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十辊可逆轧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77360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08 0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二十辊可逆轧机系统,包括:机体、上料机构、可逆轧机机构、以及下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所述可逆轧机机构、以及所述下料机构均设于所述机体,所述上料机构和所述下料机构对称设于所述可逆轧机机构的左、右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二十辊可逆轧机系统,通过在所述可逆轧机机构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结构相同的所述上料机构和所述下料机构,使得钢带可以往复在所述可逆轧机机构进行多次轧制,从而避免使用多台的轧机,降低生产成本;而且,有效减少钢带轧制过程中反复上料、下料次数。

Twenty roll reversing rolling mill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twenty roller reversible rolling mill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machine body, a feeding mechanism, reversible mill mechanism and feeding mechanism; the feeding mechanism, the feeding mechanism, and the mechanism of reversible rolling mill are arranged on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body, and the feeding mechanism the feeding mechanism is arranged on the symmetrical reversible mill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the twenty roll reversible rolling mill system, through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body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reversible rolling mill feed mechanism with the same structure of the upper and the lower feeding mechanism, the steel strip can be repeated in the reciprocating rolling mill so as to avoid the reversible mechanism with multiple rolling mill, reduce production cost; and reduce the repeated strip rolling process of loading and unloading tim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十辊可逆轧机系统
本技术涉及不锈钢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逆轧机系统。
技术介绍
不锈钢的生产过程中,对原料钢进行轧制,使得钢带变薄,从而生产出目标厚度的钢带;当需要获得较薄的钢带时,就需要对原料钢进行反复地轧制才能是的钢带变薄。然而,传统的不锈钢生产工艺对原料钢进行轧制的过程中,一般是在一条生产线上配置多台轧机,实现对钢带的反复轧制,使得钢带变薄,从而生产出的钢带达到目标厚度。这种生产线设备占据面积大,而且需要购买多台的轧机,导致生产成本高。此外,传统的不锈钢生产线对钢带进行轧制时,需要对钢带进行反复的上料、下料才能使得钢带在多台轧机上进行多次轧制,步骤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以实现在一台机器上对钢带进行反复轧制,从而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的二十辊可逆轧机系统。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二十辊可逆轧机系统,其包括:机体、上料机构、可逆轧机机构、以及下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所述可逆轧机机构、以及所述下料机构均设于所述机体,所述上料机构和所述下料机构对称设于所述可逆轧机机构的左、右两侧,且所述上料机构与所述下料机构结构相同;所述上料机构包括支撑台、上料小车、开卷机、以及助卷器;所述助卷器安装在所述支撑台,所述开卷机设于机体,且位于所述助卷器内;所述支撑台的中间开设有通道,在所述通道内设有导轨,所述上料小车滑动安装于所述导轨上;所述助卷器和所述开卷机位于所述通道的上方;所述上料小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顶部设有托辊,用以固定钢卷;所述车体的底部两侧均设有车轮,两所述车轮啮合在所述导轨;所述车体的底部设有升降杆位于两所述车轮之间,所述升降杆收容在所述通道内。进一步地,所述助卷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延伸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旋转安装于所述支撑台,所述壳体的内部凹陷形成有收容部,用以将所述开卷机收容在其内。进一步地,所述收容部的顶壁前端的两侧均连接有第一弧形压合部,每一个所述第一弧形压合部与所述壳体的顶壁之间连接有第一油缸,用以驱动所述第一弧形压合部相对所述壳体旋转。进一步地,所述收容部的侧壁下端两侧均连接有第二弧形压合部,所述安装部的后壁对应两个所述第二弧形压合部均设有第二油缸,每一个所述第二弧形压合部连接所述第二油缸,由所述第二油缸驱动所述第二弧形压合部相对所述壳体旋转。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第一弧形压合部的前端之间连接有第一助卷辊,两个所述第一弧形压合部的后端之间连接有第二助卷辊;两个所述第二弧形压合部的前端之间连接有第三助卷辊,两个所述第二弧形压合部的后端之间连接有第四助卷辊。进一步地,所述可逆轧机机构包括轧机组、左传送组以及右传送组,所述轧机组设于所述机体的中间位置,所述左传送组和所述右传送组分别设于所述轧机组的左、右两侧。进一步地,所述左传送组靠近所述上料机构,所述右传送组靠近所述下料机构;所述轧机组包括二十个工作辊,钢带自所述左传送组传送至二十个所述工作辊中进行轧制,然后再由右传送组传送至所述下料机构。进一步地,所述左传送组包括引料平台、转向辊、测张辊、以及下压部;所述测张辊和所述转向辊并排设置,所述测张辊靠近所述轧机组;所述下压部设于所述转向辊的上方,所述引料平台靠近所述转向辊的一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机体,另一端可自由摆动至所述支撑台。进一步地,所述下压部包括压辊以及下压臂,所述压辊设于所述下压臂的下端位置,靠近所述转向辊;所述下压部的顶部设有压辊油缸,由所述压辊油缸控制所述下压臂下降,使得所述压辊压在所述转向辊上。进一步地,所述下压臂的侧面设有调节油缸,用以调节所述下压臂的倾斜角度,使得所述压辊可以从多个角度下压至所述转向辊。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二十辊可逆轧机系统,通过在所述可逆轧机机构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结构相同的所述上料机构和所述下料机构,钢带从所述上料机构传送至所述可逆轧机机构进行轧制,然后再传送至所述下料机构,完成一次轧制;接着,钢带再由所述下料机构再次传送至所述可逆轧机机构进行轧制,然后再传送至所述上料机构,完成二次轧制。如此往复进行多次轧制,实现在一台机器上对钢带进行多次轧制;从而避免使用多台的轧机,降低生产成本;而且,有效减少钢带轧制过程中反复上料、下料次数。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不应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本技术二十辊可逆轧机系统的示意图;图2:本技术上料机构的示意图;图3:本技术上料小车上料过程的示意图;图4:本技术助卷器的立体图;图5:本技术助卷器与开卷机的装配图;图6:本技术上料机构的部分立体图;图7:本技术可逆轧机机构的示意图;图8:本技术右传送组的示意图。各部件名称及其标号机体1可逆轧机机构100轧机组101下压部102下压臂1020压辊1021压辊油缸1022调节油缸1023引料平台103转向辊104测张辊105上料机构200助卷器201、301壳体2010、3010第一弧形压合部2011第二弧形压合部2012第一油缸2013第二油缸2014、3014安装部2015收容部2016支撑件2017第一助卷辊2018第二助卷辊2019第三助卷辊2020第四助卷辊2021导轨202、302支撑台203、303通道2030、3030上料小车204、304车体2040托辊2041升降杆2042车轮2043开卷机205、305卷筒2050下料机构300钢卷A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二十辊可逆轧机系统包括:机体1、上料机构200、可逆轧机机构100、以及下料机构300;各机构均设于所述机体1,所述上料机构200和所述下料机构300对称设于所述可逆轧机机构100的左、右两侧。如图2至图6所示,所述上料机构200包括支撑台203、上料小车204、开卷机205、以及助卷器201。所述助卷器201安装在所述支撑台203上,所述开卷机205设于机体1,且位于所述助卷器201内。所述支撑台203的中间开设有通道2030,在所述通道2030内设有导轨202,所述上料小车204滑动安装于所述导轨202上;所述助卷器201和所述开卷机205位于所述通道2030的上方。具体地,所述上料小车204包括车体2040,在所述车体2040的顶部设有托辊2041,用以固定钢卷A,防止所述上料小车204在所述导轨202上滑动时,钢卷A掉落。所述车体2040的底部两侧均设有车轮2043,两所述车轮2043啮合在所述导轨202上。此外,所述车体2040的底部设有升降杆2042位于两所述车轮2043之间,所述升降杆2042收容在所述通道2030内。所述升降杆2042连接至一驱动电机(未图示);当所述上料小车204运动到所述开卷机205的下方时,由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升降杆2042将所述上料小车204往上升高,使得所述托辊2041上的钢卷A对准所述开卷机205进行上料(图3中的箭头方向为上料小车的运动方向);上料完成后,再由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升降杆2042将所述上料小车204下降,使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二十辊可逆轧机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二十辊可逆轧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上料机构、可逆轧机机构、以及下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所述可逆轧机机构、以及所述下料机构均设于所述机体,所述上料机构和所述下料机构对称设于所述可逆轧机机构的左、右两侧,且所述上料机构与所述下料机构结构相同;所述上料机构包括支撑台、上料小车、开卷机、以及助卷器;所述助卷器安装在所述支撑台,所述开卷机设于机体,且位于所述助卷器内;所述支撑台的中间开设有通道,在所述通道内设有导轨,所述上料小车滑动安装于所述导轨上;所述助卷器和所述开卷机位于所述通道的上方;所述上料小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顶部设有托辊,用以固定钢卷;所述车体的底部两侧均设有车轮,两所述车轮啮合在所述导轨;所述车体的底部设有升降杆位于两所述车轮之间,所述升降杆收容在所述通道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十辊可逆轧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上料机构、可逆轧机机构、以及下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所述可逆轧机机构、以及所述下料机构均设于所述机体,所述上料机构和所述下料机构对称设于所述可逆轧机机构的左、右两侧,且所述上料机构与所述下料机构结构相同;所述上料机构包括支撑台、上料小车、开卷机、以及助卷器;所述助卷器安装在所述支撑台,所述开卷机设于机体,且位于所述助卷器内;所述支撑台的中间开设有通道,在所述通道内设有导轨,所述上料小车滑动安装于所述导轨上;所述助卷器和所述开卷机位于所述通道的上方;所述上料小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顶部设有托辊,用以固定钢卷;所述车体的底部两侧均设有车轮,两所述车轮啮合在所述导轨;所述车体的底部设有升降杆位于两所述车轮之间,所述升降杆收容在所述通道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十辊可逆轧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卷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延伸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旋转安装于所述支撑台,所述壳体的内部凹陷形成有收容部,用以将所述开卷机收容在其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十辊可逆轧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部的顶壁前端的两侧均连接有第一弧形压合部,每一个所述第一弧形压合部与所述壳体的顶壁之间连接有第一油缸,用以驱动所述第一弧形压合部相对所述壳体旋转。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十辊可逆轧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部的侧壁下端两侧均连接有第二弧形压合部,所述安装部的后壁对应两个所述第二弧形压合部均设有第二油缸,每一个所述第二弧形压合部连接所述第二油缸,由所述第二油缸驱动所述第二弧形压合部相对所述壳体旋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继乔胡军朱国荣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宏旺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