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绝缘体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30611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6 0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绝缘体组件,所述绝缘体组件构成如下:针后绝缘体(1)、针前绝缘体(2)、针定位板(3)、M4螺钉组件(4)、孔定位板(5)、孔前绝缘体(7)和孔后绝缘体(8);其中,所述针后绝缘体(1)和针前绝缘体(2)固定相连,针前绝缘体(2)通过针定位板(3)和M4螺钉组件(4)连接于壳体内侧,孔前绝缘体(7)和孔后绝缘体(8)固定相连,孔前绝缘体(7)通过孔定位板(5)和M4螺钉组件(4)连接于壳体内侧。所述绝缘体组件耐高、低温、耐湿热、防盐雾、防霉菌、防油、抗振动,并有良好的电连续性等优点,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具有较为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绝缘体组件
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的结构设计和应用
,特别提供了一种绝缘体组件。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在轨道交通行业应用广泛,而绝缘体无疑是连接器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该类绝缘体应用于固定的模块化安装结构中,因此绝缘体的体积受到限制。但随着轨道交通行业的蓬勃发展,人们不断追求更快更好,高度集成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人们迫切希望获得一种技术效果优良的绝缘体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是提供一种绝缘体组件。能够实现快速连接和分离,具有操作便利,机械性能良好,电连接可靠等特点。所述绝缘体组件构成如下:针后绝缘体1、针前绝缘体2、针定位板3、M4螺钉组件4、孔定位板5、孔前绝缘体7和孔后绝缘体8;其中,所述针后绝缘体1和针前绝缘体2固定相连,针前绝缘体2通过针定位板3和M4螺钉组件4连接于壳体内侧,孔前绝缘体7和孔后绝缘体8固定相连,孔前绝缘体7通过孔定位板5和M4螺钉组件4连接于壳体内侧。所述绝缘体组件是一种模块化产品,适用于通用的壳体与接触体,通过壳体的对接实现稳定的电气连接。针定位板3和孔定位板5作为一种附加的锁紧结构,可实现快速安装可拆卸,并且还承担连接器的接地导通功能,一举两得。绝缘体组件的前后绝缘体通过后绝缘体实现接触体的固定,其可靠性要好于卡爪式固定。可实现“后送后取”,即接触体可从后绝缘体侧送入亦可用取出工具从后绝缘体侧取出。所述绝缘体组件能够广泛用于轨道交通设备的电气连接。有耐高、低温、耐湿热、防盐雾、防霉菌、防油、抗振动,并有良好的电连续性等优点,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具有较为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绝缘体组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所述绝缘体组件构成如下:针后绝缘体1、针前绝缘体2、针定位板3、M4螺钉组件4、孔定位板5、孔前绝缘体7和孔后绝缘体8;其中,所述针后绝缘体1和针前绝缘体2固定相连,针前绝缘体2通过针定位板3和M4螺钉组件4连接于壳体内侧,孔前绝缘体7和孔后绝缘体8固定相连,孔前绝缘体7通过孔定位板5和M4螺钉组件4连接于壳体内侧。所述绝缘体组件是一种模块化产品,适用于通用的壳体与接触体,通过壳体的对接实现稳定的电气连接。针定位板3和孔定位板5作为一种附加的锁紧结构,可实现快速安装可拆卸,并且还承担连接器的接地导通功能,一举两得。绝缘体组件的前后绝缘体通过后绝缘体实现接触体的固定,其可靠性要好于卡爪式固定。可实现“后送后取”,即接触体可从后绝缘体侧送入亦可用取出工具从后绝缘体侧取出。所述绝缘体组件能够广泛用于轨道交通设备的电气连接。有耐高、低温、耐湿热、防盐雾、防霉菌、防油、抗振动,并有良好的电连续性等优点,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具有较为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绝缘体组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绝缘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组件构成如下:针后绝缘体(1)、针前绝缘体(2)、针定位板(3)、M4螺钉组件(4)、孔定位板(5)、孔前绝缘体(7)和孔后绝缘体(8);其中,所述针后绝缘体(1)和针前绝缘体(2)固定相连,针前绝缘体(2)通过针定位板(3)和M4螺钉组件(4)连接于壳体内侧,孔前绝缘体(7)和孔后绝缘体(8)固定相连,孔前绝缘体(7)通过孔定位板(5)和M4螺钉组件(4)连接于壳体内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绝缘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组件构成如下:针后绝缘体(1)、针前绝缘体(2)、针定位板(3)、M4螺钉组件(4)、孔定位板(5)、孔前绝缘体(7)和孔后绝缘体(8);其中,所述针后绝缘体(1)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强张明张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兴华华亿轨道交通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