OHCA patients survival rate and survival r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简易公众心肺复苏训练模型
本技术涉及一种心肺复苏训练模型,尤指一种简易的、帮助非专业人士掌握心肺复苏术(简称CPR)的简易公众心肺复苏训练模型。
技术介绍
心肺复苏术(简称CPR)是挽救心跳、呼吸骤停的伤病员所采取的一项急救技术,其目的是通过急救人员的努力,使伤病员的心、肺功能恢复正常,挽救病人生命,并力求不留下任何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后遗症。因为心跳、呼吸骤停发生的瞬间是最危险和最关键的时刻,时间就是生命。抢救开始时间越早,抢救成功率越高,所以,推广、普及心肺复苏术尤其重要!越多的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掌握CPR对及时、正确地挽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1950年,挪威Laerdal公司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用于CPR训练产品——复苏安妮,之后该公司又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其产品在国际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以及该领域研究的深入,美国Nasco,METI,伊默森,戈马德,德国3B,英国AR,丹麦Ambu,日本坂本等知名公司都推出了相关的产品。然而,现有的复苏训练模型价格昂贵并且体积较大不便于携带,无法使每位学员培训后拥有一个模型带回家反复练习。现有的CPR模型多为半身人模型(包括头和上半身躯体,不包括手臂)和全身人模型。其内部结构复杂,安装有传感器,且配套有相应的电子设备,连接后能动态显示按压深度是否合格,打印按压成绩(包括按压的深度和频率),有的还具有语音提示功能,其缺点是:1、模型结构复杂,体积较大不易携带,外观难以被民众接受,还需连接电源(一旦没有电源,其功能将会严重受限,不能给练习者提供任何反馈),使用起来极为复杂。2、价格昂贵,价格多在数千元至数万元不等。目前只有一些医学院校,医院等机构有能力够买。这使得绝大多数普通非专业人员由于缺乏相应的模型,而无法获得心肺复苏技术训练的机会,更无法使每位学员培训后拥有一个模型带回家反复练习。这严重阻碍了心肺复苏技术在我国的普及。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原因,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易的、造价低、特别适用于非专业人员练习用的简易公众心肺复苏训练模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简易公众心肺复苏训练模型,其特征在于:它由弹簧、弹簧固定器和响片按钮构成;弹簧固定器由上底座和下底座构成;上底座和下底座均是由一轻质碳纤维板和固定在其一侧面上的木质圆柱体构成;固定在上底座轻质碳纤维板上的上圆柱体的高度为5cm,固定在下底座轻质碳纤维板上的下圆柱体的高度为4cm;所述响片按钮固定在下圆柱体的顶部;所述弹簧套在上圆柱体和下圆柱体上,该弹簧的线径-外径-高度分别为6mm-60mm-150mm,弹簧刚度约为101N/cm。所述响片按钮的高度为1cm。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弹簧为碳素材质的弹簧;所述轻质碳纤维板为直径150mm的轻质碳纤维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弹簧固定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未被按压时状态图;图4为本技术被按压时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公开的简易公众心肺复苏训练模型由弹簧1、弹簧固定器2和响片按钮3构成。弹簧固定器2由上底座21和下底座22构成。上底座21和下底座22均是由一直径为150mm的轻质碳纤维板和固定在其一侧面上的木质圆柱体构成。固定在上底座21轻质碳纤维板上的上圆柱体23的高度为5cm,固定在下底座22轻质碳纤维板上的下圆柱体24的高度为4cm。响片按钮3固定在下圆柱体24的顶部。弹簧1套在上圆柱体23和下圆柱体24上,防止弹簧在按压过程中晃动或倾倒。在没有按压本技术时,如图3所示,弹簧1呈自然状态,响片按钮3没有被触压,不响。如图4所示,当操作人员按压该心肺复苏训练模型的上底座21时,弹簧1被压缩,上底座21向下移动,当上圆柱体23触碰到响片按钮3并以最大程度挤压响片按钮时,响片按钮3发出声响,提示操作者按压深度达到要求,可以停止按压,弹簧1被释放,在弹簧1的反作用下,上底座21向上移动;待弹簧1恢复成自然状态后,操作者可以继续按压上底座21,待响片按钮3再次发声,停止按压上底座;待弹簧1恢复成自然状态后,再继续按压上底座21,如此周而复始的训练。本技术的核心部件是弹簧1,其作用是模拟人体胸部的力学特性。1966年Ruben和Johansen在8具尸体上研究得到CPR按压力与胸骨位移呈近似线性关系。2009年6月,谢新武(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研究生)在其硕士毕业论文(人体胸廓在心肺复苏胸外按压下力学特性的建模及实物模拟研究)中通过计算指出,在模型中,若所选弹簧数目为1,当弹簧高度为150mm,刚度为103N/cm时,该种弹簧最能模拟人体的胸部力学特性。因此,本技术选择了一个规格为6mm-60mm-150mm(线径-外径-高度),高度为150mm,弹簧刚度约为101N/cm的碳素材质的弹簧近似模拟人体胸部的力学特性。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所选弹簧的高度为150mm,工作圈数为n=10-2=8,规格为6mm-60mm-150mm(线径-外径-高度)的碳素钢丝制成的弹簧。当弹簧参数:线径-外径-高度为6mm-60mm-150mm时,即d=6mm,D1=48mm,D=54mm,D2=60mm,C=D/d=54/6=9,弹簧总圈数为10,支撑圈数为2,工作圈数为n=10-2=8。当弹簧材质为碳素,d=6mm>4mm时,G=78.5GPa,通过弹簧刚度计算公式KF=Gd/(8nC3)(该公式参考由宋宝玉、王黎钦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机械设计》第十三章)计算,弹簧刚度KF=Gd/(8nC3)=78500X6/(8X8X93)=10.095N/mm=100.95N/cm,接近上文所提及的103N/cm。故此模型选取市面所售的规格为6mm-60mm-150mm(线径-外径-高度)的碳素钢丝弹簧模拟人体的胸部力学特性完全可行。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所选响片按钮3的高度为1cm。弹簧1的高度为15cm,上圆柱体高度为5cm,下圆柱体高度为4cm。当上底座21被施加一定的压力,向下挤压弹簧1,上圆柱体23向下挤压使响片按钮3发出声响时,如图4所示,弹簧1被压缩的高度为15cm-5cm-4cm-1cm=5cm,符合201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推荐按压的深度(5-6cm)。由于非专业人员实施的CPR通常达不到复苏指南建议的按压深度,所以本模型设计的按压深度在达到5cm时,即反馈练习者此次按压合格。使用本技术进行CPR训练的步骤:1)找准按压点:按压点即压力施加在该产品上的部位,应位于上底座的正中心,也即是弹簧的中心;2)施加压力:找准按压点后,压力应垂直作用在按压点上,当压力达到约505N时,弹簧会压缩5cm,使上圆柱体接触到下圆柱体表面的响片按钮并挤压响片按钮,进而使其发出声响,表明练习者此次按压合格;3)停止按压,弹簧被释放,在弹簧的反作用下,上底座向上移动;待弹簧恢复成自然状态后,练习者可以继续按压上底座,待响片按钮再次发声,停止按压上底座;待弹簧恢复成自然状态后,再继续按压上底座,如此周而复始的训练。本技术的优点:1、克服了现有CPR模型价格昂贵,结构复杂,使用步骤繁琐,体积庞大,不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简易公众心肺复苏训练模型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简易公众心肺复苏训练模型,其特征在于:它由弹簧、弹簧固定器和响片按钮构成;弹簧固定器由上底座和下底座构成;上底座和下底座均是由一轻质碳纤维板和固定在其一侧面上的木质圆柱体构成;固定在上底座轻质碳纤维板上的上圆柱体的高度为5cm,固定在下底座轻质碳纤维板上的下圆柱体的高度为4cm;所述响片按钮固定在下圆柱体的顶部;所述弹簧套在上圆柱体和下圆柱体上,该弹簧的线径‑外径‑高度分别为6mm‑60mm‑150mm,弹簧刚度约为101N/c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易公众心肺复苏训练模型,其特征在于:它由弹簧、弹簧固定器和响片按钮构成;弹簧固定器由上底座和下底座构成;上底座和下底座均是由一轻质碳纤维板和固定在其一侧面上的木质圆柱体构成;固定在上底座轻质碳纤维板上的上圆柱体的高度为5cm,固定在下底座轻质碳纤维板上的下圆柱体的高度为4cm;所述响片按钮固定在下圆柱体的顶部;所述弹簧套在上圆柱体和下圆柱体上,该弹簧的线径-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佳吴瑛黄秀秀谢征李阳张薇冯颖刘子涵詹淑贝孙悦谷峻瀛尹丽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