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顶部破坏新型防伪盒,包括具有容纳空间的盒体,盒体包括盒身、顶板以及底板,顶板安装固定于盒身顶部,底板连接于盒身底部,盒身包括侧身部和侧盖部,侧身部与侧盖部上设有用于安装锁定件使两者连接锁死的安装位;盒身上设有位置与顶板对应的启封片,启封片与盒身本体之间设有第一易裂结构,顶板上设有插舌片,盒身上设有用于接纳插舌片的插接腔,且盒身上沿插接腔周围形成有第二易裂结构。消费者需对防伪盒造成多次物理破坏之后才能取出饮品,能有效避免防伪盒被不法厂商再次回收重复利用达到不法企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包装盒。
技术介绍
酒类饮品,尤其是高档白酒、红酒在现行市场上存在不少仿冒、山寨产品,基本都是不法厂商将回收的原包装盒进行重复利用以达到鱼目混珠的作用,使消费者难以辨别,市场上该类包装盒一般采用防伪标贴、防伪码等方式,让消费者自行扫码或是登陆网站进行查询,这种辨别方式不便捷,很多消费者还是习惯从包装盒本身的形状、外观进行真假鉴定,因此为避免包装盒被以非法用途为目的厂商再次利用,其本身的防伪结构非常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顶部破坏新型防伪盒及其制作工艺。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顶部破坏新型防伪盒,包括具有容纳空间的盒体,所述盒体包括盒身、顶板以及底板,所述顶板安装固定于盒身顶部,所述底板连接于盒身底部,所述盒身包括侧身部,所述顶板、侧身部以及所述底板围绕形成一具有开口的容纳空间,所述盒身还包括与所述容纳空间开口处对应匹配的侧盖部,所述侧身部与所述侧盖部上设有用于安装锁定件使两者连接锁死的安装位;所述盒身上设有位置与顶板对应的启封片,所述启封片与盒身本体之间设有第一易裂结构,所述顶板上设有插舌片,所述盒身上设有用于接纳所述插舌片的插接腔,且所述盒身上沿所述插接腔周围形成有第二易裂结构。如前所述的一种顶部破坏新型防伪盒,所述顶板通过卡扣结构安装于盒身顶部。如前所述的一种顶部破坏新型防伪盒,所述卡扣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顶板边缘内侧的卡条,所述卡条位置与所述侧身部对应,所述侧身部上设有与所述卡条对应匹配的卡接腔。如前所述的一种顶部破坏新型防伪盒,所述卡条的端部设有倒钩。如前所述的一种顶部破坏新型防伪盒,所述第一易裂结构、第二易裂结构为厚度较薄的压痕或撕裂虚线。如前所述的一种顶部破坏新型防伪盒,所述启封片设置于所述侧盖部,所述插接腔设置于所述侧身部。如前所述的一种顶部破坏新型防伪盒,所述侧盖部的材质为纸质,所述侧身部、底板以及顶板为塑料材质。如前所述的一种顶部破坏新型防伪盒,所述安装位为用于安装铆钉的孔结构。如前所述的一种顶部破坏新型防伪盒,所述盒身的横截面轮廓为六边形,其盒身有三个均等的大侧面、三个均等的小侧面间隔连接构成,所述启封片设置于其中一个大侧面上,所述插接腔设置于与该大侧面相对的小侧面上。如前所述的一种顶部破坏新型防伪盒,顶板、侧身部以及底板为塑料材质,所述侧盖部为纸质。实施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酒类厂商拿到防伪盒之后,将酒类饮品放入盒体的容纳空间内,让后利用铆钉等锁定件将侧盖部和侧身部固定死;消费者拿到产品之后,按压破坏启封片使盒身上出现一个可以施力的孔,然后将手指(一般是拇指)伸入该孔内向上将顶板掀起,此时插舌片会沿着第二易裂结构将盒身进行再次破坏,由此实现对防伪盒结构的损坏,避免被不法厂商再次回收重复利用达到不法企图。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启封片被破坏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顶板被破坏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顶板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侧身部和底板连接关系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顶板、侧身部以及底板连接关系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容纳空间的形成展示图;图中标识说明如下:1、盒身;10、侧身部;11、侧盖部;100、卡接腔;2、顶板;20、卡条;3、底板;4、启封片;5、插舌片;6、第二易裂结构;7、容纳空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7所示的一种顶部破坏新型防伪盒,包括具有容纳空间7的盒体,所述盒体包括盒身1、顶板2以及底板3,所述顶板2安装固定于盒身1顶部,所述底板3连接于盒身1底部,所述盒身1包括侧身部10,所述顶板2、侧身部10以及所述底板3围绕形成一具有开口的容纳空间7,所述盒身1还包括与所述容纳空间7开口处对应匹配的侧盖部11,所述侧身部10与所述侧盖部11上设有用于安装锁定件使两者连接锁死的安装位;所述盒身1上设有位置与顶板2对应的启封片4,所述启封片4与盒身1本体之间设有第一易裂结构,所述顶板2上设有插舌片5,所述盒身1上设有用于接纳所述插舌片5的插接腔,且所述盒身1上沿所述插接腔周围形成有第二易裂结构6。酒类厂家拿到防伪盒之后,侧盖部11是并没有与侧身部10锁死固定的,因此厂家从盒身1的开口处将酒放入,然后采用铆钉一类的锁定件将侧盖部11和侧身部10固定锁死,除非采用暴力破坏,否则不能从此处开启。出售到消费者手中之后,用户从按压破坏启封片4从而在盒身1上形成一个孔,而该孔的位置是靠近顶板2的,将拇指伸入孔内向上掀开顶板2。由于是从单个点施力,所产生的作用力不平衡的,使得插舌片5会在插接腔内“翘”起来并顺着第二易裂结构6将盒身1进行再次破坏,由此防伪盒多处损坏,不法厂商难以再重复利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板2通过卡扣结构安装于盒身1顶部。顶板2安装在盒身1顶部有多种方式,例如粘接,但是采用粘接形式会多一道工艺程序,因此在顶板2和盒身1的生产初期就形成相对应的卡扣结构,后期直接组装扣接即可。其中卡扣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顶板2边缘内侧的卡条20,所述卡条20位置与所述侧身部10对应,所述侧身部10上设有与所述卡条20对应匹配的卡接腔100;优选的卡条20的端部设有倒钩。当掀起顶板2时,卡条20同样会对卡接腔100产生破坏作用,而倒钩的设置就确保了只有当这种“暗扣”结构被破坏后才能将顶板2打开的效果,进一步确定消费者只能将防伪盒损坏之后才能取出饮品。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易裂结构、第二易裂结构6为厚度较薄的压痕或撕裂虚线,易裂结构是一种常用的开启方式。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启封片4设置于所述侧盖部11,所述插接腔设置于所述侧身部10。一般侧盖部11为纸质,上面可以裱糊厂商的印刷制品,启封片4设置于纸质的侧盖部11上便于用户施力破坏;而顶板2、侧身部10以及底板3采用塑料材质,加强保护作用的同时,也提高了不法厂商仿冒的成本。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盒身1的横截面轮廓为六边形,其盒身1有三个均等的大侧面、三个均等的小侧面间隔连接构成,所述启封片4设置于其中一个大侧面上,所述插接腔设置于与该大侧面相对的小侧面上。当防伪盒不慎坠落时,其盒身1的六个侧面能有效分散碰撞力,对盒内物品形成强有力保护。一种顶部破坏新型防伪盒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一体注塑成型底板3与带有插接腔的侧身部10、另外注塑成型带有插舌片5的顶板2,且侧身部10与顶板2板上注塑形成有相互匹配的卡扣结构,将顶板2与侧身部10扣接固定;S2,切割形成与侧身部10对应的侧盖部11,在侧盖部11裱糊上印刷制品;S3,采用压痕机或虚线机分别在侧身部10和侧盖部11上形成第一易裂结构、第二易裂结构6,并以此在侧盖部11上形成启封片4;S4,在侧盖部11的两侧以及侧身部10上相应位置打上用于安装锁定件的通孔;S5,在盒体内的顶部和底部置入泡沫形成保护产品的双向缓冲结构,双向缓冲结构从上下两个方向将酒类饮品的容器固定住形成保护。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组合和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顶部破坏新型防伪盒,包括具有容纳空间的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包括盒身、顶板以及底板,所述顶板安装固定于盒身顶部,所述底板连接于盒身底部,所述盒身包括侧身部,所述顶板、侧身部以及所述底板围绕形成一具有开口的容纳空间,所述盒身还包括与所述容纳空间开口处对应匹配的侧盖部,所述侧身部与所述侧盖部上设有用于安装锁定件使两者连接锁死的安装位;所述盒身上设有位置与顶板对应的启封片,所述启封片与盒身本体之间设有第一易裂结构,所述顶板上设有插舌片,所述盒身上设有用于接纳所述插舌片的插接腔,且所述盒身上沿所述插接腔周围形成有第二易裂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部破坏新型防伪盒,包括具有容纳空间的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包括盒身、顶板以及底板,所述顶板安装固定于盒身顶部,所述底板连接于盒身底部,所述盒身包括侧身部,所述顶板、侧身部以及所述底板围绕形成一具有开口的容纳空间,所述盒身还包括与所述容纳空间开口处对应匹配的侧盖部,所述侧身部与所述侧盖部上设有用于安装锁定件使两者连接锁死的安装位;所述盒身上设有位置与顶板对应的启封片,所述启封片与盒身本体之间设有第一易裂结构,所述顶板上设有插舌片,所述盒身上设有用于接纳所述插舌片的插接腔,且所述盒身上沿所述插接腔周围形成有第二易裂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部破坏新型防伪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通过卡扣结构安装于盒身顶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顶部破坏新型防伪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顶板边缘内侧的卡条,所述卡条位置与所述侧身部对应,所述侧身部上设有与所述卡条对应匹配的卡接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锴锋,肖俊,刘圳,朱建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甲古文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