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用TBM硐室底板硬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859571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2 2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矿用TBM硐室底板硬化方法,始发硐室利用喷浆造型制成比刀盘尺寸略大的圆形硐室;沿第一组装硐室向后至少2.5m起至始发硐室的掘进工作面截止,挖刷地槽,挖至硬底;然后在挖刷的地槽内安装多组柱窝管,在每组柱窝管中间埋设三根相互平行钢轨,并将多组柱窝管上的对应的钢轨依次连接;在第二组装硐室和第三组装硐室内依次铺设两股轨道,两股轨道分别为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从第二组装硐室开始对轨道道床和地槽进行混凝土浇筑,对三个组装硐室进行全断面打地坪,地坪成型后与始发硐室的最低点相切。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巷道底板的强度,能够支承盾构机组装过后整体重量对围岩的要求,方法简单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用TBM硐室底板硬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掘进机的巷道加固技术,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矿用TBM硐室底板硬化方法。
技术介绍
矿用全断面硬岩掘进机(TBM)组装后重量较大,传统的煤矿巷道掘进方法采用放炮施工工艺,炮后对底板的破坏范围大造成底板整体性差,而矿用全断面硬岩掘进机在矿井中的始发硐室就是采用炮掘施工方法,巷道底板受破坏很难支撑盾构机,容易造成盾构机初始阶段下陷,必须要对巷道底板进行加固,因此确实可靠的硐室的硬化技术,才能保证盾构机在煤矿始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矿用TBM硐室底板硬化方法,对巷道底部进行加固,实现安全施工。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步骤:(1)将硐室沿掘进工作面之后依次设置为始发硐室、第一组装硐室、第二组装硐室和第三组装硐室,按高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第一组装硐室、第二组装硐室、第三组装硐室和始发硐室;(2)始发硐室利用喷浆造型制成大于刀盘尺寸的圆形硐室;(3)沿第一组装硐室向后至少2.5m起至始发硐室的掘进工作面截止,挖刷地槽,挖至硬底;然后在挖刷的地槽内安装多组柱窝管,所述柱窝管垂直巷道水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矿用TBM硐室底板硬化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矿用TBM硐室底板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硐室沿掘进工作面之后依次设置为始发硐室、第一组装硐室、第二组装硐室和第三组装硐室,按高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第一组装硐室、第二组装硐室、第三组装硐室和始发硐室;(2)始发硐室利用喷浆造型制成大于刀盘尺寸的圆形硐室;(3)沿第一组装硐室向后至少2.5m起至始发硐室的掘进工作面截止,挖刷地槽,挖至硬底;然后在挖刷的地槽内安装多组柱窝管,所述柱窝管垂直巷道水平方向设置,在每组柱窝管中间沿硐室走向埋设三根相互平行钢轨;(4)在第二组装硐室和第三组装硐室内依次铺设两股轨道,两股轨道分别为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5)从第二组装硐室开始对轨道道床和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用TBM硐室底板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硐室沿掘进工作面之后依次设置为始发硐室、第一组装硐室、第二组装硐室和第三组装硐室,按高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第一组装硐室、第二组装硐室、第三组装硐室和始发硐室;(2)始发硐室利用喷浆造型制成大于刀盘尺寸的圆形硐室;(3)沿第一组装硐室向后至少2.5m起至始发硐室的掘进工作面截止,挖刷地槽,挖至硬底;然后在挖刷的地槽内安装多组柱窝管,所述柱窝管垂直巷道水平方向设置,在每组柱窝管中间沿硐室走向埋设三根相互平行钢轨;(4)在第二组装硐室和第三组装硐室内依次铺设两股轨道,两股轨道分别为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5)从第二组装硐室开始对轨道道床和地槽进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宽度延伸至道木边缘不低于100mm,将轨道筑嵌在地坪内,浇筑过程中使用振动棒捣振,使底板浇筑牢固;浇筑地槽时,第一轨道的顶部距离始发硐室圆心的距离为2280mm,始发硐室内地槽的地坪为弧形,弧形地坪距离圆心的距离为2266mm,浇筑厚度不小于300mm,地槽内埋设的三根相互平行钢轨浇筑后,其轨面与浇注后的弧形地坪相平齐;(6)对三个组装硐室进行全断面打地坪即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TBM硐室底板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始发硐室、第一组装硐室、第二组装硐室和第三组装硐室的高度分别为4.6m、7.5m、6.2m和5.5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TBM硐室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彬唐永志曹承平温福平王传兵赵先发张俊卿张敦喜程志侯俊领
申请(专利权)人: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