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速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速机。
技术介绍
以往,例如将日本公开公报第2012-47325号公报中所示的行星变速机利用为减速机或增速机。日本公开公报第2012-47325号公报的变速机具有第一太阳齿轮34、第一行星齿轮32、第一内齿轮33以及第一托架31。第一托架31的前端部以及后端部通过两个轴承被框体4支承为自由旋转。支承第一托架31的后端部的中间轴承7与第一内齿轮33的轴向端面接触。但是,在日本公开公报第2012-47325号公报的变速机中,由于中间轴承7与第一内齿轮33没有在径向上接触,因此在组装变速机时,不容易提高第一内齿轮33与第一托架31的同轴度。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高内齿轮与行星架的同轴度。在本专利技术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中,变速机具有:外壳;第一旋转组装体,其被外壳支承为能够以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第二旋转组装体,其通过轴承被外壳支承为能够以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且在与第一旋转组装体之间进行旋转力的传递;以及环状的内齿轮,其在第二旋转组装体的径向外侧被固定于外壳,第一旋转组装体具有:第一旋转轴部件,中心轴线位于第一旋转轴部件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速机,其具有:外壳;第一旋转组装体,其被所述外壳支承为能够以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第二旋转组装体,其通过轴承被所述外壳支承为能够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且在与所述第一旋转组装体之间进行旋转力的传递;以及环状的内齿轮,其在所述第二旋转组装体的径向外侧被固定于所述外壳,所述第一旋转组装体具有:第一旋转轴部件,所述中心轴线位于所述第一旋转轴部件的中心;以及太阳齿轮,其在所述外壳内与所述第一旋转轴部件一同旋转,所述第二旋转组装体具有:行星架;多个行星齿轮,其在所述外壳内沿周向配置在所述太阳齿轮的径向外侧,且分别被所述行星架支承为能够以朝向沿所述中心轴线的方向的行星轴线为中心旋 ...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0.19 JP 2015-2051741.一种变速机,其具有:外壳;第一旋转组装体,其被所述外壳支承为能够以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第二旋转组装体,其通过轴承被所述外壳支承为能够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且在与所述第一旋转组装体之间进行旋转力的传递;以及环状的内齿轮,其在所述第二旋转组装体的径向外侧被固定于所述外壳,所述第一旋转组装体具有:第一旋转轴部件,所述中心轴线位于所述第一旋转轴部件的中心;以及太阳齿轮,其在所述外壳内与所述第一旋转轴部件一同旋转,所述第二旋转组装体具有:行星架;多个行星齿轮,其在所述外壳内沿周向配置在所述太阳齿轮的径向外侧,且分别被所述行星架支承为能够以朝向沿所述中心轴线的方向的行星轴线为中心旋转,且所述行星齿轮的外周齿与所述太阳齿轮的外周齿以及所述内齿轮的内周齿卡合;以及第二旋转轴部件,其与所述行星架连接,且所述中心轴线位于所述第二旋转轴部件的中心,所述变速机的特征在于,所述轴承与所述行星架的外周面以及所述内齿轮的内周面在径向上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与所述行星架以及所述内齿轮在轴向上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有:第一外壳,其将所述第一旋转组装体容纳于内部并支承所述第一旋转组装体;以及第二外壳,其与所述第一外壳在轴向上相向,且将所述第二旋转组装体容纳于内部并通过所述轴承支承所述第二旋转组装体,所述第一外壳的轴向端面与所述第二外壳的轴向端面接触的外壳边界部在径向上与所述轴承重叠,且所述外壳边界部的轴向位置与所述轴承的轴向中央部的轴向位置不同。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有:第一外壳,其将所述第一旋转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津佳丈,矢野正博,中土井喜春,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新宝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