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育锋专利>正文

一种双标签型防伪标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23988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5 05: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标签型防伪标签,包括:上层标签和下层标签;所述上层标签整体边界处在下层标签的边界范围内或部分覆盖了下层标签;所述下层标签的纹理信息为用于SIFT特征提取的纹理信息。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双层标签,上下层标签的纹理特征特殊但不复杂、且上下层标签的相对几何位置信息不易物理简单重复,避免了引入复杂纹理和复杂材料所带来的高昂成本和复杂技术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标签型防伪标签
本专利技术涉及商品防伪
,尤其涉及一种双标签型防伪标签。
技术介绍
目前,防伪已经是商品流通、销售等不可缺少的技术。当前的商品防伪技术方法主要有二维码或其他含有语义信息的图形码,激光全息技术,荧光材料,水印纸等。二维码或其他含有语义信息的图形码的语义信息易于解读但也易于被复制;激光全息技术,荧光材料,水印纸等方法将主要精力放在防伪材料和复杂的纹理上面,生产成本高、技术复杂且不利于大规模推广,且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难以识别。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双标签型防伪标签。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标签型防伪标签,包括:上层标签和下层标签;所述上层标签与下层标签的位置关系如下:上层标签整体边界处在下层标签的边界范围内或上层标签部分覆盖了下层标签;上层标签和下层标签均包含纹理信息;所述下层标签的纹理信息为用于SIFT特征提取的纹理信息。按上述方案,所述上层标签为喷印标签,上层标签以喷印的形式附贴在下层标签之上。按上述方案,所述下层标签包括空白的下层标签喷印区,用于限制喷印标签层的喷印位置。按上述方案,所述喷印标签包括喷印底层和喷印标签层;所述喷印底层为单色,用于限制喷印标签层的喷印位置,并作为喷印标签层的底层。上述技术手段的目的是易于上层标签的识别。按上述方案,所述上层标签为粘胶标签或印刷标签,上层标签以粘贴或印刷的形式附在下层标签之上。按上述方案,所述上层标签的纹理信息为包括商品信息的纹理信息。按上述方案,所述上层标签为二维码或其他含有语义信息的图形码标签。按上述方案,所述上层标签中包括的商品信息包括商品名称、商品产地和制造商中的一种或多种。按上述方案,所述下层标签为以专色印刷的下层标签。按上述方案,所述下层标签含有专门设计的颜色;所述专门设计的颜色是指CMYK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的混合色。按上述方案,所述下层标签同时含有专门设计的颜色和图案;所述专门设计的颜色是指CMYK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的混合色;所述专门设计的图案,包括细线条、块状的图形和字体字形中的一种及其组合。按上述方案,所述下层标签的纹理信息包括丰富的灰度梯度特征信息。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一、专色印刷防伪检验1)取真实的商品样本和待检测的商品样本记为S1,S2;S1上的标签记为T,以T为模板标签,S2上的标签记为P,P作为待检验的标签。然后,对标签T,P拍摄形成两幅图片记为IMG1,IMG2;2)分别读取IMG1,IMG2中二维码或其他含有语义信息的图形码的语义信息,获得商品的信息,也可获得商品的产地、制造商等信息。并进行信息比对,进行第一次防伪判别;3)分别提取IMG1中标签T,IMG2中标签P的特征;4)对T和P进行特征比对,在T上的图形区域,颜色密度呈现基本的一致性,以此作为基准。5)IMG2中标签P上对应的图形区域,颜色密度是否一致性,可以判断待检测标签是否采用四色印刷,有没有出现网点。6)当标签P上对应的图形区域,颜色密度没有一致性,则说明出现网点,是采用了四色印刷,由于模板标签T为专色印刷所得,故可判断标签P为非法。7)若标签P上对应的图形区域,颜色密度具有一致性,则采用后续的其他方法继续鉴别。二、相对位置防伪检验1)取真实的商品样本和待检测的商品样本记为S1,S2;S1的下层标签记为D1,S2的下层标签记为D2,D1和D2分别贴在商品S1,S2表面;S1的上层标签记为U1,S2的上层标签记为U2。将商品S1的双标签记为T,以T为模板双标签,T={U1,D1},U1以喷印的形式附贴在下层标签D1上;商品S2的双标签记为P,P作为待检验的双标签,P={U2,D2},U2也是以喷印的形式附贴在下层标签D2上。然后,对双标签T,P拍摄形成两幅图片记为IMG1,IMG2;2)分别读取IMG1,IMG2中上层标签的语义信息,获得商品的信息,也可获得商品的产地、制造商等信息。并进行信息比对,进行第一次防伪判别;3)分别提取IMG1中上下标签D1,U1和IMG2中上下标签D2,U2的SIFT特征点;4)对D1和D2进行SIFT特征配准,取出D1和D2中配准的SIFT特征点集记为f1,f2;以D1作为参照的标准,利用SIFT特征点集f1和f2的位置坐标,构建D2到D1的仿射变换矩阵记为M,M包含旋转,平移,尺度变换因子等参数。此步骤是将D2变换到与D1同一个位置,削弱不同拍摄角度和商品摆放位置带来的干扰。5)对U1和U2进行SIFT特征配准,取出配准的SIFT特征点集f1’,f2’;将U2的SIFT特征点集f2’按照步骤3)计算出的M矩阵进行仿射变换得到特征点集f2”。6)根据f1’和f2”的位置坐标,计算SIFT特征点集f1’和f2”的距离d,d是点集f1’和f2”对应点距离之和。此d反映了商品S2待测双标签P的上层标签U2相对下层标签D2的相对位移信息。7)根据d与给定距离阈值的比较并结合上层标签的语义信息,综合判断待测双标签P是否是真实商品的双标签,进而判定商品S2的合法性。本专利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双层标签,上下层标签的纹理特征特殊但不复杂且上下层标签的相对几何位置信息不易物理简单重复,避免了引入复杂纹理和复杂材料所带来的高昂成本和复杂技术要求。2.采用专色印刷的印刷方法,并没有增加成本,但却对广泛采用的以扫描和四色印刷为主的伪造标签流程产生极大的威慑。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包装盒物品真实标签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包装盒物品待核验标签图;图3真品物品经过SIFT特征提取后的示意图;图4是待检验物品经过SIFT特征提取后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双标签型防伪标签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5所示,一种双标签型防伪标签,包括:上层标签和下层标签;所述上层标签整体边界处在下层标签的边界范围内;所述下层标签的纹理信息为用于SIFT特征提取的纹理信息。其中,所述上层标签的纹理信息为包括商品信息的纹理信息。常用的,所述上层标签为二维码或其他含有语义信息的图形码标签,上层标签中包括的物品信息包括物品名称、物品产地和制造商或其他指定的信息的内容。指定的信息可以为此商品标签的序列码。下层标签的纹理信息包括丰富的灰度梯度特征信息。所述上层标签为喷印标签,上层标签以喷印的形式附贴在下层标签之上。喷印标签为有立体触感的喷印标签。如图1所示,下层标签同时含有专门设计的颜色和图案;所述专门设计的颜色是指CMYK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的混合色;所述专门设计的图案,包括细线条、块状的图形和字体字形中的一种及其组合。图中采用的为类椭圆块状图形。实施实例,参阅图1,2,3,4本实例提供一种可用于商品防伪的双层标签。图1和图2分别是包装盒物品真实双标签和待核验双标签的图片,其中灰白方形纹理区域代表下层标签,表面纹理主要用作参考背景,其丰富的局部特征信息如灰度梯度等可用于SIFT特征提取;二维码或其他含有语义信息的图形码代表上层标签,表面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双标签型防伪标签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标签型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标签和下层标签;所述上层标签与下层标签的位置关系如下:上层标签整体边界处在下层标签的边界范围内或上层标签部分覆盖了下层标签;上层标签和下层标签均包含纹理信息;所述下层标签的纹理信息为用于SIFT特征提取的纹理信息;所述下层标签为以专色印刷的下层标签。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0.10 CN 20161088512221.一种双标签型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标签和下层标签;所述上层标签与下层标签的位置关系如下:上层标签整体边界处在下层标签的边界范围内或上层标签部分覆盖了下层标签;上层标签和下层标签均包含纹理信息;所述下层标签的纹理信息为用于SIFT特征提取的纹理信息;所述下层标签为以专色印刷的下层标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标签型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标签为喷印标签,上层标签以喷印的形式附在下层标签之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标签型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标签为粘胶标签或印刷标签,上层标签以粘贴或印刷的形式附在下层标签之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标签型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标签的纹理信息为包括商品信息的纹理信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标签型防伪标签,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育锋
申请(专利权)人:宋育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