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茶藻斑病病原的分离和培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682703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3 1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山茶藻斑病病原的分离和培养方法,涉及病原的分离和培养领域。包括病斑采集、消毒处理、分离培养、病原纯化、培养病原藻五个步骤,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培养山茶藻斑病病原的Chu10营养液和Chu10营养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专利技术山茶藻斑病病原的分离和培养方法,它能快速有效的将山茶藻斑病病原分离和培养,防止受到细菌和真菌的污染,整个过程污染少,周期短,纯化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茶藻斑病病原的分离和培养方法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病原的分离和培养领域,具体是一种山茶藻斑病病原的分离和培养方法。
技术介绍
山茶(Camelliajaponica)是重要绿化苗木之一。随着山茶花生产基地的不断扩大,园林绿化的普遍应用,国内外品种的频繁交换,苗木大范围的运输流通,再加上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山茶花的病害发生呈上升趋势,尤以山茶藻斑病的发生最为明显。山茶藻斑病发生于植株叶片及嫩枝上,以叶片为主。发病初期,感病叶片上产生细小圆点,灰绿色或灰白色,上覆疏松污白色丝状物,放射状向四周扩展,以后逐渐扩展,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中部灰褐色或深褐色,边缘仍为绿色,病斑稍隆起,表面呈毛毡状,直径0.5-1.2cm,病斑背面凹陷。山茶藻斑病的发生轻则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导致植株生长不良、品质下降,从而丧失观赏价值及绿化效果;重则引起整株死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给山茶花产业带来较大影响。在生产实践中,人们主要使用化学农药来控制山茶藻斑病的发生,但药剂防治的关键期和施药次数的确定主要是凭经验,缺乏科学依据,以致防治效果不理想,而只有掌握了病原的生理特性和侵染循环,才能科学的制定防治时期和防治对策。但是山茶藻斑病的病原分离困难,一般分离时易受细菌和真菌的污染,因此,急需建立山茶藻斑病病原的分离和培养方法,继而研究病原的生理特性及与病害发生的内在关系,为该病害的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山茶藻斑病病原的分离和培养方法,它能快速有效的将山茶藻斑病病原分离和培养,防止受到细菌和真菌的污染。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山茶藻斑病病原的分离和培养方法,包括病斑采集、消毒处理、分离培养、病原纯化、培养病原藻,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病斑采集:采集新鲜的病叶标本装入洁净的保鲜袋,带回实验室用自来水冲洗20-30min,备用;步骤二:消毒处理:选择步骤一中病斑较多的叶片,在超净工作台无菌环境下,用无菌剪刀剪下直径4-6mm的病组织圆片,用体积比75%的酒精处理20-30s,然后用无菌水冲洗4-6次,备用;步骤三:分离培养:将步骤二中经无菌水冲洗的病组织用无菌滤纸吸取表面水分,然后用镊子将病组织分别放入到Chu10营养基或营养液中,编号、密封后放入到温度22-28℃的光照培养箱内,按照光照12h,黑暗12h进行培养7-10d,观察其变化;步骤四:病原纯化:待步骤三中培养的病组织周围有疑似藻类产生,分别将藻类似物在装有Chu10营养基的培养皿上斜45度角涂抹4-5次,做好标记,放入到温度22-28℃的光照培养箱内,按照光照12h,黑暗12h进行培养,得到藻类病原;步骤五:培养病原藻:将步骤四中分离得到的藻类病原,转接到Chu10营养液中,然后在温度22-28℃、光照12h、黑暗12h的条件下以50-100r/min的转速摇床振荡培养7-10d,最终得到纯化的山茶藻斑病病原。上述山茶藻斑病病原的分离和培养方法,所述Chu10营养液由如下组份的原料制成:3.67g/100mLCaCl2·2H2O溶液1份,3.69g/100mLMgSO4·7H2O溶液1份,1.26g/100mLNaHCO3溶液1份,0.87g/100mLK2HPO4溶液1份,8.50g/100mLNaNO3溶液1份,2.84g/100mLNa2SiO3·9H2O溶液1份,3.35g/100mL的柠檬酸和3.35g/100mL的柠檬酸铁混合得到的柠檬酸铁溶液1份,微量营养素溶液1份,蒸馏水1000份。上述山茶藻斑病病原的分离和培养方法,所述微量营养素溶液是由1000mL的蒸馏水中加入Na2EDTA50.0mg、H3BO3618.0mg、CuSO4·5H2O19.6mg、ZnSO4·7H2O44.0mg、CoCl2·6H2O20.0mg、MnCl2·4H2O12.6mg、Na2MoO4·2H2O12.6mg制备而成。上述山茶藻斑病病原的分离和培养方法,所述Chu10营养基是由1000mL的Chu10营养液中加入15-20g的琼脂粉,加热溶解而成。上述山茶藻斑病病原的分离和培养方法,步骤三中所述Chu10营养基装入到培养皿中,每个培养皿放5-8个病组织圆片,并在皿底记上编号,密封后对其进行培养。上述山茶藻斑病病原的分离和培养方法,步骤四中所述藻类似物用蘸取无菌水的无菌棉签在病斑边缘刮取,然后涂布到Chu10固体培养基上。上述山茶藻斑病病原的分离和培养方法,步骤三中所述Chu10营养液装入到三角瓶中,每个三角瓶放6-10个病组织圆片,在瓶身标号,密封后对其进行培养。上述山茶藻斑病病原的分离和培养方法,步骤四中所述藻类似物用三角形玻璃涂布棒涂布到Chu10固体培养基上。上述山茶藻斑病病原的分离和培养方法,步骤五中所述藻类病原转接到装有Chu10营养液的耐高温带无菌透气膜瓶盖的PC组培瓶中,进行摇床振荡培养。上述山茶藻斑病病原的分离和培养方法,步骤五中所述藻类病原转接到装有Chu10营养液的试管中,用无菌透气封口膜封住管口,膜用细线绑定,进行摇床振荡培养。对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山茶藻斑病病原的分离和培养方法,它能快速有效的将山茶藻斑病病原分离和培养,防止受到细菌和真菌的污染,整个过程污染少,周期短,纯化效果好,具体体现在:1)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新鲜病组织病原活性强,病组织用自来水冲洗后能最大程度减少病部组织表面的其它微生物,免除病组织中其它微生物的干扰;2)本专利技术采用75%的酒精对病组织圆片进行处理,消毒迅速,不但可免除病组织其它杂菌的干扰,又能保持病组织病原的活性;3)本专利技术采用将无菌水冲洗的病组织用无菌滤纸吸取表面水分,有效降低了分离过程中的污染问题,使得污染率能降低30%以上;4)本专利技术采用的Chu10营养液比常用的藻类培养液Basel和BG11更利于山茶藻斑病病原的生长和繁殖,病藻在Chu10营养液中一般培养7-10d后藻类进入对数生长期,而在Basel和BG11营养液中一般需培养15d藻类才进入对数生长期;5)本专利技术PC组培瓶培养病原藻大多适用于大量藻液培养,试管培养病原藻大多在室内病藻的生物学特性等测定时采用;6)本专利技术采用摇床低转速对山茶藻斑病病原振荡培养,解决了病原培养过程中通气问题,同时能使藻细胞和营养液充分接触,生长迅速。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山茶藻斑病症状;附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病组织的分离;附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病组织的分离;附图4是本专利技术病原藻的PC组培瓶培养;附图5是本专利技术病原藻的试管培养。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实施例1:一种山茶藻斑病病原的分离和培养方法,包括病斑采集、消毒处理、分离培养、病原纯化、培养病原藻,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病斑采集:采集新鲜的病叶标本装入洁净的保鲜袋,带回实验室用自来水冲洗20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山茶藻斑病病原的分离和培养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山茶藻斑病病原的分离和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病斑采集、消毒处理、分离培养、病原纯化、培养病原藻,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病斑采集:采集新鲜的病叶标本装入洁净的保鲜袋,带回实验室用自来水冲洗20‑30min,备用;步骤二:消毒处理:选择步骤一中病斑较多的叶片,在超净工作台无菌环境下,用无菌剪刀剪下直径4‑6mm的病组织圆片,用体积比75%的酒精处理20‑30s,然后用无菌水冲洗4‑6次,备用;步骤三:分离培养:将步骤二中经无菌水冲洗的病组织用无菌滤纸吸取表面水分,然后用镊子将病组织分别放入到Chu10营养基或营养液中,编号、密封后放入到温度22‑28℃的光照培养箱内,按照光照12h,黑暗12h进行培养7‑10d,观察其变化;步骤四:病原纯化:待步骤三中培养的病组织周围有疑似藻类产生,分别将藻类似物在装有Chu10营养基的培养皿上斜45度角涂抹4‑5次,做好标记,放入到温度22‑28℃的光照培养箱内,按照光照12h,黑暗12h进行培养,得到藻类病原;步骤五:培养病原藻:将步骤四中分离得到的藻类病原,转接到Chu10营养液中,然后在温度22‑28℃、光照12h、黑暗12h的条件下以50‑100r/min的转速摇床振荡培养7‑10d,最终得到纯化的山茶藻斑病病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茶藻斑病病原的分离和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病斑采集、消毒处理、分离培养、病原纯化、培养病原藻,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病斑采集:采集新鲜的病叶标本装入洁净的保鲜袋,带回实验室用自来水冲洗20-30min,备用;步骤二:消毒处理:选择步骤一中病斑较多的叶片,在超净工作台无菌环境下,用无菌剪刀剪下直径4-6mm的病组织圆片,用体积比75%的酒精处理20-30s,然后用无菌水冲洗4-6次,备用;步骤三:分离培养:将步骤二中经无菌水冲洗的病组织用无菌滤纸吸取表面水分,然后用镊子将病组织分别放入到Chu10营养基或营养液中,编号、密封后放入到温度22-28℃的光照培养箱内,按照光照12h,黑暗12h进行培养7-10d,观察其变化;步骤四:病原纯化:待步骤三中培养的病组织周围有疑似藻类产生,分别将藻类似物在装有Chu10营养基的培养皿上斜45度角涂抹4-5次,做好标记,放入到温度22-28℃的光照培养箱内,按照光照12h,黑暗12h进行培养,得到藻类病原;步骤五:培养病原藻:将步骤四中分离得到的藻类病原,转接到Chu10营养液中,然后在温度22-28℃、光照12h、黑暗12h的条件下以50-100r/min的转速摇床振荡培养7-10d,最终得到纯化的山茶藻斑病病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茶藻斑病病原的分离和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hu10营养液由如下组份的原料制成:3.67g/100mLCaCl2·2H2O溶液1份,3.69g/100mLMgSO4·7H2O溶液1份,1.26g/100mLNaHCO3溶液1份,0.87g/100mLK2HPO4溶液1份,8.50g/100mLNaNO3溶液1份,2.84g/100mLNa2SiO3·9H2O溶液1份,3.35g/100mL的柠檬酸和3.35g/100mL的柠檬酸铁混合得到的柠檬酸铁溶液1份,微量营养素溶液1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美仙申婷李君荣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