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崇彦专利>正文

一种上层框架前移旋转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81928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5 0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上层框架前移旋转装置,由框架、内侧立柱、外侧立柱、内侧导轨、外侧导轨、驱动单元、引导单元组成;框架不直接支承车辆,安装有四点悬挂曳引承载车辆的上层台板升降的曳引单元;框架设置有四根立柱,直接被地面层支承,在非运行状态时静置于平面停车位之上,能够在前移驱动单元的驱动下整体前移至车道之上;上层框架前移结束后,在旋转驱动单元的驱动下,以靠近停车位的内侧立柱为回转中心旋转,使得上层框架整体转动90°,其车长方向中心线从原来与车道中心线垂直改变为与车道中心线平行;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洁,大量采用成熟技术和通用部件,可靠性、耐用性强,易于维护,有利于组织大规模生产和预先制作。

Upper frame forward rotat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upper frame forward rotating device, comprising a frame, medial column, lateral medial and lateral column, guide rails, a driving unit, guide unit; framework does not directly support vehicles, equipped with traction unit upper platen lifting four point suspension traction carrying vehicle; frame is provided with four columns, directly the ground floor is supported in the non operation state in static plane parking, in forward drive unit on the drive forward to the whole lane; the upper frame forward after the end, in the driving rotation of the drive unit, which is close to the medial column of parking spaces for the rotation center of rotation, the upper frame rotates 90 DEG the center conductor line from the original direction and lane centerline vertical change was parallel with the center line of the lane; the invention has simple structure, extensive use of mature technology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liability and durability, easy maintenance, and is suitable for mass production and pre 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层框架前移旋转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式停车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单车位两层停车设备的上层框架前移旋转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停车场地不足的问题日趋明显,机械式停车设备已得到广泛应用。为解决传统形式的两层升降横移类和简易升降类停车设备的不足,近十年以来国内出现了需要上层台板前移旋转的两层停车设备类型。这种类型的停车设备其中的上层台板前移旋转装置结构复杂,难以安装、调试;而且,上层台板至少在旋转过程处于悬臂状态,倾覆力矩较大,使用过程容易损坏,也难以维护。这些缺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种类型停车设备的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置有四根立柱支承的上层框架前移旋转装置以取代上层台板前移旋转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特点是结构简洁、采用成熟技术和通用部件以提高可靠性、耐用性和易于维护,有利于组织大规模生产和预先制作。本专利技术的采用,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基础技术方案是:一种上层框架前移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框架不直接支承车辆,上面安装有曳引单元,承载车辆的上层台板受到曳引单元的四点悬挂曳引升降;位于上层的框架1设置有四根立柱,直接被地面层支承,在非运行状态时静置于平面停车位4之上,能够在前移驱动单元的驱动下整体前移至车道5之上,上层框架在静置以及前移过程,其车长方向中心线持续与车道中心线垂直;上层框架前移结束后,在旋转驱动单元的驱动下,绕回转单元的回转中心8旋转,使得上层框架整体转动90°,其车长方向中心线从原来与车道中心线垂直改变为与车道中心线平行。所述上层框架前移旋转装置由框架1、内侧立柱、外侧立柱、内侧导轨、外侧导轨6、驱动单元、引导单元组成。所述框架1为矩形钢结构,非运行状态静置于平面停车位4的上层位置,由两根框架纵梁1-1和两根框架横梁1-2紧固连结而成,上述两根框架纵梁1-1和两根框架横梁1-2构成的内部空腔的尺寸能够容纳上层车辆2的停放;框架1靠近停车位4一侧的框架横梁1-2的上方安装有曳引单元,该曳引单元对承载二层车辆的上层台板3实施曳引悬挂升降。上述“框架1靠近停车位4一侧的框架横梁1-2的上方安装有曳引单元,该曳引单元对承载二层车辆的上层台板3实施曳引悬挂升降”的结构和做法是停车设备(特别是升降横移停车设备)的常用结构和做法。所述内侧立柱是指始终位于靠近回转中心8一侧的立柱,共有两根,分为内侧前立柱1-7、内侧后立柱1-8;当上层框架处于非运行状态、静置于平面停车位4之上的时候,内侧前立柱1-7位于远离车道5的一端的位置,内侧后立柱1-8位于靠近车道5的一端的位置。所述外侧立柱是指始终位于远离回转中心8一侧的立柱,共有两根,分为外侧前立柱1-5、外侧后立柱1-6;当上层框架处于非运行状态、静置于平面停车位4之上的时候,外侧前立柱1-5位于远离车道5的一端的位置,外侧后立柱1-6位于靠近车道5的一端的位置。所述内侧导轨是指位于回转中心8一侧的导轨,由固定导轨7以及回转单元组成;其中,固定导轨7为直线导轨,紧固安装在内侧立柱一侧的停车位4内部地面之上,工作截面为能够容纳导轮的凹槽或者是能够被导轮夹持的凸缘,其中心线与车道中心线垂直;回转单元由固定部件8-1和转动部件8-3组成,自身无动力;其中,固定部件8-1紧固安装在内侧导轨靠近车道5一侧往外的地面以下的位置,转动部件8-3受固定部件8-1的约束,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绕转动部件8-3的中心轴线相对于固定部件8-1作圆周运动,其旋转轴线与地面垂直,转动部件8-3的上部平面与地面齐平,上面设置有一段截面尺寸与固定导轨7相同的短直线导轨8-2;当上层框架位于停车位4内部静置时,转动部件8-3上部平面设置的短直线导轨8-2的中心线与车道中心线垂直,与固定导轨7的中心线为同一直线,与固定导轨7形成一个连续的直线导轨。所述外侧导轨6是指位于远离回转中心8一侧的导轨,为直线导轨,紧固安装在外侧立柱一侧的停车位4内部地面之上,工作截面为能够容纳导轮的凹槽或者是能够被导轮夹持的凸缘,其中心线与车道中心线垂直,即外侧导轨6的中心线与内侧导轨的固定导轨7的中心线平行。所述驱动单元由电机减速机、外侧驱动轮机构9-1、动力传递机构、离合器、内侧驱动轮机构9-2组成;其中,电机减速机设置在外侧前立柱1-5之上,用于驱动外侧驱动轮机构9-1以及驱动动力传递机构;外侧驱动轮机构9-1设置在外侧前立柱1-5的垂直下方位置,外侧驱动轮机构9-1的外侧驱动轮的下缘表面与地面层接触,被电机减速机的动力输出带动旋转;动力传递机构用于把位于外侧前立柱1-5位置的电机减速机的动力输出沿框架纵梁1-1、框架横梁1-2的走向传递至位于内侧前立柱1-7下方位置的内侧驱动轮机构9-2,采用多个能够90°传递动力的伞齿轮传动副、蜗杆/蜗轮传动副或者采用多个能够长距离传递动力的链轮/链条传动副或者综合采用上述传动副;动力传递机构的动力输入端通过离合器与电机减速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离合器的作用是当离合器处于“合”状态,电机减速机动力输出带动动力传递机构,当离合器处于“离”状态,电机减速机动力输出不能够带动动力传递机构,动力传递机构处于静止状态;内侧驱动轮机构9-2设置在内侧前立柱1-7的垂直下方位置,内侧驱动轮机构9-2的内侧驱动轮的下缘表面与地面层接触,被动力传递机构的输出部件带动旋转;当离合器处于“合”状态,电机减速机动力输出带动动力传递机构、从而带动内侧驱动轮旋转;动力传递机构的传动比设置和传动设置须使得电机减速机带动的外侧驱动轮最大线速度与通过动力传递机构带动的内侧驱动轮最大线速度相同且方向相同。以上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用于把位于外侧前立柱1-5位置的电机减速机的动力输出沿框架纵梁1-1、框架横梁1-2的走向传递至位于内侧前立柱1-7位置的内侧驱动轮机构9-2”的目的是使得动力传递机构的各部件沿框架纵梁1-1、框架横梁1-2的走向布局,使得动力传递机构的各部件均不会超出框架的内部空腔位置;沿框架纵梁1-1、框架横梁1-2的走向,从外侧前立柱1-5位置至内侧前立柱1-7位置需要经过一段与外侧前立柱1-5同侧的框架纵梁1-1,然后转90°经过整根框架横梁1-2,再转90°经过一段与内侧前立柱1-7同侧的框架纵梁1-1;而“采用多个能够90°传递动力的伞齿轮传动副、蜗杆/蜗轮传动副或者采用多个能够长距离传递动力的链轮/链条传动副或者综合采用上述传动副”,其目的就是充分利用伞齿轮传动副、蜗杆/蜗轮传动副能够90°传递动力以及链轮/链条传动副能够长距离传递动力的特性;伞齿轮传动副、蜗杆/蜗轮传动副以及链轮/链条传动副都是常用的传动机构,在确定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入位置、动力输出位置、传动比以及传动方向之后,即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形式和布局,这里不作赘述。所述引导单元包括导轮机构、万向轮机构9-3;其中,导轮机构设置在外侧前立柱1-5、内侧前立柱1-7的下方位置,分别与外侧导轨6、内侧导轨配对使用;导轮机构的固定件分别紧固安装在外侧前立柱1-5、内侧前立柱1-7之上,并使得导轮分别位于外侧导轨6、内侧导轨的凹槽内部,被外侧导轨6、内侧导轨的凹槽工作表面形成夹持,起到直线移动导向作用;或者使得导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上层框架前移旋转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上层框架前移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种上层框架前移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框架不直接支承车辆,上面安装有曳引单元,承载车辆的上层台板受到曳引单元的四点悬挂曳引升降;位于上层的框架(1)设置有四根立柱,直接被地面层支承,在非运行状态时静置于平面停车位(4)之上,能够在前移驱动单元的驱动下整体前移至车道(5)之上,上层框架在静置以及前移过程,其车长方向中心线持续与车道中心线垂直;上层框架前移结束后,在旋转驱动单元的驱动下,绕回转单元的回转中心(8)旋转,使得上层框架整体转动90°,其车长方向中心线从原来与车道中心线垂直改变为与车道中心线平行;所述上层框架前移旋转装置由框架(1)、内侧立柱、外侧立柱、内侧导轨、外侧导轨(6)、驱动单元、引导单元组成;所述框架(1)为矩形钢结构,非运行状态静置于平面停车位(4)的上层位置,由两根框架纵梁(1‑1)和两根框架横梁(1‑2)紧固连结而成,上述两根框架纵梁(1‑1)和两根框架横梁(1‑2)构成的内部空腔的尺寸能够容纳上层车辆(2)的停放;框架(1)靠近停车位(4)一侧的框架横梁(1‑2)的上方安装有曳引单元,该曳引单元对承载二层车辆的上层台板(3)实施曳引悬挂升降;所述内侧立柱是指始终位于靠近回转中心(8)一侧的立柱,共有两根,分为内侧前立柱(1‑7)、内侧后立柱(1‑8);当上层框架处于非运行状态、静置于平面停车位(4)之上的时候,内侧前立柱(1‑7)位于远离车道(5)的一端的位置,内侧后立柱(1‑8)位于靠近车道(5)的一端的位置;所述外侧立柱是指始终位于远离回转中心(8)一侧的立柱,共有两根,分为外侧前立柱(1‑5)、外侧后立柱(1‑6);当上层框架处于非运行状态、静置于平面停车位(4)之上的时候,外侧前立柱(1‑5)位于远离车道(5)的一端的位置,外侧后立柱(1‑6)位于靠近车道(5)的一端的位置;所述内侧导轨是指位于回转中心(8)一侧的导轨,由固定导轨(7)以及回转单元组成;其中,固定导轨(7)为直线导轨,紧固安装在内侧立柱一侧的停车位(4)内部地面之上,工作截面为能够容纳导轮的凹槽或者是能够被导轮夹持的凸缘,其中心线与车道中心线垂直;回转单元由固定部件(8‑1)和转动部件(8‑3)组成,自身无动力;其中,固定部件(8‑1)紧固安装在内侧导轨靠近车道(5)一侧往外的地面以下的位置,转动部件(8‑3)受固定部件(8‑1)的约束,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绕转动部件(8‑3)的中心轴线相对于固定部件(8‑1)作圆周运动,其旋转轴线与地面垂直,转动部件(8‑3)的上部平面与地面齐平,上面设置有一段截面尺寸与固定导轨(7)相同的短直线导轨(8‑2);当上层框架位于停车位(4)内部静置时,转动部件(8‑3)上部平面设置的短直线导轨(8‑2)的中心线与车道中心线垂直,与固定导轨(7)的中心线为同一直线,与固定导轨(7)形成一个连续的直线导轨;所述外侧导轨(6)是指位于远离回转中心(8)一侧的导轨,为直线导轨,紧固安装在外侧立柱一侧的停车位(4)内部地面之上,工作截面为能够容纳导轮的凹槽或者是能够被导轮夹持的凸缘,其中心线与车道中心线垂直,即外侧导轨(6)的中心线与内侧导轨的固定导轨(7)的中心线平行;所述驱动单元由电机减速机、外侧驱动轮机构(9‑1)、动力传递机构、离合器、内侧驱动轮机构(9‑2)组成;其中,电机减速机设置在外侧前立柱(1‑5)之上,用于驱动外侧驱动轮机构(9‑1)以及驱动动力传递机构;外侧驱动轮机构(9‑1)设置在外侧前立柱(1‑5)的垂直下方位置,外侧驱动轮机构(9‑1)的外侧驱动轮的下缘表面与地面层接触,被电机减速机的动力输出带动旋转;动力传递机构用于把位于外侧前立柱(1‑5)位置的电机减速机的动力输出沿框架纵梁(1‑1)、框架横梁(1‑2)的走向传递至位于内侧前立柱(1‑7)下方位置的内侧驱动轮机构(9‑2),采用多个能够90°传递动力的伞齿轮传动副、蜗杆/蜗轮传动副或者采用多个能够长距离传递动力的链轮/链条传动副或者综合采用上述传动副;动力传递机构的动力输入端通过离合器与电机减速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离合器的作用是当离合器处于“合”状态,电机减速机动力输出带动动力传递机构,当离合器处于“离”状态,电机减速机动力输出不能够带动动力传递机构,动力传递机构处于静止状态;内侧驱动轮机构(9‑2)设置在内侧前立柱(1‑7)的垂直下方位置,内侧驱动轮机构(9‑2)的内侧驱动轮的下缘表面与地面层接触,被动力传递机构的输出部件带动旋转;当离合器处于“合”状态,电机减速机动力输出带动动力传递机构、从而带动内侧驱动轮旋转;动力传递机构的传动比设置和传动设置须使得电机减速机带动的外侧驱动轮最大线速度与通过动力传递机构带动的内侧驱动轮最大线速度相同且方向相同;所述引导单元包括导轮机构、万向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层框架前移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种上层框架前移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框架不直接支承车辆,上面安装有曳引单元,承载车辆的上层台板受到曳引单元的四点悬挂曳引升降;位于上层的框架(1)设置有四根立柱,直接被地面层支承,在非运行状态时静置于平面停车位(4)之上,能够在前移驱动单元的驱动下整体前移至车道(5)之上,上层框架在静置以及前移过程,其车长方向中心线持续与车道中心线垂直;上层框架前移结束后,在旋转驱动单元的驱动下,绕回转单元的回转中心(8)旋转,使得上层框架整体转动90°,其车长方向中心线从原来与车道中心线垂直改变为与车道中心线平行;所述上层框架前移旋转装置由框架(1)、内侧立柱、外侧立柱、内侧导轨、外侧导轨(6)、驱动单元、引导单元组成;所述框架(1)为矩形钢结构,非运行状态静置于平面停车位(4)的上层位置,由两根框架纵梁(1-1)和两根框架横梁(1-2)紧固连结而成,上述两根框架纵梁(1-1)和两根框架横梁(1-2)构成的内部空腔的尺寸能够容纳上层车辆(2)的停放;框架(1)靠近停车位(4)一侧的框架横梁(1-2)的上方安装有曳引单元,该曳引单元对承载二层车辆的上层台板(3)实施曳引悬挂升降;所述内侧立柱是指始终位于靠近回转中心(8)一侧的立柱,共有两根,分为内侧前立柱(1-7)、内侧后立柱(1-8);当上层框架处于非运行状态、静置于平面停车位(4)之上的时候,内侧前立柱(1-7)位于远离车道(5)的一端的位置,内侧后立柱(1-8)位于靠近车道(5)的一端的位置;所述外侧立柱是指始终位于远离回转中心(8)一侧的立柱,共有两根,分为外侧前立柱(1-5)、外侧后立柱(1-6);当上层框架处于非运行状态、静置于平面停车位(4)之上的时候,外侧前立柱(1-5)位于远离车道(5)的一端的位置,外侧后立柱(1-6)位于靠近车道(5)的一端的位置;所述内侧导轨是指位于回转中心(8)一侧的导轨,由固定导轨(7)以及回转单元组成;其中,固定导轨(7)为直线导轨,紧固安装在内侧立柱一侧的停车位(4)内部地面之上,工作截面为能够容纳导轮的凹槽或者是能够被导轮夹持的凸缘,其中心线与车道中心线垂直;回转单元由固定部件(8-1)和转动部件(8-3)组成,自身无动力;其中,固定部件(8-1)紧固安装在内侧导轨靠近车道(5)一侧往外的地面以下的位置,转动部件(8-3)受固定部件(8-1)的约束,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绕转动部件(8-3)的中心轴线相对于固定部件(8-1)作圆周运动,其旋转轴线与地面垂直,转动部件(8-3)的上部平面与地面齐平,上面设置有一段截面尺寸与固定导轨(7)相同的短直线导轨(8-2);当上层框架位于停车位(4)内部静置时,转动部件(8-3)上部平面设置的短直线导轨(8-2)的中心线与车道中心线垂直,与固定导轨(7)的中心线为同一直线,与固定导轨(7)形成一个连续的直线导轨;所述外侧导轨(6)是指位于远离回转中心(8)一侧的导轨,为直线导轨,紧固安装在外侧立柱一侧的停车位(4)内部地面之上,工作截面为能够容纳导轮的凹槽或者是能够被导轮夹持的凸缘,其中心线与车道中心线垂直,即外侧导轨(6)的中心线与内侧导轨的固定导轨(7)的中心线平行;所述驱动单元由电机减速机、外侧驱动轮机构(9-1)、动力传递机构、离合器、内侧驱动轮机构(9-2)组成;其中,电机减速机设置在外侧前立柱(1-5)之上,用于驱动外侧驱动轮机构(9-1)以及驱动动力传递机构;外侧驱动轮机构(9-1)设置在外侧前立柱(1-5)的垂直下方位置,外侧驱动轮机构(9-1)的外侧驱动轮的下缘表面与地面层接触,被电机减速机的动力输出带动旋转;动力传递机构用于把位于外侧前立柱(1-5)位置的电机减速机的动力输出沿框架纵梁(1-1)、框架横梁(1-2)的走向传递至位于内侧前立柱(1-7)下方位置的内侧驱动轮机构(9-2),采用多个能够90°传递动力的伞齿轮传动副、蜗杆/蜗轮传动副或者采用多个能够长距离传递动力的链轮/链条传动副或者综合采用上述传动副;动力传递机构的动力输入端通过离合器与电机减速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离合器的作用是当离合器处于“合”状态,电机减速机动力输出带动动力传递机构,当离合器处于“离”状态,电机减速机动力输出不能够带动动力传递机构,动力传递机构处于静止状态;内侧驱动轮机构(9-2)设置在内侧前立柱(1-7)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崇彦
申请(专利权)人:梁崇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