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光器负反馈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93928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4 0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激光器负反馈控制电路,包括:控制模块、激光模块和反馈电路,控制模块分别与激光模块连接,激光模块与反馈电路连接;控制模块的功率模拟信号输出端以及激光使能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激光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反馈电路包括运算放大电路和信号补偿电路,激光模块的激光功率反馈输出端与运算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信号补偿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信号补偿电路的输出端与激光模块的输入端连接。通过对激光模块的功率进行负反馈,使得激光模块的输出功率得到补偿和校正,使得激光模块在长时间工作仍能够稳定地输出,有效解决了激光器长期工作使用后光电转换效率降低造成的实际输出能量超出误差范围的问题。

Laser negative feedback control circuit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laser negative feedback control circuit comprises a control module, a laser module and a feedback circuit, the control module is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laser module, laser module connected with the feedback circuit; power control module of the analog signal output and laser enable signal output end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input end of the laser module, feedback circuit including the operational amplifier and signal compensation circuit, laser power feedback module and the output end of the operational amplifying circuit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put end of the operation, the output end of the amplification circuit and signal compensation circuit is connected to the input end and the output end of the laser module, signal compensation circuit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put terminal. Negative feedback through the power of the laser module, the output power of the laser module is compensated and corrected, the laser module working in long time still can stably output, effectively solve the long-term work of the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laser reduces the actual output power beyond the error range of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激光器负反馈控制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激光反馈控制
,特别是涉及一种激光器负反馈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纤激光器(包括光纤激光器和调Q激光器)及半导体激光器在实际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对光纤激光器长期能量输出稳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光纤激光器泵浦半导体的光电转换效率随着时间推移的老化衰减,使得光纤激光器在使用过程中功率输出不稳定。为了控制光纤激光器能够稳定输出,传统的光纤激光器均采用电流反馈技术,采用这种技术,在短时间内的工作使用,可以满足输出能量可以稳定保持在一个允许误差范围内,但是长期工作,由于光学器件及泵浦源的老化,使光电转换效率减小造成实际输出能量超出误差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针对传统的光纤激光器均采用电流反馈技术,在长期工作后,由于光学器件及泵浦源的老化,使光电转换效率减小造成实际输出能量超出误差范围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激光器负反馈控制电路。一种激光器负反馈控制电路包括:控制模块、激光模块和反馈电路,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激光模块连接,所述激光模块与所述反馈电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功率模拟信号输出端以及激光使能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激光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反馈电路包括运算放大电路和信号补偿电路,所述激光模块的激光功率反馈输出端与所述运算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补偿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补偿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激光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IC2D、电阻R24、可变电阻VR2和电容C9,所述激光模块的激光功率反馈输出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器IC2D的正相输入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2D的反相输入端接地,且所述运算放大器IC2D的反相输入端依次通过所述电阻R24和所述可变电阻VR2与所述运算放大器IC2D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容与所述电阻R24以及所述可变电阻VR2并联,所述运算放大器IC2D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补偿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电路还包括运算放大器IC2C和电阻R17,所述运算放大器IC2D的输出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器IC2C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2C的正相输入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功率模拟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2C的反相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17与所述运算放大器IC2C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2C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补偿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补偿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IC1D、运算放大器IC2A、电阻R9、电阻R10、电容C7、电容C8和电阻R14,所述运算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器IC1D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1D的反相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9与所述运算放大器IC1D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容C7与所述电阻R9并联,所述运算放大器IC1D的正相输入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IC1D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14与所述运算放大器IC2A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2A的反相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10与所述运算放大器IC2A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容C8与所述电阻R10并联,所述运算放大器IC2A的正相输入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IC2A的输出端与所述激光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补偿电路还包括电阻R20与运算放大器IC2B,所述运算放大器IC2A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20与所述运算放大器IC2B的正相输入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2B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器IC2B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2B的输出端与所述激光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还包括反馈模式选择电路,所述控制模块的反馈信号选择输出端与所述反馈模式选择电路连接,所述反馈模式选择电路与所述激光模块连接。所述反馈模式选择电路包括光耦PC1、光耦PC2、U2A、电阻R3、电阻R4、电阻R25、电容C1、电容C2、指示灯LED1和指示灯LED2,所述控制模块的反馈信号选择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光耦PC1的第一输入端以及所述光耦PC2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光耦PC1的第二输入端以及所述光耦PC2的第二输入端分别用于与电源连接,所述光耦PC1的第一输出端接地,所述光耦PC1的第一输出端通过所述电容C1接地,且所述光耦PC1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U2A的第一输入端以及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U2A的第一输入端以及第二输入端还通过所述电阻R3与电源连接,所述U2A的输出端与指示灯LED1的负极连接,指示灯LED1的正极通过所述电阻R25与电源连接,所述光耦PC2的第一输出端用于与反馈板使能端连接,所述光耦PC2的第二输出端通过所述电容C2与所述反馈板使能端连接,所述光耦PC2的第二输出端还通过所述电阻R4与所述指示灯LED2的负极连接,所述指示灯LED2的正极与电源连接。还包括延时电路,所述控制模块的激光使能信号输出端通过所述延时电路与所述激光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延时电路包括电阻R6、可变电阻VR1、电容C3、电容C4、二极管D1和U2C,所述电阻R6的一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激光使能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U2C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电容C3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电容C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3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电容C4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可变电阻VR1与所述电阻R6并联,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所述控制模块的激光使能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U2C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U2C的输出端与所述激光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对激光模块的功率进行负反馈,使得激光模块的输出功率得到补偿和校正,使得激光模块在长时间工作仍能够稳定地输出,有效解决了激光器长期工作使用后光电转换效率降低造成的实际输出能量超出误差范围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电路模块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反馈模式选择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反馈模式选择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反馈模式选择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列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对本专利技术不构成任何限制。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激光器负反馈控制电路10,包括:控制模块110、激光模块120及反馈电路130,所述控制模块110与所述激光模块120连接,所述激光模块120与所述反馈电路130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功率模拟信号输出端以及激光使能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激光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反馈电路包括运算放大电路和信号补偿电路,所述激光模块的激光功率反馈输出端与所述运算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补偿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补偿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激光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具体地,激光模块用于发射激光,该激光模块的输入端为信号输入端,该信号输入端用于接收信号,根据该信号发出相应功率的光,而所述激光模块的激光功率反馈输出端为信号输出端,用于反馈其发光功率。本实施例中,通过对激光模块的功率进行负反馈,使得激光模块的输出功率得到补偿和校正,使得激光模块在长时间工作仍能够稳定地输出,有效解决了激光器长期工作使用后光电转换效率降低造成的实际输出能量超出误差范围的问题。具体地,控制模块控制激光模块按预设功率输出能量,反馈电路检测激光器实际输出能量,当实际输出能量与预设功率一致时,反馈电路不做计算处理,当实际输出能量与反馈电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激光器负反馈控制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激光器负反馈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块、激光模块及反馈电路,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激光模块连接,所述激光模块与所述反馈电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功率模拟信号输出端以及激光使能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激光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反馈电路包括运算放大电路和信号补偿电路,所述激光模块的激光功率反馈输出端与所述运算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补偿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补偿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激光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激光器负反馈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块、激光模块及反馈电路,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激光模块连接,所述激光模块与所述反馈电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功率模拟信号输出端以及激光使能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激光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反馈电路包括运算放大电路和信号补偿电路,所述激光模块的激光功率反馈输出端与所述运算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补偿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补偿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激光模块的输入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器负反馈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运算放大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IC2D、电阻R24、可变电阻VR2和电容C9,所述激光模块的激光功率反馈输出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器IC2D的正相输入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2D的反相输入端接地,且所述运算放大器IC2D的反相输入端依次通过所述电阻R24和所述可变电阻VR2与所述运算放大器IC2D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容与所述电阻R24以及所述可变电阻VR2并联,所述运算放大器IC2D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补偿电路的输入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器负反馈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运算放大电路还包括运算放大器IC2C和电阻R17,所述运算放大器IC2D的输出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器IC2C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2C的正相输入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功率模拟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2C的反相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17与所述运算放大器IC2C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2C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补偿电路的输入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器负反馈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补偿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IC1D、运算放大器IC2A、电阻R9、电阻R10、电容C7、电容C8和电阻R14,所述运算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器IC1D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1D的反相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9与所述运算放大器IC1D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容C7与所述电阻R9并联,所述运算放大器IC1D的正相输入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IC1D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14与所述运算放大器IC2A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2A的反相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10与所述运算放大器IC2A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容C8与所述电阻R10并联,所述运算放大器IC2A的正相输入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IC2A的输出端与所述激光模块的输入端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激光器负反馈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子龙牛增强韩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联赢激光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