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苯硫醚生产中的釜内脱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76272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该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聚苯硫醚生产工艺中的釜内脱水方法。包括将有水硫化钠、NMP溶剂、助剂和碱加入到反应器内加热共沸脱水;加热后的混合蒸汽经精馏分离出其中绝大部分NMP,并返回反应器内,其余的蒸汽经冷凝后再按常规方法回收剩余的NMP溶剂。该方法可减少溶剂的初始投入量20~30%,脱水液量减少70%左右,其中溶剂的含量亦由65%以上降至5~15%;能耗下降25%左右。因而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可有效降低NMP的初始投入量及回收工作量和能耗,大大减少了溶剂回收中的损耗,从而可有效降低最终产品的生产成本5%左右。克服了背景技术溶剂初始投入量大,回收周期长且回收损耗大等弊病。(*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聚苯硫醚生产工艺中的脱水方法,特别是一种将含水硫化钠、溶剂N-甲基-2-吡咯烷酮(简称NMP)、助剂加入到反应釜内,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釜内脱水的方法,
技术介绍
聚苯硫醚合成工艺过程中,在加入对二氯苯进行缩聚反应前应将原料硫化钠中的结晶水脱除。常规的脱水方法有两种,一是釜外脱水,一是釜内脱水。前者是将硫化钠在釜外脱去结晶水而制成无水硫化钠后,再与对二氯苯反应生产聚苯硫醚。采用此种方法虽然所得到的硫化钠品质较好,进料计量方便、准确;但却存在工艺控制复杂、脱水时间长,存储不方便,而且由于无水硫化钠在NMP溶剂中的溶解度不高,反应初期只有极少部分无水硫化钠溶解,绝大部分与对二氯苯的反应只能在其表面上进行,因而还存在反应活性较差,生产出的产品分子量亦较低,其熔融粘度一般小于100Pa·s等缺陷。而釜内脱水则是首先将含结晶水的硫化钠、NMP溶剂、助剂加入到反应釜中,在加热的条件下共沸脱水,其脱水时间不到前者的一半,且在脱水的同时,还逐渐使硫化钠、溶剂和助剂形成活性很高的络合物体系。脱水完毕,加入对二氯苯,反应便将在较快的速率下进行,反应时间亦相应缩短,其产品分子量较高,熔融粘度可达200Pa·s左右。申请人在此前采用的工艺以及专利文献CN1312306A所公开的技术均属于此类方法。但该方法由于在加热共沸脱水时将蒸馏出的水蒸汽连同随之带出的NMP溶剂直接送入冷凝装置冷凝。其冷凝后的脱水液中NMP溶剂含量高达65%以上,致使大量的溶剂不能在此后的反应中起作用,为了确保溶剂在此后反应过程中的会含量,就必须加大溶剂的初始投入量,而溶剂又较昂贵,其用量及回收损耗等将直接影响产品的生产成本。因此,该方法又存在溶剂用量(投入量)大(其投料的摩尔比为溶剂含水硫化钠=5.5~6∶1),相应溶剂的回收工作量大、能耗高,且回收过程中溶剂的损耗亦大,产品的生产成本较高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常规釜内共沸脱水法所存在的弊病,改进设计一种釜内脱水方法,以达到降低聚苯硫醚生产过程中NMP溶剂的初始投入量及回收工作量,降低溶剂回收的损耗及能耗和产品的生产成本等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在
技术介绍
共沸蒸馏脱水反应工序与冷凝工序之间增加一精馏工序,即将从反应器中蒸馏出的含大量NMP溶剂的蒸汽,在输入冷凝器前再经精馏而将其中的绝大部分溶剂与水蒸汽分离,其分离出的溶剂返回反应釜,而带少量溶剂的水蒸汽再输入冷凝器后按常规方法回收余下的NMP溶剂,从而实现其目的。因此,本专利技术方法包括A、首先将多水硫化钠、助剂和溶剂NMP按重量百分比20~25∶2~6∶70~80的比例投入反应器,在150~210℃温度及搅拌条件下共沸蒸馏脱水;B、将由A蒸发出的混合蒸汽输入精馏装置,以分离出其中的NMP溶剂并将其返回反应器继续参与反应,其余蒸汽则经装置出口输入冷凝器冷却为脱水液;C、当脱水液的重量达到投入的有水硫化钠中结晶水含量的0.83~1.03倍时,停止对反应器加热;脱水后的物料经冷却后进入聚合反应工序,而脱水液则输入NMP溶剂回收装置另行处理。为了抑制共沸蒸馏脱水时原料硫化钠的水解,在进行共沸蒸馏脱水时按重量百分比加入总物料0.1~0.4%的NaOH。而为了防止在高温环境下NMP溶剂氧化变质,在共沸蒸馏和精馏分离初期应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直至反应器和精馏装置中的空气排净。而所述其余蒸汽则输入冷凝器冷却为脱水液,该脱水液中NMP溶剂含量为5~15%(重百分比)。本专利技术由于在共沸脱水工序后增加了一精馏工序,其分离出的NMP溶剂直接返回反应器内,从而可减少溶剂的初始投入量20~30%,含NMP溶剂的脱水液量减少70%左右,而脱水液中的溶剂含量亦由65%以上降为15%以下;溶剂的回收损耗亦由3%下降至0.2%左右;而且缩短后期从混合液中回收NMP溶剂的时间20~30%,能耗下降25%左右。因而,本专利技术具有可有效降低NMP溶剂的初始投入量及回收工作量和能耗,减少了溶剂回收中的损耗,从而可降低最终产品的生产成本5%左右等特点。实施例1本实施例采用容积1升的带搅拌器的三颈瓶作为反应器,而采用柱高为22cm、直径为φ3cm的精馏柱作为精馏装置。其工艺方法为A、首先将工业纯三水硫化钠(平均含H2O40%)100g、抑制剂NaOH1.0g,NMP溶剂400ml加入三颈瓶后,在瓶口装上精馏柱,精馏柱出口通过冷凝管与接受瓶接通;然后在开启搅拌器、通入N2保护的条件下加热至200℃共沸脱水;搅拌器转速本实施例为100转/分;B、共沸后的混合蒸汽,经精馏柱分离出的NMP溶剂流回三颈瓶内,继续参与反应,其余蒸汽通过其出口经冷凝管冷却后输入接受瓶,得脱水液;C、当接受瓶中脱水液量达到37.0ml(重约37.0)时,停止加热,并通入N2冷却至100℃,脱水后的物料(约470g)既可直接进入聚合反应工序,亦可盛入容器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待用;脱水液则按常规方法精馏分离;以回收其中剩余的NMP溶剂。本实施例NMP溶剂在脱水液中的含量12.42%(4.6g),共脱去结晶水32.4g,脱水率81.0%。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精馏装置,改用柱高25cm,直径为3cm的精馏柱,其余装置、物料的投入量及工艺参数均与实施例1同。接受瓶中得脱水液37.2ml,其中NMP在脱水液中的含量9.6%(3.6g),共脱去结晶水33.6g,脱水率84.0%。权利要求1.一种;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A、首先将多水硫化钠、助剂和溶剂NMP按重量百分比20~25∶2~6∶70~80的比例投入反应器,在150~210℃温度及搅拌条件下共沸蒸馏脱水;B、将由A蒸发出的混合蒸汽输入精馏装置,以分离出其中的NMP溶剂并将其返回反应器继续参与反应,其余蒸汽则经装置出口输入冷凝器冷却为脱水液;C、当脱水液的重量达到投入的有水硫化钠中结晶水含量的0.83~1.03倍时,停止对反应器加热;脱水后的物料经冷却后进入聚合反应工序,而脱水液则输入NMP溶剂回收装置另行处理。2.按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进行共沸蒸馏脱水时按重百分比加入总物料0.1~0.4%的NaOH。3.按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共沸蒸馏和精馏分离初期应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直至反应器和精馏装置中的空气排净。4.按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水液中NMP溶剂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5~15%。全文摘要该专利技术属于聚苯硫醚生产工艺中的釜内脱水方法。包括将有水硫化钠、NMP溶剂、助剂和碱加入到反应器内加热共沸脱水;加热后的混合蒸汽经精馏分离出其中绝大部分NMP,并返回反应器内,其余的蒸汽经冷凝后再按常规方法回收剩余的NMP溶剂。该方法可减少溶剂的初始投入量20~30%,脱水液量减少70%左右,其中溶剂的含量亦由65%以上降至5~15%;能耗下降25%左右。因而本专利技术具有可有效降低NMP的初始投入量及回收工作量和能耗,大大减少了溶剂回收中的损耗,从而可有效降低最终产品的生产成本5%左右。克服了
技术介绍
溶剂初始投入量大,回收周期长且回收损耗大等弊病。文档编号C08G75/02GK1454918SQ0211367公开日2003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2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02年4月29日专利技术者唐良伟, 李洋, 乔昌兵 申请人:自贡鸿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苯硫醚生产中的釜内脱水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A、首先将多水硫化钠、助剂和溶剂NMP按重量百分比20~25∶2~6∶70~80的比例投入反应器,在150~210℃温度及搅拌条件下共沸蒸馏脱水;B、将由A蒸发出的混合蒸汽输入 精馏装置,以分离出其中的NMP溶剂并将其返回反应器继续参与反应,其余蒸汽则经装置出口输入冷凝器冷却为脱水液;C、当脱水液的重量达到投入的有水硫化钠中结晶水含量的0.83~1.03倍时,停止对反应器加热;脱水后的物料经冷却后进入聚合反应工 序,而脱水液则输入NMP溶剂回收装置另行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良伟李洋乔昌兵
申请(专利权)人:自贡鸿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