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ethod for preparing an electrospun fiber membrane to form an adhesion structure on a micro nano scale. Will constitute a bonding material component dispersed in the mixed solvent system, spinning solution to prepare spinning with the spinning solution, while another polymer, formed in two kinds of micro nano fiber membrane bonding structure: a) adhesive material to form filaments relatively independent, interpenetrating and another polymer fibers, composed of interpenetrating network structure; two) adhesive material coated on another polymer fiber periphery, forming a composite fiber membrane. The adhesive material has partial adhesion on the micro nano size, which results in bonding between adjacent fiber filaments. The effect and the advantage of the invention are that the adhesive structure is formed on the micro nano size through the adhesive material, the force between the adjacent fiber filaments is strengthened, and the strength of the fiber film is raised.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also promote the synergistic effect between different polymer fiber filaments, and obtain multi-functional polymer fiber composite membra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在微纳尺寸上形成粘连结构的静电纺丝纤维膜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微纳尺寸上形成粘连结构的静电纺丝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属于静电纺丝领域。
技术介绍
Formhals等人于1934年设计了第一个利用强电场喷射聚合物溶液进行静电纺丝加工的装置;到20世纪60年代,电纺丝开始应用到纺丝工业中,用于生产各种聚合物纤维无纺布。20世纪90年代,Reneker等人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得到直径为亚微米到纳米级的纤维,所得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等特点,从而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催化、能源、环境、光电、食品工程、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研究。通过静电纺丝得到的无取向纤维膜通常是通过纤维丝之间的随机搭接形成,纤维丝之间缺少较强作用力,从而使得纤维膜强度不够,限制了其应用性能和范围;对于通过不同的收集装置而获得的高度取向纤维膜,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微纳尺寸上形成粘连结构的静电纺丝纤维膜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在微纳尺寸上形成粘连结构的静电纺丝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将构成粘结材料的组分在混合溶剂中均匀分散,制备相应的纺丝溶液,与另一种聚合物的纺丝溶液同时纺丝,形成在微纳结构上相互缠结的两种纤维丝膜。一)粘结材料形成相对独立的纤维丝,与另一种聚合物纤维丝相互贯穿,构成互穿网络结构;二)粘结材料包覆在另一种聚合物纤维丝外围,形成复合型纤维丝膜。粘结材料所形成的纤维丝能够发生部分粘连,使得相邻的纤维丝之间产生粘结作用。具体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20~180重量份数苯乙烯系热塑弹性体A、20~18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微纳尺寸上形成粘连结构的静电纺丝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第一步,将20~180重量份数苯乙烯系热塑弹性体A、20~180重量份数增粘剂、30~60重量份数增塑剂及1~5重量份数抗氧剂,在混合溶剂1中充分溶解,制备固体浓度为5~35wt%的纺丝溶液;其中弹性体A和增粘剂的质量比为9:1~1:9;第二步,将50~150重量份数聚合物B及1~5重量份数抗氧剂,在混合溶剂2中充分溶解,制备固体浓度为5~40wt%的纺丝溶液;第三步,将两种纺丝溶液按下述三种方法中任何一种方法纺丝,得到在微纳尺寸上形成粘连结构的静电纺丝纤维膜:①将两种纺丝溶液分别装入注射器中,同时置于静电纺丝设备上进行多针静电纺丝,粘结材料纤维丝与聚合物B纤维丝相互贯穿,并在微纳尺寸上形成粘连结构;纺丝收集方式为平板收集或转鼓收集,接收平板或转鼓的表面贴有背衬材料;所述的装有粘结材料纺丝溶液的注射器数量与聚合物B纺丝溶液的注射器的数量比例为1:6~6:1;②将两种纺丝溶液连接同轴针头,粘结材料纺丝溶液连接外轴注射针筒,聚合物B纺丝溶液连接内轴注射针筒,置于静电纺丝设备上进行静电纺丝,制备由粘结材料纤维丝包覆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微纳尺寸上形成粘连结构的静电纺丝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第一步,将20~180重量份数苯乙烯系热塑弹性体A、20~180重量份数增粘剂、30~60重量份数增塑剂及1~5重量份数抗氧剂,在混合溶剂1中充分溶解,制备固体浓度为5~35wt%的纺丝溶液;其中弹性体A和增粘剂的质量比为9:1~1:9;第二步,将50~150重量份数聚合物B及1~5重量份数抗氧剂,在混合溶剂2中充分溶解,制备固体浓度为5~40wt%的纺丝溶液;第三步,将两种纺丝溶液按下述三种方法中任何一种方法纺丝,得到在微纳尺寸上形成粘连结构的静电纺丝纤维膜:①将两种纺丝溶液分别装入注射器中,同时置于静电纺丝设备上进行多针静电纺丝,粘结材料纤维丝与聚合物B纤维丝相互贯穿,并在微纳尺寸上形成粘连结构;纺丝收集方式为平板收集或转鼓收集,接收平板或转鼓的表面贴有背衬材料;所述的装有粘结材料纺丝溶液的注射器数量与聚合物B纺丝溶液的注射器的数量比例为1:6~6:1;②将两种纺丝溶液连接同轴针头,粘结材料纺丝溶液连接外轴注射针筒,聚合物B纺丝溶液连接内轴注射针筒,置于静电纺丝设备上进行静电纺丝,制备由粘结材料纤维丝包覆在外的复合型纤维膜,复合型纤维丝在微纳尺寸上相互粘连;纺丝收集方式为平板收集或转鼓收集,接收平板或转鼓的表面贴有背衬材料;③将两种纺丝溶液均匀混合,置于静电纺丝设备上进行单针静电纺丝,制备由粘结材料与聚合物B构成的在微纳尺寸上相互粘连的复合纤维丝膜;纺丝收集方式为平板收集或转鼓收集,接收平板或转鼓的表面贴有背衬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微纳尺寸上形成粘连结构的静电纺丝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步①②③中所述的静电纺丝参数为:静电纺丝电压10~25kv,纺丝速度0.3~2ml/h,接收距离8~25cm,相对湿度为20~50%,温度为10℃~25℃。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在微纳尺寸上形成粘连结构的静电纺丝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苯乙烯系热塑弹性体A为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它们的氢化改良型嵌段共聚物以及这四种弹性体的接枝和嵌段聚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在微纳尺寸上形成粘连结构的静电纺丝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B为尼龙、聚乙烯吡咯烷酮、聚苯乙烯、聚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忠夫,张岩东,张春庆,鲁金明,刘伟,刘沛莹,孟繁志,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