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薄板的加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
Method for processing thin plat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rocessing method of a thin plate,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薄板的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板材的加工,特别是涉及一种薄板的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精密仪器的日益增多,对精密薄板零部件的需求也日益增大。对于批量大,平行度要求高的薄板加工,单靠人为装夹控制将造成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装夹不便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从而不能适应大批量生产的要求;另一方面,人为装夹致使加工精度降低,难以保证加工后的薄板的各项尺寸精度要求,第三方面,落后的加工方法致使加工后的薄板很难达平面度及平行度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因薄板加工的夹具存在加工精度低、装夹不便以及滞后的加工方法无法实现平面度和平行度的精度要求缺陷,提供一种薄板的加工方法。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薄板的加工方法,其特点在于,所述加工方法采用一夹具,所述夹具包括一吸盘、一支撑装置和一底座,所述支撑装置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可拆卸式连接于所述吸盘和所述底座;所述吸盘的顶部开设有一直线槽、至少一与所述直线槽相交设置的封闭凹槽和一盲孔,所述盲孔位于所述封闭凹槽围成的封闭区域内,且所述吸盘的侧面上开设有与所述盲孔相连通的一吸气孔和一吹气孔,所述吹气孔与所述吸气孔间隔设置,且所述吸气孔和所述吹气孔分别用于与一吸气装置和一吹气装置相连接;所述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取待加工工件和所述夹具,且配好与所述封闭凹槽相适配的型圈;S2、将所述夹具安装于机床的工作平台上,确保所述吸盘的顶面的平面度在0.005-0.01mm,然后将所述型圈置于所述封闭凹槽中;S3、将待加工工件放置在所述型圈上,打开吸气开关,使待加工工件与所述型圈以及所述吸盘三者之间形成一空腔,通过所述吸气孔保证所述空腔处于真空状态;S4、对待加工工件的正面进行加工,以使加工后的待加工工件的正面的平面度在0.02mm以内;S5、加工完毕后,通过所述吹气孔向所述空腔吹气,使所述空腔脱离真空状态,然后取下待加工工件;S6、重复步骤S3-S5,对待加工工件的反面进行加工,以使加工后的待加工工件的反面的平面度在0.02mm以内。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夹具,该夹具通过真空泵抽取真空,将待加工的薄板工件吸住,保证薄板工件平面完全贴平夹具面后,可确保加工出来的薄板工件无论是平行度抑或平面度能达到很高的精度要求。优选地,所述步骤S4还包括以下步骤:S41、使用150mm飞刀对待加工工件的正面分三次加工,其中,第一次加工的进刀量为0.2mm,第二次加工的进刀量为0.05mm,第三次加工的进刀量为0.02mm,且总厚度留0.5mm余量。优选地,该待加工工件的反面呈阶梯形结构,其中,该反面距离该正面最远的一个平面具有平面度要求,所述步骤S6还包括以下步骤:S61、先对所述待加工工件整体进行粗加工,各尺寸留0.12mm余量;S62、加工完成后关闭吸气开关,停留10-30s,使工件释放应力后,再打开吸气开关,对无平面度要求的各平面进行精加工,而对有平面度要求的平面暂时不进行精加工,其中,精加工分两次,第一次精加工留0.02mm余量,第二次精加工到位;S63、最后使用150mm飞刀分三次对有平面度要求的平面加工,第一次加工0.08mm,第二次加工0.03mm,第三次加工0.01mm。本专利技术中,上述优选条件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可任意组合,即得本专利技术的各优选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1、提高了待加工工件正反两大面的平面度要求,根据工件的大小控制在0.02-0.05mm。2、提高了待加工工件正反两大面平行度要求,根据工件的大小控制在0.03-0.07mm。3、操作方便快捷,适用于批量化加工需求且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薄板的加工方法中采用夹具的加工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沿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沿B-B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待加工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与图5对应的侧视图。图7为图5中沿C-C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薄板的加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薄板的加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吸盘1直线槽11封闭凹槽12盲孔13吸气孔14吹气孔15支撑装置2管接头3底座4型圈5待加工工件6待加工工件的正面7待加工工件的反面8第一反面81第二反面8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专利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实施例1一种薄板的加工方法,如图1-4所示,所述加工方法采用的夹具包括吸盘1、支撑装置2和底座4,支撑装置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可拆卸式连接于吸盘和底座;如图1和2所示,吸盘1的顶部开设有直线槽11、至少有一条与直线槽相交设置的封闭凹槽12(本实施例中的封闭凹槽为7个)和盲孔13,盲孔位于封闭凹槽围成的封闭区域内(本实施例中的盲孔设置在封闭凹槽的中心位置);如图3和4所示,吸盘的侧面上开设有与盲孔相连通的一根吸气孔14和一根吹气孔15,本实施例中,吸气孔14沿吸盘的X轴方向设置、吹气孔15沿吸盘的Y轴方向设置。盲孔、吹气孔和吸气孔呈三维立体形孔道设置,更有效地向待加工工件、吸盘以及型圈之间所形成的空腔中,进行吸吹气,从而加快装夹和取拿待加工工件的速度,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地,吸气孔和吹气孔通过管接头3与一吸气装置(图中未示出)和一吹气装置(图中未示出)相连接。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夹具,该夹具通过真空泵抽取真空,将待加工的薄板工件吸住,保证薄板工件平面完全贴平夹具面后,可确保加工出来的薄板工件无论是平行度抑或平面度能达到很高的精度要求。如图5-9示出了待加工工件6使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夹具的加工方法步骤。如图8所示,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00,取待加工工件6和夹具,且配好与封闭凹槽12相适配的型圈5;步骤101,将夹具安装于机床的工作平台上,确保吸盘1的顶面的平面度在0.005-0.01mm,然后将型圈5置于封闭凹槽12中;步骤102,将待加工工件6放置在型圈5上,打开吸气开关,使待加工工件与型圈以及吸盘1三者之间形成一空腔,通过吸气孔14保证空腔处于真空状态;步骤103,对待加工工件6的正面进行加工,以使加工后的待加工工件的正面的平面度在0.02mm以内;本实施例中,步骤S4具体包括以下操作:使用150mm飞刀对待加工工件的正面7分三次加工,其中,第一次加工的进刀量为0.2mm,第二次加工的进刀量为0.05mm,第三次加工的进刀量为0.02mm,且总厚度留0.5mm余量。步骤104,加工完毕后,通过吹气孔15向空腔吹气,使空腔脱离真空状态,然后取下待加工工件6;步骤105,重复步骤102-104,对待加工工件的反面进行加工,以使加工后的待加工工件的反面的平面度在0.02mm以内。实施例2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如图5-7所示,其不同之处在于:待加工工件的反面8呈阶梯形结构,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反面81的加工方法重复步骤102-104,然而对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反面82,步骤S6还包括以下操作步骤:步骤1051,先对待加工工件整体进行粗加工,各尺寸留0.12mm余量;步骤1052,加工完成后关闭吸气开关,停留10-30s,使工件释放应力后,再打开吸气开关,对无平面度要求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板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方法采用一夹具,所述夹具包括一吸盘、一支撑装置和一底座,所述支撑装置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可拆卸式连接于所述吸盘和所述底座;所述吸盘的顶部开设有一直线槽、至少一与所述直线槽相交设置的封闭凹槽和一盲孔,所述盲孔位于所述封闭凹槽围成的封闭区域内,且所述吸盘的侧面上开设有与所述盲孔相连通的一吸气孔和一吹气孔,所述吹气孔与所述吸气孔间隔设置,且所述吸气孔和所述吹气孔通过管接头分别用于与一吸气装置和一吹气装置相连接;所述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板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方法采用一夹具,所述夹具包括一吸盘、一支撑装置和一底座,所述支撑装置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可拆卸式连接于所述吸盘和所述底座;所述吸盘的顶部开设有一直线槽、至少一与所述直线槽相交设置的封闭凹槽和一盲孔,所述盲孔位于所述封闭凹槽围成的封闭区域内,且所述吸盘的侧面上开设有与所述盲孔相连通的一吸气孔和一吹气孔,所述吹气孔与所述吸气孔间隔设置,且所述吸气孔和所述吹气孔通过管接头分别用于与一吸气装置和一吹气装置相连接;所述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取待加工工件和所述夹具,且配好与所述封闭凹槽相适配的型圈;S2、将所述夹具安装于机床的工作平台上,确保所述吸盘的顶面的平面度在0.005-0.01mm,然后将所述型圈置于所述封闭凹槽中;S3、将待加工工件放置在所述型圈上,打开吸气开关,使待加工工件与所述型圈以及所述吸盘三者之间形成一空腔,通过所述吸气孔保证所述空腔处于真空状态;S4、对待加工工件的正面进行加工,以使加工后的待加工工件的正面的平面度在0.02mm以内;S5、加工完毕后,通过所述吹气孔向所述空腔吹气,使所述空腔脱离真空状态,然后取下待加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亮,钟玉民,李金举,熊朝林,
申请(专利权)人:焱智精密机械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