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冷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3833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8 15: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蓄冷设备,包括容器本体、设于容器本体内的泵体、与泵体连接的喷嘴及设于喷嘴上方的压缩机,容器本体内于靠近顶端位置设有筒形的隔壁,容器本体的内腔于隔壁下方的部分为储能室,于隔壁上方的部分为凝结室,泵体、管体及喷嘴均设于储能室内,储能室内收容有蓄冷剂,泵体位于储能室的底端,喷嘴位于储能室的液面附近,储能室内设有一与凝结室连通的回流管,凝结室内配置有冷却管,冷却管与冷媒管连接形成循环回路,冷媒管上连接有冷媒压缩器及冷媒凝结器。该蓄冷设备由泵体吸入蓄冷剂由喷嘴喷出液滴,液滴喷至储能室内,于液面上方形成水蒸汽,由此从水溶液中吸收热量,使水溶液内析出冰,其结构简单。

Cold storage equipment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storage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container body, a container body inside the pump body, and the pump body is connected with the nozzle and the nozzle at the top of the compressor, the next to the top position in the container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tubular cavity, the container body next to the Department of energy under the room is divided into storage, in the next part is the top of the condensing chamber, pump, pipe and nozzle are arranged in the storage chamber, a storage chamber coolant, the pump body is located in the storage chamber bottom surface near the nozzle is arranged in the storage room, the storage chamber is provided with a condensing chamber and back flow pipe, condensing chamber equipped with cooling pipe, cooling pipe and refrigerant pipe to form a circulation loop connection, the refrigerant pipe is connected with a refrigerant compressor and refrigerant condenser. The cold storage equipment by the pump suction coolant ejected from a nozzle droplet, droplet spray into the storage chamber to form water vapor above the liquid surface, which absorbs heat from the water solution, the aqueous solution is precipitated in ice, whi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蓄冷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蓄冷设备。
技术介绍
由于能源的供给与需求在数量上和时间上不能很好地匹配和协调,造成大量能源浪费。如低谷电力过剩造成电能白白浪费掉,而高峰期电力又不足,采用蓄冷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使能源得到合理使用。蓄冷技术是在夜间电网低谷时间(同时也是空调负荷很低的时间),制冷机组开启制冷并由蓄冷设备将冷量储存起来,待白天电网高峰用电时间(同时也是空调负荷高峰时间),再将冷量释放出来满足高峰空调负荷的需要。这样,制冷系统的大部分耗电发生在夜间用电低谷期,而在白天用电高峰期只有辅助设备(如循环泵和风机)在运行,从而实现用电负荷“移峰填谷”。蓄冷系统能够转移电力高峰用电量,平衡电网峰谷差,因此可以减少新建电厂投资,提高现有发电设备和输变电设备的使用率,同时,可以减少能源使用引起的环境污染,充分利用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有利于生态平衡。冰蓄冷是利用冰的相变潜热进行冷量储存,具有蓄冷密度大的优点。现有的冰蓄冷设备结构复杂,且难于控制,有待于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蓄冷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结构复杂,难于控制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蓄冷设备,包括容器本体、设于容器本体内的泵体、与该泵体通过管体连接的喷嘴及设于喷嘴上方的压缩机,所述容器本体内于靠近顶端位置设有一筒形的隔壁,该容器本体的内腔于隔壁下方的部分为储能室,于隔壁上方的部分为凝结室,所述泵体、管体及喷嘴均设于储能室内,该储能室内收容有蓄冷剂,该泵体位于储能室的底端,该喷嘴位于储能室的液面附近,该储能室内设有一与凝结室连通的回流管,该凝结室内配置有冷却管,该冷却管与位于容器本体外的冷媒管连接形成循环回路,该冷媒管上连接有冷媒压缩器及冷媒凝结器。优选方案为,该隔壁包括由容器本体的侧壁内周缘向上呈渐缩状延伸的锥形壁及由锥形壁的顶端向上延伸的圆筒壁。优选方案为,所述回流管由隔壁的锥形壁的最外端位置向下沿储能室的侧壁延伸。优选方案为,所述压缩机为轴流式压缩机,其包括位于容器本体顶端外侧的马达、连接设于马达下方的静翼及位于静翼下方的动翼,该静翼及动翼均对应收容于隔壁的圆筒壁内。优选方案为,所述喷嘴临近储能室内的液面下方设置。优选方案为,所述蓄冷剂为含有氯化铵与金属氯化物的水溶液,其中氯化铵重量百分比为8-30%,金属氯化物的重量百分比为0.1-19%。优选方案为,所述金属氯化物为氯化钠。优选方案为,所述喷嘴的周围围设有挡板。优选方案为,所述挡板为圆筒形。优选方案为,所述储能室内设有若干冷水冷却管,以对外供冷。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的蓄冷设备通过泵体吸入容器本体的储能室内的蓄冷剂通过管体传送后由喷嘴喷出液滴,该喷嘴喷出的液滴喷至处于真空及减压的储能室内,于液面上方形成水蒸汽,由此从蓄冷剂中吸收热量,不断往复循环,从而使蓄冷剂内析出冰,以储能冷能,其结构简单且控制容易,方便利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蓄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容器本体;20、泵体;30、管体;50、喷嘴;60、压缩机;11、隔壁;12、锥形壁;13、圆筒壁;15、储能室;16、凝结室;17、冷水冷却管;18、回流管;19、蓄冷剂;70、挡板;61、马达;62、静翼;63、动翼;14、冷却管;80、冷媒管;83、冷媒压缩器;84、冷媒凝结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该蓄冷设备包括容器本体10、设于容器本体10内的泵体20、与该泵体20通过管体30连接的喷嘴50及设于喷嘴50上方的压缩机60。该容器本体10内于靠近顶端位置设有一筒形的隔壁11,该隔壁11包括由容器本体10的侧壁内周缘向上呈渐缩状延伸的锥形壁12及由锥形壁12的顶端向上延伸的圆筒壁13。该容器本体10内腔于隔壁11下方的部分为储能室15,隔壁11上方的部分为凝结室16。具体实施时,该储能室15内设有若干冷水冷却管17,以对外供冷。该储能室15内设有一与凝结室16连通的回流管18,该回流管18由隔壁11的锥形壁12的最外端位置向下沿储能室15的侧壁延伸。本实施例中,该回流管18延伸至储能室15的底端位置。所述泵体20、管体30及喷嘴50均设于储能室15内。该储能室15内收容有一定量的蓄冷剂19。本实施例中的蓄冷剂19为含有乙二醇的水溶液。具体实施时,该蓄冷剂不限于本实施的情况,其也可为含有氯化铵与金属氯化物的水溶液,其中氯化铵重量百分比为8-30%,金属氯化物的重量百分比为0.1-19%,金属氯化物具体可为氯化钠。该泵体20位于储能室15的底端,该喷嘴50位于储能室15的液面附近。本实施例中,该喷嘴50临近储能室15内的液面下方设置,具体实施时,该喷嘴50也可临近储能室15内的液面上方设置。本实施例中,该喷嘴50的周围围设有一挡板70,该挡板70为圆筒形,从而限制喷嘴50周围的水溶液的流动。该压缩机60为轴流式压缩机,其包括位于容器本体10顶端外侧的马达61、连接设于马达61下方的静翼62及位于静翼62下方的动翼63。该静翼62及动翼63均对应收容于隔壁11的圆筒壁13内。该凝结室16内配置有冷却管14,该冷却管14与位于容器本体10外的冷媒管80连接形成循环回路,该冷媒管80上连接有冷媒压缩器83及冷媒凝结器84。使用时,该泵体20吸入容器本体10的储能室15内的蓄冷剂19通过管体30传送后由喷嘴喷50出液滴,该喷嘴50喷出的液滴喷至处于真空及减压的储能室15内,于液面上方形成水蒸汽,由此从蓄冷剂19中吸收热量,不断往复循环,从而使蓄冷剂19内析出冰,初期,冰被喷嘴50周围的挡板70挡位于挡板70下部,不影响喷嘴50的连续工作,以制造出一定量的冰用于对储能室15内的冷水冷却管对外进行制冷。在储能室15制冰的过程中,形成的水蒸汽通过压缩机60的压缩由圆筒壁13导入凝结室16内,经由凝结室16内的冷却管14冷却后由回流管18回流至储能室15内。该凝结室16内吸热后的介质经由冷媒压缩器83及冷媒凝结器84的冷却后再次供给凝结室16使用,该蓄冷设备结构简单且控制容易,方便利用。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蓄冷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本体、设于容器本体内的泵体、与该泵体通过管体连接的喷嘴及设于喷嘴上方的压缩机,所述容器本体内于靠近顶端位置设有一筒形的隔壁,该容器本体的内腔于隔壁下方的部分为储能室,于隔壁上方的部分为凝结室,所述泵体、管体及喷嘴均设于储能室内,该储能室内收容有蓄冷剂,该泵体位于储能室的底端,该喷嘴位于储能室的液面附近,该储能室内设有一与凝结室连通的回流管,该凝结室内配置有冷却管,该冷却管与位于容器本体外的冷媒管连接形成循环回路,该冷媒管上连接有冷媒压缩器及冷媒凝结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本体、设于容器本体内的泵体、与该泵体通过管体连接的喷嘴及设于喷嘴上方的压缩机,所述容器本体内于靠近顶端位置设有一筒形的隔壁,该容器本体的内腔于隔壁下方的部分为储能室,于隔壁上方的部分为凝结室,所述泵体、管体及喷嘴均设于储能室内,该储能室内收容有蓄冷剂,该泵体位于储能室的底端,该喷嘴位于储能室的液面附近,该储能室内设有一与凝结室连通的回流管,该凝结室内配置有冷却管,该冷却管与位于容器本体外的冷媒管连接形成循环回路,该冷媒管上连接有冷媒压缩器及冷媒凝结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冷设备,其特征在于:该隔壁包括由容器本体的侧壁内周缘向上呈渐缩状延伸的锥形壁及由锥形壁的顶端向上延伸的圆筒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管由隔壁的锥形壁的最外端位置向下沿储能室的侧壁延伸。4.如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泽维黄浩郭伟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梦飞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