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8214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露一种车用连接器,包括安装体、固持于安装体上的对接体及端子部;所述对接体具有前后贯通的对接腔,所述对接体的前端供对接连接器插入对接腔,对接体的后端固持于安装体上,所述端子部包括绝缘本体及安置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该导电端子具有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固持部、自固持部一端凸伸出绝缘本体的接触部及另一端延伸出绝缘本体的连接脚;所述对接部的前缘至导电端子的接触部的末端的距离大于等于1.10毫米,以便引导孔能充分引导对接连接器,与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对接。与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对接。与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对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用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车用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线束上的车用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在汽车工业领域中逐渐地整合HF系统(GPS、用于移动无线电的外天线、汽车收音机等),为这些系统在汽车中必须布置和连接同轴电缆,在USA和欧洲对该汽车插接连接器引入一种标准,以便不同供应商的系统彼此兼容,例如,美国有SAE/USCAR

18标准,欧洲有DIN 72594

1(FAKRA)标准等等,其中,FAKRA=Fachkreis Autobiltechnik,机动车辆标准委员会。
[0003]请参阅于2022年8月16日公开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第114914759号,专利技术名称为小型射频连接器,其包括有线段模块,该线段模块至少包括第一壳体及安装于该第一壳体上的第一套管,该第一套管组装结合于第一壳体上,该第一套管内设有绝缘本体及端子,且端子的接触部凸伸入第一套管内以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由于,端子的接触部离第一套管的前端面距离比较近,所以,当对接连接器插入时,该第一套管尚未将对接连接器引正时,所述端子就与对接连接器对接,该对接连接器容易将接触部挤压变形,无法实现对接的情况,影响两连接器的对接效果。
[0004]所以,希望提出一种新的车用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挤压端子变形的车用连接器。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用连接器,包括安装体、固持于安装体上的对接体及端子部;所述对接体具有前后贯通的对接腔,所述对接体的前端供对接连接器插入对接腔,对接体的后端固持于安装体上,所述端子部包括绝缘本体及安置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该导电端子具有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固持部、自固持部一端凸伸出绝缘本体的接触部及另一端延伸出绝缘本体的连接脚;所述安装体具有固持对接体的基部及自基部一体向前凸伸入对接体的对接腔内的对接部,该基部具有固持于绝缘本体的安置槽,所述对接部具有与安置槽相连通的引导孔,所述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凸伸入引导孔内;所述对接部的前缘至导电端子的接触部的末端的距离大于等于1.10毫米,以便引导孔能充分引导对接连接器,与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对接。
[0007]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对接部的前缘至导电端子的接触部的末端的距离不超过1.70毫米。
[0008]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对接体的基部与对接部用金属材料一体成型而成,所述对接部呈数个间隔设置。
[0009]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端子的固持部具有连接接触部的第一连接部及连接该第一连接部的第二连接部,该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互垂直,上述连接脚连接于第二连接部的末端。
[0010]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后座及自后座向前凸伸的支撑体,该后座与支撑体固持于安装体的安置槽内,且支撑体的前端部分凸伸入引导孔内,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凸伸出支撑体前端,并凸伸入引导孔内。
[0011]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体的前端呈锥面,以引导对接连接器定位对接。
[0012]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部设有临近对接部的定位槽,以定位收容对接体的凸块。
[0013]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对接体具有位于对接腔上侧的锁扣部,该锁扣部具有前壁、连接前壁两侧向后延伸的加强壁及位于加强壁之间的锁扣槽,该锁扣槽与收容腔连通。
[0014]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对接体具有位于对接腔两侧侧壁,该侧壁分别设有位于后侧的扣持部及位于扣持部两侧的狭槽,该扣持部设有扣持孔,所述安装体具有朝外侧凸伸的卡持部,所述扣持孔扣持于该卡持部上。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所述对接部具有与安置槽相连通的引导孔,所述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凸伸入引导孔内;所述对接部的前缘至导电端子的接触部的末端的距离大于等于1.10毫米,以便引导孔能充分引导对接连接器,即导正对接连接器与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对接,相对现有连接器,可长时间引导对接连接器在引导孔内插接,以防止对接连接器斜插,实现对接连接相对对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平行插入,防止挤压导电端子变形。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车用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所示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且展现了后端的示意图;
[0018]图3是图1所示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0019]图4是图1所示的安装体与线缆等部件的分解示意图;
[0020]图5是图1所示对接体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0021]图6是图1所示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且展现了安装座的示意图;
[0022]图7是图1所示沿A

A线的剖视图;
[0023]图8是图1的前视图;
[0024]图9是图2所示沿B

B线的剖视图;
[0025]图10是图8所示沿C

C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请参阅图1至图10所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揭示了一种车用连接器100,包括安装体10、固持于安装体10上的对接体20、端子部30及固持于安装体上的屏蔽板40;该车用连接器100供对接连接器插接,实现信号传输。
[0027]请再结合参阅图3,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体10由金属材料压铸一体而成,当然,该安装体也可用其它方式成型而成,例如粉末金属注射成型等,该安装体10具有固持对接体20的基部11及与基部11一体成型并向前凸伸入对接体20的对接腔21内的两个以上对接部12,该基部12具有位于下端的安装座13及固持于端子部30的安置槽14,所述对
接部12具有平行插入方向的中心线与安置槽14相连通的引导孔15;每一对接部的中心线与另一对接部的中心线相互平行。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基部11与数个对接部12一体成型,即安装体10在模具中一次成型,能保证数个对接部12的成型稳定性,即该数个对接部的位置度或同轴度保持一致,也就是说每一对接部的中心线相互平行,当然,也可以理解,该安置槽具有沿端子部插入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且安置槽的中心线与所述对接部的中心线相互重合,以方便对接连接器能准确的插接,防止斜插或顶坏导电端子32的接触部34,确保对接可靠,尤其本专利技术的车载连接器是用于汽车领域中,经常涉及插拔现象,也保证导电端子的接触部34接触可靠,不会发生接触不良现象,保护人生财产的安全。
[0028]上述对接部12位于该安装座13的底表面131之上,该安装座13具有朝下凸伸的四个定位柱132,并分别位于安装座13的四个角落,以准确将安装体10安装于电路板上。
[0029]所述对接体20由绝缘材料制造而成,该对接体20具有前后贯通的对接腔21,所述对接体20的前端供对接连接器插入对接腔21内,形成对接,并锁扣对接连接器,且对接体20的后端固持于安装体10上,以将安装体10与对接体20结合在一起,容后详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连接器,包括安装体、固持于安装体上的对接体及端子部;所述对接体具有前后贯通的对接腔,所述对接体的前端供对接连接器插入对接腔,对接体的后端固持于安装体上,所述端子部包括绝缘本体及安置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该导电端子具有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固持部、自固持部一端凸伸出绝缘本体的接触部及另一端延伸出绝缘本体的连接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体具有固持对接体的基部及自基部一体向前凸伸入对接体的对接腔内的对接部,该基部具有固持于绝缘本体的安置槽,所述对接部具有与安置槽相连通的引导孔,所述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凸伸入引导孔内;所述对接部的前缘至导电端子的接触部的末端的距离大于等于1.10毫米,以便引导孔能充分引导对接连接器,与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对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的前缘至导电端子的接触部的末端的距离不超过1.70毫米。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体的基部与对接部用金属材料一体成型而成,所述对接部呈数个间隔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的固持部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川戴燕飞
申请(专利权)人: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