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宽带极化可重构基站天线
本技术涉及移动通信基站天线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宽带极化可重构基站天线。
技术介绍
基站天线作为移动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对移动通信系统有决定性作用。相比于普通天线,极化可重构天线可以提高空间自由度以便于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系统容量,提高频谱利用率,改善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另外,极化可重构天线对于多径效应造成的信号衰落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提高系统对干扰信号的免疫能力。目前主要是通过可控馈电系统和可控缝隙来实现天线的极化可重构。前者对馈电系统加载可变电抗或者切换馈电位置,产生不同工作模式的相位差,来实现极化的可重构。后者则是在天线合适的位置刻蚀缝隙,利用射频开关改变天线电流的流动路径,实现天线极化可重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宽带极化可重构基站天线。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宽带极化可重构基站天线,包括第一振子单元、第二振子单元、馈电网络及介质基板,所述第一振子单元及第二振子单元相互正交嵌套固定在介质基板的上表面,所述馈电网络印刷在介质基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一及第二振子单元均包括印刷振子、寄生单元、馈电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宽带极化可重构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振子单元、第二振子单元、馈电网络及介质基板,所述第一振子单元及第二振子单元相互正交嵌套固定在介质基板的上表面,所述馈电网络印刷在介质基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一及第二振子单元均包括印刷振子、寄生单元、馈电微带线及振子单元介质基板,所述印刷振子及寄生单元印刷在振子单元介质基板的上表面,所述寄生单元位于印刷振子的上方,所述馈电微带线位于振子单元介质基板的下表面,馈电微带线与馈电网络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宽带极化可重构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振子单元、第二振子单元、馈电网络及介质基板,所述第一振子单元及第二振子单元相互正交嵌套固定在介质基板的上表面,所述馈电网络印刷在介质基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一及第二振子单元均包括印刷振子、寄生单元、馈电微带线及振子单元介质基板,所述印刷振子及寄生单元印刷在振子单元介质基板的上表面,所述寄生单元位于印刷振子的上方,所述馈电微带线位于振子单元介质基板的下表面,馈电微带线与馈电网络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宽带极化可重构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第一及第二振子单元的印刷振子包括振子单元左臂、振子单元右臂及槽线,所述振子单元左臂及振子单元右臂关于振子单元介质基板纵向中线镜像对称,所述槽线位于振子单元介质基板的纵向中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宽带极化可重构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第一及第二振子单元还包括开槽,所述开槽位于振子单元介质基板的纵向中线上,第一振子单元的槽线位于第一振子单元介质基板纵向中线的上部,第二振子单元的槽线位于第一振子单元介质基板纵向中线的下部;第一振子单元的开槽位于第一振子单元介质基板纵向中线的下部,第二振子单元的开槽位于第二振子单元介质基板纵向中线的上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宽带极化可重构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微带线包括第一匹配段、第二耦合段及第三匹配段,所述第二耦合段分别垂直于第一及第三匹配段,所述第二耦合段垂直于振子单元介质基板纵向中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宽带极化可重构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第一振子单元的第二耦合段在耦合点处向上凸起,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融林,张盼盼,崔悦慧,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