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拆装方便的致动器,属于传动技术领域,包括电机和在电机驱动下实现伸缩的伸缩组件,所述电机连接有驱动蜗杆,所述伸缩组件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驱动蜗杆带动所述从动齿轮转动,所述致动器还包括设在所述驱动蜗轮和从动齿轮之间的第一传动齿和第二传动齿,第一传动齿与驱动蜗杆传动连接,第二传动齿与从动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齿和第二传动齿之间相互插接实现联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使得致动器伸缩组件与电机之间的传动部分拆装更为方便。本发明专利技术可运用在家居、医疗设备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拆装方便的致动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拆装方便的致动器,属于线性传动
技术介绍
线性致动器,也称推杆,被广泛应用在家居、医疗等设备领域,其通常包括电机和伸缩组件,伸缩组件能在电机的驱动下实现伸缩,从而实现推动目标物移动的功能。现有的线性致动器,通常都是单蜗轮蜗杆一级减速传动,即在电机连接驱动蜗杆,伸缩组件连接从动蜗轮的方式,当然也有二级减速传动,甚至多级减速传动,即在驱动蜗杆、从动蜗轮之间再增加齿轮组,但是这类多级传动的线性致动器存在一定问题:尤其是中间增加的齿轮组部分,一方面要与驱动蜗轮啮合,另一方面又要保证与从动蜗轮啮合,这使得在装配过程中,要兼顾两方面的啮合,装配较为繁琐;同样,在更换齿轮组其中一个部件时,就需要将整机都拆除后才能实现更换,非常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拆装方便的致动器,使得致动器伸缩组件与电机之间的传动部分拆装更为方便。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拆装方便的致动器,包括电机和在电机驱动下实现伸缩的伸缩组件,所述电机连接有驱动蜗杆,所述伸缩组件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驱动蜗杆带动所述从动齿轮转动,所述致动器还包括设在所述驱动蜗轮和从动齿轮之间的第一传动齿和第二传动齿,第一传动齿与驱动蜗杆传动连接,第二传动齿与从动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齿和第二传动齿之间相互插接实现联轴传动。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的致动器,在驱动蜗杆和从动齿轮之间增加了中间传动齿轮组,即第一传动齿和第二传动齿,相当于多一级齿轮传动,当然这边的中间传动齿轮组不仅仅局限于一级齿轮传动,可以是二级齿轮传动,例如在第一传动齿与驱动蜗杆之间可以增加第三传动齿,第二传动齿与从动齿轮之间增加第四传动齿,这里就不过多展开,以下阐述的中间传动齿轮组均是一级齿轮传动为例。在驱动蜗杆和从动齿轮之间增加中间传动齿轮组,可以进一步实现降速、提高传动扭矩。另外,本专利技术比较关键的一点是,对该中间传动齿轮组进行分体设计,第一传动齿和第二传动齿是相互独立的,在安装时,第一传动齿和第二传动齿是通过插接的方式进行联轴,这样设计后,第一传动齿只需要保证与驱动蜗杆啮合即可,第二传动齿只需要保证与从动齿轮啮合即可,在这之后,然后用第一传动齿和第二传动齿相互插接来实现整个致动器传动。传统的装配方式,由于需要利用传动齿的齿面同时与驱动蜗杆、从动齿轮的齿面对准啮合实现装置,一旦对准精度不好时,对齿面会有一定磨损,而利用本专利技术这种结构,可以先保证两个传动齿分别与对应的啮合,这个啮合过程中对准难度很小,不会对齿面产生磨损影响,而后续的插接过程,跟齿面对准没有关系,仅仅是轴向方向的对准,所以整体而言,显然这种插接的方式在安装方面上要比原先的装配模式更简单,而且对齿面的磨损更小。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传动齿和第二传动齿,其中之一上设有花键,另一个上设有与所述花键配合的键槽。花键与键槽配合的优点是可以在多角度方向进行插接,不用刻意将第一传动齿和第二传动齿对准到某一角度进行插接,插接更方便。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传动齿上设有圆台,所述键槽设在所述圆台内,所述圆台外周安装有制动器。制动器可以对圆台进行产生制动力,从而让电机断电情况下,对伸缩组件回缩时产生阻力,防止过快回缩对伸缩组件、电机等部件产生损伤。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传动齿和第二传动齿,其中之一上设有联轴凸柱,另一个上设有与联轴凸柱配合的插槽。这种凸柱与插槽插接方式,在结构上更简单,加工成本更低。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传动齿为减速蜗轮,所述第二传动齿、从动齿轮两者为斜齿轮传动;或,所述第一传动齿为减速蜗轮,所述第二传动齿、从动齿轮两者为蜗轮蜗杆传动。所述第二传动齿、从动齿轮为斜齿轮传动时,传动效率更高,更加稳定,噪音也相对较小,而采用蜗轮蜗杆传动时,能承受的扭矩更大,而且成本更低,这两种传动方式可以具体根据产品的定位来相应选择。作为优选,所述致动器包括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所述第一模组包括所述电机、驱动蜗杆、第一传动齿,所述第二模组包括所述伸缩组件、从动齿轮、第二传动齿,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相互插接装配。采用这种结构,整个致动器的组装转化成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的组装,即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都是单独的模块化整体,两者在安装时直接插接即可完成安装,同时这种模块化的安装方式,也可以将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作为单独的配件进行出售,或者第二模组可以匹配多种不同电机规格的第一模组,或者第一模组可以匹配多种不同伸缩长度的伸缩组件,只要保证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之间的插接结构保持通用即可。这种结构可以让第一模组、第二模组在实际使用时灵活性更好。作为优选,所述致动器还包括外壳,所述第二模组通过紧固件安装在外壳内,第一模组和外壳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一弹性垫,所述第一模组通过所述第一弹性垫可浮动式容置在外壳内。本方案中,第二模组是通过紧固件完成与外壳定位,而第一模组则采用浮动式安装,这边所指的浮动式安装,是指不用紧固件固定,是利用第一弹性垫的弹性空间来完成外壳对第一模组的定位,这种安装方式,即便致动器内部其他零件存在装配误差时,可以通过第一弹性垫的可调空间来弥补,从而降低了对零部件的精度要求,降低成本,同时第一弹性垫还能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减少电机的振动传递到外壳上。作为优选,所述致动器还包括外壳,所述第一模组通过紧固件安装在外壳内,第二模组和外壳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二弹性垫,所述第二模组通过所述第二弹性垫可浮动式容置在外壳内。该方案与之前方案类似,本方案中是将第一模组与外壳固定连接,第二模组采用浮动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模组包括第一齿轮箱,所述驱动蜗杆、第一传动齿均设在第一齿轮箱内,所述第二模组包括第二齿轮箱,所述第二传动齿、从动齿轮均设在第二齿轮箱内。对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分别单独设置第一齿轮箱和第二齿轮箱,让第一模组、第二模组的整体性更强。作为优选,所述第二传动齿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二齿轮箱内设有对应安装所述第一轴承的第一轴承槽、对应安装第二轴承的第二轴承槽。这种设计让第二传动齿的两端均能被定位,让第二传动齿在转动过程中更稳定。作为优选,所述致动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下壳和上壳,所述上壳上凸起有隆起部,所述第一齿轮箱安装在隆起部与下壳之间,所述隆起部的侧面设有出线孔。由于第一齿轮箱的尺寸相对于电机而言较大,外壳上要设置一个隆起部加以避让,所以出线孔刚好可以借助隆起部的侧面进行出线,非常好的利用了该位置,减少占用空间。作为优选,所述伸缩组件包括传动螺杆和设在传动螺杆上的传动螺母,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传动螺杆固定连接。这种传动螺杆、传动螺母的伸缩组件较为常用,采购、制造成本低。作为优选,所述伸缩组件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内管与所述传动螺母固定连接,所述外管内安装有极限开关器,所述外管上还安装有用于定位所述极限开关器的定位块。传统的极限开关器都是利用螺钉等紧固件固定,位置上容易产生装配误差,定位块用于对极限开关器进行位置定位,从而让极限开关的位置更加精准,从而能够精确控制伸缩组件的伸缩极限位置。作为优选,所述外管内设有容置所述极限开关器的开关腔,所述外管的两端设有顶盖和底盖,所述极限开关器底部与底盖相抵,所述极限开关器的顶部与所述定位块相抵,所述定位块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拆装方便的致动器,包括电机和在电机驱动下实现伸缩的伸缩组件,所述电机连接有驱动蜗杆,所述伸缩组件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驱动蜗杆带动所述从动齿轮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还包括设在所述驱动蜗杆和从动齿轮之间的第一传动齿和第二传动齿,第一传动齿与驱动蜗杆传动连接,第二传动齿与从动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齿和第二传动齿之间相互插接实现联轴传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拆装方便的致动器,包括电机和在电机驱动下实现伸缩的伸缩组件,所述电机连接有驱动蜗杆,所述伸缩组件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驱动蜗杆带动所述从动齿轮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还包括设在所述驱动蜗杆和从动齿轮之间的第一传动齿和第二传动齿,第一传动齿与驱动蜗杆传动连接,第二传动齿与从动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齿和第二传动齿之间相互插接实现联轴传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拆装方便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齿和第二传动齿,其中之一上设有花键,另一个上设有与所述花键配合的键槽。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拆装方便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齿上设有圆台,所述键槽设在所述圆台内,所述圆台外周安装有制动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拆装方便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齿和第二传动齿,其中之一上设有联轴凸柱,另一个上设有与联轴凸柱配合的插槽。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拆装方便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齿为减速蜗轮,所述第二传动齿、从动齿轮两者为斜齿轮传动;或,所述第一传动齿为减速蜗轮,所述第二传动齿、从动齿轮两者为蜗轮蜗杆传动。6.如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拆装方便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包括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所述第一模组包括所述电机、驱动蜗杆、第一传动齿,所述第二模组包括所述伸缩组件、从动齿轮、第二传动齿,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相互插接装配。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拆装方便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还包括外壳,所述第二模组通过紧固件安装在外壳内,第一模组和外壳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一弹性垫,所述第一模组通过所述第一弹性垫可浮动式容置在外壳内。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拆装方便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小健,胡仁昌,邢科亮,邓玉波,翟鑫,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捷昌线性驱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