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resent invention disclose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alfalfa litura pheromone, the composition of CIS 7 sixteen carbon aldehydes and / or CIS 9 sixteen carbon aldehydes and / or CIS 11 sixteen carbon aldehyde. Used to trap the male moths of the alfalfa moth.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invention is remark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苜蓿夜蛾性诱剂
本专利技术涉及夜蛾性诱剂,具体涉及一种苜蓿夜蛾性诱剂。
技术介绍
苜蓿夜蛾Heliothisviriplaca(Hüfnagel),别名大豆叶夜蛾,为鳞翅目夜蛾科。分布于江苏、湖北、云南、黑龙江、四川、西藏、新疆、内蒙古等以及日本、印度、欧洲等地。我国主要为害区域是偏北方的栽培苜蓿、大豆和棉花地区,同时为害豌豆、向日葵、麻类、甜菜、棉、烟草、马铃薯及绿肥作物,食性很杂。1-2龄幼虫多在叶面取食叶肉,2龄以后常从叶片边缘向内蚕食,形成不规则的缺初龄幼虫将叶片卷起,潜伏其中食害。长大后沿主脉暴食叶肉,形成缺刻和孔洞,造成农作物减产减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气温增加,苜蓿夜蛾的种群密度上升,对作物的危害会加剧,从而可能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因此,对苜蓿夜蛾的田间发生和种群密度必须有监测,对其未来的种群大发生要有合适的防治手段,而性诱剂是完成这项任务的最合适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苜蓿夜蛾性诱剂。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苜蓿夜蛾性诱剂,所含成分为顺7-十六碳烯醛、和/或顺9-十六碳烯醛、和/或顺11-十六碳烯醛。优选的,所述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苜蓿夜蛾性诱剂,其特征在于:所含成分为顺7‑十六碳烯醛、和/或顺9‑十六碳烯醛、和/或顺11‑十六碳烯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苜蓿夜蛾性诱剂,其特征在于:所含成分为顺7-十六碳烯醛、和/或顺9-十六碳烯醛、和/或顺11-十六碳烯醛。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苜蓿夜蛾性诱剂,其特征在于:所含成分组成及重量份为:顺7-十六碳烯醛:顺9-十六碳烯醛:顺11-十六碳烯醛为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建伟,刘向辉,范立鹏,戈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