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与电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24721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5 06: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与电子装置。该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金属外壳。绝缘本体是以嵌入成型的方式一体成型包覆多个第一端子、多个第二端子以及中隔屏蔽板形成一舌板,该多个第一端子、多个第二端子以及该中隔屏蔽板相互绝缘。该金属外壳包覆于该绝缘本体的外部,并围绕该舌板的外部空间形成具有一开口的对接部。其中,该中隔屏蔽板的相对两侧包括显露于该绝缘本体的至少一接触部,该接触部抵触于该金属外壳,以使得该中隔屏蔽板与该金属外壳电性导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与电连接器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抗干扰能力较强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为各种电子产品进行电性连接及信息交流的主要信道,并透过内部所具有的各端子进行电子信号的信息交流。目前,该种电连接器通常是通过金属壳体包覆固定有端子组件的绝缘体,然后再通过金属壳体与电路板组件进行固定。其中,金属壳体较容易自外部将干扰信号导入端子中,使得电连接器的信号传输无法保持正确性。绝缘体内还设置有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EMI)防护组件,然而,埋设于绝缘体内的EMI防护组件与金属壳体并未电性导通或者连接,导致有可能耦合至端子的EMI信号仍然能够对端子中所传输的信号产生干扰,导致电连接器的工作稳定性无法得到较佳的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工作稳定性较佳的电连接器。进一步,提供一种具有前述电连接器的电子装置。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端子组,包含并排且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端子与多个第二端子;一中隔屏蔽板,该多个第一端子与该多个第二端子分别位于该中隔屏蔽板的相对两侧;一绝缘本体,以嵌入成型的方式一体成型包覆该端子组与该中隔屏蔽板,并在该绝缘本体一端形成一舌板,该多个第一端子、多个第二端子以及该中隔屏蔽板相互绝缘;一金属外壳,包覆于该绝缘本体的外部,并围绕该舌板的外部空间形成具有一开口的对接部;其中,该中隔屏蔽板的相对两侧包括显露于该绝缘本体的至少一接触部,该接触部抵触于该金属外壳,以使得该中隔屏蔽板与该金属外壳电性导通。进一步,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前述的电连接器与电路板,其中,该电连接器固定于该电路板,且该电路板包括多个电连接端,该多个第一端子与多个第二端子与该多个电连接端电性连接。进一步,该电路板包括多个电连接端与多个开孔,该多个第一端子与多个第二端子与该多个电连接端电性连接,电连接器的至少一固定接脚与开孔配合将电连接器与该电路板进行固定。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隔屏蔽板与金属外壳电性接触并导通,使得中隔屏蔽板与金属外壳具有相同的电位,从而能够有效防止电磁干扰信号对第一、第二导电端子的所传输的信号产生干扰,提高电连接器与电路板的机械连接与电性连接的工作稳定性与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3为电连接器沿二相反方向示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5为电连接器分别沿二相反方向示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所示中隔屏蔽板与绝缘本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4所示绝缘本体沿VII线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为一变更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中隔屏蔽板与绝缘本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所示沿绝缘本体沿IX线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件中电连接器与电路板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中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13为图9所示电连接器沿二相反方向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电连接器10、20端子组11中隔屏蔽板12绝缘本体13EMI屏蔽板14金属外壳15、25顶壁150a、250a底壁150b、250b侧壁150c、250c开口151、251对接部152第一固定接脚153、253第二固定接脚154、254延伸部253a、254a接脚253c、254c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第三方向Z第一高度H1第二高度H2第一宽度W1第二宽度W2第三宽度W3电路板50、60电连接端501开孔502第一端子组110第二端子组112第一端子110a第二端子112a舌板131固持部132第一安装部132a第一凹槽结构1321第二安装部132b第二凹槽结构1322连接面1324卡槽结构1325承接部1326台阶部1327第一限位部1328第二限位部1329第一金属件141第一固定部141a第二固定部141b连接部141c延伸部1412第二抵触部1413第二金属件142电连接器组件1、2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3,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电连接器组件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电连接器组件1包括相互固定的电连接器10与电路板50。电连接器10用于与其他电子组件电性连接,用于传输电信号,本实施例中电连接器10是以插座连接器为例进行说明。电路板50用于支撑与固定电连接器10,同时,电路板50设置有单排或双排的多个电连接端(未标示)以及电路结构(未标示),从而与电连接器10进行电性连接与电信号的传输、处理。请参阅图2-5,图2-3为电连接器10沿二相反方向示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5分别为电连接器10分别沿二相反方向示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请一并参阅图2-4,电连接器10包括端子组11、中隔屏蔽板12、绝缘本体13、EMI屏蔽板14及金属外壳15。其中,端子组11包括第一端子组110与第二端子组112。第一端子组110包括沿第一方向X间隔预定距离且并列设置的多个第一端子110a,该多个第一端子110a沿着第二方向Y延伸。第二端子组112亦沿第一方向X间隔预定距离且并列设置的多个第二端子112a,该多个第二端子112a沿第二方向Y延伸。其中,每一第一端子110a与每一第二端子112a一端还包括有一接触部(未标示),其中,该接触部是用于与电路板电性连接。该多个第一端子110a与该多个第二端子112a用于与其他电连接器的信号传输端子电性接触,从而使得该其他电连接器与电连接器10进行信号交互。本实施例中,第一端子组110与第二端子组112均分别包括7个第一端子110a与第二端子112a。其中,为便于说明,定义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以及第三方向Z相互垂直,从而构成一三维坐标系。当然,在本专利技术其他变更实施方式中,第一端子110a与第二端子112a的数量可以依据实际需求进行改变,例如5个、12个,并不以此为限。请一并参阅图4、6-7,其中,图6为图4中端子组11、中隔屏蔽板12、绝缘本体13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4所示绝缘本体13沿V线的放大结构示意图。该中隔屏蔽板12设置于该第一端子组110及该第二端子组112之间,中隔屏蔽板12为一导电材质的平板结构,用于屏蔽外界传输至第一端子组110及该第二端子组112的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EMI)信号,防止对第一端子组110及该第二端子组112受到外界电磁信号的干扰。其中,中隔屏蔽板12在第一方向X上,于绝缘本体13的相对两侧分别具有一接触部121,该接触部121显露于绝缘本体13之外,当金属外壳15套设于绝缘本体13时,该接触部121抵触该金属外壳,以使得中隔屏蔽板12与金属外壳15电性导通,且具有相同的电位。具体地,如图6与图7所示,该中隔屏蔽板12还包括平板状的导电本体122,该导电本体122所在平面基本平行于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所构成的平面,本实施例中,导电本体122呈矩形,其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Y,宽度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X。其中,该导电本体122位于该多个第一端子组110与多个第二端子组112之间,且被该绝缘本体13包覆。接触部121自该导电本体122的长边上沿第一方向X延伸形成,该接触部121包括第一弯折部121a与抵触部121b,该第一弯折部121a在平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连接器与电连接器组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端子组,包含并排且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端子与多个第二端子;一中隔屏蔽板,该多个第一端子与该多个第二端子分别位于该中隔屏蔽板的相对两侧;一绝缘本体,以嵌入成型的方式一体成型包覆该端子组与该中隔屏蔽板,并在该绝缘本体一端形成一舌板,该多个第一端子、多个第二端子以及该中隔屏蔽板相互绝缘;一金属外壳,包覆于该绝缘本体的外部,并围绕该舌板的外部空间形成具有一开口的对接部;其中,该中隔屏蔽板的相对两侧包括显露于该绝缘本体的至少一接触部,该接触部抵触于该金属外壳,以使得该中隔屏蔽板与该金属外壳电性导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端子组,包含并排且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端子与多个第二端子;一中隔屏蔽板,该多个第一端子与该多个第二端子分别位于该中隔屏蔽板的相对两侧;一绝缘本体,以嵌入成型的方式一体成型包覆该端子组与该中隔屏蔽板,并在该绝缘本体一端形成一舌板,该多个第一端子、多个第二端子以及该中隔屏蔽板相互绝缘;一金属外壳,包覆于该绝缘本体的外部,并围绕该舌板的外部空间形成具有一开口的对接部;其中,该中隔屏蔽板的相对两侧包括显露于该绝缘本体的至少一接触部,该接触部抵触于该金属外壳,以使得该中隔屏蔽板与该金属外壳电性导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中隔屏蔽板包括平板状的导电本体,该导电本体沿一第一方向延伸,该导电本体设置位于该多个第一端子与多个第二端子之间,且被该绝缘本体包覆构成该舌板,该接触部自该导电本体延伸形成,且该接触部包括一第一弯折部,该第一弯折部沿垂直于该第一方向的方向延伸形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且该接触部包括一抵触部,该第一弯折部沿垂直于该第一方向的方向延伸,该抵触部连接于该第一弯折部,且朝远离该绝缘本体的方向弯折。4.如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还包括至少一EMI屏蔽板,该EMI屏蔽板设置于该绝缘板本体远离该舌板一端的台阶结构表面,该EMI屏蔽板包括至少一第二抵触部,该第二抵触部与该舌板所在平面的方向呈第一角度,用于抵接于该金属外壳,使得该EMI屏蔽板与该金属外壳电性导通。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抵触部沿远离绝缘本体表面的方向延伸。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外壳包括至少一邻近该开口的固定接脚,且该固定接脚在邻近该开口的一侧具有一缺口结构。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第一、第二端子沿第一方向间隔预定距离并且设置,且沿第二方向延伸,该固定接脚包括一延伸部与一接脚,该延伸部自金属外壳外侧沿第一方向延伸且在第二方向上具有第一宽度,该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秋生
申请(专利权)人:岱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誉盛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