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轮式移动地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78713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09 12:34
可调节轮式移动地盘,包括左右间隔布置的左支撑体和右支撑体、对应安装于左支撑体和右支撑体上的至少一车轮以及一连杆控制机构,该连杆控制机构一侧枢接于所述左支撑体上,另一侧枢接于所述右支撑体上,所述连杆控制机构用于根据管径的粗细,控制所述左支撑体和右支撑体进行相向或相离移位。本发明专利技术机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设置连杆控制机构来调整左支撑体和右支撑体的间距,不仅简化结构,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调节跨距大,能适应较大跨距的不同管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调节轮式移动地盘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道内的行走机构,尤其是指可调节轮式移动地盘。
技术介绍
在不同的工况下,使用的管道大小各不相同,而且跨度有时较大,从而急需要一种能适用大跨度管道的可调节的轮式行走机构。现有的管道内轮式行走机构有两种,一种只能适应特定管径大小的作业环境,机构简单,但适应能力较差,另一种能适用不用管径大小的作业环境,具有可调节功能,但不能适应跨距较大的不同管道,且调节机构较为复杂,控制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可调节轮式移动地盘,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管道内行走调节机构中存在结构复杂、适用范围窄以及控制难度大的缺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可调节轮式移动地盘,包括左右间隔布置的左支撑体和右支撑体、对应安装于左支撑体和右支撑体上的至少一车轮以及一连杆控制机构,该连杆控制机构一侧枢接于所述左支撑体上,另一侧枢接于所述右支撑体上,所述连杆控制机构用于根据管径的粗细,控制所述左支撑体和右支撑体进行相向或相离移位。进一步的,所述连杆控制机构包括一左连接组件、一右连接组件以及一固定体,所述左连接组件一侧枢接于所述左支撑体上,另一侧枢接于所述固定体上;所述右连接组件一侧枢接于所述右支撑体上,另一侧枢接于所述固定体上。进一步的,所述左连接组件包括一左一号架、一左二号架以及一左三号架,所述左支撑体的上部固定有左上连接板,所述左支撑体的下部固定有左下连接板,所述左一号架的左端枢接于所述左下连接板,所述左一号架的右端枢接于所述左二号架的左端,所述左二号架的右端枢接于所述固定体上,所述左三号架的左端枢接于所述左上连接板,所述左三号架的右端枢接于所述固定体上。进一步的,所述右连接组件包括一右一号架、一右二号架以及一右三号架,所述右支撑体的上部固定有右上连接板,所述右支撑体的下部固定有右下连接板,所述右一号架的右端枢接于所述右下连接板,所述右一号架的左端枢接于所述右二号架的右端,所述右二号架的左端枢接于所述固定体上,所述右三号架的右端枢接于所述右上连接板,所述右三号架的左端枢接于所述固定体上。进一步的,所述右一号架和右二号架通过长销轴连接在一起,所述右一号架和右上连接板通过长销轴连接在一起,所述左一号架和左二号架通过长销轴连接在一起,所述左一号架和左上连接板通过长销轴连接在一起。进一步的,所述右三号架和右下连接板通过短销轴连接在一起,所述左三号架和左下连接板通过短销轴连接在一起。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体上设置有定位螺栓,所述右二号架、右三号架和左二号架、左三号架均固定于该定位螺栓上。进一步的,所述左支撑体上设置有前后间隔布置的两个车轮,所述右支撑体上同样也设置有前后间隔布置的两个车轮。进一步的,每个车轮的行走面上设置有复数组相互间呈环绕一周布置的八字形凸筋。和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机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设置连杆控制机构来调整左支撑体和右支撑体的间距,不仅简化结构,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调节跨距大,能适应较大跨距的不同管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沿A视向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2。可调节轮式移动地盘,包括左右间隔布置的左支撑体1和右支撑体2、对应安装于左支撑体1和右支撑体2上的至少一车轮3以及一连杆控制机构4,该连杆控制机构4一侧枢接于所述左支撑体1上,另一侧枢接于所述右支撑体2上,所述连杆控制机构4用于根据管径的粗细,控制所述左支撑体1和右支撑体2进行相向或相离移位。参照图1和图2。所述连杆控制机构4包括一左连接组件5、一右连接组件6以及一固定体7,所述左连接组件5一侧枢接于所述左支撑体1上,另一侧枢接于所述固定体7上;所述右连接组件6一侧枢接于所述右支撑体2上,另一侧枢接于所述固定体7上。参照图1和图2。所述左连接组件5包括一左一号架50、一左二号架51以及一左三号架52,所述左支撑体1的上部固定有左上连接板10,所述左支撑体1的下部固定有左下连接板11,所述左一号架50的左端枢接于所述左下连接板11,所述左一号架50的右端枢接于所述左二号架51的左端,所述左二号架51的右端枢接于所述固定体7上,所述左三号架52的左端枢接于所述左上连接板10,所述左三号架52的右端枢接于所述固定体7上。参照图1和图2。所述右连接组件6包括一右一号架60、一右二号架61以及一右三号架62,所述右支撑体2的上部固定有右上连接板20,所述右支撑体2的下部固定有右下连接板21,所述右一号架60的右端枢接于所述右下连接板21,所述右一号架60的左端枢接于所述右二号架61的右端,所述右二号架61的左端枢接于所述固定体7上,所述右三号架62的右端枢接于所述右上连接板20,所述右三号架62的左端枢接于所述固定体7上。参照图1和图2。所述右一号架60和右二号架61通过长销轴连接在一起,相对之间可以实现旋转运动,所述右一号架60和右上连接板20通过长销轴连接在一起,相对之间可以实现旋转运动,所述左一号架50和左二号架51通过长销轴连接在一起,相对之间可以实现旋转运动,所述左一号架50和左上连接板10通过长销轴连接在一起,相对之间可以实现旋转运动。参照图1和图2。所述右三号架62和右下连接板21通过短销轴连接在一起,所述左三号架52和左下连接板11通过短销轴连接在一起。参照图1和图2。所述固定体7上设置有定位螺栓70,所述右二号架61、右三号架62和左二号架51、左三号架52均固定于该定位螺栓70上。定位螺栓70俩边通过定位孔与固定体7连接,通过定位螺栓70的旋紧,靠摩擦力使所述右二号架61、右三号架62和左二号架51、左三号架52固定不动,从而使整个轮式移动下体保持一个状态,通过定位螺栓70的旋松来调节整个轮式移动下体的倾斜角度,使其适应不同跨度的管径大小。参照图1和图2。所述左支撑体1上设置有前后间隔布置的两个车轮3,所述右支撑体2上同样也设置有前后间隔布置的两个车轮3。每个车轮3的行走面上设置有复数组相互间呈环绕一周布置的八字形凸筋30。和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机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设置连杆控制机构4来调整左支撑体1和右支撑体2的间距,不仅简化结构,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调节跨距大,能适应较大跨距的不同管径。上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专利技术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行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可调节轮式移动地盘

【技术保护点】
可调节轮式移动地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间隔布置的左支撑体和右支撑体、对应安装于左支撑体和右支撑体上的至少一车轮以及一连杆控制机构,该连杆控制机构一侧枢接于所述左支撑体上,另一侧枢接于所述右支撑体上,所述连杆控制机构用于根据管径的粗细,控制所述左支撑体和右支撑体进行相向或相离移位。

【技术特征摘要】
1.可调节轮式移动地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间隔布置的左支撑体和右支撑体、对应安装于左支撑体和右支撑体上的至少一车轮以及一连杆控制机构,该连杆控制机构一侧枢接于所述左支撑体上,另一侧枢接于所述右支撑体上,所述连杆控制机构用于根据管径的粗细,控制所述左支撑体和右支撑体进行相向或相离移位。2.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调节轮式移动地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控制机构包括一左连接组件、一右连接组件以及一固定体,所述左连接组件一侧枢接于所述左支撑体上,另一侧枢接于所述固定体上;所述右连接组件一侧枢接于所述右支撑体上,另一侧枢接于所述固定体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可调节轮式移动地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连接组件包括一左一号架、一左二号架以及一左三号架,所述左支撑体的上部固定有左上连接板,所述左支撑体的下部固定有左下连接板,所述左一号架的左端枢接于所述左下连接板,所述左一号架的右端枢接于所述左二号架的左端,所述左二号架的右端枢接于所述固定体上,所述左三号架的左端枢接于所述左上连接板,所述左三号架的右端枢接于所述固定体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可调节轮式移动地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右连接组件包括一右一号架、一右二号架以及一右三号架,所述右支撑体的上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李瑞峰蔡宇祥梁培栋陶金陈俊宏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