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65036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2 0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反应釜,包括釜体、出料管,所述釜体的底端设置与釜体和出料管连接的加固装置,所述加固装置包括第一连接部、杆体、钢丝绳,所述杆体的一端设置与第一连接部相匹配且可调节杆体高度的第一螺纹,所述杆体远离第一螺纹的一端设置可悬吊出料管的钢丝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以下效果:长度可自由调节,调节速度快,调节精度高,调节效率高,不易锈蚀,不易对出料管造成损伤,节能环保。

Reaction kettl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reaction kettle, comprising a kettle body, a discharging pipe, wherein the kettle body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end and the kettle body and a discharging pipe reinforcement device is connected, the reinforcing device comprises a first connecting part, a rod, wire rope, the first screw rod end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onnecting Department of matching and adjustable height of the rod body, wherein one end of the rod body away from the first thread is suspended wire rope discharging tub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 that the length can be adjusted freely, the regulation speed is fast, the adjusting accuracy is high, the regulation efficiency is high, the corrosion is not easy, the damage of the discharge pipe is not easy, and the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re realiz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反应釜
本技术涉及一种反应容器,特别涉及一种反应釜。
技术介绍
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反应釜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生产工具。一般反应釜的底端会设置有出料口,利用物料本身的重力作用使物料通过出料口,沿着管道流入存储容器。然而,一般情况下反应釜底部的空间比较狭窄,且其底部用于支撑反应釜的支架占据了大量的空间,所以存储容器很难直接放置在出料口附近也就是反应釜底端。因此工业上常用一根较长的出料管连通出料口和存储容器,使物料通过该出料管流入存储容器中。但是,因为反应釜的横向尺寸比较大,所以这种管道长度比较长,因而在使用过程中管道上远离出料口的一端容易向下弯曲,导致连接位置发生破损,进而可能导致漏料,影响出料。如图1所示,目前工业中惯用的手段是将钢丝绳作为加固装置,钢丝绳的一端连接在反应釜的底端,另一端与出料管连接,利用钢丝绳将出料管吊起在一定的高度。这种加固装置在使用初期确实可以起到加固的作用,但是由于出料管的一端一直在给钢丝绳施加一个拉力,使用一段时间后,钢丝绳在拉力的影响下长度会变长,导致钢丝绳无法将出料管吊起到指定的高度,导致出料管与加固装置连接的一端产生弯曲,弯曲位置可能会发生破损,影响出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节出料管悬吊高度的反应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反应釜,包括釜体、出料管,所述釜体的底端设置与釜体和出料管连接的加固装置,所述加固装置包括第一连接部、杆体,所述杆体的一端设置与第一连接部相匹配且可调节杆体高度的第一螺纹,所述杆体远离第一螺纹的一端设置可悬吊出料管的钢丝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加固装置的第一连接部连接在釜体的底端,第一连接部与杆体通过第一螺纹螺纹连接,杆体的另一端与钢丝绳连接,钢丝绳远离杆体的一端悬吊出料管。该反应釜使用一段时间后,工作人员可通过量测出料管的高度或者加固装置的长度变化,并以此为依据来判断钢丝绳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当钢丝绳受到拉力影响长度变长的时候,出料管的一端也会相应地向下弯曲,通过旋转第一连接部或杆体,杆体可以沿着第一螺纹向上移动,由于杆体另一端连接着钢丝绳,故钢丝绳连同杆体一同向上移动,此时,悬吊在钢丝绳上的出料管的高度也相应提高。因此,出料管原本因钢丝绳变长而弯曲的部分重新变成了直线,不再弯折,防止了出料管破损,物料漏出,保证出料管可以正常工作。作为优选,所述杆体与钢丝绳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钢丝绳连接,所述杆体上设置有与第二连接部螺纹连接调整第二连接部高度的第二螺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连接部的长度有限,当钢丝绳的长度变化较大的时候,仅仅靠调节第一连接部与杆体的相对位置而产生的长度变化不一定能弥补钢丝绳伸长的长度。通过在杆体上设置第二连接部和第二螺纹,并且杆体与第二连接部螺纹连接,当依靠转动调节第一连接部所调整的高度无法满足需求时,可转动调节第二连接部,以此来增调整的高度。同时,由于各个零部件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在使用过程中零部件可能会发生损坏,将第一连接部、杆体和第二连接部三者通过螺纹相互连接,当其中某一部分发生损坏时,可以替换此损坏的部件,保留其余可正常使用的部件,从而达到节约资源的效果。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的方向相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者想调节本加固装置的长度时,需要先转动第一连接部,再调节第二连接部,动作比较麻烦且效率不高。通过将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的方向设置成相反的,当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转动方向一致时,两个连接部上下移动的方向相反,相应的,若只将杆体沿某一方向转动,两个连接部可同时往相反的方向移动,因此,工作人员在调整出料管的悬吊高度时,不必先后转动两个连接部,只需要转动中间的杆体,便可以使两个连接部同时向杆体的中心移动。这种两个连接部一起向杆体中心移动的方式使调整钢丝绳的速度更快,同时简化了调整的步骤,提高了工作效率。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的螺距不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杆体两端的螺纹中的一个螺纹的螺距比较大,另一个的螺距比较小,将两个两接头转动相同的角度时,与大螺距螺纹连接的连接部的移动的长度比较长,与小螺距螺纹连接的连接部移动的长度比较短。当钢丝绳的长度伸长比较大,出料管弯曲的程度比较大时,可以利用螺距比较大的螺纹,转动与其连接的连接部,从而使调整的速度比较快;当钢丝绳的长度伸长得比较小,出料管弯曲的程度比较小时,可以利用螺距比较小的螺纹,转动与其连接的连接部,从而使调整的精度更高。通过这种设计可兼顾调整的速度与调整的精度,方便工作人员进行调整。作为优选,所述杆体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螺纹座和第二螺纹座,第一螺纹座和第二螺纹座之间设置至少两根用于连接两者的连接杆,相邻所述连接杆之间自然形成可用于观察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状态的观察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者在调整本加固装置的长度时,因为看不到杆体内部的情况,不能准确把握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移动方向和移动的距离,可能会导致转动不当,使两个连接部与杆体脱落。通过采用上述设计,使用者可以看到杆体内部的情况,在调整装置的长度时,使用者可方便地看到两个连接部移动的方向和距离,从而避免了使用者因转动不当而导致接头和杆体脱落。同时,将杆体简化成两根更细的连接杆,可节省制造材料,节约能源,而且可以减轻整个加固装置整体的重量,减少了第一连接部上所承受的拉力,有助于延长该第一连接部的使用寿命。作为优选,所述出料管上与钢丝绳连接的部分设置用于加固出料管的套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出料管的长度比较长,运输和存放都比较不方便,且使用起来不够灵活,故通常在安装出料管的时候常使用几段短管连接成一段长管,但是这种长管的连接处强度通常比较脆弱。通过在该连接处套设一用于加固的套管,可以加强该连接处的结构,防止其弯折或漏料。同时,由于套管耐磨性强,将此钢丝绳连接在套管上,可防止钢丝绳与出料管的管身直接摩擦而导致出料管破损。作为优选,所述杆体的两端沿连接杆长度方向设置刻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需要调整加固装置的长度时,通过量测出料管弯曲部位距离地面的高度或者量测钢丝绳伸长的长度,然后将加固装置调整相应的长度。但是实际在调整过程中,由于没有一个准确可靠的参照物,工作人员往往只能凭感觉调整加固装置的长度,这样的调整方法不够精确,结果可能因调整的长度不够导致出料管的一端依旧向下弯曲,或者因调整过度导致出料管的一端向上弯曲。通过在杆体的两端设置刻度,工作人员在调整的时候可以从观察腔中观测到连接头的位置,然后以刻度为参照物,可以准确地将加固装置调整一定的长度。作为优选,所述套管上设置水平仪。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出料管弯曲的角度非常小的时候,工作人员无法凭肉眼准确判断出料管是否弯曲以及是否需要调整。通过在套管上设置一个水平仪,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发现出料管是否弯曲,并及时对加固装置的长度进行调整。作为优选,所述杆体的外侧面上沿杆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沿圆周均匀分布的加强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连接头与杆体的连接处存在一定的摩擦力,且两者之间可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反应釜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反应釜,包括釜体(1)、出料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的底端设置与釜体(1)和出料管(5)连接的加固装置(3),所述加固装置(3)包括第一连接部(31)、杆体(32),所述杆体(32)的一端设置与第一连接部(31)相匹配且可调节杆体(32)高度的第一螺纹(321),所述杆体(32)远离第一螺纹(321)的一端设置可悬吊出料管(5)的钢丝绳(3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应釜,包括釜体(1)、出料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的底端设置与釜体(1)和出料管(5)连接的加固装置(3),所述加固装置(3)包括第一连接部(31)、杆体(32),所述杆体(32)的一端设置与第一连接部(31)相匹配且可调节杆体(32)高度的第一螺纹(321),所述杆体(32)远离第一螺纹(321)的一端设置可悬吊出料管(5)的钢丝绳(3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32)与钢丝绳(34)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部(33),所述第二连接部(33)的一端与钢丝绳(34)连接,所述杆体(32)上设置有与第二连接部(33)螺纹连接调整第二连接部(33)高度的第二螺纹(32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321)和第二螺纹(322)方向相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321)和第二螺纹(322)的螺距不同。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良高维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新达世纪树脂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