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终端及通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693612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4 08:34
一种通信方法及移动终端,包括:通过设置在移动终端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感应线圈确定移动终端被握持时的握持模式;根据确定的移动终端被握持时握持模式,按照预设策略控制预先设置的天线电路中的馈电电路和/或接地电路,以控制天线在不同频段的通信;其中,馈电电路包括馈电点或馈电端口;接地电路包括接地点或接地端口。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实现了移动终端天线的设计,通过感应线圈实现了天线在不同频段的控制,保证了移动终端的网络质量。

Mobile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A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mobile terminal, including: in the mobile terminal by setting one or more coils to determine that the mobile terminal is held when the holding mode is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mobile terminal; when gripping holding mod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feed circuit antenna circuit preset control strategy set in and / or grounding circuit and to control the antenna in the communication of different frequency band; the feed circuit includes the feeding or feeding port; the grounding circuit comprises a grounding or earthing port. The embodiment of the invention realizes the design of the antenna of the mobile terminal, realizes the control of the antenna in different frequency bands through an induction coil, and ensures the network quality of the mobile termin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终端及通信方法
本文涉及但不限于通信技术,尤指一种移动终端及通信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全金属外壳的移动终端由于外形美观、结构强度大、导热性能优越而备受国内外厂商的青睐。但是,随着金属覆盖面比例的增大,厚度越来越薄,相应的,留给移动终端天线设计的空间越来越小,从而极大的增加了移动终端天线的设计难度。同时,为了提升天线的性能,满足消费者的应用需求,需要在全金属终端内实现分集天线、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天线和无线相容性认证(WiFi,WirelessFidelity)天线多种类型的天线设计,这就进一步的增加了移动终端天线设计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及通信方法,能够实现全金属移动终端实现多种类型的天线的通信。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确定单元和控制单元;其中,确定单元用于,通过设置在移动终端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感应线圈确定移动终端被握持时的握持模式;控制单元用于,根据确定的移动终端被握持时握持模式,按照预设策略控制预先设置的天线电路中的馈电电路和/或接地电路,以控制天线在不同频段的通信;其中,所述馈电电路包括馈电点或馈电端口;所述接地电路包括接地点或接地端口。可选的,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获取设置的每一个所述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将获得的每一个所述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与预设的感应有效阈值进行比较;当获得的所述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大于或等于所述感应有效阈值时,获取所述感应线圈的位置信息;将获得的所有所述感应线圈的位置信息构成握持时按压感应线圈的分布信息,将分布信息与预设的握持模式匹配信息进行匹配,确定终端被握持时的握持模式;其中,所述握持模式包括左手模式和右手模式。可选的,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预设单元,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的边框的内侧和/或后盖的内侧预先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感应线圈。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通过设置在移动终端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感应线圈确定移动终端被握持时的握持模式;根据确定的移动终端被握持时握持模式,按照预设策略控制预先设置的天线电路中的馈电电路和/或接地电路,以控制天线在不同频段的通信;其中,所述馈电电路包括馈电点或馈电端口;所述接地电路包括接地点或接地端口。可选的,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设置在金属后壳的下部,天线的宽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天线的高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天线上设置有第一馈电点、第二馈电点和第一接地点;第一馈电点位于通用串行总线USB端口的左边,第一接地点位于USB端口的右边,第二馈电点位于USB端口和第一接地点之间;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与第一馈电点对应的匹配电路、与第二馈电点对应的匹配电路和与第一接地点对应的匹配电路;所述按照预设策略控制预先设置的天线电路中的馈电电路和/或接地电路,以控制天线在不同频段的通信包括:确定终端被握持时的握持模式为左手模式时,控制第一馈电点处于非馈电状态,控制第二馈电点处于馈电状态,控制所述第一接地点处于断开状态,调节所述第二馈电点对应的匹配电路,控制所述天线进行低频段的通信;或者,控制所述第一馈电点处于非馈电状态,控制所述第二馈电点处于馈电状态,控制所述第一接地点处于导通状态,调节所述第二馈电点对应的匹配电路和所述第一接地点对应的匹配电路,控制所述天线进行高频段的通信;确定终端被握持时的握持模式为右手模式,控制第一馈电点处于馈电状态,控制所述第二馈电点处于非馈电状态,控制所述第一接地点处于断开状态,调节所述第一馈电点对应的匹配电路,控制所述天线进行低频段的通信;或者,控制所述第一馈电点处于馈电状态,控制所述第二馈电点处于非馈电状态,控制所述第一接地点处于导通状态,调节所述第一馈电点对应的匹配电路和所述第一接地点对应的匹配电路,控制所述天线进行高频段的通信。可选的,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采用金属材料,包括顶部壳体、中部壳体和底部壳体,所述顶部壳体与所述中部壳体之间、以及所述中部壳体与所述底部壳体之间开设有缝隙;所述壳体的容置空间中至少设置有多入多出MIMO天线的谐振结构;所述壳体的顶部容置空间中对应设置有与所述MIMO天线的谐振结构对应的第一接地端口、第二接地端口和第一馈电端口;所述壳体的底部容置空间中设置有与所述MIMO天线的谐振结构对应的第三接地端口、第四接地端口、第二馈电端口和第三馈电端口;所述壳体的容置空间中还设置有与所述MIMO天线的第一接地端口、第二接地端口、第三接地端口和第四接地端口对应的匹配电路、与所述MIMO天线的第一馈电端口、第二馈电端口和第三馈电端口对应的匹配电路;所述无线通信单元包括移动通信模块;所述按照预设策略控制预先设置的天线电路中的馈电电路和/或接地电路,以控制天线在不同频段的通信包括:确定终端被握持时的握持模式为左手模式时,控制与所述MIMO天线的谐振结构对应的所述第一接地端口、所述第三接地端口处于断开状态,控制所述MIMO天线的谐振结构对应的所述第二接地端口、所述第四接地端口处于接地状态;控制与所述MIMO天线的谐振结构对应的所述第一馈电端口、所述第三馈电端口处于馈电状态,控制与所述MIMO天线的谐振结构对应的第二馈电端口处于非馈电状态,以及调节所述第二接地端口、所述第四接地端口、所述第一馈电端口、所述第三馈电端口对应的匹配电路,控制所述移动通信模块基于所调整的所述匹配电路、经由所述MIMO天线的谐振结构进行第一频段的移动通信;或者,控制与所述MIMO天线的谐振结构对应的所述第一接地端口、所述第三接地端口处于导通状态,控制所述MIMO天线的谐振结构对应的所述第二接地端口、所述第四接地端口处于接地状态;控制与所述MIMO天线的谐振结构对应的所述第一馈电端口、所述第三馈电端口处于馈电状态,控制与所述MIMO天线对应的第二馈电端口处于非馈电状态,以及调节所述第一接地端口、所述第三接地端口、所述第二接地端口、所述第四接地端口、所述第一馈电端口、以及所述第三馈电端口对应的匹配电路,控制所述移动通信模块基于所调整的所述匹配电路、经由所述MIMO天线的谐振结构进行第二频段的移动通信;确定终端被握持时的握持模式为右手模式,控制与所述MIMO天线的谐振结构对应的所述第一接地端口、所述第三接地端口处于断开状态,控制所述MIMO天线的谐振结构对应的所述第二接地端口、所述第四接地端口处于接地状态;控制与所述MIMO天线的谐振结构对应的所述第一馈电端口、所述第二馈电端口处于馈电状态,控制与所述MIMO天线的谐振结构对应的第三馈电端口处于非馈电状态,以及调节所述第二接地端口、所述第四接地端口、所述第一馈电端口、所述第二馈电端口对应的匹配电路,控制所述移动通信模块基于所调整的所述匹配电路、经由所述MIMO天线的谐振结构进行第一频道的移动通信;或者,控制与所述MIMO天线的谐振结构对应的所述第一接地端口、所述第三接地端口处于导通状态,控制所述MIMO天线的谐振结构对应的所述第二接地端口、所述第四接地端口处于接地状态;控制与所述MIMO天线的谐振结构对应的所述第一馈电端口、所述第二馈电端口处于馈电状态,控制与所述MIMO天线的谐振结构对应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移动终端及通信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确定单元和控制单元;其中,确定单元用于,通过设置在移动终端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感应线圈确定移动终端被握持时的握持模式;控制单元用于,根据确定的移动终端被握持时握持模式,按照预设策略控制预先设置的天线电路中的馈电电路和/或接地电路,以控制天线在不同频段的通信;其中,所述馈电电路包括馈电点或馈电端口;所述接地电路包括接地点或接地端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确定单元和控制单元;其中,确定单元用于,通过设置在移动终端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感应线圈确定移动终端被握持时的握持模式;控制单元用于,根据确定的移动终端被握持时握持模式,按照预设策略控制预先设置的天线电路中的馈电电路和/或接地电路,以控制天线在不同频段的通信;其中,所述馈电电路包括馈电点或馈电端口;所述接地电路包括接地点或接地端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获取设置的每一个所述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将获得的每一个所述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与预设的感应有效阈值进行比较;当获得的所述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大于或等于所述感应有效阈值时,获取所述感应线圈的位置信息;将获得的所有所述感应线圈的位置信息构成握持时按压感应线圈的分布信息,将分布信息与预设的握持模式匹配信息进行匹配,确定终端被握持时的握持模式;其中,所述握持模式包括左手模式和右手模式。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预设单元,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的边框的内侧和/或后盖的内侧预先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感应线圈。4.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设置在移动终端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感应线圈确定移动终端被握持时的握持模式;根据确定的移动终端被握持时握持模式,按照预设策略控制预先设置的天线电路中的馈电电路和/或接地电路,以控制天线在不同频段的通信;其中,所述馈电电路包括馈电点或馈电端口;所述接地电路包括接地点或接地端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设置在金属后壳的下部,天线的宽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天线的高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天线上设置有第一馈电点、第二馈电点和第一接地点;第一馈电点位于通用串行总线USB端口的左边,第一接地点位于USB端口的右边,第二馈电点位于USB端口和第一接地点之间;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与第一馈电点对应的匹配电路、与第二馈电点对应的匹配电路和与第一接地点对应的匹配电路;所述按照预设策略控制预先设置的天线电路中的馈电电路和/或接地电路,以控制天线在不同频段的通信包括:确定终端被握持时的握持模式为左手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一馈电点处于非馈电状态,控制所述第二馈电点处于馈电状态,控制所述第一接地点处于断开状态,调节所述第二馈电点对应的匹配电路,控制所述天线进行低频段的通信;或者,控制所述第一馈电点处于非馈电状态,控制所述第二馈电点处于馈电状态,控制所述第一接地点处于导通状态,调节所述第二馈电点对应的匹配电路和所述第一接地点对应的匹配电路,控制所述天线进行高频段的通信;确定终端被握持时的握持模式为右手模式,控制所述第一馈电点处于馈电状态,控制所述第二馈电点处于非馈电状态,控制所述第一接地点处于断开状态,调节所述第一馈电点对应的匹配电路,控制所述天线进行低频段的通信;或者,控制所述第一馈电点处于馈电状态,控制所述第二馈电点处于非馈电状态,控制所述第一接地点处于导通状态,调节所述第一馈电点对应的匹配电路和所述第一接地点对应的匹配电路,控制所述天线进行高频段的通信。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采用金属材料,包括顶部壳体、中部壳体和底部壳体,所述顶部壳体与所述中部壳体之间、以及所述中部壳体与所述底部壳体之间开设有缝隙;所述壳体的容置空间中至少设置有多入多出MIMO天线的谐振结构;所述壳体的顶部容置空间中对应设置有与所述MIMO天线的谐振结构对应的第一接地端口、第二接地端口和第一馈电端口;所述壳体的底部容置空间中设置有与所述MIMO天线的谐振结构对应的第三接地端口、第四接地端口、第二馈电端口和第三馈电端口;所述壳体的容置空间中还设置有与所述MIMO天线的第一接地端口、第二接地端口、第三接地端口和第四接地端口对应的匹配电路、与所述MIMO天线的第一馈电端口、第二馈电端口和第三馈电端口对应的匹配电路;所述无线通信单元包括移动通信模块;所述按照预设策略控制预先设置的天线电路中的馈电电路和/或接地电路,以控制天线在不同频段的通信包括:确定终端被握持时的握持模式为左手模式时,控制与所述MIMO天线的谐振结构对应的所述第一接地端口、所述第三接地端口处于断开状态,控制所述MIMO天线的谐振结构对应的所述第二接地端口、所述第四接地端口处于接地状态;控制与所述MIMO天线的谐振结构对应的所述第一馈电端口、所述第三馈电端口处于馈电状态,控制与所述MIMO天线的谐振结构对应的第二馈电端口处于非馈电状态,以及调节所述第二接地端口、所述第四接地端口、所述第一馈电端口、所述第三馈电端口对应的匹配电路,控制所述移动通信模块基于所调整的所述匹配电路、经由所述MIMO天线的谐振结构进行第一频段的移动通信;或者,控制与所述MIMO天线的谐振结构对应的所述第一接地端口、所述第三接地端口处于导通状态,控制所述MIMO天线的谐振结构对应的所述第二接地端口、所述第四接地端口处于接地状态;控制与所述MIMO天线的谐振结构对应的所述第一馈电端口、所述第三馈电端口处于馈电状态,控制与所述MIMO天线对应的第二馈电端口处于非馈电状态,以及调节所述第一接地端口、所述第三接地端口、所述第二接地端口、所述第四接地端口、所述第一馈电端口、以及所述第三馈电端口对应的匹配电路,控制所述移动通信模块基于所调整的所述匹配电路、经由所述MIMO天线的谐振结构进行第二频段的移动通信;确定终端被握持时的握持模式为右手模式,控制与所述MIMO天线的谐振结构对应的所述第一接地端口、所述第三接地端口处于断开状态,控制所述MIMO天线的谐振结构对应的所述第二接地端口、所述第四接地端口处于接地状态;控制与所述MIMO天线的谐振结构对应的所述第一馈电端口、所述第二馈电端口处于馈电状态,控制与所述MIMO天线的谐振结构对应的第三馈电端口处于非馈电状态,以及调节所述第二接地端口、所述第四接地端口、所述第一馈电端口、所述第二馈电端口对应的匹配电路,控制所述移动通信模块基于所调整的所述匹配电路、经由所述MIMO天线的谐振结构进行第一频道的移动通信;或者,控制与所述MIMO天线的谐振结构对应的所述第一接地端口、所述第三接地端口处于导通状态,控制所述MIMO天线的谐振结构对应的所述第二接地端口、所述第四接地端口处于接地状态;控制与所述MIMO天线的谐振结构对应的所述第一馈电端口、所述第二馈电端口处于馈电状态,控制与所述MIMO天线的谐振结构对应的第三馈电端口处于非馈电状态,以及调节所述第一接地端口、所述第三接地端口、所述第二接地端口、所述第四接地端口、所述第一馈电端口、以及所述第二馈电端口对应的匹配电路,控制所述移动通信模块基于所调整的所述匹配电路、经由所述MIMO天线的谐振结构进行第二频段的移动通信。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采用金属材料,包括顶部壳体、中部壳体和底部壳体,所述顶部壳体与所述中部壳体之间、以及所述中部壳体与所述底部壳体之间开设有缝隙;所述壳体的容置空间中设置有多入多出MIMO天线、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天线以及无线相容性认证WiFi天线,所述GPS天线和所述MIMO天线共辐射结构;所述壳体的顶部容置空间中设置有与所述MIMO天线对应的第五接地端口和第五馈电端口,所述壳体的底部容置空间中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镇仲
申请(专利权)人: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