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增亮膜及其制备方法。为了解决现有增亮膜会产生“cut‑off”现象,易刮伤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增亮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复合增亮膜包括透明基层和棱镜结构层;所述透明基层包括相对的第一光学面和第二光学面,所述棱镜结构层设置在第一光学面上,所述棱镜结构层包括若干个平行排布的第一棱镜单元和第二棱镜单元;所述棱镜结构层中具有扩散粒子。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增亮膜能够减轻“cut‑off”现象,同时还具有抗刮作用。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增亮膜具有扩散作用能够减少背光模组中光学功能膜片的使用数量,从而减少了背光模组的厚度和减化了背光模组的组装程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增亮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复合增亮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增亮膜(BEF,BrightnessEnhancementFilm)是应用于TFT、LCD背光模块中,以改善整个背光系统发光效率为宗旨的薄膜或薄片,其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中。目前,增亮膜(BEF)被广泛用于发光模组,用来汇聚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尤其是监视器等显示设备中常用增亮膜(BEF)来增加显示亮度和节约显示器电池设备的能量。增亮膜的原理是通过折射和反射将射向观察者视角之外的光线调整至观察者视角之内,从而提高正视亮度,这样就提高了光源所发出光能的利用率。传统的棱镜结构单元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观察者在垂直于棱镜伸展方向的平面内,从零角度正视移动至较大角度(大约35度)时亮度缓慢降低。在35-40度,亮度迅速降低。此现象被称之为严重的“cut-off”现象。一般的增亮膜中棱镜结构都有尖锐的棱角,在传递和安装使用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刮伤和崩裂,从而影响了光学品质。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抗刮增亮膜,其结构为在传统增亮膜棱镜阵列中增加若干顶部为圆角的棱镜柱,这些棱柱高度高于其周边的不同结构棱镜柱,从而起到抗刮作用效果。一般建议利用一种多功能复合膜来取代两或三张光学功能膜,减少了光学膜片的使用,同时达到了增光的作用及上/下扩散的作用效果。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在棱镜结构中添加扩散粒子的增亮膜,同时达到扩散光源及聚光的功效,减少厚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增亮膜会产生“cut-off”现象,易刮伤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增亮膜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增亮膜能够减轻“cut-off”现象,同时还具有抗刮作用。同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增亮膜具有扩散作用,同时集合了扩散与聚光的功能,能够减少背光模组中光学功能膜片的使用数量,从而减少了背光模组的厚度和减化了背光模组的组装程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增亮膜,包括透明基层和棱镜结构层;所述透明基层包括相对的第一光学面和第二光学面,所述棱镜结构层设置在第一光学面上,所述棱镜结构层包括若干个平行排布的第一棱镜单元和第二棱镜单元;所述棱镜结构层中具有扩散粒子。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棱镜单元和第二棱镜单元中具有扩散粒子。进一步的,在所述的复合增亮膜中,所述第一棱镜单元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所述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所述第二棱镜单元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所述三角形的顶角为圆角;所述第二棱镜单元高度H2大于第一棱镜单元高度H1。进一步的,在所述的复合增亮膜中,所述第一棱镜单元被垂直棱镜伸展方向的平面所截得的横截面不是等腰三角形,所述三角形的顶角的角度为50°-130°,所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的角度分别为20°-75°。在所述第一棱镜单元中,所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的角度不相等。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棱镜结构单元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所述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或称非等腰三角形),所述三角形的左侧的底角角度小于右侧的底角角度。即,全部第一棱镜结构单元的左侧的底角角度小于右侧的底角角度。或者,全部第一棱镜结构单元的右侧的底角角度小于左侧的底角角度。进一步的,在所述的复合增亮膜中,所述第二棱镜单元被垂直棱镜伸展方向的平面所截得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所述三角形的顶角为圆角,所述圆角是向外凸的光滑曲线;所述圆角的半径为R,所述R为1μm-5μm,所述顶角的两个边的夹角为50°-130°,所述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的角度为25°-65°。在所述第二棱镜单元中,所述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的角度相等。进一步的,在所述的复合增亮膜的棱镜结构层中,第二棱镜单元分布在第一棱镜单元之间,每隔N个第一棱镜单元设置一个第二棱镜单元,N是正整数,N∈[1-20]。进一步的,在所述的复合增亮膜中,所述透明基材的原料为高分子树脂。所述高分子树脂选自聚酯。所述聚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所述透明基层使用的聚酯原料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所述聚酯原料重均分子量范围为16000-20000,所述聚酯原料的特性黏度值为0.55dl/g。进一步的,所述透明基材PET的厚度为50μm-350μm之间。进一步的,所述透明基材PET的厚度为200μm-250μm之间。进一步的,在所述的复合增亮膜中,所述棱镜结构层的材料包括紫外光固化树脂胶水和扩散粒子;所述扩散粒子分散在紫外光固化树脂胶水内;所述紫外光固化树脂胶水选自丙烯酸酯树脂胶水、环氧树脂胶水、或聚氨酯树脂胶水中的一种;所述扩散粒子为有机扩散粒子PMMA;所述扩散粒子为球形,粒径为1μm-20μm,所述扩散粒子占棱镜结构层材料总重的10%-20%。进一步的,所述扩散粒子为规则的球形。进一步的,在所述的复合增亮膜中,所述第一棱镜单元高度为H1,H1为10μm-50μm;所述第二棱镜单元的高度为H2,H2为15μm-60μm。进一步的,在所述的复合增亮膜中,所述第一棱镜单元被垂直棱镜伸展方向的平面所截得的横截面不是等腰三角形,所述三角形的顶角的角度为90°,所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的角度分别为40°和50°;所述第二棱镜单元被垂直棱镜伸展方向的平面所截得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所述三角形的顶角为圆角,所述圆角是向外凸的光滑曲线;所述圆角的半径为R,所述R为2μm-3μm,所述顶角的两个边的夹角为90°,所述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的角度为45°;所述第一棱镜单元高度为H1,H1为22μm-28μm;所述第二棱镜单元的高度为H2,H2为27μm-33μm;在所述棱镜结构层中,第二棱镜单元分布在第一棱镜单元之间,每隔N个第一棱镜单元设置一个第二棱镜单元,N是正整数,N∈[5-8];所述扩散粒子为PMMA;所述扩散粒子的粒径为5μm-10μm,所述扩散粒子占棱镜结构层材料总重的15-20%。进一步的,在制备过程中,所述棱镜结构层的原料先配制成涂布液,所述涂布液包括下紫外光固化树脂胶水,和扩散粒子。进一步的,所述紫外光固化树脂胶水中包括紫外光固化树脂、固化剂、紫外光吸收剂、溶剂。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制备所述的复合增亮膜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准备透明基材层;(2)将紫外光固化树脂胶水与扩散粒子配制成涂布液;(3)将涂布液涂布在透明基材的第一光学面上,通过辊轮转印技术将微结构转印到具有扩散粒子的紫外光固化树脂胶水上,紫外光固化树脂胶水固化形成棱镜结构层,即得到所述的复合增亮膜。与现有增亮膜相比,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复合增亮膜具有扩散作用,具有较好的辉度增益,并且能够减轻“cut-off”现象,同时还具有抗刮作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复合增亮膜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易于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增亮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及所能达成的功能特征和优点,下文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并配合图式做详细说明如下:请参照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增亮膜,包括透明基层10和棱镜结构层20;所述透明基层10包括相对的第一光学面和第二光学面,所述棱镜结构层20设置在第一光学面上,所述棱镜结构层20包括若干个平行排布的第一棱镜单元202和第二棱镜单元203;所述棱镜结构层中具有扩散粒子201。所述第一棱镜单元202的横截面为三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增亮膜,包括透明基层和棱镜结构层;所述透明基层包括相对的第一光学面和第二光学面,所述棱镜结构层设置在第一光学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结构层包括若干个平行排布的第一棱镜单元和第二棱镜单元;所述棱镜结构层中具有扩散粒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增亮膜,包括透明基层和棱镜结构层;所述透明基层包括相对的第一光学面和第二光学面,所述棱镜结构层设置在第一光学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结构层包括若干个平行排布的第一棱镜单元和第二棱镜单元;所述棱镜结构层中具有扩散粒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镜单元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所述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所述第二棱镜单元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所述三角形的顶角为圆角;所述第二棱镜单元高度H2大于第一棱镜单元高度H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镜单元被垂直棱镜伸展方向的平面所截得的横截面不是等腰三角形,所述三角形的顶角的角度为50°-130°,所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的角度分别为20°-7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棱镜单元被垂直棱镜伸展方向的平面所截得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所述三角形的顶角为圆角,所述圆角是向外凸的光滑曲线;所述圆角的半径为R,所述R为1μm-5μm,所述顶角的两个边的夹角为50°-130°,所述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的角度为25°-6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增亮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棱镜结构层中,第二棱镜单元分布在第一棱镜单元之间,每隔N个第一棱镜单元设置一个第二棱镜单元,N是正整数,N∈[1-2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结构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材的原料为高分子树脂。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结构层的材料包括紫外光固化树脂胶水和扩散粒子;所述扩散粒子分散在紫外光固化树脂胶水内;所述紫外光固化树脂胶水选自丙烯酸酯树脂胶水、环氧树脂胶水、或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亚东,张克然,石晶晶,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