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自适应自调节智能腰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707737 阅读:2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7 1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自适应自调节智能腰带,属于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腰带头、腰带身、腰带孔、压力传感器和磁性位置传感器,腰带头固定在腰带身一端,腰带孔均布在腰带身上,压力传感器和磁性位置传感器均设置在腰带身上,且压力传感器和磁性位置传感器均与主控板连接,腰带头中内置有主控板,锂电池,步进电机,齿轮组,螺旋轴及微型摄像头。该智能腰带引入螺旋轴和步进电机,通过螺旋传动原理,能够实现大扭力的传动,结合压力传感器和磁性位置传感器的检测反馈,实现腰带的自动松紧功能和自适应的调节功能。而且在腰带身上采用薄膜显示技术,实现腰带的自适应变色,能够根据所穿衣物的颜色,调整为最佳的搭配色彩。

Self adaptive self-adjusting intelligent waistband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elf-adjusting intelligent belt,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wearable devices, including belts, belt, belt head hole, a pressure sensor and a magnetic position sensor, the belt head is fixed on one end of the belt, the belt holes are uniformly distributed in the belt body, a pressure sensor and a magnetic position sensor are arranged on the belt body, and the pressure sensor and the magnetic sensor position and the main control board is connected inside waistband head has a main control board, lithium battery, stepper motor, gear, screw shaft and miniature camera. The introduction of intelligent belt screw shaft and a stepping motor, through screw transmission principle, can realize the transmission of large torque, combined with feedback detection of pressure sensor and magnetic position sensor, adjusting belt automatic and adaptive elastic function. And in the belt body, the use of film display technology, to achieve the adaptive color change belt, clothing can be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color of the best color match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自调节智能腰带
本技术属于穿戴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智能腰带。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穿戴设备屡见不鲜,其中智能腰带,市面上也已有成品。目前,智能腰带主要由皮带的带身、皮带带头、传感器、中央处理板、锂聚合物电池和手机APP等几方面构成,其主要通过中央处理板控制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并将数据通过蓝牙通信发送到手机APP,供给用户监控,主要功能包括运动控制,久坐提醒,实时定位,腰围测量,心率测速;有些商家将手机和腰带结合实现手机防丢,来电提醒等功能。但目前的智能腰带主要工作集中在检测方面,对于控制方面几乎没有任何发展,甚至不能实现智能腰带的自动系紧与松开。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发注重穿戴的搭配,普通的腰带以其色彩固定单一,而给搭配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因此现有技术当中亟需要一种新型的技术方案来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出一种自适应自调节智能腰带,该腰带能够根据使用者的腰围和压力数据自动的调节腰带的松紧,而且能够读取所穿裤子的颜色从而改变腰带自身色彩实现最合适的搭配。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适应自调节智能腰带,其特征是:包括腰带头、腰带身、腰带孔、压力传感器和磁性位置传感器,其中腰带头固定在腰带身一端,所述腰带头内部设有中间隔板,所述中间隔板将腰带头分为主控部和过槽部,且中间隔板上开设有螺旋轴过孔;所述主控部包含有微型摄像头、主控板、锂电池、步进电机、螺旋轴、自动按钮、螺旋轴座外壳、手动按钮、螺旋轴座、按钮定位框、第一弹簧、第二弹簧、旋转铰链、弹簧挡板及USB接口,所述微型摄像头和主控板连接;所述步进电机一端分别与主控板、锂电池连接,另一端通过齿轮组与螺旋轴传动连接;所述螺旋轴一端安装在螺旋轴座上,另一端穿过螺旋轴过孔延伸至过槽部内;所述自动按钮穿过主控部侧部与主控板连接,自动按钮数量为两个;所述螺旋轴座外壳上部通过第二弹簧与中间隔板连接,螺旋轴座外壳下部通过旋转铰链与中间隔板转动连接;所述手动按钮依次穿过主控部侧部和按钮定位框,手动按钮底端与螺旋轴座外壳接触;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按钮定位框内部,并套设在手动按钮上;所述按钮定位框固定在中间隔板上,按钮定位框内底部设置有弹簧挡板;所述USB接口分别与主控板、锂电池连接;其中腰带身为双层结构,第一层为皮料层,第二层为薄膜显示屏层,且皮料层面向身体一侧,所述薄膜显示屏层分别与主控板、锂电池连接,腰带身上开设有腰带孔;其中腰带孔的形状与螺旋轴的螺纹形状相匹配,腰带孔均布在腰带身上,相邻两个腰带孔之间的间隔与螺旋轴上的螺纹距相同;其中压力传感器和磁性位置传感器均设置在腰带身上,且压力传感器和磁性位置传感器均与主控板连接。进一步,所述压力传感器数量为三个,三个压力传感器均布在腰带身上。进一步,所述齿轮组包括步进电机齿轮、变速连接齿轮及螺旋轴齿轮,其中变速连接齿轮及螺旋轴齿轮固定在螺旋轴座外壳;所述变速连接齿轮一端与步进电机齿轮啮合或脱离,变速连接齿轮另外一端与螺旋轴齿轮啮合。进一步,所述薄膜显示屏层为反射式薄膜显示屏。通过上述设计方案,本技术可以带来如下有益效果:该自适应自调节智能腰带能够根据使用者的身体情况及个人习惯,根据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反馈和磁性位置传感器的位置反馈,控制步进电机旋转从而带动螺旋轴转动,实现自动的控制腰带的松紧,使腰带使用者处在最舒适的状态;同时能够根据腰带使用者衣物的颜色,自动的调整腰带背离人一侧的颜色,使腰带和衣物实现最完美的搭配。本技术从方便使用和服饰搭配的角度出发,最大限度的将智能技术应用于腰带上,通过螺旋传动原理实现了腰带松紧的自动控制与调节;通过将薄膜显示技术引入穿戴领域实现腰带和衣物的自适应搭配。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自适应自调节智能腰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自适应自调节智能腰带腰带头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自适应自调节智能腰带腰带头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种自适应自调节智能腰带的A-A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一种自适应自调节智能腰带的B-B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一种自适应自调节智能腰带的C-C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的一种自适应自调节智能腰带的腰带身局部放大图。图8是本技术的一种自适应自调节智能腰带的E-E剖视图。图中:1-腰带头、2-腰带身、3-腰带孔、4-压力传感器、5-磁性位置传感器、6-中间隔板、7-主控部、8-过槽部、9-微型摄像头、10-主控板、11-锂电池、12-步进电机、13-螺旋轴、14-自动按钮、15-螺旋轴座外壳、16-手动按钮、17-螺旋轴座、18-按钮定位框、19-第一弹簧、20-第二弹簧、21-旋转铰链、22-弹簧挡板、23-USB接口、24-皮料层、25-薄膜显示屏层、26-步进电机齿轮、27-变速连接齿轮、28-螺旋轴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实施方案做详尽的说明,本实施方案是以本技术技术基础上实现的。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实例。参照图1,本技术的一种自适应自调节智能腰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该智能腰带包括腰带头1,腰带身2,腰带孔3,三个压力传感器4及磁性位置传感器5组成,腰带头1固定在腰带身2一端,腰带孔3均布在腰带身2上,压力传感器4和磁性位置传感器5均设置在腰带身2上,且压力传感器4和磁性位置传感器5均与主控板10连接。参照图2,本技术的一种自适应自调节智能腰带腰带头1的左视图,所述腰带头1设有中间隔板6,其将腰带头1主体架构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主控部7和过槽部8,左边为过槽部8,腰带身2从过槽部8穿过,右边为主控部7,主控部7内部包含各种控制部件及螺旋轴13,参照图3及图4,本技术的一种自适应自调节智能腰带腰带头1的俯视图及自适应自调节智能腰带的A-A剖视图,腰带头1结构主要包含微型摄像头9,主控板10,锂电池11,步进电机12,螺旋轴13,自动按钮14,螺旋轴座外壳15,手动按钮16,螺旋轴座17,USB接口23,其中螺旋轴座17在螺旋轴座外壳15上,使得螺旋轴13会随着螺旋轴座外壳15的运动而运动。参照图5,本技术的一种自适应自调节智能腰带的B-B剖视图,结构主要由螺旋轴座外壳15,手动按钮16,第一弹簧19、第二弹簧20,旋转铰链21,螺旋轴座17及弹簧挡板22组成。螺旋轴座外壳15和中间隔板6通过旋转铰链21连接,使得螺旋轴座外壳15可以带着螺旋轴13围绕旋转铰链21运动。第二弹簧20连接着螺旋轴座外壳15和中间隔板6,将螺旋轴座外壳15拉向中间隔板6,螺旋轴13的螺旋穿过中间隔板6,到达过槽部8内和腰带身2上的腰带孔3进行啮合。此时可以电动控制腰带的松紧。当按动手动按钮16时,手动按钮16会向下运动使螺旋轴座外壳15向远离中间隔板6方向运动,从而带动螺旋轴13的螺旋离开过槽部8,导致腰带身2和螺旋轴13分离,实现腰带的手动松开与系紧。松开手动按钮16时,由于第一弹簧19及第二弹簧20作用,螺旋再次和腰带孔3啮合。参照图6,本技术的一种自适应自调节智能腰带的C-C剖视图,包括步进电机齿轮26,变速连接齿轮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适应自调节智能腰带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适应自调节智能腰带,其特征是:包括腰带头(1)、腰带身(2)、腰带孔(3)、压力传感器(4)和磁性位置传感器(5),其中腰带头(1)固定在腰带身(2)一端,所述腰带头(1)内部设有中间隔板(6),所述中间隔板(6)将腰带头(1)分为主控部(7)和过槽部(8),且中间隔板(6)上开设有螺旋轴过孔;所述主控部(7)包含有微型摄像头(9)、主控板(10)、锂电池(11)、步进电机(12)、螺旋轴(13)、自动按钮(14)、螺旋轴座外壳(15)、手动按钮(16)、螺旋轴座(17)、按钮定位框(18)、第一弹簧(19)、第二弹簧(20)、旋转铰链(21)、弹簧挡板(22)及USB接口(23),所述微型摄像头(9)和主控板(10)连接;所述步进电机(12)一端分别与主控板(10)、锂电池(11)连接,另一端通过齿轮组与螺旋轴(13)传动连接;所述螺旋轴(13)一端安装在螺旋轴座(17)上,另一端穿过螺旋轴过孔延伸至过槽部(8)内;所述自动按钮(14)穿过主控部(7)侧部与主控板(10)连接,自动按钮(14)数量为两个;所述螺旋轴座外壳(15)上部通过第二弹簧(20)与中间隔板(6)连接,螺旋轴座外壳(15)下部通过旋转铰链(21)与中间隔板(6)转动连接;所述手动按钮(16)依次穿过主控部(7)侧部和按钮定位框(18),手动按钮(16)底端与螺旋轴座外壳(15)接触;所述第一弹簧(19)位于按钮定位框(18)内部,并套设在手动按钮(16)上;所述按钮定位框(18)固定在中间隔板(6)上,按钮定位框(18)内底部设置有弹簧挡板(22);所述USB接口(23)分别与主控板(10)、锂电池(11)连接;其中腰带身(2)为双层结构,第一层为皮料层(24),第二层为薄膜显示屏层(25),且皮料层(24)面向身体一侧,所述薄膜显示屏层(25)分别与主控板(10)、锂电池(11)连接,腰带身(2)上开设有腰带孔(3);其中腰带孔(3)的形状与螺旋轴(13)的螺纹形状相匹配,腰带孔(3)均布在腰带身(2)上,相邻两个腰带孔(3)之间的间隔与螺旋轴(13)上的螺纹距相同;其中压力传感器(4)和磁性位置传感器(5)均设置在腰带身(2)上,且压力传感器(4)和磁性位置传感器(5)均与主控板(10)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自调节智能腰带,其特征是:包括腰带头(1)、腰带身(2)、腰带孔(3)、压力传感器(4)和磁性位置传感器(5),其中腰带头(1)固定在腰带身(2)一端,所述腰带头(1)内部设有中间隔板(6),所述中间隔板(6)将腰带头(1)分为主控部(7)和过槽部(8),且中间隔板(6)上开设有螺旋轴过孔;所述主控部(7)包含有微型摄像头(9)、主控板(10)、锂电池(11)、步进电机(12)、螺旋轴(13)、自动按钮(14)、螺旋轴座外壳(15)、手动按钮(16)、螺旋轴座(17)、按钮定位框(18)、第一弹簧(19)、第二弹簧(20)、旋转铰链(21)、弹簧挡板(22)及USB接口(23),所述微型摄像头(9)和主控板(10)连接;所述步进电机(12)一端分别与主控板(10)、锂电池(11)连接,另一端通过齿轮组与螺旋轴(13)传动连接;所述螺旋轴(13)一端安装在螺旋轴座(17)上,另一端穿过螺旋轴过孔延伸至过槽部(8)内;所述自动按钮(14)穿过主控部(7)侧部与主控板(10)连接,自动按钮(14)数量为两个;所述螺旋轴座外壳(15)上部通过第二弹簧(20)与中间隔板(6)连接,螺旋轴座外壳(15)下部通过旋转铰链(21)与中间隔板(6)转动连接;所述手动按钮(16)依次穿过主控部(7)侧部和按钮定位框(18),手动按钮(16)底端与螺旋轴座外壳(15)接触;所述第一弹簧(19)位于按钮定位框(18)内部,并套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猛何岩孙成李旭晨杨伟石要武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