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82788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5 15:37
一种换气装置,包括本体,形成本体的轮廓的壳体,设于壳体中的送风部,由设于送风部下游侧的第一风路与第二风路构成的风路,以转轴为旋转中心,将从送风部吹出的风在第一风路和第二风路之间切换的风路切换板,使转轴旋转的电机。转轴的一端设有与风路壁接触的摩擦部,转轴的一端与风路壁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容置空间中设有将转轴往使摩擦部与风路壁接触的方向上推的弹性部。通过设置摩擦部与弹性部,可以提供稳定的摩擦力,避免风路切换板由于风力而产生的反复运动,消除了异音的发生,同时能够确保风路切换板的正常运行。

Ventilation device

A ventilation device comprises a body, shell body forming contour, blowing part arranged in the shell, the wind road is composed of an air supply section downstream of the first wind road and second wind road form, taking the rotating shaft as the center of rotation, the wind path switch plate from the air, the wind blowing switch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wind wind road road, the motor rotation shaft. One end of the shaft is provided with a friction contact with the wind road wall, a holding space is formed between the end wall and wind shaft, the containing space is provided with the elastic part of the shaft to make the friction part and wind road wall contact push. By setting the friction part and the elastic part can provide stable friction, avoid repeated movement path switching plate due to wind wind, eliminate the occurrence of abnormal sound, at the same time to ensure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wind path switch boa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气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换气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设有两条以上风路且需要切换风路的换气装置中设有风路切换板。如图1、图2所示,
技术介绍
中公开了一种换气装置,包括本体11,固定在本体11上的马达9及风轮1,所述本体11内设有风向阀门2,可带动风向阀门2转动的电机6。风向阀门2固定于电机6的转轴5上,风向阀门2随着电机6的转轴5的旋转而同步旋转,可在换气口4和发热器安装口3之间停止。风向阀门2同时使发热器安装口3与换气口4同时打开以切换到干燥模式。切换到干燥模式,可以提高干燥的效率。为了使风向阀门2能够顺畅地转动,在风向阀门2的转轴与风路壁之间设有一定的间隙,防止风向阀门2的转轴与风路壁产生摩擦。当风向阀门2的转轴与风路壁的摩擦力较小,且电机的定位转矩小于风力时,处于干燥模式的指定位置的风向阀门2会被风吹动偏向一侧。比如,当偏向换气口4时,干燥效率会降低。同时,由于风力不稳定,风向阀门2容易弹回中间状态的位置,如此反复运动会使风向阀门2与换气口4反复碰撞,引起异音。为解决上述问题,可以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是更换定位转矩较大的电机。第二种是调整电机中的定位转矩。第三种是使转轴与风路壁之间形成过盈配合以增加摩擦力。然而,更换为定位转矩较大的电机,也就是更换尺寸较大的电机,不利于小型化。当风力过大时,就算将电机的定位转矩调整到最大也有不满足条件的情况。而进行过盈配合,则对部件的制造精度有很高的要求,转轴与风路壁之间产生的摩擦力会因为公差的变化而产生很大的变化。电机运作时可能会无法转动,或者摩擦力不足导致没有效果。因此,急需一种风路切换板或电机处于静止状态时就算被风吹也不会动,且当电机通电运行时能够使风路切换板顺畅转动的换气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换气装置,可以在防止风路切换板偏向的同时保证风路切换板能够顺畅旋转,防止异音。(二)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换气装置,包括本体,形成所述本体的轮廓的壳体,设于所述壳体中的送风部,由设于所述送风部下游侧的第一风路与第二风路构成的风路,以转轴为旋转中心,将从所述送风部吹出的风在所述第一风路和所述第二风路之间切换的风路切换板,使所述转轴旋转的电机,所述转轴的一端设有与风路壁接触的摩擦部,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风路壁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中设有将所述转轴往使所述摩擦部与所述风路壁接触的方向上推的弹性部。优选地,所述送风部包括,设于所述壳体中的蜗牛壳,设于所述蜗牛壳中的扇叶与使扇叶转动的马达,所述蜗牛壳包括吸入空气的进风口的第一卷板,平行于所述第一卷板设置的第二卷板,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卷板与所述第二卷板的侧板,所述第一风路与所述第二风路包括所述第一卷板和所述第二卷板及所述侧板,所述风路切换板垂直于所述第一卷板设置,所述转轴垂直于所述第一卷板设置,所述风路切换板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风路关闭,所述第二风路打开,所述风路切换板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风路关闭,所述第一风路打开,所述风路切换板处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时,所述第一风路与所述第二风路同时打开。优选地,所述摩擦部包括,与转轴的轴心有预定距离的接触部,以及设于接触部与轴心之间的非接触部,所述非接触部与风路壁不接触,所述接触部与风路壁接触。优选地,所述转轴的设有所述弹性部的一端上设有固定所述弹性部的定位部,所述弹性部嵌套在所述定位部上,所述定位部与所述风路壁之间形成一间隙。(三)有益效果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的换气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之一:(1)通过设置摩擦部与弹性部,可以提供稳定的摩擦力,避免风路切换板由于风力而产生的反复运动,消除了异音的发生,同时能够确保风路切换板的正常运行;(2)在摩擦部的接触部与轴心之间设置非接触部,且接触部在转轴的半径方向上的长度较短,摩擦力矩稳定,能够使转轴与风路切换板顺畅地转动;(3)定位部使得弹性部不易脱落,同时在安装时提供定位作用,提高了安装的便利性;(4)风路切换板可以停止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同时打开第一风路与第二风路,在加热室内空气的同时进行换气,提高了干燥室内空气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和图2为现有技术的一种换气装置的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换气装置的结构图;图4(a)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换气装置处于取暖模式的风路截面图;图4(b)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换气装置处于换气模式的风路截面图图5(a)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换气装置的风路切换板的截面图;图5(b)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换气装置的风路切换板的示意图;图6为摩擦部与弹性部设于转轴的同一端的示意图;图7为弹性部设于转轴的轴方向的端部的示意图;图8为摩擦部的说明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换气装置的局部放大图。【符号说明】【现有技术】1-风轮;2-风向阀门;3-发热器安装口;4-换气口;5-转轴;6-电机;9-马达;11-本体。【本技术】10-本体;20-送风部;21-蜗牛壳;22-扇叶;23-马达;211-第一卷板;212-第二卷板;213-侧板;30-风路壁;31-第一风路;32-第二风路;40-风路切换板;50-电机;60-转轴;61-轴心;41-摩擦部;42-弹性部;43-容置空间;44-定位部;45-第一位置;46-第二位置;70-接触部;71-非接触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换气装置,如图3、图4(a)、图4(b)与图5(a)、图5(b)所示,该换气装置包括本体10,本体的轮廓由壳体形成,换气装置还包括:送风部20,第一风路31、第二风路32、风路切换板40、电机50、转轴60;其中,送风部20设于壳体中,送风部20下游侧形成有第一风路31与第二风路32构成的风路。电机50驱动转轴60旋转,风路切换板40以转轴60为旋转中心,可以将从送风部20吹出的风在第一风路31和第二风路32之间切换。转轴的一端设有与风路壁30接触的摩擦部41,转轴的另一端与风路壁30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43,容置空间43中设有弹性部42,弹性部42可以将转轴60往使摩擦部41与风路壁30接触的方向上推。送风部20包括蜗牛壳21、扇叶22和马达23,其中,蜗牛壳21设于壳体内,由第一卷板211与第二卷板212与连接第一卷板211和第二卷板212的侧板213构成。第一卷板211与第二卷板212为呈涡状的平板。第一卷板211与第二卷板212平行设置。第一卷板211上设有可吸入空气的进风口。扇叶22设于蜗牛壳21中并与马达23连接,扇叶22可在马达23的驱动下旋转。风路由风路壁围成,第一风路31与第二风路32位于送风部20的下游侧,风路中设有将从送风部20吹出的风在第一风路31与第二风路32之间切换的风路切换板40。转轴的一端连接驱动转轴旋转的电机50,在本实施例中,电机为步进电机。当电机50运行时驱动转轴60旋转。风路切换板40连接转轴60,其以转轴60为中心在风路中转动,使从扇叶22吹的气流在第一风路31与第二风路32之间切换。转轴60的一端设有与风路壁30接触的磨擦部41。转轴60的一端与风路壁30之间设有一定的容置空间43。容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换气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气装置,包括本体,形成所述本体的轮廓的壳体,设于所述壳体中的送风部,由设于所述送风部下游侧的第一风路与第二风路构成的风路,以转轴为旋转中心,将从所述送风部吹出的风在所述第一风路和所述第二风路之间切换的风路切换板,使所述转轴旋转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一端设有与风路壁接触的摩擦部,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风路壁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中设有将所述转轴往使所述摩擦部与所述风路壁接触的方向上推的弹性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气装置,包括本体,形成所述本体的轮廓的壳体,设于所述壳体中的送风部,由设于所述送风部下游侧的第一风路与第二风路构成的风路,以转轴为旋转中心,将从所述送风部吹出的风在所述第一风路和所述第二风路之间切换的风路切换板,使所述转轴旋转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一端设有与风路壁接触的摩擦部,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风路壁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中设有将所述转轴往使所述摩擦部与所述风路壁接触的方向上推的弹性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部包括,设于所述壳体中的蜗牛壳,设于所述蜗牛壳中的扇叶与使扇叶转动的马达,所述蜗牛壳包括吸入空气的进风口的第一卷板,平行于所述第一卷板设置的第二卷板,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卷板与所述第二卷板的侧板,所述第一风路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洪坚张钦岚侯冠成杨敬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