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纺粘非织造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69094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2 1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菌纺粘非织造布,包括纺粘非织造布层,抗菌纺粘非织造布以纺粘非织造布层为基材层,在基材层的上表层、下表层分别设置有上抗菌层、下抗菌层;纺粘非织造布层以高卷曲度长纤维定向随机排列、交错、穿插、缠绕且交叉层叠而形成的纤维网络为纤维结构网,在纤维结构网内的纤维交错处设有纤维结合点,纤维结合点将纤维结构网固定连接为纺粘非织造布层;上抗菌层、下抗菌层内的抗菌微胶囊分别植入与上抗菌层、下抗菌层相邻的纤维结构网内,并与纤维结构网内的纤维结合固定,进而将上抗菌层、纺粘非织造布层及下抗菌层连为一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天然活性抗菌成分,安全可靠,且具有高效的抗菌性。

An antibacterial spunbonded nonwoven fabric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antibacterial spunbonded nonwovens, including spunbond nonwoven layer, antibacterial spunbonded nonwovens in spunbond nonwoven layer is the base layer, the base layer of the upper surface and lower surface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n upper layer and a lower layer of antibacterial antibacterial fiber network; spunbond nonwoven layer to high degree of crimp fiber directional random arrangement, interleaving, alternation, winding and cross laminated formed fiber structure, a fiber combination point in fiber structure in staggered fiber, fiber network structure with a fixed connection point fiber spunbonded nonwoven cloth layer on layer; antibacterial, antibacterial layer of microcapsules were implanted with antibacterial layer next, the antibacterial layer adjacent to the fiber network structure, and the fiber structure in fiber combined and fixed, and the upper layer, the antibacterial spunbond nonwoven layer and the lower layer is antibacterial One\u3002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the natural active antibacterial component, is safe and reliable, and has high antibacterial proper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纺粘非织造布
本技术涉及纺织织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菌纺粘非织造布。
技术介绍
医用非织造材料,因其穿着舒适方便,能有效地屏障细菌的穿透,阻止交叉感染,减少尘屑和毛羽的脱落,提供最佳的手术环境,减少护理人员劳动量,易储藏,易供应和更换,价格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尤其是一次性使用的非织造手术用品,如手术衣帽、手术洞巾、手术帷帘以及一系列手术或护理用的医疗用品,如纱布、绷带、手术巾、药棉、敷料、手术器械包布、探病服、病人床单及枕套等。目前,一次性手术服常用材料有短纤维热轧非织造材料、长丝纺粘非织造材料、非织造纺粘淋膜材料、水刺法非织造材料、木浆/聚酯复合水刺非织造材料、SMS、SMMMS和闪蒸非织造材料等。为了达到需要的防护效果,防护材料通常经过层压或复膜处理,往往厚重且透气、透湿性很差。长期穿着,身体会产生大量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排出,会增加其烦躁感,影响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所以,现在的需求重点已由单一的追求防护性能转向在保证防护性的前提下改善舒适性。目前,在使用抗菌材料上通常使用抗菌纤维加厚整理为主,其主要在普通纤维或非织造布的整理液中添加少量抗菌剂的方法获得,而抗菌剂是一类可以杀死或抑制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的功能材料,经检索文献,目前在普通纤维或非织造布中应用的抗菌剂按结构主要分为无机抗菌剂、有机抗菌剂和天然抗菌剂三大系列。其中:1)有机抗菌剂包括季铵盐类、咪唑类、吡啶类、有机金属类等,虽然杀菌速度快,抗菌效果显著,但存在易产生耐药性,热稳定性差,抗菌持久性短,毒性大等不足,从而给纤维及其制品带来新的健康隐患。2)与有机抗菌剂相比,无机抗菌集具有安全性能好、热分解温度高、稳定性好、抗菌能力强及抗菌持久等特点,目前研究的最多最广泛。无机抗菌剂是一般由抗菌组分和载体组成,具有抗菌活性的金属离子有银、铬、钴、镍、铜、锌及铁等离子,从安全性和抗菌性共同考虑,银离子最好。但银离子抗菌剂直接以银离子作为抗菌剂,存在以下缺陷:首先,银离子容易被还原呈单质而变为黑色,影响银离子抗菌剂在浅色制品中的应用,抗变色能力差。其次,在碱性环境中易生成氧化银沉淀,缓释性能差,影响抗菌持久性。再次,银离子遇氯离子的物品或环境时,容易生成氯化银沉淀而失去活性,耐盐性能较差。最后,载银量较低,工艺复杂,所需助剂种类繁多。由此可见,银离子抗菌剂主要是通过物理吸附或离子交换的方法,将具有抗菌能力的金属或金属离子固定在一定载体的表面如沸石、活性炭、磷酸盐、硅酸盐、溶解性玻璃、多孔金属等载体上而制成的物质。如公开号为CN102599164B的专利技术专利提供一种纳米层状载银-氨基酸络合物抗菌剂的制备方法,首先将银盐、氨基酸、水按摩尔比1:1:2.7进行混合,室温搅拌30min,50℃水浴搅拌15min,搅拌速度为8000r/min,制得溶液,其次在50℃水浴中搅拌速度8000r/min下加入蒙脱石,搅拌过滤,得到料液,在后进行固液分离,并置于室温下干燥,得到乳白色蓬松状抗菌剂粉末,其具有较好的抗变色性能,提高了抗菌剂的缓释性能和耐盐性。然而,以银、锌等金属离子为主的无机抗菌剂,虽具有抗菌效率高,耐热性强的优点,但是无论是无机抗菌剂还是有机抗菌剂,其均是以化学材料添加为主,有时候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后果,如化工杀菌对于菌种的统杀性分辨弱,会造成误杀造成其它有益菌被害,并且在使用后处理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处理污染。此外,化学添加剂对人体具有一定的不良影响,长期或经常性接触可能对人体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长期使用及触摸含有银、锌等金属离子的制品会对人体的肝脏造成负面影响,同时,价格昂贵,环保欠缺。这些缺陷限制了银离子抗菌剂在产品中的应用。基于前述原因,天然抗菌剂应势而生,与前述抗菌剂相比,天然抗菌剂是从植物、动物或生物中提取,其来源广泛、成本低,具有安全无毒、抗菌效率高,耐热性好,不易产生耐药性,具有环境友好性等优点,故其应用和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公告号为CN103800928B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抗菌除臭剂,其主要是一种以植物白叶藤来源的生物碱和新白叶藤碱类似物为主要的有效成分的抗菌剂除臭产品,包括弱酸调节剂、磷酸氢二钾、增溶剂、金属螯合盐、环糊精、活性成分、香精,能消除布制品中异味,同时有效去除布制品中或附着在布制品中的细菌和病毒,且安全有效,从根本上去除由于细菌引起的臭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提供一种抗菌纺粘非织造布,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而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抗菌纺粘非织造布包括纺粘非织造布层,所述抗菌纺粘非织造布以纺粘非织造布层为基材层,在基材层的上表层、下表层分别设置有上抗菌层、下抗菌层;所述纺粘非织造布层以高卷曲度长纤维定向随机排列、交错、穿插、缠绕且交叉层叠而形成的纤维网络为纤维结构网,在所述纤维结构网内的纤维交错处设有纤维结合点,所述纤维结合点将所述纤维结构网固定连接为纺粘非织造布层;所述上抗菌层、下抗菌层内的抗菌微胶囊分别植入与上抗菌层、下抗菌层相邻的纤维结构网内,并与纤维结构网内的纤维结合固定,进而将上抗菌层、纺粘非织造布层及下抗菌层连为一体。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上抗菌层或下抗菌层为谷物氨基酸抗菌微胶囊涂层。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上抗菌层或下抗菌层为天然抗菌微胶囊涂层。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上抗菌层或下抗菌层的厚度为15-50微米。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高卷曲度长纤维是呈皮芯结构的PP/PE纤维或PET/PE纤维,所述PE为芯层,PP或PET为皮层。本技术实现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天然活性抗菌成分,安全可靠,且具有高效的抗菌性,能够抑制细菌的入侵和滋生,对氨吸收率高,抗菌防霉及除臭效果突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抗菌纺粘非织造布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是纺粘非织造布层,2是上抗菌层,3是下抗菌层,11是纤维网络,21是抗菌微胶囊,31是抗菌微胶囊。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中,谷物氨基酸包括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蛋氨酸。其中,谷物氨基酸抗菌微胶囊涂层为锌氨基酸螯合物微胶囊,其中,囊芯为锌氨基酸螯合物,所述锌氨基酸螯合物由所述氨基酸与锌离子经过螯合工艺以共价键结合而成,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锌氨基酸螯合物优选甘氨酸锌、苏氨酸锌、赖氨酸锌与蛋氨酸锌或其组合物。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囊芯还包括谷氨酸纤维素酯、天冬氨酸纤维素酯。所述上抗菌层或下抗菌层为天然抗菌微胶囊涂层,其中,囊芯为天然抗菌组合体。所述天然组合体由壳聚糖、芦荟油、甲壳素、儿茶素、茶多酚、茶籽油、茶皂素、葡萄籽提取物、柠檬酸经混合乳化而成的颗粒状天然抗菌除臭体。所述囊壁为聚氨酯树脂膜、明胶膜、环糊精膜、低熔点聚酰胺膜、环氧树脂膜、脲醛树脂膜或阿拉伯胶膜。为了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了解,现结合附图对其作具体的说明。实施例1如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抗菌纺粘非织造布包括纺粘非织造布层1,所述抗菌纺粘非织造布以纺粘非织造布层1为基材层,在基材层的上表层、下表层分别设置有上抗菌层2、下抗菌层3。其中,所述纺粘非织造布层1以高卷曲度长纤维定向随机排列、交错、穿插、缠绕且交叉层叠而形成的纤维网络11为纤维结构网,在所述纤维结构网内的纤维交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抗菌纺粘非织造布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菌纺粘非织造布,包括纺粘非织造布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纺粘非织造布以纺粘非织造布层为基材层,在基材层的上表层、下表层分别设置有上抗菌层、下抗菌层;所述纺粘非织造布层以高卷曲度长纤维定向随机排列、交错、穿插、缠绕且交叉层叠而形成的纤维网络为纤维结构网,在所述纤维结构网内的纤维交错处设有纤维结合点,所述纤维结合点将所述纤维结构网固定连接为纺粘非织造布层;所述上抗菌层、下抗菌层内的抗菌微胶囊分别植入与上抗菌层、下抗菌层相邻的纤维结构网内,并与纤维结构网内的纤维结合固定,进而将上抗菌层、纺粘非织造布层及下抗菌层连为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纺粘非织造布,包括纺粘非织造布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纺粘非织造布以纺粘非织造布层为基材层,在基材层的上表层、下表层分别设置有上抗菌层、下抗菌层;所述纺粘非织造布层以高卷曲度长纤维定向随机排列、交错、穿插、缠绕且交叉层叠而形成的纤维网络为纤维结构网,在所述纤维结构网内的纤维交错处设有纤维结合点,所述纤维结合点将所述纤维结构网固定连接为纺粘非织造布层;所述上抗菌层、下抗菌层内的抗菌微胶囊分别植入与上抗菌层、下抗菌层相邻的纤维结构网内,并与纤维结构网内的纤维结合固定,进而将上抗菌层、纺粘非织造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进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市鼎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