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立强专利>正文

鱼竿助力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61203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1 1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鱼竿助力工具,涉及鱼竿附属用具技术领域,包括长条形的本体,所述本体前部上方设有向上的把手、下方设有与鱼竿配合的外套管,所述外套管能够套装在鱼竿上。将鱼竿套装在长条形本体前部下方的外套管内,持杆时手部握住本体前部上方的把手,即可轻松实现掌控鱼竿、对鱼竿施力的目的,颠覆了传统鱼竿钓鱼的发力方式,增加了手臂舒适度,能够手持鱼杆耐久而不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方便手臂施力,减缓了手部的疲劳程度,尤其适合长时间垂钓,能够使垂钓者享受到垂钓的乐趣。

Fishing rod power aid too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ishing rod power tools, ancillary equipment technical field relates to a fishing rod, comprising a strip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ishing rod, with the outer tube to the bottom of th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handle, the front top, the outer sleeve can be sheathed on a fishing rod. The fishing rod is sheathed in the elongated body the front lower part of the outer tube handle, hand hold body front above the holding rod, you can easily achieve the control rod, the force of the rod to subvert the traditional fishing rod force, increase arm comfort, can hold the fishing rod long and not tired.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operation, convenient arm force, slow down the degree of fatigue of the hand, especially for a long time fishing, the angler can enjoy the fun of fish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鱼竿助力工具
本技术涉及鱼竿附属用具
,尤其涉及一种鱼竿助力工具。
技术介绍
钓鱼是一项老少皆宜的休闲活动,可以放松心情、释放压力,而鱼竿则是必配装备。目前,传统的鱼竿都是手持式鱼竿,在钓鱼过程中,鱼竿与手臂接触面积较小,不论是长期手持鱼竿,还是有鱼上钩发力时,均是借助手腕来掌控方向和力度,垂钓者往往会感到手臂不适或酸痛;同时鱼竿杆尾也容易滑脱。另外,钓鱼还需要较大的耐力,这样一来,手部会有较大的负担,手腕部就会感到极度疲劳,尤其对于年纪较大的老年人来说,时间长了就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一个质量工具,能够与鱼竿固定,同时方便手臂施力,使操作者的手臂舒适,能够手持鱼杆耐久而不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鱼竿助力工具,包括长条形的本体,所述本体前部上方设有向上的把手、下方设有与鱼竿配合的外套管,所述外套管能够套装在鱼竿上。优选的,所述外套管与鱼竿间设有管状的尼龙塞,所述尼龙塞内孔与鱼竿配合,所述尼龙塞外圆与外套管配合。优选的,所述外套管端部设有堵盖,所述堵盖内设盲孔、且在盲孔底的中部设有与鱼竿配合的通孔,所述通孔直径处于外套管内径与尼龙塞外径之间,所述盲孔端部设有内螺纹,所述堵盖与外套管端部螺纹配合;所述盲孔下部为外大内小的锥面,所述限位台圆外圆纵截面为弧形。优选的,所述本体下端设有弧形槽,能够与鱼竿外圆配合。优选的,所述把手朝向前方、且斜向上倾斜设置。优选的,所述把手前方为与手指配合的弧形生理曲面。优选的,所述本体后端还包括分体连接结构,通过分体连接结构能够固定鱼竿末端。优选的,所述分体连接结构包括半圆抱箍和螺栓副,所述本体后端两侧设有连接面,所述半圆抱箍两侧的连接部通过螺栓副与连接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本体后端上方两侧设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与本体圆弧过渡,两个支撑台之间为与手臂肘部配合的弧形卡槽。优选的,所述本体为中空结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将鱼竿套装在长条形本体前部下方的外套管内,持杆时手部握住本体前部上方的把手,即可轻松实现掌控鱼竿、对鱼竿施力的目的,颠覆了传统鱼竿钓鱼的发力方式,增加了手臂舒适度,能够手持鱼杆耐久而不累。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方便手臂施力,减缓了手部的疲劳程度,尤其适合长时间垂钓,能够使垂钓者享受到垂钓的乐趣。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A向试图;图3是图1中B处的剖面图;图中:1-本体,2-把手,3-外套管,4-鱼竿,5-尼龙塞,6-堵盖,7-半圆抱箍,8-螺栓副,9-连接面,10-支撑台,11-弧形卡槽,12-弧形生理曲面,13-弧形槽,14-限位台圆,15-锥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本技术提供的鱼竿助力工具,如图1所示,包括长条形的本体1,所述本体1前部上方设有向上的把手2、下方设有与鱼竿4配合的外套管3,所述外套管3能够套装在鱼竿4上。将鱼竿套装在长条形本体前部下方的外套管内,持杆时手部握住本体前部上方的把手,即可轻松实现掌控鱼竿、对鱼竿施力的目的。进一步地,为了使鱼竿与外套管固定牢固,如图2所示,所述外套管3与鱼竿4间设有管状的尼龙塞5,所述尼龙塞5内孔与鱼竿4配合,所述尼龙塞5外圆与外套管3配合。将尼龙塞塞入鱼竿与外套管之间的间隙,用来固定鱼竿;尼龙塞外圆上还可以设计出条形孔,以降低成本和重量。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外套管3端部设有堵盖6,所述堵盖6内设盲孔、且在盲孔底的中部设有与鱼竿4配合的通孔,所述盲孔端部设有内螺纹,所述堵盖6与外套管3端部螺纹配合;所述盲孔下部为外大内小的锥面,所述限位台圆14外圆纵截面为弧形。将尼龙塞塞入鱼竿与外套管之间的间隙后,利用堵盖与外套管螺纹连接,将尼龙塞封堵在堵盖的盲孔内,可进一步在尼龙塞外侧端部设计限位台圆,避免其塞入鱼竿与外套管之间过紧而不好拆卸。当堵盖与外套管拧紧过程中,堵盖的内锥面与尼龙塞的限位台圆弧面接触,随着堵盖的进一步旋紧,可使尼龙塞对外套管施加压紧力,将鱼竿固定牢固;反之,旋卸堵盖后即可轻松将尼龙塞卸下来。进一步地,为了使鱼竿在本体上固定稳固,所述本体1下端设有弧形槽13,能够与鱼竿4外圆配合,可避免鱼竿偏离本体中心线而滑脱,使其定位更稳固。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垂钓者手握把手更舒适,所述把手2朝向前方、且斜向上倾斜设置。这样设计的把手更符合人体自然弯曲角度,也方便手部用力。另外,所述把手2前方为与手指配合的弧形生理曲面12,可使垂钓者手握把手时,手指与弧形生理曲面配合避免滑脱,更方便对鱼竿施力。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本体1后端还包括分体连接结构,通过分体连接结构能够固定鱼竿4末端。其中,所述分体连接结构包括半圆抱箍7和螺栓副8,所述本体1后端两侧设有连接面9,所述半圆抱箍7两侧的连接部通过螺栓副8与连接面9固定连接。利用半圆抱箍将鱼竿末端固定在本体上,使鱼竿固定更牢固,避免鱼竿在摆动过程中其末端相对本体发生左右偏移。为了方便装卸,螺栓副中的螺母可选用蝶形螺母,或者选用外圆带有防滑纹的圆形螺母。进一步地,所述本体1后端上方两侧设有支撑台10,所述支撑台10与本体1圆弧过渡,两个支撑台10之间为与手臂肘部配合的弧形卡槽11。垂钓者在使用过程中,可将手臂肘部放置在本体后端的弧形卡槽内,可对手臂进行限位,可借助手臂的支撑作用,借用臂部力量施力;同时也可避免在使用过程中手臂肘部相对本体左右摆动,不方便施力。进一步地,所述本体1为中空结构,所述本体1、把手2及外套管3为一体式,可增强整体强度。当鱼竿在垂钓过程中被鱼拖入水中,本体借助中空结构可在水中漂浮,避免鱼竿沉入水中。另外,还可将本体及半圆抱箍选用铝合金材质或塑料材质,以减小整体重量方便垂钓者轻松使用。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轻松省力的优点,将鱼竿套装在长条形本体前部下方的外套管内,持杆时手部握住本体前部上方的把手,即可轻松实现掌控鱼竿、对鱼竿施力的目的,颠覆了传统鱼竿钓鱼的发力方式,增加了手臂舒适度。以前垂钓2-3小时就感到疲劳的情况得到缓解,采用本技术方便手臂施力,减缓了手部的疲劳程度,能够手持鱼杆耐久而不累。本技术尤其适合长时间垂钓,能够使垂钓者享受到垂钓的乐趣。显然,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鱼竿助力工具

【技术保护点】
鱼竿助力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条形的本体(1),所述本体(1)前部上方设有向上的把手(2)、下方设有与鱼竿(4)配合的外套管(3),所述外套管(3)能够套装在鱼竿(4)上;所述外套管(3)与鱼竿(4)间设有管状的尼龙塞(5),所述尼龙塞(5)内孔与鱼竿(4)配合,所述尼龙塞(5)外圆与外套管(3)配合;所述外套管(3)端部设有堵盖(6),所述堵盖(6)内设盲孔、且在盲孔底的中部设有与鱼竿(4)配合的通孔,所述通孔直径处于外套管(3)内径与尼龙塞(5)外径之间,所述盲孔端部设有内螺纹,所述堵盖(6)与外套管(3)端部螺纹配合;所述盲孔下部为外大内小的锥面(15),限位台圆(14)外圆纵截面为弧形。

【技术特征摘要】
1.鱼竿助力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条形的本体(1),所述本体(1)前部上方设有向上的把手(2)、下方设有与鱼竿(4)配合的外套管(3),所述外套管(3)能够套装在鱼竿(4)上;所述外套管(3)与鱼竿(4)间设有管状的尼龙塞(5),所述尼龙塞(5)内孔与鱼竿(4)配合,所述尼龙塞(5)外圆与外套管(3)配合;所述外套管(3)端部设有堵盖(6),所述堵盖(6)内设盲孔、且在盲孔底的中部设有与鱼竿(4)配合的通孔,所述通孔直径处于外套管(3)内径与尼龙塞(5)外径之间,所述盲孔端部设有内螺纹,所述堵盖(6)与外套管(3)端部螺纹配合;所述盲孔下部为外大内小的锥面(15),限位台圆(14)外圆纵截面为弧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竿助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下端设有弧形槽(13),能够与鱼竿(4)外圆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竿助力工具,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立强张常茂
申请(专利权)人:杨立强张常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