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与电连接器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抗干扰能力较强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为各种电子产品进行电性连接及信息交流的主要信道,并透过内部所具有的各端子进行电子信号的信息交流。目前,该种电连接器通常是通过金属壳体包覆固定有端子组件的绝缘体,然后再通过金属壳体与电路板组件进行固定。其中,金属壳体较容易自外部将干扰信号导入端子中,使得电连接器的信号传输无法保持正确性。绝缘体内还设置有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EMI)防护组件,然而,埋设于绝缘体内的EMI防护组件与金属壳体并未电性导通或者连接,导致有可能耦合至端子的EMI信号仍然能够对端子中所传输的信号产生干扰,导致电连接器的工作稳定性无法得到较佳的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工作稳定性较佳的电连接器。进一步,提供一种具有前述电连接器的电子装置。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端子组,包含并排且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端子与多个第二端子;一中隔屏蔽板,该多个第一端子与该多个第二端子分别位于该中隔屏蔽板的相对两侧;一绝缘本体,以嵌入成型的方式一体成型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端子组,包含并排且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端子与多个第二端子;一中隔屏蔽板,该多个第一端子与该多个第二端子分别位于该中隔屏蔽板的相对两侧;一绝缘本体,以嵌入成型的方式一体成型包覆该端子组与该中隔屏蔽板,并在该绝缘本体一端形成一舌板,该多个第一端子、多个第二端子以及该中隔屏蔽板相互绝缘;一金属外壳,包覆于该绝缘本体的外部,并围绕该舌板的外部空间形成具有一开口的对接部;其中,该中隔屏蔽板的相对两侧包括显露于该绝缘本体的至少一接触部,该接触部抵触于该金属外壳,以使得该中隔屏蔽板与该金属外壳电性导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端子组,包含并排且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端子与多个第二端子;一中隔屏蔽板,该多个第一端子与该多个第二端子分别位于该中隔屏蔽板的相对两侧;一绝缘本体,以嵌入成型的方式一体成型包覆该端子组与该中隔屏蔽板,并在该绝缘本体一端形成一舌板,该多个第一端子、多个第二端子以及该中隔屏蔽板相互绝缘;一金属外壳,包覆于该绝缘本体的外部,并围绕该舌板的外部空间形成具有一开口的对接部;其中,该中隔屏蔽板的相对两侧包括显露于该绝缘本体的至少一接触部,该接触部抵触于该金属外壳,以使得该中隔屏蔽板与该金属外壳电性导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中隔屏蔽板包括平板状的导电本体,该导电本体沿一第一方向延伸,该导电本体设置位于该多个第一端子与多个第二端子之间,且被该绝缘本体包覆构成该舌板,该接触部自该导电本体延伸形成,且该接触部包括一第一弯折部,该第一弯折部沿垂直于该第一方向的方向延伸形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且该接触部包括一抵触部,该第一弯折部沿垂直于该第一方向的方向延伸,该抵触部连接于该第一弯折部,且朝远离该绝缘本体的方向弯折。4.如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还包括至少一EMI屏蔽板,该EMI屏蔽板设置于该绝缘板本体远离该舌板一端的台阶结构表面,该EMI屏蔽板包括至少一第二抵触部,该第二抵触部与该舌板所在平面的方向呈第一角度,用于抵接于该金属外壳,使得该EMI屏蔽板与该金属外壳电性导通。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抵触部沿远离绝缘本体表面的方向延伸。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外壳包括至少一邻近该开口的固定接脚,且该固定接脚在邻近该开口的一侧具有一缺口结构。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第一、第二端子沿第一方向间隔预定距离并且设置,且沿第二方向延伸,该固定接脚包括一延伸部与一接脚,该延伸部自金属外壳外侧沿第一方向延伸且在第二方向上具有第一宽度,该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秋生,
申请(专利权)人:岱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誉盛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