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48396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7 0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方面的空气调节器包括将外部空气从电子电气室向热交换室引导的空气引导部,上述空气引导部包括:空气引导部本体,用于形成空气流路;集水部,用于储存向上述空气引导部本体流入的水;以及集水部排出口,设置于上述集水部,用于排水。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储存经由集水部向空气引导部渗透的水并向外部排出,因而可防止因水分而电子电气部被损坏,而且可阻断经由筋向空气引导部的上部面渗透的水,从而可利用隔断壁及集水部的斜度来阻断向空气引导部的下部面渗透的水,由此上部面及下部面均具有防水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调节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调节器。
技术介绍
空气调节器为根据用途和目的将室内的空气维持在最合适的状态的家电设备。例如,夏季将室内调节成凉爽的制冷状态,冬季将室内调节成温暖的制热状态,并且调节室内的湿度,将室内的空气调节成舒适的净化状态。可根据能否分离为室内机和室外机,将这种空气调节器分为分离式空气调节器和一体式空气调节器,上述分离式空气调节器分离为单独的室内机和室外机,上述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和室外机结合为一个装置。另一方面,可根据空气调节器的设置样态,将这种空气调节器分为可安装在墙壁上的壁挂式空气调节器及框架式空气调节器、可竖立在客厅的超薄空气调节器。并且,可根据室内机的容量,将这种空气调节器分为单户型空气调节器、中大型空气调节器及多功能空气调节器等,上述单户型空气调节器具有可使一台室内机驱动的容量,从而适用于如家庭住宅的窄小的场所,上述中大型空气调节器具有很大的容量,从而可适用于公司或餐馆,上述多功能空气调节器具有可充分使多台室内机驱动的容量。空气调节器中进行制冷循环,进行上述制冷循环的装置包括:压缩机,用于压缩制冷剂;冷凝器,用于冷凝在上述压缩机中压缩的制冷剂;膨胀装置,用于使在上述冷凝器中冷凝的制冷剂膨胀;蒸发器,用于使在上述膨胀装置中膨胀的制冷剂蒸发。另一方面,室外机包括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及多个电子电气部。上述电子电气部控制上述制冷循环。上述电子电气部中包括喷放大量的热的部件。若如上所述的电子电气部不在可运行温度执行运行,则上述制冷循环的进行效率低或者上述空气调节器会被损坏。近来,流动上述室外机的内部的空气的一部分可经过配置有上述电子电气部的空间,从而适用经由上述空气使上述电子电气部冷却的方法。与此相关的现有文献如下。申请号(申请日):KR10-2000-0019054(2000年04月11日)专利技术名称:空气调节器的空气引导装置另一方面,室外机设置于室外,从而暴露于雨或雪等的水分,因此水分会与向热交换器流入的外部空气一同向空气室外机内部流入。并且,若上述空气调节器执行制冷运行,则会在室外机的内部因热交换而产生冷凝水。若上述水分渗透电子电气部的设置空间,则怕受水分的电子电气部会被损坏,并且存在因短路而发生火灾的危险。因此,为了冷却应在室外机中配置空气流路,以使空气向电子电气部循环,而且还需要防止水分渗透上述空气流路,即,需要具有规定水平以上的流速的流路且防止水渗透电子电气室的结构。但是,如上所述的现有文献中存在无法满足这种要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防止水渗透的空气引导部。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可增加使电子电气部冷却的空气的流速的空气引导部。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可集中排出与发热元件相邻的空气的空气引导部。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的空气调节器包括:空气引导部本体;集水部,用于储存向上述空气引导部本体流入的水;以及集水部排出口,用于排水。并且,上述空气引导部本体可包括:底板,形成有上述集水部;盖板,与上述底板的上侧相结合;以及固定板,从上述盖板的一侧朝向电子电气室延伸。并且,上述空气引导部可位于划分壁的上侧,上述划分壁配置于上述电子电气室与上述热交换室之间。并且,上述电子电气部可包括:第一面板,设置有能够使上述固定板贯通的贯通部;以及第二面板,向与上述第一面板相交叉的方向配置。并且,上述集水部可包括:第一倾斜面,以从上述集水部排出口朝向上述电子电气室的方式形成;以及第二倾斜面,以从上述集水部排出口朝向上述热交换室的方式形成,上述第二倾斜面的倾斜度大于上述第一倾斜面的倾斜度。并且,上述底板可包括:集水部突起,将上述集水部的水向上述集水部排水口引导;以及集水部排出管,从上述集水部排水口向下方延伸。并且,上述底板可包括:隔断壁,从上述底板的流入口向上侧延伸;隔断壁排水口,形成于上述隔断壁的一侧,并贯通上述底板;隔断壁突起,从上述隔断壁朝向上述隔断壁排水口的上侧空间延伸;以及隔断壁排出管,从上述隔断壁排水口向下方延伸。并且,盖板包括筋,上述筋从上述盖板的下部面向下方形成,并向与空气的流动方向相交叉的方向延伸。本专利技术的空气调节器还可包括:第一突出部,从上述底板的两侧端向上方延伸;以及第二突出部,从上述盖板的两侧端向下方延伸,并以与上述第一突出部相抵接的方式相结合。并且,上述第一突出部的外侧面能够以与上述第二突出部的内侧面相抵接的方式紧固于上述第二突出部的内侧面。本专利技术的空气调节器还包括:室外机排出口,设置于上述壳体,在上述室外机排出口形成有用于排出上述热交换室的空气的第一排出面;以及空气引导部排出口,设置于上述空气引导部,在上述空气引导部排出口形成有用于排出上述电子电气室的空气的第二排出面,上述第一排出面与第二排出面之间以具有设定角度的方式相交。附图说明图1为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的示意图。图2为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结构及制冷剂的流动的示意图。图3为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的分解图。图4为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去除上部面面板的室外机的俯视图。图5为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电子电气部的前方示意图。图6为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电子电气部的后方示意图。图7为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空气引导部的示意图。图8及图9为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空气引导部的分解图。图10为根据图8的A-A’的剖视图。图11为根据图8的B-B’的剖视图。图12为根据图8的C-C’的剖视图。图13为示出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内部空气的流动的图。图14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设定角度的图。图15为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设定角度的空气的流动的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的示意图,图2为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结构及制冷剂的流动的示意图,图3为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的分解图,图4为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去除上部面面板的室外机的俯视图。参照图1至图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包括:室外机10,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室内机(未图示),配置于室内空间,用于调节室内空气。上述室外机10包括形成外观且内置有多个部件的壳体。上述壳体包括:前方面板11,构成上述室外机的前部面,在上述前方面板11设置有排出口11A;后方面板12,以与上述前方面板11向后方相隔开的方式配置,在上述后方面板12设置有吸入口12A;上部面面板13,构成上述室外机的上部面;左侧面板14及右侧面板15,构成上述室外机的两侧面,在上述左侧面板14及右侧面板15设置有吸入口14A、15A。上述室外机10包括由上述壳体被包围的内部空间,在上述内部空间可配置有后述的压缩机等。上述室外机10包括:吸入口12A、14A、15A,用于吸入室外空气;排出口11A,用于排出空气。上述排出口11A可形成于上述壳体的前方,上述吸入口12A、14A、15A可形成于壳体的后方或侧方。更详细地,上述排出口11A可位于上述前方面板11,上述吸入口12A、14A、15A可位于上述后方面板12、左侧面板14或右侧面板15中的至少一个。上述室外机10还可包括服务面板16。上述服务面板16可从上述室外机10的前部面向一侧面呈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空气调节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包括热交换室及电子电气室,在上述热交换室配置有热交换器,在上述电子电气室配置有电子电气部,上述电子电气室形成于上述热交换室的一侧;吸入口,形成于上述壳体,用于使外部空气流入;空气引导部,与上述电子电气部相结合,将从上述吸入口流入的外部空气从上述电子电气室向上述热交换室引导,上述空气引导部包括:空气引导部本体,用于形成空气流路;集水部,形成于上述空气引导部本体的下部,用于储存向上述空气引导部本体流入的水;以及集水部排出口,设置于上述集水部,用于排水。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2.08 KR 10-2015-01739881.一种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包括热交换室及电子电气室,在上述热交换室配置有热交换器,在上述电子电气室配置有电子电气部,上述电子电气室形成于上述热交换室的一侧;吸入口,形成于上述壳体,用于使外部空气流入;空气引导部,与上述电子电气部相结合,将从上述吸入口流入的外部空气从上述电子电气室向上述热交换室引导,上述空气引导部包括:空气引导部本体,用于形成空气流路;集水部,形成于上述空气引导部本体的下部,用于储存向上述空气引导部本体流入的水;以及集水部排出口,设置于上述集水部,用于排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空气引导部本体包括:底板,形成有上述集水部;以及盖板,与上述底板的上侧相结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空气引导部本体还包括从上述盖板的一侧朝向电子电气室延伸的固定板,上述电子电气部包括:第一面板,设置有能够使上述固定板贯通的贯通部;以及第二面板,向与上述第一面板相交叉的方向配置,用于引导经由上述吸入口流入的空气朝向上述固定板流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集水部包括:第一倾斜面,从上述集水部排出口朝向上述电子电气室延伸;以及第二倾斜面,从上述集水部排出口朝向上述热交换室延伸,上述第一倾斜面的倾斜度大于上述第二倾斜面的倾斜度。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底板包括集水部突起,上述集水部突起从上述集水部排水口的一侧向上述集水部排水口的上方弯曲并延伸,并将储存于上述集水部的水向上述集水部排水口引导。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底板还包括从上述集水部排水口向下方延伸的集水部排出管,储存于上述集水部的水经由上述集水部排出管向热交换室排出。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空气流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全富焕
申请(专利权)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