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富水地层隧底排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排水设施
,尤其涉及富水地层隧底排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诸多长大复杂富水隧道正在修建或已经修建。现有隧道排水设计是基于隧道常规排水量设计的,隧道结构周边的水通过初期支护渗透经由排水盲管引排至隧道结构体内的中心排水沟,最终排出洞外。具体,如图1所示,地下水通过初期支护(序号1)渗透到环向排水盲管(序号2),环向排水盲管(序号2)沿纵向每隔10m沿洞周环向铺设,其下端与纵向排水盲管(序号8)相连,纵向排水盲管(序号8)每隔10-20m留有一出水口,通过横向排水盲管(序号5)与排水侧沟(序号6)连接,排水侧沟(序号6)主要用于汇集地下水并将地下水通过横向排水通道(序号9)引入中央排水沟(序号7),最终将地下水排出隧道体外。但是,对于富水隧道,尤其在连续降雨或极端暴雨天气条件下,由于隧道内部水沟过水断面自由度不大,排水能力受限,无法及时有效引排隧道衬砌背后积水,使得拱圈承受高水压作用,导致隧道衬砌裂损、渗漏水等问题,造成隧道内行车安全隐患。此外,现有隧道排水设计利用水的 ...
【技术保护点】
富水地层隧底排水结构,包括仰拱和隧道两侧的排水侧沟(6),其特征在于:在仰拱上方隔空设置道床底板(13),所述道床底板(13)与仰拱之间布设有承载桩(31),所述道床底板(13)与仰拱之间形成隧底的过水涵洞(32),所述排水侧沟(6)通过侧沟排水管(12)连通过水涵洞(32),所述侧沟排水管(12)间隔设有多个。
【技术特征摘要】
1.富水地层隧底排水结构,包括仰拱和隧道两侧的排水侧沟(6),其特征在于:在仰拱上方隔空设置道床底板(13),所述道床底板(13)与仰拱之间布设有承载桩(31),所述道床底板(13)与仰拱之间形成隧底的过水涵洞(32),所述排水侧沟(6)通过侧沟排水管(12)连通过水涵洞(32),所述侧沟排水管(12)间隔设有多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水地层隧底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涵洞(32)底面布设有集水井(20),所述集水井(20)下端穿过仰拱延伸到仰拱下方,所述集水井(20)底部和侧壁均设有泄水孔(18),所述泄水孔(18)位于仰拱下方,所述泄水孔(18)外侧设有过滤层,所述集水井(20)中设有单向排水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富水地层隧底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井(20)相通过滤集水装置(11),所述过滤集水装置(11)位于仰拱下方,所述过滤集水装置(11)包括集水管道(15),所述集水管道(15)侧壁间隔设有进水口(16),所述集水井(20)下端伸进集水管道(15)中,所述泄水孔(18)与集水管道(15)内部连通,所述集水管道(15)内壁与集水井(20)外壁之间填充有第一过滤层(1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富水地层隧底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水孔(18)与第一过滤层(17)之间有第二过滤层(26),所述第二过滤层(26)为细砂过滤层,所述第一过滤层(17)为粗砂过滤层,所述泄水孔(18)与第二过滤层(26)之间设有不锈钢滤网层(27)。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富水地层隧底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集水装置(11)还包括基坑,所述集水管道(15)设于基坑中,所述集水管道(15)与集水井(20)以外的基坑范围内填充有卵石过滤层(14)。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富水地层隧底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排水装置包括活动盖板装置(21)和受拉弹簧,所述活动盖板装置(21)包括盖板(28)、盖板承托构件(29)和活页转轴(30),所述盖板(28)的一侧通过活页转轴(30)与集水井(20)转动连接,所述盖板(28)另一侧压在盖板承托构件(29)上,所述盖板承托构件(29)与集水井(20)固接,所述受拉弹簧的一端与盖板(28)底部连接,受拉弹簧的另一端与集水井(20)底部连接,所述活动盖板装置(21)位于泄水孔(18)上方。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富水地层隧底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涵洞(32)左、右两侧的集水井(20)对称布置,与隧道中线相邻的集水井(20)中的受拉弹簧的刚度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强,郑余朝,陶伟明,朱勇,郑伟,卿伟宸,殷召念,胡端,张磊,熊国兴,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