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的两轮自平衡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19657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04: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折叠的两轮自平衡车,它包括并排设置的两个轮组、设于轮组之间的轮架以及控制两轮组张开成八字形或合并收拢的驱动机构;所述轮组包括轮子以及连接轮子和轮架的叉柱;所述叉柱与轮架相铰接;所述叉柱上端设有由驱动机构驱动进行向内或向外运动以控制两轮组张合的连接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的两轮自平衡车,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携带方便、平衡性能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发明专利技术设有两个并排设置可张成八字形或合并收拢的轮组,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叉柱上端的连接结构向内或向外运动以控制两轮组的张合,整体结构简单轻巧,张成八字形骑行时左右方向平衡性好,合并收拢时占用空间小便于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折叠的两轮自平衡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折叠的两轮自平衡车。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存在多种自平衡电动车,常见的两轮自平衡车具有相对平行排列的两个轮子,两个轮子之间设有一个供骑车人站立的平台,单轴双轮设计,有一根共同的驱轴将两个轮子相连,设有一个操纵用的手把杆,用来改善骑车人站立的稳定性,以及控制车子行进的方向。驾驶者站立在两轮的内侧,通过人体前倾或后仰来控制车辆的前后加减速,通过车体上设有的手把及传感系统进行转弯换向。但因为这种车辆所占空间大,自重达到40KG左右,不方便携带,且其装配繁琐、布线复杂,生产成本很高不便于市场推广。另外,常见的有单个轮子的自平衡独轮车,携带较为方便,其在前后方向由控制系统自动进行平衡,但左右方向依然要靠使用者来平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的两轮自平衡车,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携带方便、平衡性能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可折叠的两轮自平衡车,它包括并排设置的两个轮组、设于轮组之间的轮架以及控制两轮组张开成八字形或合并收拢的驱动机构;所述轮组包括轮子以及连接轮子和轮架的叉柱;所述叉柱与轮架相铰接;所述叉柱上端设有由驱动机构驱动进行向内或向外运动以控制两轮组张合的连接结构。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设有两个并排设置可张成八字形或合并收拢的轮组,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叉柱上端的连接结构向内或向外运动以控制两轮组的张合,整体结构简单轻巧,张成八字形骑行时左右方向平衡性好,合并收拢时占用空间小便于携带;2.驱动机构包括电机、由电机驱动的齿轮组件以及由齿轮组件驱动以带动连接结构运动的联动结构,稳定性高;3.利用驱动机构驱动转动件相对轮架转动,并通过拨杆与拨动配合件之间的配合,实现轮组张成八字形或合并收拢,设计巧妙、结构简单、操作方便;4.轮架中部设有滑槽,滑槽内设有上下滑动的滑块,轮架两侧分别设有连接滑块和对应侧叉柱的限位杆,进一步限定轮组的开合范围,且当只在一侧轮组的叉柱上端设置连接结构时,具有传递轮组开合动力的作用,使整体结构更加稳固,安全性更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轴测图的爆炸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正视图的爆炸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去轮后张开状态的正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去轮后收拢状态的正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去轮后张开状态的侧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去轮后收拢状态的侧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叉柱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侧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去叉柱下部以及电机的主视图;图13是图12中B-B'方向的剖视图。标号说明:1-1轮子、1-2叉柱、2轮架、2-1限位板、3转动件、4拨杆、5连接结构、5-1扫掠导槽、5-2关节轴承、6-1电机、6-2驱动齿轮、6-3从动齿轮、6-4齿轮组、6-5定位齿轮、6-6转动杆、6-7传动齿轮、6-8齿条、7-1滑槽、7-2滑块、7-3限位杆、9转动铰接轴、10叉柱铰接轴、11踏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
技术实现思路
进行详细说明:一种可折叠的两轮自平衡车,它包括并排设置的两个轮组、设于轮组之间的轮架2以及控制两轮组张开成八字形或合并收拢的驱动机构;所述轮组包括轮子1-1以及连接轮子1-1和轮架2的叉柱1-2;所述叉柱1-2与轮架2相铰接;所述叉柱1-2上端设有由驱动机构驱动进行向内或向外运动以控制两轮组张合的连接结构5。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6-1、由电机6-1驱动的齿轮组件以及由齿轮组件驱动以带动连接结构运动的联动结构。所述驱动机构与连接结构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实施方式控制两轮组张合:实施例一:如图1到图8所示,所述联动结构包括铰接于轮架2上端且在齿轮组件驱动下相对轮架2转动的转动件3以及固设于转动件3下端侧面拨动连接结构5的拨杆4。所述连接结构5为由拨杆4拨动运动的拨动配合件,所述拨动配合件上设有容拨杆4插置的扫掠导槽5-1。所述扫掠导槽5-1的轨迹与轮组从完全张开成八字形到完全收拢合并过程中拨杆4相对拨动配合件的运行轨迹相同,即所述扫掠导槽5-1从拨动配合件上表面延伸到后侧面,所述扫掠导槽5-1的侧壁为弧面,靠外的侧壁为凸面,靠里的侧壁为凹面,扫掠导槽5-1的上端部向外倾斜,下端部平行于轮子1-1并拢时所在平面。所述轮架2与转动件3的铰接轴为转动铰接轴9,所述叉柱1-2与轮架2的铰接轴为叉柱铰接轴10,所述转动铰接轴9与两轮子1中心连线平行;所述叉柱铰接轴10与转动铰接轴9相垂直。所述电机6-1固设于转动件3上,所述齿轮组件包括由电机6-1驱动的驱动齿轮6-2以及固设于轮架2上端且与驱动齿轮相互啮合的从动齿轮6-3。在优选方案中,所述从动齿轮6-3与转动铰接轴9同轴。所述电机6-1驱动拨杆4随转动件3相对轮架2转动时,拨杆4在扫掠导槽5-1中运动并挤压扫掠导槽5-1内侧壁或外侧壁,使叉柱1-2绕叉柱铰接轴10转动,实现两轮组张开成八字形或合并收拢。为了进一步限定轮组的开合范围,使整体结构更加稳固,所述轮架2上设有如下限位结构:所述轮架2中部设有滑槽7-1,滑槽7-1内设有上下滑动的滑块7-2,轮架2两侧分别设有连接滑块7-2和对应侧叉柱1-2的限位杆7-3,所述限位杆7-3一端与滑块7-2相铰接,另一端与对应侧叉柱1-2下端相铰接;所述滑槽7-1最底端高于限位杆7-3与叉柱1-2的铰接点,或滑槽7-1最顶端低于限位杆7-3与叉柱1-2的铰接点。在一种实施例中,滑槽7-1最底端高于限位杆7-3与叉柱1-2的铰接点。当轮组完全张开成八字形时,滑块7-2滑到滑槽7-1最底端;当轮组完全合并收拢时,滑块7-2滑到滑槽7-1最顶端。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滑槽7-1最顶端低于限位杆7-3与叉柱1-2的铰接点。当轮组完全张开成八字形时,滑块7-2滑到滑槽7-1最顶端;当轮组完全合并收拢时,滑块7-2滑到滑槽7-1最底端。当只有一边的叉柱上端设有拨动配合件时,轮架2上的上述限位结构能够将轮组开合的动力传递给另一边的轮组。实施例二:如图9和图10所示,所述电机6-1固设于轮架2上端;所述联动结构包括穿设于轮架2上且由齿轮组件带动转动的转动杆6-6,转动杆6-6两端设有丝杆;所述连接结构5包括设于叉柱1-2上且与丝杆螺纹配合的关节轴承5-2。所述齿轮组件包括与电机6-1联动增加驱动力的齿轮组6-4以及与齿轮组6-4下端齿轮相啮合的定位齿轮6-5;所述定位齿轮6-6套设于转动杆6-6中部,并与转动杆6-6相固定。所述电机6-1通过齿轮组件驱动转动杆6-6转动,套设于转动杆6-6两端丝杆上的关节轴承5-2向内或向外运动,实现两轮组张开成八字形或合并收拢。为了进一步限定轮组的开合范围,使整体结构更加稳固,所述轮架2上设有如下限位结构:所述轮架2中部设有滑槽7-1,滑槽7-1内设有上下滑动的滑块7-2,轮架2两侧分别设有连接滑块7-2和对应侧叉柱1-2的限位杆7-3,所述限位杆7-3一端与滑块7-2相铰接,另一端与对应侧叉柱1-2下端相铰接;所述滑槽7-1最底端高于限位杆7-3与叉柱1-2的铰接点,或滑槽7-1最顶端低于限位杆7-3与叉柱1-2的铰接点。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可折叠的两轮自平衡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折叠的两轮自平衡车,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并排设置的两个轮组、设于轮组之间的轮架(2)以及控制两轮组张开成八字形或合并收拢的驱动机构;所述轮组包括轮子(1‑1)以及连接轮子(1‑1)和轮架(2)的叉柱(1‑2);所述叉柱(1‑2)与轮架(2)相铰接;所述叉柱(1‑2)上端设有由驱动机构驱动进行向内或向外运动以控制两轮组张合的连接结构(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的两轮自平衡车,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并排设置的两个轮组、设于轮组之间的轮架(2)以及控制两轮组张开成八字形或合并收拢的驱动机构;所述轮组包括轮子(1-1)以及连接轮子(1-1)和轮架(2)的叉柱(1-2);所述叉柱(1-2)与轮架(2)相铰接;所述叉柱(1-2)上端设有由驱动机构驱动进行向内或向外运动以控制两轮组张合的连接结构(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两轮自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6-1)、由电机(6-1)驱动的齿轮组件以及由齿轮组件驱动以带动连接结构运动的联动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的两轮自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结构包括铰接于轮架(2)上端且在齿轮组件驱动下相对轮架(2)转动的转动件(3)以及固设于转动件(3)下端侧面拨动连接结构(5)的拨杆(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的两轮自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5)为由拨杆(4)拨动运动的拨动配合件,所述拨动配合件上设有容拨杆(4)插置的扫掠导槽(5-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的两轮自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架(2)与转动件(3)的铰接轴为转动铰接轴(9),所述叉柱(1-2)与轮架(2)的铰接轴为叉柱铰接轴(10),所述转动铰接轴(9)与两轮子(1)中心连线平行;所述叉柱铰接轴(10)与转动铰接轴(9)相垂直。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的两轮自平衡车,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立峰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都市互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