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上的两排导电端子和加强件,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基座及自所述基座向前延伸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暴露于所述舌板表面的接触部,所述加强件夹持于所述两排导电端子之间,所述绝缘本体包括通过两次注塑成型分别形成的第一绝缘本体以及第二绝缘本体,所述两排导电端子和加强件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所述第二绝缘本体注塑在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外而形成完整的绝缘本体,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具有紧贴所述导电端子接触部延伸的加固部,该加固部能够增加导电端子在第一绝缘本体中的稳固性,防止在二次成型时由于模仁贴着导电端子成型而使导电端子发生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适用于正反插且结构稳固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中国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TWM511152号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以及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两排导电端子和遮蔽板,所述两排导电端子通过一次成型组成两个端子模组,而后再将两个端子模组夹持遮蔽板通过二次成型固持于绝缘本体中,由于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在端子模组中没有被塑胶很好的固定,因此在二次成型时导电端子很容易会由于模仁贴着导电端子成型而使其发生变形。所以,有必要寻求一种新型的技术方案,以改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成型过程中端子不易变形的电连接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上的两排导电端子和加强件,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基座及自所述基座向前延伸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暴露于所述舌板表面的接触部,所述加强件夹持于所述两排导电端子之间,所述绝缘本体包括通过两次注塑成型分别形成的第一绝缘本体以及第二绝缘本体,所述两排导电端子和加强件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所述第二绝缘本体注塑在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外而形成完整的绝缘本体,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具有紧贴所述导电端子接触部延伸的加固部。进一步,所述加固部设置在邻近最外侧的导电端子靠近所述舌板中心的一侧。进一步,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四个所述加固部。进一步,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从所述接触部向前延伸的埋入部、用于焊接且位于后端的焊接部以及连接所述接触部和所述焊接部的连接部,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对应于所述连接部处具有若干镂空部,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填充所述镂空部。进一步,所述两排导电端子的焊接部排布成一行,且所述两排导电端子的焊接部彼此交替排列。进一步,所述舌板两侧设有空缺口,位于最外侧的所述导电端子自所述空缺口露出。进一步,所述加强件包括两片且分别位于所述舌板的两侧,所述加强件的侧面设有扣持缺口,所述扣持缺口暴露于所述舌板的侧面。进一步,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位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包覆于所述遮蔽壳体的金属外壳以及包覆在外的防水外壳。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的基座前端设有凹槽,所述遮蔽壳体的后端设有向内部突出的抵持部,所述抵持部收容于所述凹槽内。进一步,电连接器还包括封堵于所述绝缘本体后端的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填充所述绝缘本体的基座与所述防水外壳间的空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第一绝缘本体设置有紧贴所述导电端子接触部延伸的加固部,该加固部可以在二次成型时更好的固定导电端子,防止其由于模仁的压制而导致变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3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分解图。图4为图3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分解图。图5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图。图6为图5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部分立体图。图7为图5所示电连接器的分解图。图8为图6所示电连接器的分解图。图9为图7更进一步的分解图。图10为图8更进一步的分解图。图11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沿A-A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11介绍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100,其包括绝缘本体1、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上的两排导电端子2和加强件3、位于所述绝缘本体1外的遮蔽壳体4、包覆于所述遮蔽壳体4的金属外壳5以及包覆在外的防水外壳6。如图3至图10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设有基座11及自所述基座11向前延伸的舌板12,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暴露于所述舌板表面的接触部21,所述加强件3夹持于所述两排导电端子2之间,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通过两次注塑成型分别形成的第一绝缘本体1a以及第二绝缘本体1b,所述两排导电端子2和加强件3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a,所述第二绝缘本体1b注塑在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a外而形成完整的绝缘本体1。所述两排导电端子2分别为八根且沿前后延伸的中轴对称分布。每排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设置在所述舌板12两侧的一对接地端子G、相邻设置在中部的四根信号端子S及设在所述接地端子G及所述信号端子S之间的一对电源端子P。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a具有紧贴所述导电端子2接触部21延伸的加固部13。所述加固部13设置在邻近最外侧的导电端子2靠近所述舌板中心的一侧。所述加固部13能够增加所述导电端子2在第一绝缘本体1a中的稳固性,防止在二次成型时由于模仁贴着导电端子2成型而使导电端子2发生变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固部13设置在接地端子G靠近舌板中心的一侧。同时,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四个所述加固部13,即每个所述接地端子G旁均设置有所述加固部13。参阅图7至图10,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从所述接触部21向前延伸的埋入部22、用于焊接且位于后端的焊接部23以及连接所述接触部21和所述焊接部23且收容于基座11内的的连接部24。所述埋入部21埋设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1b内,所述焊接部23向后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1外,所述每排导电端子2的接触部21为上下对应设置,如图2所示,所述两排导电端子2的焊接部23排布成一行且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两排导电端子2的焊接部23彼此交替排列。因此,不管对接连接器正向或反向插入时,均能够保证电连接器100的接触部21与对接连接器的对应接触部正确且对位的电性连接。参阅图7所示,所述基座11顶端向后水平延伸设有一后端部111,所述后端部111上下表面设有若干的压制槽1111。所述基座11靠近所述后端部111处设有若干上下贯穿的穿孔112,所述穿孔112用以定位导电端子2,同时容纳胶水流通。如图9至图10所示,所述舌板12上下表面设有若干端子槽121及设于端子槽121周围的镂空部122,镂空部122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a对应于所述连接部24处,所述第二绝缘本体1b填充所述镂空部14。参图5,所述舌板12两侧设有空缺口123,位于最外侧的所述导电端子2自所述空缺口123露出,便于模仁定位,防止充胶时发生歪斜。所述舌板12贴近所述基座11处设有水平延伸形成的平台124,便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1b成型时模仁能够压制,而防止充胶。如图6至图9所示,所述加强件3包括两片且分别位于所述舌板12的两侧,所述加强件3的侧面设有扣持缺口30,所述扣持缺口30暴露于所述舌板12的侧面。所述扣持缺口30可与对接连接器的扣持件(未图示)相扣持,从而增加对接的稳固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件3中间镂空,每一加强件3包括固持于基座11内的主体部31、自所述主体部31尾端弯折延伸的弯折部32及自所述弯折部32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焊脚33。所述加强件3的主体部31前端露出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a,而包覆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1b内。参阅图3至图4所示,所述遮蔽壳体4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顶壁41与底壁42及连接所述顶壁41与底壁42的一对侧壁43。所述绝缘本体1的基座11前端设有凹槽(未标示),所述遮蔽壳体4的后端设有向内部突出的抵持部(未标示),所述抵持部收容于所述凹槽内。参阅图3、4、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壁41后端设有向内部突出的第一抵持部411,且所述底壁42后端缘设有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抵接臂421;所述基座11前顶端设有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上的两排导电端子和加强件,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基座及自所述基座向前延伸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暴露于所述舌板表面的接触部,所述加强件夹持于所述两排导电端子之间,所述绝缘本体包括通过两次注塑成型分别形成的第一绝缘本体以及第二绝缘本体,所述两排导电端子和加强件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所述第二绝缘本体注塑在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外而形成完整的绝缘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具有紧贴所述导电端子接触部延伸的加固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上的两排导电端子和加强件,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基座及自所述基座向前延伸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暴露于所述舌板表面的接触部,所述加强件夹持于所述两排导电端子之间,所述绝缘本体包括通过两次注塑成型分别形成的第一绝缘本体以及第二绝缘本体,所述两排导电端子和加强件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所述第二绝缘本体注塑在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外而形成完整的绝缘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具有紧贴所述导电端子接触部延伸的加固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部设置在邻近最外侧的导电端子靠近所述舌板中心的一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四个所述加固部。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从所述接触部向前延伸的埋入部、用于焊接且位于后端的焊接部以及连接所述接触部和所述焊接部的连接部,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对应于所述连接部处具有若干镂空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俊,
申请(专利权)人:富誉电子科技淮安有限公司,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