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汽车前保系统的缓冲装置及汽车前保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670011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2 1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前保系统的缓冲装置及汽车前保系统,缓冲装置包括均由泡沫材料制成的第一缓冲部、第二缓冲部和第三缓冲部;第一缓冲部上有条形槽,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二缓冲部包括第一缓冲块和第二缓冲块,第一缓冲块的第一端安装在第一连接端,第二缓冲块的第一端安装在第二连接端;第三缓冲部包括第三缓冲块和第四缓冲块,第三缓冲块位于第一缓冲块的第二端,第四缓冲块位于第二缓冲块的第二端。汽车前保系统包括防护层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缓冲装置,第一缓冲部、第二缓冲部和第三缓冲部设置在防护层的内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善了缓冲装置不同部位的缓冲特点,增加了缓冲效果,提升了安全防护能力,降低了生产成本。

Buffer device for automobile front protection system and automobile front protection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uffering device for automobile and automobile front protection system. The system comprises a first buffer, buffer device, are made of foam material second and third buffer buffer; a first buffer strip groove part, including the first and second jointing end; the second part includes a first buffer the buffer block and second buffer block, the first buffer block is installed on one end of the first connecting end, second buffer block is installed on one end of the second connecting end; the third cushion part includes third buffer block and fourth buffer blocks, third blocks in the first buffer buffer block second terminal fourth, second located in the buffer block buffer block second end. The automobile front protection system comprises a protective layer and a buffer devic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wherein the first buffer part, the second buffer part and the third buffer part are arranged on the inner side of the protective layer. The utility model improves the buff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parts of the buffer device, increases the buffering effect, improves the safety protection capability and reduces the production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汽车前保系统的缓冲装置及汽车前保系统
本技术涉及安全防护
,尤其涉及一用于汽车前保系统的缓冲装置。
技术介绍
保险杠是汽车的重要防护部件,一般在保险杠上设置有缓冲装置以降低汽车发生事故时造成的损伤,如汽车与行人发生碰撞时,保险杠上设置的缓冲装置首先产生形变,以缓冲部分冲击力,可以有效地降低行人腿部或膝盖所受伤害;汽车与汽车发生碰撞时,设置在保险杠的缓冲装置以产生形变的形式保护汽车车身零件,减少汽车的损伤程度,降低维修费用。现有技术中,缓冲装置存在以下不足:第一,缓冲装置由发泡聚乙烯材料制成,缓冲装置的缓冲特性处处相同,无法满足缓冲装置中不同位置对缓冲性能的要求;第二,缓冲装置的整体厚度设置有待改进,在缓冲装置较厚的地方,吸能装置的可压缩性差,缓冲效果差,在缓冲装置较薄的地方,受到外在的冲击作用时,发生的形变过大,不足以缓冲外在的冲力作用,缓冲效果差;第三,截面设置中采用实心或者局部挖空的设计,实心的设计不仅在受到压缩时容易产生挤压实心,影响缓冲效果,同时浪费材质,增加了生产成本。因此,必要提出一种新型的缓冲装置及汽车前保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中的问题,改善缓冲装置不同部位的缓冲性能,增加缓冲效果,提升安全防护能力,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前保系统的缓冲装置及汽车前保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中的问题,改善缓冲装置不同部位的缓冲特点,增加缓冲效果,提升安全防护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前保系统的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均由泡沫材料制成的第一缓冲部、第二缓冲部和第三缓冲部,其中,按泡沫材料的密度从小到大依次排列为:第一缓冲部>第二缓冲部>第三缓冲部;所述第一缓冲部上设置有多个贯通的条形槽,所述第一缓冲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缓冲部包括第一缓冲块和第二缓冲块,所述第一缓冲块的第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二缓冲块的第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三缓冲部包括第三缓冲块和第四缓冲块,所述第三缓冲块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块的第二端,所述第四缓冲块设置在所述第二缓冲块的第二端。如上所述的用于汽车前保系统的缓冲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一缓冲部包括共面设置的第一缓冲条、第二缓冲条和第三缓冲条,所述第二缓冲条固定在所述第一缓冲条的顶部,所述第三缓冲条固定在所述第二缓冲条的顶部,其中,按照厚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为:所述第一缓冲条>所述第二缓冲条>所述第三缓冲条。如上所述的用于汽车前保系统的缓冲装置,优选地:所述条形槽的数量为三个,其中,一个所述条形槽设置在所述第三缓冲条上,另外两个所述条形槽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条上。如上所述的用于汽车前保系统的缓冲装置,优选地:设置在所述第三缓冲条上的条形槽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三缓冲条的中心线重合,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条上的两个条形槽的对称中心线与所述第一缓冲条的中心线重合。如上所述的用于汽车前保系统的缓冲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一缓冲块包括内接面,所述内接面与第一缓冲条中背向所述第二缓冲条的面共面设置,所述第一缓冲块的顶部设置有三层扇形阶梯,所述扇形阶梯的圆弧边的第一端与第一缓冲部邻接,所述扇形阶梯的圆弧边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内接面。如上所述的用于汽车前保系统的缓冲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三缓冲块的横截面的面积沿远离所述第一缓冲部的方向依次变小,所述第四缓冲块的横截面的面积沿远离所述第一缓冲部的方向依次变小。如上所述的用于汽车前保系统的缓冲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一缓冲部由第一发泡聚乙烯材料制成,所述第二缓冲块和所述第三缓冲块均由第二发泡聚乙烯材料制成,所述第四缓冲块由第三发泡聚乙烯材料制成;按照泡沫密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排列为:所述第一发泡聚乙烯材料>所述第二发泡聚乙烯材料>所述第三发泡聚乙烯材料。如上所述的用于汽车前保系统的缓冲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一缓冲块的第一端粘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二缓冲块的第一端粘接在所述第二连接端。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前保系统,包括防护层,和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汽车前保系统的缓冲装置,所述第一缓冲部、所述第二缓冲部和所述第三缓冲部依次排列后设置在所述防护层的内侧。如上所述的汽车前保系统,优选地:所述第一缓冲部、所述第二缓冲部和所述第三缓冲部卡接在所述防护层上。采用本技术提供的用于汽车前保系统的缓冲装置及汽车前保系统,可产生以下有益效果:改善了缓冲装置不同部位的缓冲特点,增加了缓冲效果,提升了安全防护能力,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下面将通过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实施例,将有助于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优点,其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缓冲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横截面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缓冲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缓冲块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缓冲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横截面图,其中图3示出的横截面平行于图2中第一缓冲部的第一端面,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缓冲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缓冲块的结构示意图。从图1至图5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缓冲装置,包括均由泡沫材料制成的第一缓冲部1、第二缓冲部2和第三缓冲部3。请同时参照图1至图5,其中,按照泡沫材料的密度从大到小依次排列为:第一缓冲部1>第二缓冲部2>第三缓冲部3;所述第一缓冲部1上设置有多个贯通的条形槽11,所述第一缓冲部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端12和第二连接端13;所述第二缓冲部包括第一缓冲块21和第二缓冲块22,所述第一缓冲块21的第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端12,所述第二缓冲块22的第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端13;所述第三缓冲部包括第三缓冲块31和第四缓冲块32,所述第三缓冲块31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块21的第二端,所述第四缓冲块32设置在所述第二缓冲块22的第二端。本技术提供的用于汽车前保系统的缓冲装置,采用第一缓冲部1、第二缓冲部和第三缓冲部拼接而成,每个缓冲部的缓冲抗振能力和结构均不同,可以针对性的强化容易受到冲撞或受到的冲击作用力较大的缓冲部的抗冲击和减震能力,增加了缓冲效果,同时针对受到冲击作用力较小或受到冲击的概率较低的缓冲部做了弱化和减薄处理,优化了生产材料的布置,降低了生产成本。第一缓冲部1设置在缓冲装置的最中间的位置,安装在汽车前保系统上时,位于车身的正前方,第一缓冲部1设置成由密度为30kg/m3低密度泡沫材料制成,并设置有条形槽11,以降低第一缓冲部1的刚度,保证在行人的腿部与车身发生碰撞时,第一吸能块产生较大的变形,保护行人,同时设有多个条形槽11的位置可以将撞击力传递到防撞梁,起到保护车身零件的作用。第二缓冲部偏离车身的正前方,位于车身正前方的侧面,防撞要求相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汽车前保系统的缓冲装置及汽车前保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汽车前保系统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包括均由泡沫材料制成的第一缓冲部、第二缓冲部和第三缓冲部,其中,按泡沫材料的密度从小到大依次排列为:第一缓冲部>第二缓冲部>第三缓冲部;所述第一缓冲部上设置有多个贯通的条形槽,所述第一缓冲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缓冲部包括第一缓冲块和第二缓冲块,所述第一缓冲块的第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二缓冲块的第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三缓冲部包括第三缓冲块和第四缓冲块,所述第三缓冲块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块的第二端,所述第四缓冲块设置在所述第二缓冲块的第二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汽车前保系统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包括均由泡沫材料制成的第一缓冲部、第二缓冲部和第三缓冲部,其中,按泡沫材料的密度从小到大依次排列为:第一缓冲部>第二缓冲部>第三缓冲部;所述第一缓冲部上设置有多个贯通的条形槽,所述第一缓冲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缓冲部包括第一缓冲块和第二缓冲块,所述第一缓冲块的第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二缓冲块的第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三缓冲部包括第三缓冲块和第四缓冲块,所述第三缓冲块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块的第二端,所述第四缓冲块设置在所述第二缓冲块的第二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前保系统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部包括共面设置的第一缓冲条、第二缓冲条和第三缓冲条,所述第二缓冲条固定在所述第一缓冲条的顶部,所述第三缓冲条固定在所述第二缓冲条的顶部,其中,按照厚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为:所述第一缓冲条>所述第二缓冲条>所述第三缓冲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汽车前保系统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槽的数量为三个,其中,一个所述条形槽设置在所述第三缓冲条上,另外两个所述条形槽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条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汽车前保系统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第三缓冲条上的条形槽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三缓冲条的中心线重合,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条上的两个条形槽的对称中心线与所述第一缓冲条的中心线重合。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霞寇宏滨石锦徐凯卢宇峰杨建达王得天赵婷婷黄歆明雷晓东程超赵阳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