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热岩(EGS)丛式井热交换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678977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3 07: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干热岩(EGS)丛式井热交换系统,本系统包括:a.注入系统包括注入管(1)、隔传导型材料(2)、工质(3);b.换热系统包括热交换岩层(4);c.排出系统包括排出管(5)、隔传导型材料(2)、工质(3)、排出管(5)、隔传导型材料(2)。三大系统与地面热能利用设备连接,形成密闭的循环系统,高效率地将干热岩热储层的热能导出,运用于发电、供暖(制冷),实现低碳环保的社会价值。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利用地热能的技术。

Dry rock (EGS) cluster well heat exchange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hot dry rock (EGS) cluster wells heat exchange system, this system includes: A. injection system includes injecting pipe (1), (2), conductive material (3); B. refrigerant heat exchange system comprises a heat exchange layer (4); the C. discharge system includes a discharge tube (5), (2) conduction type material and refrigerant discharge pipe (3), (5), (2) conducting materials. Three system and ground heat utilization equipment connected to form a closed recycling system, efficiently convert energy from hot dry rock geothermal reservoir, used in power generation, heating (cooling), low-carbon environmental social value. The utility model is a new technique for utilizing geothermal ener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干热岩(EGS)丛式井热交换系统
本技术属于干热岩(EGS)技术,尤其是涉及丛式井热交换系统。
技术介绍
2013年1月,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出《关于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要求“大力推进地热能技术进步,积极培育地热能开发利用市场,按照技术先进、环境友好、经济可行的总体要求,全面促进地热能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2014年6月,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发出《关于组织编制地热能开发利用规划的通知》,要求各地“近期地热能开发利用规划以浅层地温能供暖(制冷)、中深层地热能供暖及综合利用为主,具备高温地热资源的地区可发展地热能发电。远期发展中温地热发电和干热岩发电,并提高地热综合利用水平”。《国家能源局关于建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引导制度的指导意见》(国能新能【2016】第54号)实现2020、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分别达到5%、20%的能源发展战略目标。2016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大学校长张来斌提出应制订地热供暖补贴政策;全国人大代表、三全集团董事长陈泽民提出应大力提倡地热能开发利用。2016年国家能源局在《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中提出“加强地热能开发利用,研发水热型地热系统改造及增产技术,突破干热岩开发关键技术装备,建设兆瓦级干热岩发电和地热综合梯级利用示范工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更低成本,高效节能,热能利用率高,低碳环保提取利用地热能的干热岩(EGS)丛式井热交换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步骤1:依据需热量、地热梯度施工一定深度的多口直井,井径和井深根据需热量和地热梯度计算确定。步骤2:在中间一口直井内建立注入系统,安装注入管(1),注入管外部填充隔传导型材料(2);注入管内部填充工质(3),填充量根据热能供需量计算确定。步骤3:在周围的多口直井内建立排出系统,安装排出管(5),排出管外部填充隔传导型材料(2),排出管内部填充工质(3),填充量根据热能供需量计算确定。本技术由于采取了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绿色环保,无废气、废液、废渣排放。2、取水方便,城市自来水、劣质水改造后均可利用。3、水介质反复循环利用,可保护节约城市地下水资源。4、水源稳定,水温可调,热能利用率高,高效节能。5、无易燃、易爆装置,使用安全。6、系统使用寿命长。地下及地面管材,耐腐蚀、耐高温、耐高压,使用年限可达70年以上。7、井径相对较小,又经固井施工,水泥固结,地下无运动设备,不会造成地层垮塌,不会影响地面建筑及城市设施安全。8、采用这种建井技术,可以极大满足地面热能利用设备较大的需热量,占地面积小,经济效益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注入管、(2)隔传导型材料、(3)工质、(4)热交换岩层、(5)排出管。具体实施方式1、根据前期地质勘查,选取合适的干热岩热储层位置,选定井位,依据需热量、地热梯度,施工一定深度的多口直井。2、在中间一口直井内对准热储层位置,安装注入管(1),在注入管外部填充隔传导型材料(2),建成注入系统。3、在周围多口直井内对准热储层位置,安装排出管(5),在排出管外部填充隔传导型材料(2),建成排出系统。4、在注入管(1)、排出管(5)内部一次性注入工质(3),注入的工质量依据需热量计算确定。、启动系统,工质(3)由注入系统自主进入热交换岩层(4),热交换岩层(4)为高渗透性干热岩体,工质在干热岩体中完成热能交换,然后由排出系统排出。工质(3)在地面热能利用设备中做功后再次进入注入系统进行下一个循环。技术特点:一口注入井,多口排出井,利用高渗透性地质岩层作为天然热交换系统,提高热能导出效率,极大地满足地面热能利用设备的需求。应用此技术节约占地空间,节约水资源,降低成本,热能利用率高,绿色环保,无废气、废液、废渣排放,社会效益显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干热岩(EGS)丛式井热交换系统

【技术保护点】
干热岩(EGS)丛式井热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施工一定深度的多口直井,建造三大系统:a.注入系统,包括注入管(1)、隔传导型材料(2)、工质(3);b.换热系统,包括热交换岩层(4);c.排出系统,包括排出管(5)、隔传导型材料(2)、工质(3);三大系统构成密闭的循环系统,内部注入一定量的工质(3)。

【技术特征摘要】
1.干热岩(EGS)丛式井热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施工一定深度的多口直井,建造三大系统:a.注入系统,包括注入管(1)、隔传导型材料(2)、工质(3);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志海刘寅于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圆方干热岩勘探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