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液着色蓝色锦纶6纤维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85821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2 18: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原液着色蓝色锦纶6纤维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蓝色母粒和聚酰胺6切片按重量比2~4∶96~98熔融后混合挤出,熔体经计量泵计量后进入纺丝组件,经纺丝组件后喷出形成丝束,再经单体抽吸、侧吹风冷却、集束上油、网络交络,然后卷绕成形,获得原液着色蓝色锦纶6纤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蓝色母粒和聚酰胺6切片按一定比例熔融后混合挤出,解决了原液着色蓝色锦纶6纤维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纺丝组件使用周期短的问题,改善了原液着色蓝色锦纶6纤维的生产连续性,使原液着色蓝色锦纶6纤维稳定生产,且满足毛丝少、断裂强度较高、色泽均匀和色牢度高等质量要求。

Method for producing dyed blue nylon 6 fiber with dop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ethod for producing dope dyed blue nylon 6 fibers,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Blue masterbatch and polyamide 6 sections according to the weight ratio of 2 to 4: 96 to 98 after melt mixing and extrusion, melt the metering pumps into the spinning component, the spinning component after ejected form the tow, and then by monomer suction and quench cooling, collection oiling, network interlacing, and then winding forming, obtain dope dyed blue nylon 6 fiber.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mixed by blue masterbatch and polyamide 6 slices according to certain proportion after melting extrusion, solves the problem of short period using spinning assembly production process of dope dyed blue nylon 6 fiber, improve the blue dope dyeing of nylon 6 fibers for continuous production, the nylon 6 fiber dope dyed blue stable production, and meet the high tensile strength, low fuzz, uniform color and color fastness of higher quality requirem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原液着色蓝色锦纶6纤维的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纤
,特别涉及一种原液着色蓝色锦纶6纤维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染整是纺织工业最具污染性的环节。除了消耗大量的用水与化学品,排放出化学需氧量极高的污染废水之外,制程中作为燃料的煤或重油在燃烧中更会产生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二氧化碳。原液着色蓝色锦纶6纤维的生产方法之一即在抽丝过程中将蓝色母粒与锦纶6切片混合熔融,经抽丝后纺成蓝色的锦纶6纤维。因原液着色蓝色锦纶6纤维是在原料段赋予其蓝色,省去了后续的染整流程,比染整过程减少了约50%的二氧化碳与80%废水的排放,大幅度节省用水与化学品。但是,因蓝色母粒含有颜料粉体,颜料粉体的加入易引起熔体粘度的变化,进而影响熔体的均匀性与稳定性,使原液着色蓝色锦纶6纤维生产过程中纺丝组件压力出现波动,缩短其使用周期;另外,颜料粉体在纺丝过程中一旦发生团聚,会使组件压力迅速上升、堵塞过滤网,使纺丝组件的使用周期迅速缩短,也会引起纤维断丝,影响原液着色蓝色锦纶6纤维生产的连续性和纱线质量。现有的生产方法无法实现原液着色蓝色锦纶6纤维的稳定生产,制得的原液着色蓝色锦纶6纤维无法满足毛丝少、断裂强度较高、色泽均匀和色牢度高等质量要求,且生产成本因纺丝组件使用周期的缩短与纱线质量的限制而大幅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原液着色蓝色锦纶6纤维的生产方法,解决目前原液着色蓝色锦纶6纤维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纺丝组件使用周期短的问题,改善原液着色蓝色锦纶6纤维的生产连续性,使原液着色蓝色锦纶6纤维稳定生产,且满足毛丝少、断裂强度较高、色泽均匀和色牢度高等质量要求。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原液着色蓝色锦纶6纤维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蓝色母粒和聚酰胺6切片按重量比2~4∶96~98熔融后混合挤出,熔体经计量泵计量后进入纺丝组件,经纺丝组件后喷出形成丝束,再经单体抽吸、侧吹风冷却、集束上油、网络交络,然后卷绕成形,获得原液着色蓝色锦纶6纤维。其中,所述蓝色母粒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蓝色颜料粉体25~30份,分散剂5~10份和聚酰胺6切片60~70份。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技术方案为:一种原液着色蓝色锦纶6纤维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蓝色母粒和聚酰胺6切片按重量比2~4∶96~98在在258~262℃条件下熔融后混合挤出,熔体经计量泵计量后进入纺丝组件,经纺丝组件后喷出形成丝束,再经单体抽吸、侧吹风冷却、集束上油、网络交络,然后卷绕成形,获得原液着色蓝色锦纶6纤维;其中,纺丝组件的初始压力为130~165bar,纺丝柱形滤网的直径为15μm~30μm,喷丝板的喷丝孔的长径比为2.5~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蓝色母粒和聚酰胺6切片按一定比例熔融后混合挤出,解决了原液着色蓝色锦纶6纤维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纺丝组件使用周期短的问题,改善了原液着色蓝色锦纶6纤维的生产连续性,使原液着色蓝色锦纶6纤维稳定生产,且满足毛丝少、断裂强度较高、色泽均匀和色牢度高等质量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原液着色蓝色半光锦纶6纤维(85D/36F)的截面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5原液着色蓝色半光锦纶6纤维(90D/36F)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本专利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将蓝色母粒和聚酰胺6切片按一定比例熔融后混合挤出,解决了原液着色蓝色锦纶6纤维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纺丝组件使用周期短的问题,改善了原液着色蓝色锦纶6纤维的生产连续性,使原液着色蓝色锦纶6纤维稳定生产,且满足毛丝少、断裂强度较高、色泽均匀和色牢度高等质量要求。本专利技术中的“份”均指重量份,如:“将蓝色母粒2.0份和聚酰胺6半光切片98.0份”可以表示“将蓝色母粒2.0千克和聚酰胺6半光切片98.0千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原液着色蓝色锦纶6纤维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蓝色母粒和聚酰胺6切片按重量比2~4∶96~98熔融后混合挤出,熔体经计量泵计量后进入纺丝组件,经纺丝组件后喷出形成丝束,再经单体抽吸、侧吹风冷却、集束上油、网络交络,然后卷绕成形,获得原液着色蓝色锦纶6纤维。从上述描述可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蓝色母粒和聚酰胺6切片按一定比例熔融后混合挤出,解决了原液着色蓝色锦纶6纤维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纺丝组件使用周期短的问题,改善了原液着色蓝色锦纶6纤维的生产连续性,使原液着色蓝色锦纶6纤维稳定生产,且满足毛丝少、断裂强度较高、色泽均匀和色牢度高等质量要求。进一步的,所述蓝色母粒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蓝色颜料粉体25~30份,分散剂5~10份和聚酰胺6切片60~70份。进一步的,熔融的温度控制在258~262℃。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熔融温度的优选,避免温度过低,促使蓝色母粒和聚酰胺6切片充分熔融,也能够促进颜料粉体均匀分散,也避免温度过高,使得熔体性质稳定,解决了熔体不稳定使纺丝组件压力出现波动,造成纺丝组件使用周期缩短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纺丝组件的初始压力为130~165bar。进一步的,所述纺丝组件的初始压力为130~150bar。由上述描述可知,组件压力的上升直接导致纺丝组件的使用周期迅速缩短。通过降低纺丝组件的初始压力,在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可增大组件压力的上升范围,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原液着色蓝色锦纶6纤维纺丝组件的使用周期。进一步的,所述纺丝组件包括纺丝柱形滤网,所述纺丝柱形滤网的直径为15μm~30μm。由上述描述可知,过滤网直径过小,颜料粉体在纺丝过程中一旦发生团聚,会使过滤网堵塞,使纺丝组件的使用周期迅速缩短。过滤网直径过大,颗粒较大的颜料粉体或熔体中的杂质在纺丝过程中极易造成飘丝或断头,影响原液着色蓝色锦纶6纤维的稳定生产。通过优选纺丝柱形滤网的直径,增强纺丝柱形滤网的过滤效果,有利于延长原液着色蓝色锦纶6纤维纺丝组件的使用周期。进一步的,所述纺丝组件包括喷丝板,所述喷丝板的喷丝孔的长径比为2.5~4。由上述描述可知,优选喷丝板上喷丝孔的长径比,可有效防止过滤介质或机械杂质堵塞喷丝孔,延长纺丝组件的使用周期。实施例1一种原液着色蓝色锦纶6纤维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蓝色母粒2.0份和聚酰胺6半光切片98.0份充分熔融后混合挤出,所述蓝色母粒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蓝色颜料粉体30份,分散剂10份和聚酰胺6切片60份,熔融温度为261℃,熔体经计量泵精确计量,进入纺丝组件,经纺丝喷出形成丝束,纺丝柱形滤网的直径为15μm,纺丝组件的初始压力为150bar,喷丝板上喷丝孔的长径比为2.5,再经单体抽吸、侧吹风冷却、集束上油、网络交络,然后卷绕成形,获得所述原液着色蓝色锦纶6纤维;对通过以上工艺步骤生产出的原液着色蓝色锦纶6纤维(90D/36F)进行检测,结果如下:纤度为100.05dtex,断裂强度为3.89cN/dtex,断裂强度变异系数CV为2.37%,断裂伸长率为70.04%,断裂伸长变异系数为2.54%,染色均匀度≥4.0级,达到优等品的要求,解决了原液着色蓝色锦纶6纤维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断头多、组件升压快等问题,制得的原液着色蓝色锦纶6纤维具有条干均匀、断裂强度高、色泽均匀、色牢度高等特点,满足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原液着色蓝色锦纶6纤维的生产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原液着色蓝色锦纶6纤维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蓝色母粒和聚酰胺6切片按重量比2~4∶96~98熔融后混合挤出,熔体经计量泵计量后进入纺丝组件,经纺丝组件后喷出形成丝束,再经单体抽吸、侧吹风冷却、集束上油、网络交络,然后卷绕成形,获得原液着色蓝色锦纶6纤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原液着色蓝色锦纶6纤维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蓝色母粒和聚酰胺6切片按重量比2~4∶96~98熔融后混合挤出,熔体经计量泵计量后进入纺丝组件,经纺丝组件后喷出形成丝束,再经单体抽吸、侧吹风冷却、集束上油、网络交络,然后卷绕成形,获得原液着色蓝色锦纶6纤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液着色蓝色锦纶6纤维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蓝色母粒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蓝色颜料粉体25~30份,分散剂5~10份和聚酰胺6切片60~70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液着色蓝色锦纶6纤维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蓝色颜料粉体的平均粒径为20~80n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液着色蓝色锦纶6纤维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熔融的温度控制在258~26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液着色蓝色锦纶6纤维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纺丝组件的初始压力为130~165bar。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液着色蓝色锦纶6纤维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冰灵金志学宁佐龙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景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