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46271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6 2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固持在绝缘本体上的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基体及凸伸出基体的对接体,所述端子具有固持在基体上的固持部、凸伸于对接体上的接触部及延伸出基体外的焊接部;所述绝缘本体的对接体及端子的接触部上形成有纳米薄膜层。通过在电连接器的对接体镀有纳米薄膜层,以防止人工汗液、油滴等液体残留于对接体上,相对现有电连接器可防止端子短路、烧机等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信号传输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连接器在现有电子移动设备领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用于两种电子移动设备之间的信号传输(如数据信号或电源信号等传输),且现有连接器的研发方向有朝小型化及数据快速传输的方向发展等。另外,随着消费者对电子移动设备的需求,在小型化连接器领域中快速充电已成为大趋势,但同样带来移动端接口难解的通病,例如现有技术的连接器包括绝缘体、固持在绝缘体上的导电端子及遮蔽壳体,导电端子具有固持在绝缘体上的固持部、自固持部凸伸的接触部及延伸的焊接部,该遮蔽壳体围设在绝缘体外侧形成有对接框,且接触部凸伸入该对接框内,以供对接连接器插接。有时在连接器并未插接对接连接器的情况下,因该连接器的对接框朝外设置,所以对接框上容易粘上水滴或油污等液体物质,并且该液体物质将相邻的端子连接导通,容易发生短路,甚至发生烧机现象,带来不利的后果。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设计一种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短路烧机的电连接器。为实现前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固持在绝缘本体上的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基体及凸伸出基体的对接体,所述端子具有固持在基体上的固持部、凸伸于对接体上的接触部及延伸出基体外的焊接部;所述绝缘本体的对接体及/或端子的接触部上形成有纳米薄膜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纳米薄膜层采用等离子技术形成。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对接体或端子的接触部上形成的液体接触表面大于120度角的珠状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有中间板,所述绝缘本体具有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所述端子具有与第一本体一体成型的第一端子及与第二本体一体成型的第二端子,即所述第一本体与第一端子形成结构称为第一组件,所述第二本体与第二端子形成结构称为第二组件,且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将中间板夹持于内,形成三明治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间板呈一对分离设置,分别位于对接板的两侧端,并设有延伸出的接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本体具有数个凹槽,所述中间板具有多个通孔,第二本体具有凸伸入中间板的通孔和第一本体的凹槽内的多个凸起。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本体还具有凸伸入中间板的通孔并卡持于第一本体的凹槽内的一对扣持臂,且该一对扣持臂位于第一本体的后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进一步包括有绝缘体,在所述第一组件、中间板及第二组件夹持组合后,再与绝缘体一体注塑成型而成,形成第三组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有遮覆在绝缘本体外侧的遮蔽壳体、铁壳焊脚及塑胶件,该铁壳焊脚与塑胶件一体注塑而成,且套设在遮蔽壳体的外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设有成型在塑胶件前端上的液态硅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设有成型在基体后侧的环氧树脂。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电连接器的对接体或端子的接触部上镀有纳米薄膜层,以防止人工汗液、油滴等液体残留于对接体或端子的接触部上,相对现有电连接器可防止端子短路、烧机等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另一角度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部分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绝缘本体第三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另一角度示意图;图6为图4所示部分结构的分解视图;图7为液态位于对接体上的成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所揭示的一种电连接器100,其包括绝缘本体1、固持在绝缘本体1上的多个端子2、固持在绝缘本体上的遮蔽壳体3、铁壳焊脚4及塑胶件5。该铁壳焊脚4与塑胶件5一体注塑而成,且套设在遮蔽壳体3的外侧。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基体11及凸伸出基体的对接体12,所述端子2具有固持在基体上的固持部、凸伸于对接体上的接触部21及延伸出基体外的焊接部22;所述遮蔽壳体3围设于所述对接体12外侧,形成有对接腔10,在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绝缘本体1的对接体12及/或端子2的接触部21上形成有纳米薄膜层,以防止人工汗液、油滴等液体残留于对接体上,防止端子短路、烧机现象。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对接体及端子的接触部上均镀有纳米薄膜层,当然,也可在对接体上或端子的接触部上镀有纳米薄膜层均可解决上述问题。请再参阅图3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连接器100展现的是一种TypeC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100进一步包括有中间板6,该中间板呈一对设置,分别位于对接板的两侧端;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第一本体101、第二本体102及绝缘体103,所以第一本体101具有第一基体及第一对接体,同理,所以第二本体101具有第二基体及第二对接体;所述端子2具有与第一本体101一体成型的第一端子201及与第二本体102一体成型的第二端子202,将所述第一本体101与第一端子201一体注塑形成后称为第一组件A,所述第二本体102与第二端子202一体注塑形成后称为第二组件B,且第一组件A与第二组件B将中间板6夹持其内,形成三明治结构。所述中间板6由金属板材料冲压而成,该中间板6具有平板部60、位于平板部前端的卡扣部61及向后延伸可安装于电路板上的接脚62,该平板部60中间弯折S形部63,以增加中间板6与第一本体101、第二本体102的结合稳定性,所述卡扣部61位于绝缘本体的对接部的两侧端,增加与对接连接器的结合强度,防止对接连接器脱离对接腔10。所述第一本体101具有数个凹槽104及于第一对接体朝下凸伸入第二本体凹槽内的定位柱(未图示),所述中间板6的平板部60具有多个通孔64,且其中一通孔供定位柱穿过;第二本体102具有共同凸伸入中间板的其它通孔64内与第一本体101的凹槽104内的凸起105与定位柱106、凸伸入中间板的通孔64并卡持于第一本体101的凹槽内的扣持臂107;所述凸起105与定位柱106末端呈锥形,以利于凸起105可导引第一本体101与中间板6连接到第二本体102上,以将三者定位在一起,该扣持臂107位于第二基体的两侧端,且末端呈倒钩形,从而所述扣持臂107可以将第一本体101及中间板6扣持在一起,以方便所述绝缘体103与第一组件A、中间板6及第二组件B再次一体注塑成型而成,称为第三组件C。所述第一端子201具有位于第一本体101的第一对接体上的第一接触部2011及延伸出的第一焊接脚2012,且第一焊接脚呈水平面安装在电路板上(未图示),所述第二端子202具有位于第二本体201的第二对接体上的第二接触部2021及延伸出的第二焊接脚2022,且第一焊接脚2012与第二焊接脚2022呈交错设置(参图2所示)。请再参阅图3所示,将第三组件C组装入遮蔽壳体3上,并将遮蔽壳体3与第三组件C一同固持组装入塑胶件5与铁壳焊脚4上,且铁壳焊脚4具有固持板41及自固持板延伸出的安装脚42,该固持板上设有多个穿孔43及位于下侧弯折的折弯部44,在所述铁壳焊脚4与塑胶件5一体成型时,该穿孔43与折弯部44可增加铁壳焊脚与塑胶件的结合强度,且安装脚42朝外弯折,以便安装于电路板上。请再参阅图2及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连接器100设有成型在塑胶件5的液态硅胶7及成型在基体11上的环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固持在绝缘本体上的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基体及凸伸出基体的对接体,所述端子具有固持在基体上的固持部、凸伸于对接体上的接触部及延伸出基体外的焊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对接体及/或端子的接触部上形成有纳米薄膜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固持在绝缘本体上的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基体及凸伸出基体的对接体,所述端子具有固持在基体上的固持部、凸伸于对接体上的接触部及延伸出基体外的焊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对接体及/或端子的接触部上形成有纳米薄膜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薄膜层采用等离子技术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对接体或端子的接触部上形成的液体接触表面大于120度角的珠状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有中间板,所述绝缘本体具有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所述端子具有与第一本体一体成型的第一端子及与第二本体一体成型的第二端子,即所述第一本体与第一端子形成结构称为第一组件,所述第二本体与第二端子形成结构称为第二组件,且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将中间板夹持于内,形成三明治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板呈一对分离设置,分别位于对接板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俊
申请(专利权)人: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