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08607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3 0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源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壳体及至少一电源端子。绝缘壳体具有顶面、底面以及位于顶面及底面之间的至少一端子容置孔。至少一电源端子组装于至少一端子容置孔内。每一电源端子具有一散热机构,电源端子具有一外露于绝缘壳体的接脚部。散热机构连接于电源端子的表面,并且位于绝缘壳体的外面,且位于绝缘壳体的顶面及底面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源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源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供传输较大电流的电源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装置对电流的需求愈来愈大。因此电源连接器需要更强的电源端子以承受更大的电流。为着传输更大的电流,电源端子需要以较纯的铜金属制成,以提供较佳的导电性,避免电力损失。然而,纯铜质较软、延展性良好,机械强度较差。因此需要另外提供较佳弹性的端子以夹紧插入的公端子或电性接触模块卡,以产生较佳的电性接触。此种方式可以通过铜合金制成。然而,传输大电流的同时,电源端子同时也产生余热,如何将余热从电源连接器散发出去,已是不可忽视的问题。然而,在电子装置的尺寸朝向小型化的发展趋势,外接的散热装置对于电源连接器,势必造成电子装置尺寸增加。因此如何在不增加电源连接器尺寸的前题下,合适的散发电源连接器的余热是本技术欲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其中电源端子的本身设有散热机构,可以在不增加电源连接器尺寸的前题下,供散发传输大电流过程产生的余热。为达上述的目的,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源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壳体及至少一电源端子。绝缘壳体具有一顶面、一底面以及位于所述顶面及所述底面之间的至少一端子容置孔。至少一电源端子组装于所述至少一端子容置孔内;其中每一电源端子具有一外露于所述绝缘壳体的接脚部及一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连接于所述电源端子的表面,所述散热机构位于所述绝缘壳体的外面,并且靠近所述电源端子的所述接脚部。优选的,其中每一所述电源端子具有一外端子以及一内端子,所述接脚部连接于所述外端子;所述散热机构位于所述外端子的外表面或内表面。优选的,其中每一所述外端子还具有一导接部、及一连接于所述导接部的弯折部,所述接脚部连接于所述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位于所述导接部与所述接脚部之间;所述内端子具有一连接段固定地连接于所述外端子的表面,所述散热机构位于所述外端子的所述接脚部与所述内端子的所述连接段之间。优选的,其中所述散热机构一体成型地形成于所述外端子的所述弯折部,所述散热机构包括多个散热凸肋突出于所述弯折部的外表面。优选的,其中所述散热机构连接于所述外端子的所述弯折部的表面。优选的,其中所述散热机构具有一结合底部及多个散热栅片,所述结合底部连接于所述外端子的所述弯折部的表面。优选的,其中所述散热机构具有一结合底部及多个散热突条弯折地连接于所述结合底部,所述结合底部固定地连接于所述弯折部的外表面。优选的,其中所述散热机构具有一结合底部及连接所述结合底部的多个波浪部,所述结合底部固定地连接于所述弯折部的外表面。优选的,其中所述散热机构由所述内端子的所述连接段一体成型地弯折延伸。优选的,其中所述散热机构具有多个散热栅片,多个所述散热栅片连接于所述连接段。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可以在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源连接器及其电源端子,可以适用于传输大电流的电源连接器,其中电源端子设有一散热机构位于绝缘壳体的外面,并且位于绝缘壳体的顶面及底面之间,并不增加电源连接器尺寸。所述散热机构连接于所述外端子或所述内端子,所述散热机构位于所述绝缘壳体的外面,并且位于所述外端子的所述接脚部与所述内端子的所述连接段之间。由此加强电源端子的散热功能。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之详细说明与附图,兹举出较佳可行的实施例,然而所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源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源端子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的电源端子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的电源端子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电源连接器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6为本技术的电源端子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图7为本技术的电源端子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8为本技术的电源端子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图9为本技术的电源连接器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0为本技术的电源端子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1为本技术的电源端子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2为本技术的电源端子第三实施例的侧视图。图13为本技术的电源端子第四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14为本技术的电源端子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5为本技术的电源端子第四实施例的侧视图。图16为本技术的电源端子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7为本技术的电源端子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8为本技术的电源端子第五实施例的侧视图。图19为本技术的电源端子第六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0为本技术的电源端子第六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1为本技术的电源端子第六实施例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例请参考图1及图2,分别为本技术的电源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及一对电源端子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100,其包括一绝缘壳体10及多对的电源端子20、20’。绝缘壳体10具有顶面、底面以及位于顶面及底面之间的多个端子容置孔12,所述端子容置孔12沿着电源端子20的纵长方向贯穿所述绝缘壳体10。每一端子容置孔12包括二相对的插接槽122以分别地收容一对电源端子20、20’。然而本技术的电源端子与端子容置孔的数量可以是至少一个,数量并不限制于此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每一对的电源端子20、20’各具有一内端子21、21及一外端子22、22’。上面电源端子20的内端子21相同于下面电源端子20’的内端子21’。上面电源端子20的外端子22略为不同于下面电源端子20’的外端子22’,两者差异主要在于,下面的外端子22’的弯折部分小于上面的外端子22的弯折部分。然而,本技术并不限制于此,上面外端子可以相同于下面外端子。以下描述以上面的电源端子20为代表。在本实施例中,较佳的,外端子22、22’的导电系数大于内端子21的导电系数;内端子21的弹性系数大于外端子22、22’的弹性系数。弹性系数(modulusofelasticity)又称杨氏系数(单位N/m2)。定义为理想材料在小形变时应力与相应的应变比值。更具体的说,外端子22、22’用以传导较大的电流,较佳是以纯铜制成。本实施例利用具有较大弹性系数的内端子21提供较佳的夹持力,以弹性地夹持插入电源连接器的端子或模块卡(图略)。内端子21较佳可以用铜合金制成,例如添加锌或锡制成黄铜或青铜,可增加其机械强度及耐蚀性。请参阅图2及图3,电源端子20具有内端子21及外端子22,其中内端子21具有一连接段211、及一连接所述连接段211的弹性段212。外端子22具有一导接部221、一位于该导接部221一端的接脚部223、及一弯折部222位于导接部221及接脚部223之间。接脚部223外露于绝缘壳体10,内端子21的连接段211焊接于外端子22的导接部221。内端子21的弹性段212具有多个弹性臂(如标号2121、2124代表)。为着配合大电流传输过程可能产生的热,电源端子20设有散热机构225,散热机构225连接于电源端子20的表面。本实施例的散热机构225一体成型地形成于外端子22、22’的弯折部222、222,并且位于绝缘壳体10的外面。所述散热机构225包括多个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电源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壳体,具有一顶面、一底面以及位于所述顶面及所述底面之间的至少一端子容置孔;及至少一电源端子,组装于所述至少一端子容置孔内;每一电源端子具有一外露于所述绝缘壳体的接脚部、及一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连接于所述电源端子的表面,所述散热机构位于所述绝缘壳体的外面,并且位于所述绝缘壳体的所述顶面及所述底面之间,靠近所述电源端子的所述接脚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6.24 US 62/354,1451.一种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壳体,具有一顶面、一底面以及位于所述顶面及所述底面之间的至少一端子容置孔;及至少一电源端子,组装于所述至少一端子容置孔内;每一电源端子具有一外露于所述绝缘壳体的接脚部、及一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连接于所述电源端子的表面,所述散热机构位于所述绝缘壳体的外面,并且位于所述绝缘壳体的所述顶面及所述底面之间,靠近所述电源端子的所述接脚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电源端子具有一外端子以及一内端子,所述接脚部连接于所述外端子;所述散热机构位于所述外端子的外表面或内表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外端子还具有一导接部、及一连接于所述导接部的弯折部,所述接脚部连接于所述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位于所述导接部与所述接脚部之间;所述内端子具有一连接段固定地连接于所述外端子的表面,所述散热机构位于所述外端子的所述接脚部与所述内端子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星佑
申请(专利权)人:贝尔威勒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贝尔威勒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